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班语文课程的教材处理与教学实践

2017-07-24 02:23邵艳红高华
基础教育参考 2017年13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传统教材

邵艳红+高华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在国际学校或一些普通学校国际班中的学生(以下统称为“国际生”),因留学需要而十分重视英语学习,但语文课程仍然不可或缺,课标对教学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确定教学内容

教材和教学内容有别。教材是教学内容的底本,实际的教学內容来源于师生对课程内容、教材和学情的综合处理。这就要求语文教学对教材要有大胆取舍。

一是重视教材中的名篇经典。名篇经典传承普遍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怀,最具语文性和文学价值。亲近经典是提高基础教育领域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这些经典包括了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不局限于中国古代经典。名篇经典不仅有利于继承优秀文化、开启智慧、优化人格、洗涤心灵、内化道德,同时可有效促进国际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及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为其日后的学习、生活和交流奠定基础。

二是合理补充教材,丰富教学内容。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的蓝本和依据,它引导着教学大方向。由于国际生的留学需求,国际班语文教学对教材的处理与整合幅度往往较大。目前国内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已拥有丰富的体裁和内容,且都与课标契合,因此,教师可以在由不同版本共同组成的资源库中进行取舍,以充实教材,以最贴近基础教育阶段学生需求与认识水平的方式构筑充实的学习平台。而这就需要语文教师洞察时代语文的需求,吃透现行教材,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资源的合理取舍。

二、继承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是国人力量之基、智慧之源。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密切与频繁,中华文化正与西方文化发生剧烈碰撞。而国际生对传统文化具有传承与传播的责任与义务。因此,国际班语文教学更应该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学习。国际生所处的时代环境也是所有学生共有的生存面貌,基础教育领域的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使其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让优秀文化陶冶学生,促使其“健康美好情感和进取有为人生态度”的形成;使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既有文化,也会做人,既有用发展的眼光和开放的心态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国际视野,也有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海纳百川的国际情怀。

一是阅读国学经典,增强人文素养。对经典的了解、体会和创造性迁移,在塑造气质、丰富心灵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积极开展主题文化活动,体验传统文化魅力。如春节、元宵、端午等传统节日都是良好契机。活动前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搜集、调查和了解,阅读相关典籍资料,然后组织学生参与传统文化活动,也可走出校园开展相关实践活动,并撰写或交流收获与心得。

三是搭建传统文化平台,培养人文能力。语文教师可以借助多种形式开展传统文化讲座,也可以开辟空间引领学生躬身践行,开展与古代服饰、礼仪、书法、国画等有关的活动,这些都是培养人文能力、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有效途径。

四是寓传统文化于课堂,融传统文化教育与语文能力培养于一体。在国际生的教学中,语文是一门更便于渗透传统文化的学科,因此应重视传统文化在课堂教学中的比重,大胆革新课堂教学内容与方式,既提高传统文化素养,又培养各项语文能力。

三、重视语文活动

国际班的课堂十分注重动手动口的实践能力,注重探究合作和主动思维能力的培养,有较多形散神聚的活动,有更多师生互动。国际班的语文课堂往往较普通班更开放、灵活,是中西风格转变的中间地带,是连接中西课堂的最佳通道。通过设计合理的语文活动,让学生能够在生活和其他领域运用语文,重视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的参与,通过实践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通过语文学习获得自我发展,这也正是语文课标的要求。因此,要重视语文活动。

一是要充分利用教材文本。语文课标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系统的语文教材是开展语文教学的依据。国际班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之为纲,按图索骥。

二是精心策划教学活动。加涅在《教学设计原理》中提出: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核心[1]。因此,教学活动的精心策划应是一种创新性的需要教师投入智慧的脑力劳动。要使语文活动与课堂教学主题一致,切合学生实际,充分调动学生兴趣,并考虑活动的可操作性。教师要转变包办角色,精心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活动为特征的语文课堂。精心策划如何在活动中发现和培养语文活动中的积极分子,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储备人才。充分考虑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考虑如何在预设时间内,采用各种有效方式和手段,提高活动效果。

三是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可以设计围绕某一命题开展社会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的语文活动;可以利用节假日进行文化之旅,游览名胜古迹,挖掘其中蕴含的历史与文化,感受并体验中华文明;可以根据教材篇目编写课本剧上演并开展评论活动;可以组织学生鉴赏与课文有关的影视剧;可以成立文学社团,创办刊物,开展文学讲座、写作、阅读、参观交流等活动;可以组织学生撰写校园新闻通讯,在校报、校园广播台或电视台展示;可以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如演讲、朗诵、读书会、诗会、知识竞赛、国学讲座、辩论、汉字听写、成语大赛、诗词大会、情景表演、即兴创作等。以丰富而灵活的第二课堂调动国际生对语文的兴趣,使他们享受参与的过程和发现的快乐,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这也是语文教育转型的有益尝试。

综上所述,以灵活的教学内容为基础,注重传统文化的培养和语文活动的实践,语文教学将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应用和探究能力、合作意识与国际视野,这些不仅是国际生,也应是当代学生应该具备的素养。

参考文献

[1]Robert M. Gangé.教学设计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 郭向和)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传统教材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教材精读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少年力斗传统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