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文本”划分再探讨

2017-07-24 14:03
重庆开放大学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文本

展 芳

(四川大学 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4)

“伴随文本”划分再探讨

展 芳

(四川大学 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4)

“伴随文本”是赵毅衡在克里斯蒂娃的“文本间性”理论、热奈特的“跨文本性”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新理论。根据文本生产环节和伴随文本出现的时间顺序,赵毅衡将伴随文本划分为前文本、副文本、型文本、评论文本、链文本、先/后文本六种类型,以及“生成性伴随文本”“显性伴随文本”“解释性伴随文本”三大类别。但先/后文本、评论文本都存在横跨两个类别的交叉现象。结合费斯克探讨电视文本时提出的水平和垂直互文性理论,立足于伴随文本与文本之间的关系,伴随文本可以被重新划分为自携伴随文本和指涉伴随文本两大类。

伴随文本;类型划分;自携伴随文本;指涉伴随文本

“伴随文本”是赵毅衡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是在主要汲取了克里斯蒂娃的“文本间性”和热奈特的“跨文本性”理论的基础上,对学术界一直存在的“语境论”(艾略特)、“符号域”(洛特曼)、“附加文本”(玛丽·麦克林)、“潜文本”等认知成果作出的创新性概括。他赋予文本与附加因素之间的关系以新的术语,结合文本生产过程细致地划分类型,改变了学界在伴随文本问题上模糊不清、笼统化之的研究状况,使得伴随文本问题具体化、可操作化,为以后的伴随文本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但仔细推敲赵毅衡的分类标准,客观剖析伴随文本的各个类型,发现这种分类方法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

一、伴随文本的由来和分类

“意义的表达需要符号,没有符号,意义无法被保留、传播、阐释,人类无法表意。”[1]但符号往往并不单独出现,总是与其他符号形成组合,共同表达一个完整合一的意义,由此形成“文本”。任何一个符号文本,都携带了大量社会约定和联系,这些约定和联系往往不显现于文本之中,而只是被文本“顺便”携带着。这些伴随着一个符号文本,一道发送给接收者的附加因素,被称作伴随文本。“任何符号文本都是文本与伴随文本的结合体,这种结合使得文本不仅仅是符号组合,更是浸透了社会文化因素的复杂构造。”[2]139

1. 伴随文本的理论来源

对伴随文本的研究是符号学、解释学、传达学等的历史课题。早在英美新批评派和结构主义者的理论主张中,以及他们对文本与社会文化世界之间的关系、读者与作者之间关系的反思中,就渗透了批评界对文本及其伴随因素的思考。

赵毅衡的“伴随文本”理论有两个重要的理论渊源。

其一,“伴随文本”的符号学研究始于茱莉亚·克里斯蒂娃(Julia Kristeva)的“文本间性”理论。在《词语、对话和小说》(1966年)一文中,克里斯蒂娃生造了一个法文词“intertextualite”,即“文本间性”,又被译为“互文性”“文本互涉”,等等。在文中,她明确指出任何文本都是一些引文的拼接,任何文本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换。克里斯蒂娃明确了文本的不自足性,任何文本都不是独立创造、单独传达意义的,每一个文本都处在与其他文本的相互参照、相互指涉当中。

其二,源于热拉尔·热奈特(Gerarde Genette)的“跨文本性(transtextuality)”理论。热奈特立足于文学创作,在《隐迹稿本》一文中,将跨文本关系分为五种类型:第一类是文本间性(intertextuality),为两篇或几篇文本通过引用、抄袭、暗示等手法所维持的关系;第二类是副文本(paratext),例如标题、副标题、前言、跋、插图等;第三类是元文本性(metatextuality),指的是文本与它所评论的文本之间的关系;第四类是承文本性(hypertextuality),即文本从其他已然生成的文本中被派生出来的关系;第五类是统文本性(architextuality),指文本同属一类的类属关系[3]。

克里斯蒂娃“文本间性”理论的提出正式将伴随文本问题推上学术舞台,热奈特的“跨文本性”理论则为伴随文本提供了较为详备的分类策略,为赵毅衡的伴随文本研究提供了研究方向和理论框架。

2. 伴随文本的分类和命名

赵毅衡从“作者—文本—读者”的三维角度,即“作者写作”“文本呈现”“读者接收和解释”三个环节出发,将伴随文本细分为六小类:前文本;副文本、型文本;评论文本、链文本、先/后文本。

