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1949年间中国音乐史学的多元汇流与整合研究

2017-07-21 02:18佟鑫
关键词:音乐史史学音乐

佟鑫

(山西大同大学音乐学院,山西 大同037009)

1937-1949年间中国音乐史学的多元汇流与整合研究

佟鑫

(山西大同大学音乐学院,山西 大同037009)

1937——1949年是中国的特殊时期,民族生存和民族荣誉为主导的民族主义思想渗透在各个研究热潮当中,其中也包含中国音乐史学研究。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国音乐史学沿着多元汇流和整合路径发展和延续着。本文以此为研究轴心,着重从新音乐史、传统音乐研究中的音乐史学学术资源、新旧音乐史学的整合三方面展开阐述。

新音乐史;传统音乐研究;多元汇流;整合研究

1937—1949年,是八年抗战和三年解放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音乐史学研究也步入了一个崭新阶段,即在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下音乐家们对中国音乐史学进行了多元汇流和整合,这便是本文的研究对象。

一、新音乐史的研究

1937—1949年处于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新音乐主要是指“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兴起的,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左翼音乐运动,以及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音乐运动”,[1]国民党主导的音乐内容并不包括在内。这样就意味着针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音乐运动是此处“新”音乐的研究对象,而关于新音乐史的研究主要体现如下:鲁之翰1938年发表在《战歌》第2卷第1期的论文《抗战以来全国乐坛鸟瞰》,陈田鹤1940年发表在《音乐阵线》第1卷第3期的论文《抗战以来的音乐运动》,何漂民1941年发表在《岭南音乐》4月创刊号的论文《抗战以来全国乐坛动态》,学鸳1942年发表在《青年音乐》第2卷第1期的论文《抗战以来音乐运动的回顾与前瞻》,浮翔1943年发表在《音乐导报》第3期的论文《关于国立歌剧学校》,尼尼1946年发表在《新音乐》第3期的论文《黄自先生小史》,吕骥1949年发表在《新音乐》第4期的论文《解放区音乐一瞥》等等。从中可知,新音乐运动中理论研究占据着主导地位,当然也包括历史现实的客观记述。

(一)新音乐运动中的当世音乐史志 关于新音乐史的研究有诸多论文代表,往往都是基于音乐事实的客观记述,并不将论文作者的音乐理解介入其中,但是笔者认为这些论文是新音乐思潮影响之下的派生理论支系,带有史志性质。如鲁之翰的《抗战以来全国乐坛鸟瞰》就是1938年发表的被视为最早的音乐史志论文,其内容对乐坛梗概和新生的音乐学院、音乐馆等做了客观记述。学鸳的《抗战以来音乐运动的回顾与前瞻》将音乐工作分为两个时期,即1939年之前的音乐人才趋向集中时期与1939年之后的音乐人才训练与组织时期。

(二)新音乐运动的理论建设和史学研究 1935年,中国共产党号召建立“国防政府”。1936年,原“左翼”文化工作者提出了“国防文学、国防戏剧”等口号,以此号召团结所有的爱国力量。“吕骥为《生活知识》编辑了《国防音乐》特辑,由此正式提出了‘国防音乐’的口号”,[2]随之出现了“国防音乐”时期,主要以吕骥发表的《论国防音乐》等理论性文章为代表,首创性地提出国防音乐理论等观点,并以1937年为分界点予以探讨,指出音乐理论与现实政治的双向互动关系,为音乐理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另外就是曾经在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等单位任职编辑的陈原,于1940年主编《二期抗战新歌初级·附新音乐教程》书籍(图1),其中编入的《中国新音乐运动之史的发展》中指出,1931年以前为新音乐的萌芽期,1931—1935年间是新音乐的形成期。就在该阶段,吕骥、赵沨、冼星海等人也为“新音乐运动的史学研究”指明了历史分期。如“吕骥在《解放区的音乐》中把新音乐的上限定在苏维埃土地革命时期,下限定于1949年,并按革命史分成三段进行叙述;赵沨编写的《中国新音乐运动史的考察》(1940年3月),把上限定于1925至1927年,下限定于1940年;冼星海在《新音乐运动的几个问题》中指出新音乐的上限为1840年,下限为1937年”[3]。

关于新音乐研究的文论主要集中于1940年,以下分为专著类和论文类予以阐述:

