把思考留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

2017-07-20 20:15张程燕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7年14期
关键词:问题教学

张程燕

【摘要】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新课标明确指出,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探索交流、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要在教学中突出“教师起引导作用,学生占主体地位”的理念,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鼓励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将理念付诸实际行动,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变讲授式教学为主体性教学,把思考的机会留给学生,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

【关键词】主体性教学;主体性发展;问题教学

随着数学教育改革的开展,教师的教学概念、教学方法都在发生变化.但是,在大多数的数学课堂中,教师仍旧是灌输式地讲授知识,而学生好像是一台学习机器,只是被动地听讲、做笔记,机械地记忆知识、模仿学习.教师的备课往往是把教学看成一部“教案剧”的编导过程,教师自己是导演、主演,最好的学生能当群众演员,一般的学生就是观众,整个过程就是教师在活动,这种“独角戏”“一言堂”忽略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过程.这与我们新课改的理念完全相反,与我们的主体性教学更是相悖,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去理解并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呢?

一、主体性教学的概念

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在教学活动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处理同外部世界关系时所表现的功能性的特征,其主要表现为选择性、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主体性教学是指以发展和发挥学生主体性为宗旨的教学理念及其指导下的教学活动,是在教师组织引导下学生积极自主参与的教学,也是学生个性自由自觉发展的教学.在主体性教学中,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领路人,教师更应该重视对学生主体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不仅要让他们学会知识,更主要的是让他们“会学”知识,让他们真正成为自我学习的主人.

二、主体性教学的案例分析

所谓“教学”,顾名思义,自然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而不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在数学教学中,改善和丰富教与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发现的能力,关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与主体意识,使学生主动地学习,是数学课程改革追求的基本理念与目标.

教学片断:对数的概念.

问题情境: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造成了全世界人民的恐慌,核泄漏的主要危害是放射性元素不断衰变产生的辐射,而且影响的往往是几代人.假设放射性物质的最初质量是1,每经过1年,这种物质剩余的质量是原来的84%,则经过x年,该物质的剩余量是多少呢?

师:根据我们上节课的学习,有没有同学能回答上面的问题呢?

生1:这是一个指数函数y=0.84x.

师:恩,不错.那有没有同学能根据这个函数关系式,提几个其他的问题?

生2:五年后,该物质的剩余量还有多少呢?

师:这个问题是我们所熟悉的,将x=5代入就可以得到,还有其他问题吗?

生3:经过多少年后,该物质剩一半?

师:很好,你会解答吗?

生3:就是要求0.84x=112这个式子中的x,但我解不出来.

师:有没有同学会求呢?(学生们讨论过后,纷纷摇头)

师:看来大家都不太会求解这个问题,那我们先来看几个简单的例子,看看能不能找到解决方法?我们都知道指数式2b=2时,b=1;2b=4时,b=2;那2b=3时,b是多少呢?(学生们摇了摇头)那这样的b存不存在呢?

生4:存在,并且b是大于1小于2的.

师: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4:根据上节课所学知识,我画出了y=2x的图像,过点(0,3)作了y轴的垂线,与图像的交点的横坐标就是所要求的b.

师:非常不错,他考虑到了数形结合的方法,确定了2b=3这样的b是存在的,但大家都不知道该如何表示这个b,该怎么办呢?我们以前有碰到过这种情况吗?

生5:引入一個新符号来定义它,就像当初根号式的定义一样.

师:很好.数学家确实是这样做的,2b=3,把这样的b叫作以2为底3的对数,记作log23,注意2和3的位置.下面请回答一开始的问题0.84x=112,这样的x等于什么?

生6:x是以0.84为底112的对数,记作x=log0.84112.

师:好.下面我们从指数式的一般式ab=N(a>0,且a≠1)来给对数下定义.一般地,如果a(a>0,且a≠1)的b次幂等于N,那么就称b是以a为底N的对数,记作logaN=b,其中,a叫作对数的底数,N叫作真数.

这是一堂概念课的教学片段,主要是对数概念的引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是问题教学法,体现着主体性教学的理念,其优点在于:① 重视课堂提问的设计环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② 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③ 注重引导学生的主动探究与发现,帮助学生建构新知.

三、数学课堂中,如何更好地理解与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树立正确的师生观,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树立师生平等、教学相长的观念,遵循“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师要及时更新观念,在发挥好自己引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二)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现在,在大部分的数学课堂中,教师依然采用的是讲授式教学、灌输式教学,认为教学只是单纯地向学生传输知识的过程,片面重视教师“教”的过程,而忽视了学生“学”的过程,教师过多地占用了课堂时间,从而导致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空间被压缩,阻碍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因此,在课堂中要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就必须改善课堂教学结构,给学生留有自主学习与讨论的时间与空间.

(三)创设问题情境,利用问题教学法,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主体性教学的优势

数学问题教学法是一个通过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契合主体性教学的理念,是主体性教学中最常见的教学方法.通过问题教学,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内驱力),能促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下进行积极的自主探索活动,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并且还能够将解决该问题的思想方法应用到其他类似的问题中去,做到知识方法的巩固迁移.

(四)实施分层教学,注重因材施教,挖掘每一名学生的主体潜力,将主体性教学的作用发挥全面

世界上没有哪两片叶子是完全相同的,也没有哪两个人是完全一样的.在课堂中,每一名学生都是数学学习的主体,而学生的学习基础、认知水平、接受能力都各有差异,现在教学中教师往往采取统一的教学方式,导致学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现象一直存在,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应更多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了解,掌握他们的学习需要和不足,落实分层教学,对作业布置也进行适当分层,让他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学习的主体.

总之,主体性教学的发展离不开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发挥好自己的“灯塔”作用,一步步引导学生自主地去发现问题、动脑思考、探索真理,真正做到放手课堂,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而学生也要积极地调整自己的状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共同营造主体性数学课堂,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

猜你喜欢
问题教学
浅谈问题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教学对提升初中生数学思维的分析
设计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研究
问题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浅析
学习共同体视域下高中生物课堂的“问题教学”
初中化学课堂中问题教学的设计与实践尝试
例谈问题解决法在化学复习课中的应用
“问题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构建以问题启迪思维的数学高效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