就作者写作环节来说,主要是“引用因素”前文本。在文本生成的过程中,一个文化中先前的文本总是不可避免地在此文本中留下痕迹,这些对文本生成产生影响的“先前的文本”就是前文本。总的来说,前文本是文本生成时受到的全部文化语境的压力。就文本呈现环节来说,存在两种伴随文本:“框架因素”副文本和“类型因素”型文本。副文本和型文本完全“显露”在文本表现层上,有时甚至比文本更加醒目。就读者接收和解释来说,主要有三种伴随文本:“评论因素”评论文本、“链接因素”链文本、“承续因素”先/后文本。这些伴随文本都是文本生成后影响文本接收和解释的伴随因素。其中,先/后文本也可以是生成性伴随文本。

与文本形成和接收的过程相对应,赵毅衡将其归结为生成伴随文本、显性伴随文本、解释伴随文本。如下图:

分类标准1分类标准2伴随文本类型文本产生之前文本产生之后显性伴随文本(文本)生成伴随文本(作者)解释伴随文本(读者)副文本型文本前文本先/后文本评论文本链文本

正如赵毅衡所述,纯粹的符号组合不能完成意义构建,更无法得到理解和阐释。所有的符号文本在表意过程中,都离不开这些伴随文本的支撑。否则,看起来实实在在的文本就会“落在真空之中”,“变成幻影”。

二、伴随文本分类中的交叉现象

观察上图,最明显的现象莫过于先/后文本的“脚踏两条船”了(先/后文本既可以形成于“文本产生之前”,又可以形成于“文本产生之后”;既可以是“生成伴随文本”,又可以是“解释伴随文本”)。仔细分析后不难发现,横跨两个类别并非先/后文本的专利。这种分类中存在的交叉现象,其实是分类标准选择不当的结果。接下来,我们探讨一下现有的分类标准中存在的问题。

1. 先/后文本

先/后文本是指两个文本之间诸如续集、仿作、前传、后传之类的特殊关系。先出文本为“先文本”,后出文本为“后文本”。例如电影剧本为电影的先文本,IP改编剧为原著小说的后文本。

(1)先/后文本作为生成性伴随文本

后文本的创作有两种情况,仿作、前传、后传,很多都出自其他人的手笔,即使与先文本同源,也多是先文本完结后的“临时起意”。这种情况下,后文本的生成必然受到伴随文本先文本的影响。例如,从先文本中承继人物性格和故事梗概,但先文本的生成却不是后文本所能左右的。但有些续集的创作则是作者在先文本写作过程中“蓄谋已久”的,先文本与后文本在这里会表现出格外密切的相互参照、相互影响的关系。

当作者在文本写作过程中,有意再编续集时,就会刻意制造一些不填充的漏洞,使得故事不圆满,或者埋下一些不揭露的伏笔,使得叙事不完善。这种行为类似于网络文学创作中常见的“挖坑”。它并不是对传统“圆满”叙事的反叛或自觉的先锋追求,究其原因,源于作者在想象中给未来构筑了一个暂时不存在的后文本。“坑”的存在正是想象中的“后文本”对文本的生成所产生的影响。

相应地,当作者将“想象中的后文本”投入到现实创作中时,必须将先文本中的漏洞填充,将埋下的伏笔挑明,即“填坑”。不仅如此,后文本中的人物性格、叙事风格、故事情节往往也被要求与先文本保持一致,使得后文本的创作就不得不在先文本提供的框架下延续。先文本圈定了大致范围后,后文本的发挥空间就变得相对局限了。由此,先文本作为伴随文本实现了对后文本生成过程的指引和控制。在这个层面上,先/后文本就是生成性伴随文本。

例如,南派三叔的系列小说《盗墓笔记》,以八个盗墓活动结构成篇,可视为八个先文本与后文本的鸿篇巨制。*《盗墓笔记》最初是在网络中创作与传播,且以八个盗墓活动为主线。由于每个故事篇幅长短不一,尽管后来出版为九本实体书,但仍应视为八个符号文本。其中第四、第五、第六个文本分别为《云顶天宫》《蛇沼鬼城》《谜海归巢》,书中人物吴三省的身份之谜(人称“三叔”)贯穿了这三个盗墓故事。在《云顶天宫》中,三叔总是在令人意外的情况下出现,构成一个行为和身份的双重谜团;在《蛇沼鬼城》中,主角吴邪与三叔长谈,了解到20年前谢连环的神秘死亡和老长沙的恩怨,三叔的身份貌似十分明朗;在《谜海归巢》中,三叔的旧情人文锦揭露现在的“三叔”其实正是谢连环云云。