第一,专著类。现今见到的主要是吴一立著《新音乐入门》(图2)和吕骥著《新音乐运动论文集》(图3)。其中,《新音乐入门》是属于音乐概论性质的著作,如编设中国音乐史话、西洋音乐史话等章节,其中中国音乐史话分为先秦时代、楚汉时代、雅俗乐的分离(推崇俗乐并认为俗乐大众化、情感化)、中国音乐的停滞(认为春秋战国是音乐黄金时期,此后音乐就此停滞不前)、欧风东渐与黎派音乐(认为黎派音乐具有不可抹杀的意义,该种观点在当时音乐界被视为“异类”)、中国的新音乐(客观评价了学院派音乐家的进步,并对“新音乐”和“新兴音乐”有着理论维度的辨析)。可见,《新音乐入门》并不是局限于历史文献,面面俱到地予以论述,而是仅仅摘取其中典型的音乐历史事例予以比附说明。另外,值得指出的是占《新音乐入门》全书三分之一篇幅的“中外名音乐家简传”附录,具有学习音乐之类的工具价值之功效,详细地列出了当时已故的11位音乐家(譬如萧友梅、冼星海等)和在世的120多位音乐家(如贺绿汀、马思聪等),以及180多位外国名音乐家。《新音乐运动论文集》分为四辑,总计收录文章52篇,而关于新音乐史专著主要集中于第一辑中的20篇,其中特别是吕骥的《近十五年的新音乐》将新音乐分为救亡时期和抗战时期。

图1 陈原《二期抗战新歌初级》封面

图2 吴一立《新音乐入门》封面及版权页

第二,论文类。最早基于学理维度梳理新音乐史的是发表于1940年的《边区的音乐运动》,冼星海在文章中将新音乐史分为五个时期,其中后三个时期分别为新音乐的启蒙期(1925-1927年)、沉默期(1927-1931年)、强大期(1935-1937年)。其后还有多位音乐家对新音乐史展开讨论,并以各自的视角将新音乐运动分为不同时期,如赵沨提出的萌芽时期和正式时期。

二、传统音乐研究中的音乐史学学术资源

虽然新音乐运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传统音乐就被抛弃,恰恰相反,新音乐运动在传统音乐的基础之上“破浪前进”,是在延续和发展悠久深厚的传统音乐学术基础之上结出的累累硕果。基于研究数量颇多,仅选择性地列举其中几个研究。如阙仲瑶于1937年发表在《越风》第3期的《琵琶考》,颜虚心于1940年发表在《国学论坛》第2卷第2期的《三乐说》,伯远于1941年发表在《中日文化》第1卷第4期的《国乐复兴之研究》,陈志良于1943年发表在《说文月刊》第2卷的《广西特种部族的歌舞与音乐》,阴法鲁于1945年发表在《礼乐》10月创刊号的《先汉乐律初探》,杨荫浏于1947年发表在《礼乐半月刊》第8期的《旧乐收集与出版漫谈》。此外,还有图书成果式的研究,譬如刘伯远于1947年被世界书局出版的《中国的古乐》,赵景深于1939年被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弹词考证》等。

就以上研究成果而言,基于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差异性,大体分为国学意识的礼乐研究和传统音乐文化研究。而对于前者来说,如若以批判性视角审视之,整体上并无重大价值,反而在某种程度上显示出退步,不过还有少数保持前期学术遗风的,如阴法鲁的《先汉乐律初探》,通过文献说明、律度尺书计算和西洋十二平均律探讨古代乐律,可谓全面图解表述。刘伯远的《中国的古乐》(图4),论说性和叙述性兼有,内容主要涉及乐律史、俗乐分界、国乐价值、乐律与文化等七大研究维度。对于后者来说,有着较好的研究学理性和成果学术性,重点在于探究中外音乐文化交流史,其中《礼乐》和《礼乐半月刊》等之类刊物就是对此的最好解读。

图4 刘伯远《中国的古乐》封面及版权页

三、新旧音乐史学的整合

对抗战以后的音乐史学予以解读,不仅仅是研究新音乐史的热潮,也是对新旧音乐文化的整合与回归。下面就以萧友梅的《旧乐沿革》和杨荫浏的中国音乐史学研究予以剖析。

(一)萧友梅的《旧乐沿革》 萧友梅关于中国音乐史的研究硕果累累,被尊称为“中国近代音乐之父”,他在1937—1949年间发表了多部有影响力的著作和论文,其中于1938年完成的《旧乐沿革》被国立音乐院校选编为教材。这部音乐通史主要提及了乐器构造与音域、乐曲组织与作风、乐曲调式与音律等等,集中论述了先秦时代的音乐史、汉到唐代的音乐史及宋元明清的音乐演进,做了大量的开创性工作,初步形成了音乐史著作的雏形,为后续的音乐史的研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部音乐史佳作体现了以下特点和经验:第一,音乐史学的治学观念一致性。无论是究其古代音乐的形式与内容,还是音乐史的理论探索,都是对先前积累的音乐知识的深化与延伸,是对已有音乐知识的整合性思考。第二,作者对当世的音乐史学观念颇为重视,即主张以历史时序为经线,以乐器、乐曲、音乐组织、音乐家、音乐观念为纬线,经纬交织而成,同时也渗透了音乐哲学发展的假设、实际和理想界限分明的阶段。第三,注重使用比较法来剖析音乐史中的得失,古今对照立论鲜明,如对《风雅十二诗》就是古今中外的对照论述,见解新颖。第四,注重古代音乐本体的发掘并吸纳同代学者的学术成果。第五,强调音乐教育。

