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有效统计过程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2017-07-20 20:30李安宏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7年14期
关键词:数据分析观念收集统计

李安宏

【摘要】数据分析观念是统计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统计教学的核心.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离不开对数学问题的探究,本文以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复式统计表”的教学为例,从经历对比过程,增强统计意识;经历整理过程,掌握统计方法;经历收集过程,感悟数据价值;经历分析过程,提升分析能力四个层面来践行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

【关键词】统计;数据分析观念;收集;整理;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数据分析观念作为十大核心概念之一,可见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可以说,培养数据分析观念是统计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怎样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念呢?笔者认为,在统计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掌握统计的特点和方法,提高数据分析能力,形成统计意识.下面以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复式统计表”的教学谈谈我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一、经历对比过程,增强统计意识

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触及学生的心理需求,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采用“对比”的教学方法,能有效触及学生心理需求,使得原本枯燥的学习内容更具吸引力.如,“复式统计表”(以下简称“本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前后两次抢答,让学生在强烈的对比冲突中获得体验,充分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优越性.

课一开始,教师引导学生用四张单式统计表整理“青云小学五年级同学参加乐器兴趣小组的人数情况”,然后,设计了三道抢答题:(1)哪个兴趣小组的男生人数最多?(2)哪个兴趣小组的女生人数最多?(3)四个兴趣小组的男生人数多还是女生人数多?回答前2个问题时,学生通过对比观察四张单式统计表还能及时找到答案.但是回答第3个问题时明显产生困难,大部分学生一时之间无法回答,发现有些问题从单式统计表中是无法直接找到答案的,从而产生合并四张单式统计表的需求.当通过学生自主研究,合并成一张复式统计表后,教师又组织了一次抢答,还是同样的3个问题,这时学生的速度和准确率明显提高了,特别是第3个问题,大部分学生都能很快回答.

通过前后两次抢答的“对比”经历,学生感受到复式统计表能够看到更多的数据,了解到更多的信息,提出更多的问题,引起更多的思考……前后鲜明对比,复式统计表的优势显而易见,从而帮助学生深刻体会到复式统计表相对于单式统计表的优越性.此外,学生对复式统计表的特点也有了更充分的认识,为后续观察、分析数据奠定知识基础,使学生能主动、多角度地观察分析复式统计表,增强了统计意识.

二、经历整理过程,掌握统计方法

掌握复式统计表的结构特点和填写方法是“复式统计表”的教学重点之一,是学生有效整理数据的重要方法.教材直接引导学生将单式统计表中的数据填入复式统计表中,虽然在填表过程中学生能掌握填表方法,但对复式统计表的栏目含义和结构特点理解并不深刻,不易于知识的建构.为此,教学中我们改变教材“静态”的呈现方式,让学生“动态”地经历由四张单式统计表合并、优化成一张复式统计表的过程,进而掌握复式统计表的结构特点.

本课教学中,当学生指出“为了更一目了然地比较数据”,要合并四张单式统计表时,教师让学生尝试合并,然后思考:这样合并有哪些可以改進的地方?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反馈发现:(1)可以去除“重复的文字”;(2)可以改进纵栏的“小组名称”;(3)可以改进“表头”;(4)还可以加入“总计”栏;(5)添上“名称和制表时间”,这样就形成一张完整的复式统计表.如下图所示.

学生兴趣盎然地经历复式统计表的“形成”过程中,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讨论、展开、解决,既体现了一定的逻辑关联,又有效化解了学生的认知过程中的难点,明确复式统计表的结构特点;既掌握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特点,又体会了栏目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从而更好地观察分析数据,掌握统计方法.

三、经历收集过程,感悟数据价值

“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搜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信息.”——这是《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数据分析观念”的描述.为此,教学时要让学生基于问题的需要进行调查,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开展调查是为了解决问题,调查的结果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体会调查的作用,了解并掌握一些常用的调查方法,进而体会统计数据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本课教学中,在学生初步学会用复式统计表整理和分析数据后,将教材中“练一练”的“调查学生对四种乐器喜好”改为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体育老师拟定的四项大课间活动——跳长绳、踢毽子、打羽毛球和滚铁环”,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想了解“男、女同学对四个大课间活动的喜好有什么区别吗?”学生讨论发现,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先进行调查;在学生有了调查的需求后,接着引导讨论“如何调查”的问题.学生各抒己见,教师适时总结调查方法;再组织全班调查,主动用复式统计表整理数据,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然而关于调查并没结束于此,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体育老师要决定五年级的大课间活动,会如何调查?全校的呢?”学生在交流中发现像“了解全校同学的运动喜好”这样的大数据调查,可以采用抽样调查,对调查的手段和方法又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数学活动经验也更加丰富.

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通过调查获得有关数据,经历收集与整理数据、呈现与表达数据、分析与利用数据的全过程,感受到“调查”的力量,知道以数据为载体的统计活动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体会“只有用数据说话才能有理有据”的统计思想.

四、经历分析过程,提升分析能力

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积累数据分析经验、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应该贯穿于统计教学的全过程,这个教学过程要让学生体会数据的作用,了解数据背后的信息,知道运用数据可以做什么,对生活有什么指导意义.

比如,本课中学生调查并完成如下统计表:

五年级(7)班同学想参加的课间活动情况统计表

2016年12月

1合计1跳长绳1踢毽子1打羽毛球1滚铁环总计1531191412218男生126141111516女生127115131712出示问题:(1)男、女生对这些活动的喜好有什么区别?(2)如果你是体育老师,看到这张统计表,你会怎么想?

生1:喜欢打羽毛球和跳长绳的人数最多,可以组织这两项大课间活动.

生2:体育老师要多准备羽毛球拍和长绳,毽子可以少准备些.

生3:男生可以多组织打羽毛球,女生多组织跳长绳.

生4:还有两名同学都不喜欢这四个项目,因为全班有55人,而合计只有53人.

又如,让学生分析如下统计表:

实验小学各年级(每100人)近视人数统计表

(部分年级)2016年11月

1合计1男生1女生总计198157141三年级12211319四年级131116115五年级145128117师:观察表中的数据你想到什么?

生1:男生近视的总人数都比女生多.

生2:每个年级近视人数也是男生多于女生.

生3:近视人数五年级最多,年级越高近视人数也越多.

师(追问):大胆猜测,六年级每100人中近视人数可能是多少人?(出示六年级的真实情况)

再次观察统计表你有什么话说?

生1:要保护眼睛,可能到初中近视的人数会更多.

生2:平常要注意科学用眼.

生3:可能是现在学生经常使用手机,使得近视人数越来越多.

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这样的分析过程中,不仅能看到眼前的数据信息,还能对数据进行思考,做出简单的判断和推理,挖掘到数据背后的信息,充分体会了数据蕴含的丰富信息,学会了多角度分析数据,感受数据对生活的指导意义和预测作用,获得数据的描述和分析经验,使得统计意识不断得到培养和提升.

总之,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层次地经历数学学习活动,增强学生的统计意识,掌握统计的方法,感悟数据的价值,提高数据分析的水平,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中華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盛爱军.体验式互动教学的绩效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5.

猜你喜欢
数据分析观念收集统计
城市规划档案的收集与利用策略分析
浅谈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
巧用物理“秘籍”,帮助学生练功
浅论非法证据排除
网络犯罪中电子证据的收集及保全分析
2008—2015我国健美操科研论文的统计与分析
山东省交通运输投资计划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市场经济背景下的会计统计发展探究
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