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人育儿投资“抠门”的背后

2017-07-24 20:40潘亮
环球时报 2017-07-24
关键词:法国人环球时报欧元

本报驻法国特约记者 潘亮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为人父母者对孩子的美好期待。在教育上,父母投入什么、投入多少、怎样看待学习成绩等,都是考量家长育儿观的指标。法国《回声报》近日公布了一项在世界15个国家或地区进行的名为“教育价值”的调查报告。法国家长在多项调查中表现出超级淡然的教育观让媒体大吃一惊,《回声报》直呼,“法国人的育儿思维与世界主流是相反的”。

有钱度假,没钱买文具

这份调查报告显示,15个国家或地区中,从小学到大学本科,家长平均在子女教育上的总投资为44221美元。而全球第六大经济体——法国排名垫底,只有16708美元,是香港(132161美元,排名最高)的1/8。中国内地位列第六,约为4.3万美元。

对于法国排名如此之低,《环球时报》记者一点儿也不吃惊。法国从孩子入托到博士毕业,他们的教育花费几乎都由国家掏腰包。公立学校全免学费,连小学、初中、高中使用的教材都是由校方购买,因此法国家长的头脑里几乎没有“学费”概念。大学课堂提供免费讲义,当中文系的学生被要求买一本《当代中文》(价格23欧元,用两学年)课本时,他们居然抱怨好贵。每年8月底,法国人度假归来迎接开学,电视台常会报道学习用具比去年涨价多少,来指导家长、学生选购,比如圆珠笔涨了8分,计算器涨了2欧元等。《环球时报》记者的邻居朱莉曾因笔记本涨了1毛,直呼三个孩子的学习用品开销太大,供不起!于是她一次买下够孩子3年使用的60个笔记本。在很多旅法华人眼中,这是一种怪现象,“有钱度假,却没钱买学习用具”。

法国人明白私立学校教育和管理水平比公立学校高,可只有19%的家长选择私立学校,低于被调查国家或地区的平均比例54%。《环球时报》记者的好友洛朗是少数青睐私立学校的法国家长之一,他跟记者算了一笔账:以他家收入为标准(他和妻子人均月工资约3000欧元),每月分别为念初一、初三的两个女儿交学费29和33欧元。洛朗说,这个价格不算贵,但为了每月节约62欧元,把孩子送进公立学校的家长,在法国仍占多数。

在法国人看来,教育是国家公共服务,理应免费。为子女进行额外的教育投资只能证明是公共服务的失败。法国普通大学每年在每个学生上的花费达7000多欧元,但每年对学生只收四五百欧元的注册费(其中200欧元用来缴纳医疗保险),大学生的主要支出是房子租金。泰欧、玛农目前读大二,两人都获得了每月近1000欧的奖学金。不过,法国大学奖学金的发放仅按家长收入水平来评定。泰欧成绩并不优秀,甚至考试不及格,也能拿奖学金。

“孩子学习绝不能累着”

了解上述情况后,就不难明白为什么鲜有法国人在子女教育上拼命投资。一些私立商校和工程师学校每年收取7000欧元甚至1.5万欧元学费,被批评为“敲竹杠”。法国人普遍认为,一些英语国家的“天价学费”毫不合理,怎么能让一个尚未工作的学生去负债完成学业,然后挣钱还贷?他们认为,法国公费教育给了学生更为均等的机会,这更公平。

从小学到高中,法国教育正在推行“无留级制度”。在《环球时报》记者参加的多个学期总结会上,只要家长提出反对,就算孩子成绩再差,校方也不得强行让其复读。在法国,通过高中毕业会考,即意味着可以进入大学深造。近年来,会考通过率稳定在87%左右,近九成学生可以不留级、“一路绿灯”升入高等院校。

但另一个事实是,法国普通公立大学的许多专业就业前景不乐观,毕业生难以立即上岗。《回声报》报道称,只有36%的法国家长对孩子找到好工作有信心(低于调查平均值68%)。热门学科,比如医科、药科、司法,私立院校如商校、工程学学校等,因为有就业保障,在毕业会考后另设选拔考试或预科班,在考试合格后方可被录取。

在竞争激烈的预科班或在选拔考试前,法国学生需要发奋努力,才能脱颖而出。看着别人家孩子每天学习到深夜,法国的山代尔女士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如果孩子这么辛苦只为进入好学校、好专业,我宁可他去普通大学”。她的教育理念让日本妈妈樱田铃子感到疑惑,后者质疑道,“不让孩子吃苦的妈妈是合格的妈妈吗?”

与“亚洲模式”找平衡

既不想投资又不能累着孩子,把责任都交给国家,结果就是法国学生在历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进行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考试中成绩平平(2016年位居第26)。当电视台播放首尔、上海等地高中生一天学习13个小时的纪录片后,法国家长承认,跟亚洲比,法国人对孩子学业要求太宽松,但他们绝不赞成“亚洲模式”,认为高压下的亚洲学生已然变成学习机器,完全丧失了孩子的本性。

在法国多所高校担任过国际事务主任的多米尼克女士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她送出国外交换的法国学生和她接收的外国学生对比,这两个群体成绩上的高低不明显,但其他素质方面有一定差距。她认为,法国家长在育儿上的淡定有其积极意义,这种“放手教育”促成了孩子从小必须养成自我负责的品性,长大后无需反复指导便可独立。相反,她接触的一些中国留学生自幼受到太多规范和牵引,18岁成年离开父母后会“迷失”,在学业、情感、人际关系上出现问题时感到无所适从。去年一个女生就因为老师对她“说重话”在学校闹得天翻地覆,多米尼克不得不让她和父亲电话视频。结果该女生在校长办公室哭喊撒泼,怎么也不听父亲劝说,最后只能回国休学一年。

不过,也有越来越多的法国人开始反思,认为法国教育需要改革,最好能在亚洲和法国模式之间找到一个平衡。在《环球时报》记者的身边,也开始有家长为提高成绩给孩子花钱请家教、送他们去外国家庭短住等。法国“最佳房地产经纪人”网站7月调查显示,位于名牌中学附近的住房价格比同城平均房价贵7%至27%左右,为了给孩子搭建一条通向成功的“捷径”,一些法国父母毅然选择了昂贵的“学区房”。▲

猜你喜欢
法国人环球时报欧元
“黄背心”在法国人气走低
法国人吃得差又懒得动
订《环球时报》 看2010年的世界
订《环球时报》 看2010年的世界
订《环球时报》 看2010年的世界
哈哈一笑
本报五一期间休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