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教育者协同机制研究

2017-07-21 09:49夏昱吴剑飞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16期
关键词:职业道德教育协同大学生

夏昱 吴剑飞

摘 要 本论文主要围绕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教育者协同机制构建展开研究,即如何构建财经专业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辅导员和任课教师之间的协同机制,促进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成效。本论文通过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开展了一系列调研工作,结合调研结果,主要从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理念培养、协调发挥教育者在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之间的作用、加强教育主体之间的职责分工等方面入手,开展教育者协同机制研究。

关键词 大学生 职业道德教育 协同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1教育者角色定位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教育者担负着重要的教育职责。教育者主要包括辅导员与任课教师,两者的角色既相异又互补。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双重身份,并非单纯行政人员,从岗位职责看,辅导员更加偏重管理服务角色,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肩负重要职责;任课教师主要包含专业课教师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均属于教師身份,专业课教师的岗位职责更加偏重专业课程教学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更加偏重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工作,专业课教师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分别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融入相关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开展具有学科特点的职业道德教育活动。

2教育者协同作用发挥现状研究

本论文将研究范围聚焦在职业道德教育领域,查阅了相关研究资料,开展了调研和访谈,围绕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教育者作用发挥问题展开分析,并得出一系列研究结论。

2.1教育者对职业道德教育认知度不高

通过查阅国内相关研究资料可见,当前关于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如何发挥教育者的作用的问题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参考价值较高的研究资料不多。一是现有研究大多关注点在于强调教育者不但要教书还要育人,不论是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之间的协同作用,还是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之间的协同作用,大多泛泛而谈育人理念,强调教师有育人的职责,专门针对职业道德教育展开教育者协作体系研究的更是少之又少;二是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成果少,主要表现在操作方案过于理论化,可操作性不够强,归根结底在于教育研究没有找到有效的教育载体,缺乏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科学的工作机制。

2.2教育者作用发挥未形成合力

通过查阅国内外资料可见,当前教育者之间尚未形成教育合力,职业道德教育体系有待进一步构建和完善,教育者打单独斗的现象较为严重。不论是专业课教师还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职业道德教育重视程度都不高,教育研究缺乏与职业特点的紧密结合,较少涉及职业道德认知、道德理论方面的教育研究。任课教师仅在专业课教学中偶尔涉及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主要集中在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奉献社会等普遍性的职业道德规范教育,较少通过案例教学等方式开展较为深入的职业道德教育分析;辅导员则更多从职场礼仪、职场文化等角度泛泛而谈职业规范。总体而言,当前教育者的职业道德教育活动既缺乏与专业特点的紧密结合,又无法满足职业道德教育的深层次需求,系统性尚有待完善。

2.3教学手段较为单一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采用的教学手段较为单一,在关于教育形式、教学手段的调研中得出相关结论可见,绝大多数师生都更加青睐实践体验为主、课堂讲授为辅的教学形式,更加认可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演讲讨论法、模拟教学法等教学形式,但这些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在职业道德教育中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应用,被调研师生一致认为当前的教育形式较为单一。

3教育者协同机制研究

3.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理念培养

树立协同育人的理念。不论是辅导员还是任课教师,都应该成为职业道德教育体系的重要成员,明确育人角色,树立协同育人的理念。教书育人是大学教师的天职,教书和育人两者不可偏废,要正确处理教学、研究与育人之间的关系,教学和研究的最终目标是为育人服务,不能将三者割裂而行。在构建协同育人机制的过程中,需要更加关注受教育者的内在德性需求和未来职业发展,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到育人过程中。

3.2协调发挥教育者在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之间的作用

构建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协同配合机制。显性课程,诸如专业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等都包含着职业道德教育的元素,不论是辅导员还是任课教师,都应该结合自身所承担的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显性课程的教育活动中也包含着隐性教育的元素,教师在课程教学准备、研究、授课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提升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隐性课程,诸如校园文化、职业道德典型案例等都渗透着职业道德的元素,同样需要教育者们形成合力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活动。以校园文化为例,不论是辅导员还是任课教师,在文化育人环节肩负了重要使命。校园文化渗透在校园的每一个细节,同时也是一种价值观的反映,辅导员和任课教师都应当熟悉和认同本校的校园文化,通过个人的行为表现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达到育人效果。为师者应当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尚的道德品格、科学的管理水平、健康的人格修养等等。

3.3加强教育主体之间的职责分工

辅导员和任课教师在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应当结合岗位特点和职业道德教育内容,有所侧重,互相配合,分别从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角度入手,明确教育职责分工,共同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活动。从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看,辅导员侧重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专业课教师侧重开展与专业紧密结合的职业道德教育、思政课教师侧重从道德理论的角度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任课教师更加注重开展第一课堂的职业道德教育活动,辅导员更加侧重第二课堂的职业道德教育活动。

总之,辅导员和任课教师在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担任了不同的教育者角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对大学生职业生涯成长与未来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教育者而言,职业道德教育依然是长期、动态、具有挑战的一项事业,需要结合各自岗位角色,构建协同合作的长效机制。

猜你喜欢
职业道德教育协同大学生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大学生之歌
在护理专业课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探索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职业高校职业思想道德重要性探析
协同进化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