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2017-07-21 20:41黄文刚陈娜
绿色科技 2017年12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发展

黄文刚++陈娜

摘要:指出了生态文明是自然对于生态危机和反思传统观念而进行的重新选择,将生态文明建设重新上升到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是对人类文明进步的不断探索和深化认识。分析了生态文明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最有效的方式是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该策略可以缓解当前我国环境和能源压力,摆脱当前面临的生态危机和能源危机,为国家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做出努力。

关键词:区域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发展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2030502

1引言

区域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的发展策略和观念,提出了区域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将资源合理使用和环境保护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人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要求在满足当代人发展需求的同时,不能危及后代人的发展需要。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在社会公正、公平、和谐以及生态文明的基础上,尤其是强调生产关系和生产活动的生态合理性发展。

2生态文明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和工业文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同时,合理使用资源,保证资源有效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创建良好的生态环境,现代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前提是生态系统能够良性循环。生态文明包含很多内容,其中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区域可持续发展只有在人和资源协调发展的过程中才能实现发展目標。所以说,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生态文明。

中科院科学家曾经提出,区域可持续发展是为了体现生态文明,包括两部分内容:①要处理好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人和自然必须和谐相处,人对自然索取的同时也要回报自然,不能一味的向自然索取,只有做到平衡发展,人和自然才能更好的相处,这样一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第一个目标就达到了。②需要处理好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主要是指人际关系、伙伴际关系、区际关系,怎样能实现共享、合作,在共享的同时要考虑别人的利益,保全他人利益的同时发展自己[1]。区域可持续发展就是在生态文明发展的过程中,代表着人类进化、成熟和理性。可持续发展就是自己的发展的过程中完善自己,在文明中体现出来。

3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建设生态文明的着力点

3.1在思想意识上完成三大转变

重新建立全面协调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所以发展生态文明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彻底从思想意识上完成三大转变:①把增长和重人轻物发展理念等同起来,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②改变传统的理念,改变“征服自然”、“向自然宣战”观念,重新树立“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③从粗放型改为集约型,将以前的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方式转变为增强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模式。

3.2进一步强化生态文明的国策理念

20世纪80年代将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在国家环境保护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但是还不能在本质上改变“以环境换发展”的模式,环境和发展到目前为止仍然是对立的。90年代提出了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从本质上改变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不和谐发展状态,但是环境保护仍然没有成为全社会发展的主流思想,还不能影响和约束人们的生活行为和经济行为。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五位一体”的战略高度,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十八大”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不仅意味着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基本战略,也代表着我国治国理念的提升,保护环境境界更高,影响效果也更加久远[2]。目前我国必须将生态文明作为国家发展的一种执政准则,纠正不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3.3结合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动态平衡的标志是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发展是工业发展、农业发展的承接和更深层次的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是人类社会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新要求。建设生态文明,①必须发展循环经济,在全社会推行生态文明理念,提倡低碳消费和绿色生产方式,制定高产出、低消耗、少污染、可循环的经济政策和发展机制,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全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②实施供给侧改革,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为目标,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构建新型工业化发展体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资源、人口、环境和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创建有利于人们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

3.4利用信息化手段,创建信息增殖的生态文明

信息化指的是将国民经济发展从能量和物质为经济结构核心转变为以信息为经济结构核心的过程。信息化的基本要求是将物质生产和知识生产相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当前的知识和信息资源,进而提高产品知识含量和附加值的创建过程。整个发展过程中,需要将以前的技术改造替换为信息技术改造和重组传统工业技术,使得产业结构全面升华改造。与此同时,以信息化为先导,将工业化作为发展信息化产业的能量和物质,再将信息化作为工业化现代技术的发展动力,两者相互促进,相互作用,这就是最新的信息经济发展过程,这是一种“低耗能、高效率”的信息经济,在促进生产总值增长的同时,更加促进了信息增殖的生态文明。

2017年6月绿色科技第12期

黄文刚,等:区域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经济与管理

4完善生态环境管理机制,创建生态文明新途径

当前,政府已经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绿色发展的理念,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意愿。但是目前面临的问题是,虽然我国为环境保护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效果并不乐观,环境整体管理水平仍然有待提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因此完善生态环境管理机制和科学定位生态环境管理制度便显得更为重要,应严格按照社会发展的新要求,通过法律、科技、伦理、教育、行政、政策和经济等手段来优化生态环境管理策略,完善生态环境运行机制。这样一来中国的生态环境管理机制就可以呈现出法制性、开放性、伦理性,将科技性、高效性、多角度性和多层次性融为一体,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新体系[3]。

(1)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方式,要大力发展绿色产业,这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不仅可以减轻环境污染,还能够减少能源消耗,从而促进企业开发高新技术,进一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所以要出台有效的政策、法规来扶植绿色产业发展,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绿色产业发展规划,加大对绿色产业的资金投入,创建绿色基金,给予绿色产业发展最大的资金支持,促进绿色产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2)全面实施生态建设工程,生态建设工程是生态文明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我国当前的發展现状,应该重点处理好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和社会重点关注的环境问题,如工业废水处理、城乡饮用水水源保护、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灰霾雾霾天气等问题。通过不断深化生态工程建设,力争通过几年努力,使我国总体生态空间格局不断优化、生态经济发展态势良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人居环境不断优化、生态文化建设不断彰显、生态制度建设不断健全。

(3)发展民间环保组织。大量事实证明,若是政府管理过程中出现“缺位”时,民间环保组织通常能够进行弥补。大力发展民间环保组织,一方面,通过开展环保组织活动,能够使参与活动的成员切身体会到环保的意义和乐趣,而且还可以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加深对环保的认识,明确良好环境对人们健康和生活的影响,从而更加积极地加入到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当中来。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民间环保组织增强环境保护力度,减轻政府的负担。

5结语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相辅相成、共同促进,这不仅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人类社会追求的终极目标。生态文明建设中包含人类的世界观、思想观、价值观等因素,而且还涉及到工业、农业、自然等领域,是一个长期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只有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回归,发达的技术被先进的文化彻底拥抱,高科技、新体制、生态化和外向型的有机统一,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的完美结合,才能保证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跃胜.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J].当代经济研究,2016(6):27~34.

[2]许淑琴,韩明辉.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J].商业经济,2012(18):1~2.

[3]张社强,吴红博.可持续发展视域下的生态文明建设研究[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6):53~56.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建设发展
区域发展篇
关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的若干思考
用生态文明建设助推佳木斯经济振兴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及工具性价值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制度自信的理论依据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