在《盗墓笔记》系列中,类似吴三省身份的谜题还有很多。其中,大多数是南派三叔的自觉设置,其根源就是作者往下续编写作的想法和需要。此时,处于创作中的文本被作者当作先文本处理,并且为构想中的后文本提供必要的情节梗概与故事内容。更为复杂的是,《盗墓笔记》系列不止两部,所以处于中间部分的文本就不得不承担起双重身份:既是上一个盗墓故事的后文本,承担着“填坑”的责任,又是下一个盗墓故事的先文本,须起到“挖坑”的作用,给后来的叙述留有空白和余地。这个任务量太大,可能南派三叔也有点难以为继,所以《盗墓笔记》系列小说虽已完结,但小说中的“坑”却并未全部填满。从这一方面来说,《盗墓笔记》有很强的“后文本”潜力,可供作者或者书迷读者去续写。

类似的出谜和解谜,其实正是很多网络作家的写作“套路”:先文本通过设置谜团,吸引读者的好奇心,从而引发读者的持续关注;后文本通过解谜,满足读者的阅读期待,收获更多的跟帖和点击量。

(2)先/后文本作为解释性伴随文本

从读者一端,当读者意识到此文本承接或顺延着另一文本,并据此进行阐释时,先/后文本就是解释性伴随文本。若是先文本中的“漏洞”和“伏笔”在后文本中都能得到巧妙的延展,先文本就会被认定为“独具匠心”“构思巧妙”的作品,后文本也会被称作“逻辑严密”“行文紧凑”的佳作。反之,则会遭受恶评不断。

例如,在影片《速度与激情8》中,很多影迷看到被大反派塞弗关起来的多姆的“妻子”和儿子都一头雾水,疑惑多姆怎么有两个妻子。这时,《速度与激情》系列前几部作为先文本,就会影响观众对《速度与激情8》剧情承接的合理性的评价。在《速度与激情4》中,多姆的真爱(即现任妻子)莱蒂开的车起火爆炸,所有人以为莱蒂死亡;《速度与激情5》中,多姆与同样死了爱人的女警(即儿子的妈妈)埃琳娜惺惺相惜,彩蛋中莱蒂的照片出现;《速度与激情6》中,多姆与埃琳娜发生性关系,但看到了莱蒂还活着的线索并展开寻找。最终莱蒂回归,埃琳娜主动退出三角关系。只有将前几部电影作为先文本解读时,“两个妻子”的疑惑才会被打破,观影者才会承认“两个妻子”这个剧情安排的合理性。

另一个影响影片解读的成分是观影者对影片质量和精彩度的评价。《速度与激情8》的影评多是:“和前几部一样,还是一如既往地酷炫。”“简直是打怪升级。第五部拖着银行上街遛弯,第六部打坦克,第七部开车跳楼,第八部打核潜艇,那下一部该打外星人了吧!”“第八部一反常态,由女性人物饰演大反派。”各种评论不一而足,但大多都是从对比前几部的角度出发。这些都显示了伴随文本对文本意义阐释的影响力。

2.评论文本

无独有偶,除了先/后文本既能影响文本的生成,又能影响文本的解释之外,评论文本对文本的影响也有着复杂性。评论文本不但能产生在文本生成之后,还能产生于文本生成之前;不仅能对文本的接收和解释产生影响,还能对文本的生成施加印记。

(1)出现在文本生成前的评论文本

赵毅衡对“评论文本”的定义是关于文本的评论,是“此文本生成后”被接收之前,所出现的评价内容,包括有关此作品及其作者的新闻、评论、八卦、传闻、指责、道德或政治标签,等等[2]144。

评论文本引导和调控着读者对文本的接收和解释,但评论文本并不总是出现在文本生成后。尤其是近年来网络技术的全面普及,网络平台成为信息媒介的中坚力量。这大大拉长了评论文本的战线,使得评论文本的触角延伸到文本生成之前。再加上大众文化的通俗化、娱乐化和现代艺术的商品化倾向,浏览量、点击量、销售量、收视率等成为现代艺术文本的普遍追求。因此,在文本生成之前就在网络上发布有关文本的相关信息,早已不是新鲜事体,例如有关电视电影的开机发布会、媒体探班、拍摄花絮、演员采访等报道。文本生产前的评论文本,主要目的在于塑造文本“热点”、吸引大众眼球、点燃观看期待,为文本的广泛传播和接收造势。这些评论文本主要出于文本创作者拓展市场的意图,先于文本生成的报道和营销更是成为屡见不鲜的现代化商业模式和操作手段。