(二)杨荫浏的中国音乐史学研究 杨荫浏也是一位音乐史研究大家,他将艺术与学术相结合,1937年是他研究的分界岭,“通过自己的实际实验(自制铜律管),否定了康熙十四律;又亲自研究历代乐律文献,特别是明中叶朱载堉‘密律理论’,写出了《平均律算解》,为进一步研究中国音乐史作充分的学术准备。”[4]此著作的发表也超越了前期研究成果,为中国古代律学研究打下坚实基础,文中对“平均弦律”及“平均管律”进行了数理推算。其后,杨荫浏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1940年代,特别是发表在《礼乐》和《礼乐半月刊》上的音乐研究成果数量更多,譬如1945发表的《歌曲字调论》、1947年发表的《古琴谱式改进刍议》等等。对古代乐律、乐歌的内容进行研究,并通过比较、实证等方法,把民族主义观和进化史观相结合,使得杨荫浏在中国古代音乐史的研究中独树一帜。最有代表性的专著当属《中国音乐史纲》这一通史专著,该部专著出版于1952年,同样被收集为国立音乐院校的教材,“在中国音乐史研究领域,它一改前人以乐律学为主线而忽视音乐作品、音乐活动的倾向,初步实现了有音乐的音乐史的理想”。[5]而郑祖襄在《一部仍具史学价值的“旧著”——谈杨荫浏先生的〈中国音乐史纲〉》一文中也指出了该专著的重要历史价值:“《中国音乐史纲》强调引用原始史料的重要性、注重音乐本身的研究、重视音乐的基础理论——乐律学、侧重音乐与语言关系的研究。”[6]全书分为历史的音乐观、远古至战国、秦代至唐末、五代至清末四章,首次全面而清晰地讲述了中国音乐历史的发展脉络,得出中国音乐史的演进路径是以民间音乐为主体、外来音乐吸纳和改编相结合,为后人的音乐史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是中国音乐史上最具有奠基性的理论著作。

四、结语

1937—1949年,虽然中国时局坎坷,但是在中国音乐史的研究上还是开创了一个时代,生成了多元汇流和整合的时代,出现了萧友梅和杨荫浏等大师级的音乐史研究者。而追究音乐史演进路径,主要是集中体现为特定性音乐史研究、新音乐史研究、中国古代音乐通史研究,并都共同渗透着“民族主义”文化,这就是全文的研究结果。

[1]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音乐词典编辑部.重中国音乐词典[Z].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2]汪毓和.为人民音乐事业的发展奋斗终身──吕骥及其音乐[J].人民音乐,1994(01):04-07.

[3]程兴旺.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分期的若干问题[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3(01):76-77.

[4]乔建中.20世纪中国传统音乐研究论纲[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4(02):05-07.

[5]郑祖襄.一部仍具史学价值的“旧著”——谈杨荫浏先生的《中国音乐史纲》[J].中国音乐学,1999(04):21-29.

[6]秦 序.半世纪以来的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5(02):1-19.

[7]曲文静.中国音乐史分期之分歧——从学术谈论和史学著作中对“分期”问题引发的思考[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5(03):33-40.

[8]郑祖襄.一部仍具史学价值的“旧著”——谈杨荫浏先生的《中国音乐史纲》[J].中国音乐学,1999(04):21-29.

Convergence of Multielement and Integration of China's musical History from 1937 to 1949

TONG Xin
(School of Music,Shanxi Datong University,Datong Shanxi,037009)

From 1937 to 1949,it was a special period of China.The were primarily oriented toward national survival and national honors were penetrated in various research upsurge,in which a study of Chinese music history is also included.Under this historical background,Chinese music history developed and continued along the path of convergence of multielement and integration.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study from three aspects——new music history,academic resources about music history in the research on traditional music,the integration of new and old music history.

new musical history;research on traditional music;convergence of multielement;research on integration

J609.9

A

〔责任编辑 赵晓洁〕

2016-09-11

佟 鑫(1983-),女,山西大同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中国音乐史与民族民间音乐。

1674-0882(2017)01-0106-04

猜你喜欢
音乐史史学音乐
乌兰杰的蒙古族音乐史研究
——评乌兰杰的《蒙古族音乐史》
符号学家重返音乐史
中国近现代当代音乐史的研究使命
浅析音乐考古学在音乐史研究的作用
音乐
史学漫画馆
史学漫画馆
当代史学的转向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