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职业能力为主的应用型教育体系构建

2017-07-21 08:54赵宏旺
文教资料 2017年13期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职业能力实践能力

赵宏旺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摘 要: 文章围绕高等教育明确的职业价值取向,以岗位职业技能形成和工作流程为依据,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校企共同构建“工作过程导向,理实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思考教学链中各环节人才培养规范和课程质量标准,深化课程内涵建设。

关键词: 职业能力 应用型教育体系 实践能力 创新人才培养

高校教育体系的构建是以社会需求、以企业导向为基础的,因此如何培养出具有职业能力的大学生是高校的目标[1]。“怎么样培养人”是高校面临的问题。《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指出,高等教育要“促进高校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真正实现无缝对接,提高社会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满意程度”,“强化用人单位、学生、家长在评估中的主体地位”[2]。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是一所应用型大学,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基于社会需求,加强素质教育,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作为新进本科院校重点优化课程体系及课程设置、推行实践能力培养、着力抓创新创业能力、应用现代化教学方式、综合评价方式,逐步构建以职业能力为主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体系。

1.以职业能力为主的教育体系理念构建

传统的高等教育体系是以学科建设为中心的知识体系,而以学科知识体系和理论思维训练为理论构建出来的教育体系及教育方式缺乏应用性,依此培养的大学生缺乏社会工作能力[3]。“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教育体系理念以社会经济发展为参考,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现代技术发展,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以职业能力为主的教育体系的核心是技术知识,目标是培养能满足经济社会需要的具有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实际操作及职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因此,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从企业岗位对应用型人才职业素质和能力的需求出发,综合考虑社会、行业(公司)、岗位、学生等因素的动态影响,最大限度地符合企业(行业)对应用型人才能力的需求,以技术知识体系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为核心,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教育体系,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

在教育体系构建中模块化推行,制定符合教学目标、学习目标、能充分利用教学时间、满足教学需要的课程体系,即知识、能力、素质三者辩证统一有机结合,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出发点,可将课程体系分为三大模块:基础素质模块、岗位职业能力模块及综合职业素质模块。其中,基础素质模块的重点是提升基本工作能力,包括人文教育、科学素养、艺术素质、基本职业能力等;岗位职业能力以提升学生的就业率和扩大发展空间,包括职业核心能力、岗位通用能力、专业拓展能力;综合职业素质模块是上述两种模块的综合与结合,以提升主体职业能力和素质的教育体系。

2.推行实践能力培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在不断改变,因此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不断更新。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教育需要深化改革,教育体制需要优化,如何培养出应用型创新人才还在探索中[4]。本文提出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主线,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放在人才培养的突出位置,将职业素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和自身的特点与优势,根据分层分级分类训练的原则,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三模块三层次三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该实践教学体系所有实践教学内容由课程实验、实践与实习、应用与创新三个模块组成,将本专业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划分为三个层次:“基本技能层”、“综合应用能力与初步设计能力层”和“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层”。针对三个不同的能力培养层次,安排不同的实践教学内容和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循序漸进,组织教学,努力做到教师探究式引导与指导相结合、虚拟实训与现场实训相结合、计划内实验与开放实验相结合。

3.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是企业竞争的根本。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是高等教育的中心。合理配置教育教学资源,提供丰富的学习环境,推行创新实践项目,教学内容适应社会、行业、岗位的需要,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关键。根据学生的自我专业兴趣与专业拓展要求,进一步拓展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的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由学生完全自主完成学分,拓展采用多种方式训练完成。通过开放校内外实验室、实践基地,让学生自主地参与科学研究,进行科创、发明,或发表论文、申请专利,培养学生的专业创新精神和能力。利用设置的本科生导师制制度,引导学生开展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大学生“挑战杯”和学科竞赛、创业计划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拓展实践以文章发表、作品展示或竞赛、专利申请、创业计划等多种成果形式纳入考核体系。

4.加强校企业合作机制

学校的服务群体是学生,服务的最终对象是企业。校企合作能让学校更好地掌握企业需求,制定符合企业的教学目标,以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充分利用企业设备和资源优势,以弥补学校资源的不足。本文提出注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构建和实施“三三六”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包括①“三结合”:办学结合地方需求,教学资源结合行业资源,学校培养结合企业培养;②“三紧跟”:专业方向设置紧跟地方政府产业规划、课程设置紧跟企业人才能力要求,教学设计紧跟岗位能力需求;③“六共同”:校企共同建设创新创业平台、校企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共同承担教学任务,校企共同培养师资和企业技术人才,校企共同研发技术项目,校企共同参与教学管理。

5.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现代化

教学方法与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是师生之间相互传递信息的媒介。本文提出从三个方面实施:

(1)模拟真实工作环境。教学场地设置在校内实习车间里,布置和配备参照真实的工作环境,这样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掌握企业工作流程,有利于职业能力的培养。

(2)虚拟软件教学和仿真实训。在有限的设备和有限的时间里,利用仿真的场景和良好的交互性更好地满足教学和学生实训的要求,增强教学效果。

(3)建立网络教学资源。网络资源作为第二课堂及补充课堂,不仅能提供课程内的学习资料,而且能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库及在线答疑、在线测试等,方便学生课后的自主学习与复习,更能提供与本课程主讲教师和企业技师请教或讨论的平台,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方便性和随时性能够很好地服务教学。

6.改革考试制度和考试方法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一个创新的教育体系,可从四个方面开展:①在课程安排中留充分的实践创新时间;②弹性学分制,将实践创新项目或课程纳入学分,提高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③推行交互式教学方式,着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④考核方式多元化,提升实践创新能力考核的比例。

7.结语

本文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出发点,在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育体系构建中从六个方面阐述观点:(1)以职业能力为主的教育体系理念;(2)实践能力培养;(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4)校企业合作机制;(5)教学方法与手段;(6)考试制度和考试方法。为了更好地利用教育为社会服务,教育探索是永无止境的。因此,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体系的构建与推行是高校教育的重点。

参考文献:

[1]韦程东.职业化改革中高校数学教育体系功能化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11):75-77.

[2]教育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Z].教高〔2007〕1号,2011.

[3]杨丹.职业素质本位的教育课程建构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6(S1):112-113.

[4]陈中.理工科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路径探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15):24-26.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编号:GXGZJG2016A058)。

猜你喜欢
创新人才培养职业能力实践能力
供给侧改革下营销创新人才培养思考与实践
创新性科研人才的培养模式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