例如,目前正在拍摄中、尚未完成的大IP玄幻剧《武动乾坤》,该剧由“国宝级”历史剧导演张黎执导的新闻一经出现,网上便掀起了“这个黎叔不简单”,“历史剧导演的转型之作”,“至少不会太扯,很期待”的讨论热潮。当红小生杨洋饰演剧中男主角林动的消息经官方微博证实之后,“杨洋搭上张黎”,“领衔玄幻武侠剧”的新闻更是层出不穷。之后,张黎在专访中夸赞“杨洋的素质非常好”,“杨洋是小戏疯子”,剧组发布精彩剧照和花絮视频,《武动乾坤》在象山影视基地开放媒体探班……一系列新闻和影视信息的发布构成了文本生成前的评论文本,引发了网民们的阵阵关注。《武动乾坤》未播先火。不难想象,待《武动乾坤》正式播出,必将有大批量的观众,从而掀起收视狂潮。

(2)作为“生成性伴随文本”的评论文本

除了评论文本的生成时间需要补充说明之外,评论文本也不是单纯的解释性伴随文本。在某种情况下,评论文本也会对文本的生成产生重大影响,例如日韩美剧中常见的周播剧、季播剧。

周播剧、季播剧往往采取边拍边播的模式,其先文本——影视剧本往往只有少数几集的完整剧本,一般是先拍几集进行播放,再根据收视率和民意反馈来决定电视剧的情节走向和后续命运。韩国口碑之作《请回答1988》里有一个场景是:女主角的爸爸患癌症住院,病房电视正在播放的电视剧男主角也得了癌症,并且剧情暗示可能马上就会死亡。这使得病房里的所有癌症患者心情十分沮丧。女主角的妈妈就不停给编剧打电话,质问为什么一定要让得癌症的人死去,哭诉这会让现实生活中的癌症患者有多灰心。最终,编剧被感动,使得电视剧男主角恢复了健康。这种根据观众的喜厌好恶和大众评价来调节剧情设置的电视剧制作模式,正是评论文本对文本生成施加的影响。

由于先/后文本、评论文本都是既属于“生成性伴随文本”,又属于“解释性伴随文本”,我们可以看到,以“显性”“生成性”“解释性”——文本生成环节作为分类标准来区分伴随文本并不那么严谨(“显性伴随文本”的分类也不甚严谨,很多先/后文本之间的关系从名字就能一目了然,评论文本也常在标题中指明所指涉的文本)。从评论文本不论出现在文本生成之前,抑或是文本生成之后都能对文本产生影响来看,以出现在“文本产生之前”“文本产生之后”——伴随文本生成时间作为分类标准来划分伴随文本类型也并不那么尽如人意。

三、伴随文本分类新思路

伴随文本理论的提出,突破了新批评和结构主义一直以来的局限,既使文本分析不至于脱离政治、经济、时代等社会文化因素,又坚持了符号学立场,维护了文本在学术研究中的独立地位。由此观之,赵毅衡对符号学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否有更为清晰有效的分类标准来对伴随文本进行类属划分?这是“伴随文本”理论走向成熟和完善的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的问题。

约翰·费斯克(John Fiske)在探讨电视文本的互文性时,着重从水平和垂直两个层面入手。“水平面互文性是通过类型、角色和内容等多个不同部分内容而结构运作而成的,垂直面互文性指的是在原始文本,就像是电视节目或电影、连续剧等和其他不同文本之间的相互涉及的关系。”[4]

简言之,费斯克认为水平面互文性是指类型、角色、内容等文本内因素,垂直面互文性则是文本与其他文本之间的相互指涉关系。即:互文性包含两个层面——指向文本内部因素的水平面、关涉文本外部因素的垂直面。互文性如此,伴随文本亦如此。根据伴随文本与文本之间的关系,可将伴随文本分为自携伴随文本、指涉伴随文本。

1.自携伴随文本

自携伴随文本,即符号文本自身携带着的附加因素,这些伴随文本因素往往附着在文本边上,为文本解读提供线索或圈套。

首先是副文本。副文本是文本的“框架因素”,如书籍的标题、序言、出版社等;美术作品的裱装、题词、印鉴等;电影的片头、片尾、制作公司,等等。文本离开这些“框架因素”就失去了完整性,这些“框架因素”离开了文本就失去了立足点,没有指称对象,意义也就指向一片虚空。

