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探析

2017-07-21 22:03顾琳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16期
关键词:小班幼儿行为习惯

顾琳

摘 要 幼儿阶段的人生的起始阶段,“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研究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有助于及时矫正他们的不良行为习惯,为今后的素质教育打下基础,更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开启航灯。

关键词 小班幼儿 幼教环境 行为习惯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1小班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

小班幼儿的不良行为就是幼儿表现出来的可以被人们测量都的不恰当的行为,如幼儿表现出的胆小、焦虑等一些内心的活动,撕书、破坏玩具、扔东西等破坏行为,以及不参与游戏活动等等。

小班幼儿在生活中最常见的不良行为习惯有:

(1)攻击性行为;(2)自私;(3)说谎;(4)退缩。

2小班幼儿的行为习惯对幼儿一生的道德行为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儿童入小学、中学以后的发展有长期的、重要的影响。在早期比较自私、任性的孩子进入小学后会出现更多的行为问题。进入青少年期,那些早期的具有的攻击性行为、自私、说谎和退缩没有得到及时矫正的不良行为的青少年,他们与不良同伴接触后因为盲从而发生违法行为的可能性很大。因此,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对他们今后的发展也是息息相关的,只有从小养成好的行为习惯,才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3小班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措施

3.1运用操作强化理论来矫正小班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

运用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原则,在幼教中我们可以从四方面来矫正幼儿的不良行为。

(1)在教育过程中,要根据幼儿的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强化措施。幼儿的性格、脾气、喜好不同,我们采取的强化方式也应该不一样。

(2)将目标按阶段进行分解,并予以具体化。

(3)及时反馈。所谓及时反馈就是通过当孩子完成一项任务后,成人就要及时将完成情况的评估告诉他。要取得好的激励效果,就应该在行为发生后尽快采取适当的强化方法。在孩子表现出良好的行为时,小小的鼓励就能够起到强化的作用。

(4)用消极强化代替惩罚。消极强化是为了增强行为,激励行为,而惩罚是为了企图消除行为,两者的目的是不同的。我们提倡用消极强化代替惩罚更能发挥强化的作用。

3.2幼儿家庭教育对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的必要性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启蒙老师,家长的教养方式,是指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所采取的态度、方式和方法。它影响着孩子的认知、人格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进而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不同的教养态度、方式,对子女的影响截然不同。家长对子女的支配性态度,会使子女有消极、缺乏主动性,依赖和顺从等不良行为;干涉性态度会导致子女的幼稚、神经质和被动;娇宠性态度会导致子女的任性、幼稚、神经质或柔弱,影响子女的合作、独立和直爽。可见,父母良好的教养态度和方式有利于孩子向积极主动的方向发展,而错误的教养态度、方式则会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

家长的行为习惯指家长日常举止的稳定性,包括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工作习惯等。好的习惯一生受益,坏的习惯有害终身.俗话说:“积千累万,不如有个好习惯。”幼儿正处于发展时期,各方面都还未定型,既容易养成好的习惯,也容易形成不良的习惯。幼儿最善于模仿,父母则是他们模仿的首要对象。他们总是喜欢模仿父母的一些行为模式,以达到自我满足。孩子身上不少习惯就是直接从父母那里模仿来的。做家长的,应当注意自己日常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行动。父母勤劳俭朴,家務事安排得井井有条,孩子也会勤于家务,一丝不苟。因此,家长的行为习惯对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事。

家长要尽可能的亲自抚养孩子和教育孩子。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强烈的要与父母在一起的心理需要,这一方面如果得不到满足就容易产生感情饥饿或产生被遗弃感等不健康的心理。

总之,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家庭教育是紧密结合的。

3.3幼教环境和幼儿教师对小班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的矫正措施

小班幼儿刚入园时通常不能适应幼儿园的群体生活,原因之一是他们还没有接受和掌握幼儿园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规则。如何帮助幼儿清楚、准确的理解规则要求,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3.1了解幼儿,建立融洽关系

小班幼儿大部分与教师都是从未接触的,幼儿从各自的家庭进入陌生环境中,总会出现胆怯,攻击他人、自私、说谎等不良行为。一旦教师成为幼儿的朋友,幼儿便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和指导,着对教师执行良好习惯的要求有重要作用。

3.3.2制定规则,循序渐进

首先应拟定一系列卫生和自我服务方面的规则:让幼儿认识自己的标记图,帮助幼儿养成自己的物体自己用的好习惯,同时学习正确使用杯子、毛巾的方法;通过各种游戏使幼儿认识小手,学习正确洗手的方法,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帮助幼儿学会用小手做有用的事,让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3.3.3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良好的行为规则

制定各种规则。与幼儿讨论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如“收拾玩具要轻拿轻放”、“饭后不要乱跑”等等。在幼儿明确了要求后,还应该把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原因告诉幼儿。规则需要不断重申,帮助幼儿养成良好习惯。

教师以身作则。如教师要求幼儿洗手时不要把水龙头拧太大,自己也必须按要求做到。因为幼儿常常以教师作为典范,教师怎样做,便会对幼儿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

综上所述,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门艺术,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收到成效的。家长要正确关心幼儿的行为、教师要积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观察和评价幼儿的行为,及时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通过各种手段对幼儿进行渗透教育,使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对幼儿将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都会有很大的帮助,也为将来他们接受素质教育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韩艳.小班幼儿常规纪律的培养[J].幼儿教育,2003(03).

[2] 李玉贞.培养幼儿品德行为习惯[J].早期教育,2000(04).

猜你喜欢
小班幼儿行为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小班幼儿角色游戏中篡位与偏区现状指导策略分析
小班幼儿“自我中心”的表现与分析
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小班幼儿数学区域活动要体现“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