最明显的例子是李商隐的“无题诗”。不论是李商隐写作时故意以《无题》命名,还是原题丢失后人补加《无题》为诗名,都表明了人们在面对文本时对标题名称等伴随文本的执着。而这种就算没有明确主题也要以“无题”二字作标题的执着,与人们追求文本的“完整性”“正规性”息息相关。同时,标题名称等伴随文本通常都是对事件或者情感的概括,往往给诗歌解读指明或限定一个方向。例如,北岛的诗《生活》,全诗只有一个字:“网”。抛却标题,“网”字可以有多种解释,比如蜘蛛网、渔网、捕鸟的网、猎人设置陷阱的网,计算机、客户端、互联网,朋友圈、交际圈、人际关系网,人生、命运的诸多束缚和不自由……但“一字诗”的标题“生活”却为我们指明了解读的方向:人生、境遇、生活、命运。李商隐命名的“无题”只不过反其道而行之,传递出这样一个信息:这首诗歌的主题不定、思绪不定、对象不定,解释者可以有充分的自由,从各个向度对其进行体悟和解读。

再如上课点名。名字是学生的副文本,但若是学生不在场,有名字而无对应的学生签到,此时的名字就失去了其意义指称对象,学生也会被视为缺席。与此有相通之处的例子是大学选修课上的点名册。当任课教师只有最初选课的学生名单时,会根据补选、退选的情况来完善点名册。最常见的做法是将补选的学生名字补上,因为上课的学生(文本)必须要有名字(副文本)才完整和规范;将退选学生的名字划去,因为只有学生名字(副文本)而无学生本人(文本)参与课堂,名字就没有任何指称意义。因此,副文本只是文本自身携带的附加因素,离开了文本这个意义核心,副文本就失去了其价值和意义。副文本只能黏附在文本身上,成为自携伴随文本。

其次是型文本。型文本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文本的“归类”方式,它指明了文本所属的集群。型文本的归属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副文本指明。例如《鲁迅小说集》,通过书名就可得知此书的型文本是小说、鲁迅作品等。二是文本形式标明。例如,前几年在网络上风靡一时的“梨花体”诗歌,关于“梨花体”的创作主体和艺术水平争议我们暂且悬置,但由于文本形式上的分行,“梨花体”被称为诗歌却是共识。不论是以黏附在文本上的副文本形式标出,还是以文本形式进行自我标明,型文本都是文本内部因素的自主呈现。型文本与文本几乎是水乳交融的关系,不可能脱离文本而独立存在,因此也是自携伴随文本无疑。

2.指涉伴随文本

分析过黏附在文本上的因素与文本之间的关系,接下来我们讨论文本与外部的其他文本之间相互参照、相互指涉的关系。这些“外部的其他文本”笔者称之为指涉伴随文本。前文本、评论文本、链文本、先/后文本都是这种类型。

前文本指在一个文本产生之前对其施加影响的先前文本。前文本多是以引用、典故、戏仿、剽窃、暗示等方式改编进入文本当中,被引入的前文本或多或少会产生一些意义改变或意义侧重,最终与其他因素一起合力指向文本意义。例如,耐克ZOOM KOBE系列球鞋的前文本:科比在球场上精彩绝伦的表现、在NBA中处于中流砥柱与王牌核心的地位、身为传奇球星背后艰苦卓绝的奋斗,等等,这些前文本共同构成了耐克ZOOM KOBE系列球鞋的文本意义:运动、尖端、Just do it,成为更好的自我,等等。此时,文本意义的构建离不开前文本意义的参照和指涉。

评论文本是对一个文本的陈述和评论,是在文本之外形成的带有展示宣传或评价性的又一文本。王富仁《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是对鲁迅小说集《呐喊》《彷徨》的重新解读,将鲁迅研究重点放在思想革命领域,使得学界重新投入到挖掘鲁迅思想的热潮中来。这是对鲁迅《呐喊》《彷徨》小说有力的评论文本。《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对鲁迅小说、鲁迅思想解读的影响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成为后来诸多鲁迅研究者的必读书目。由此可见,评论文本对文本接受的参照和指涉意义不容小觑。

链文本是在解释某文本时“链接”起来被接收的其他文本。新中国成立后,曾谨慎讨论“定都”的问题。选址不单要考察地理位置、历史因素、经济状况等城市内部因素,还需要考虑到国际政治格局、人民的心理倾向、革命力量的分布情况等相关要素。最终党中央在综合考虑后,决定定都北京。那些被纳入考量范围的“相关要素”就是“链文本”,它们成为阐释者在理解文本时不得不考虑的因素,从而掺入意义解读过程,为文本的意义解释和价值判断提供参照。

先/后文本是情节连接上具有特殊关系的一组(一般为两个)文本。曹雪芹著作《红楼梦》是电视剧《红楼梦》的先文本,看过原著先文本的接收者会对电视剧改编的后文本有不同的阐释。在电视剧观看过程中,经常有读过原著的人对电视剧的画面呈现和改编之处发表评论。比如,饰演林黛玉的演员太“饱满”了,没有林妹妹“多愁多病身”、我见犹怜的气质;饰演薛宝钗的演员则太“骨感”了,没有八面玲珑、左右逢源的丰盈圆润之感。这是先文本对后文本的接收和解释带来的影响。但事实是电视剧的观看人数比原著的阅读人数要多得多,反而是电视剧后文本的播出,使越来越多的人对宝黛的爱情、对金陵十二钗的命运、对贾府盛衰感兴趣,推动更多的人对小说文本进行阅读。我们看到,由于先文本与后文本相互指涉,二者在相互参照中实现了对两方面文本带来的影响。

综上,可以依据文本与伴随文本之间的相互关系来对伴随文本进行分类。依附在文本边上,由文本自身携带的伴随文本,如副文本、型文本,被称作自携伴随文本,是一种内化于文本形式的附加因素;形式上独立存在、内容上与文本相互参照、相互指涉的伴随文本被称为指涉伴随文本。前文本、评论文本、链文本、先/后文本都是指涉伴随文本。需要说明的是,指涉伴随文本更像是一种潜在的、变动不居而又漫无边际的组合,它们与文本之间的指涉关系有一定的客观依据,但这种依据更多的源于创作者或接收者的主动选择。同时,指涉伴随文本给文本的生成、接收和解释等各方面带来的影响以及影响力的大小,也由创作者和接收者的写作和接受程度决定。

四、结语

任何创新理论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生而自足的,总是要经历一个从不圆满到逐渐完善的过程。好在赵毅衡对“伴随文本”理论的探索并非踽踽独行,不少追随者也在伴其摸索前进。笔者就是其中之一。赵毅衡提出的六种伴随文本类型术语定义合理、涵盖面广,使得伴随文本成为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理论。

但是,细致分析伴随文本类型后,我们发现,不但先/后文本存在类别交叉现象,即既属于“生成性伴随文本”,又属于“解释性伴随文本”,评论文本对文本的影响也有着复杂性:评论文本不但能产生在文本生成之后,还能产生于文本生成之前;不仅能对文本的接收和解释产生影响,还能对文本的生成施加印记。这两种伴随文本类型都证明了现有的分类方式,即:以“显性”“生成性”“解释性”——文本生成环节作为分类标准,以及以“文本产生之前”“文本产生之后”——伴随文本出现的时间顺序作为分类标准,都并不能实现理论上的圆满自洽。费斯克关于互文性的水平面和垂直面两个层面的理论,同样适用于伴随文本的分类。依附在文本边上,由文本自身携带的伴随文本,如副文本、型文本,被称作自携伴随文本。形式上独立存在、内容上与文本相互参照、相互指涉的伴随文本被称为指涉伴随文本。前文本、评论文本、链文本、先/后文本都是指涉伴随文本。自携伴随文本维护了文本的规整性,并为文本解读提供线索和方向;指涉伴随文本则为文本的意义建构和解读提供参照。二者共同促进了文化大背景下的文本生产和意义解释。

[1]宗争.体育与游戏传播的“伴随文本执着”[J]//曹顺庆,赵毅衡.符号与传媒(12).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6:125-134.

[2]赵毅衡.符号学原理与推演[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139,144.

[3]热拉尔·热奈特.热奈特论文集[C].史忠义,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69-75.

[4]约翰·费斯克.解读电视[M].郑明椿,译.台北:远流出版事业公司,2001:118.

(责任编辑 虹 谷)

10.3969/j.issn.1008-6382.2017.03.004

2017-05-07

展芳(1993—),女,河南周口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符号学—传媒学研究所研究人员,主要从事文学符号学与叙述学研究。

H0

A

1008-6382(2017)03-0019-08

猜你喜欢
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重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重点:实用类文本阅读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文化传承与理解”离不开对具体文本的解读与把握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从背景出发还是从文本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