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当前时政热点 激活道德与法治课堂

2017-07-24 02:35王谦峰
基础教育参考 2017年13期
关键词:时政热点法治

王谦峰

在新课程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情况下,初中生渴望获得更多的国内外信息。在寄宿环境、学校硬件等因素的影响下,初中阶段学生阅历浅、社会经验欠缺、理论知识贫乏,对当前国内外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的理解常常流于片面,这就需要教师给予学生切实有效的帮助。而将新闻时事、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引入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同时适时引导学生关注时政热点,利用理论知识分析时政热点,就会使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因此,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普及的大背景下,教师巧用时政热点,能有效激活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一、开展“聚焦时政·热点播报”实践活动的作用

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探索,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要重点关注国内外时政热点。教师要注意收集重大时事热点运用于道德与法治课堂,既能印证教材核心知识,充实教材案例数据,又增强了道德与法治课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体现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时代性。因此,开展“聚焦时政·热点播报”实践活动,对于九年级的道德与法治教学非常必要。一方面,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另一方面,又能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人际交往、团队合作等方面的素养,培养学生在探索中形成优秀品质,促进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益最大化。

根据笔者长期的教学经验,开展“聚焦时政·热点播报”实践活动有五方面的积极作用。第一,引导学生观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今日说法”等节目,能让学生养成自觉关注时政热点,思考身边重大社会现象的良好习惯。第二,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等现代媒介,能提高学生获取信息、辨别信息真伪、正确解析信息的能力,提高其媒介素养,发展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第三,能培养学生逐步提高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创新思维的能力。第四,能促进三维目标的实现,即把时政热点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以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第五,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危机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为学生明辨是非善恶,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组织与实施“聚焦时政·热点播报”实践活动

首先,要确定适合的时政热点话题。教师要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当前国际、国内时政热点,收集资料,确定符合当前基本需求的热点专题。比如,全面从严治党专题;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专题;树立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专题,等等。

其次,鼓励学生利用网络等现代媒介多途径收集时政热点材料。按照教学计划,让学生有针对性地收集热点专题材料,小组合作制作“聚焦时政·热点播报”PPT,记录热点专题相关的时政新闻,并对种类繁多的图文材料进行归类和整理。尤其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中学生时政报》《中学生政史地》,以及网络等媒介,了解当前国内外的时政热点、时政动向,对相关新闻信息及时进行搜集、整理和归类。如收集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事件、里约运动会、中国女排精神、中国杭州G20峰会、校园欺凌事件等材料。

最后,给学生创设探索的环境。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选取三个班级作为活动对象,以小组为单位,为学生创设自主思考、自主探索的大环境。教師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题,协作收集、筛选、整理信息,特别要注意保证信息的准确性,避免出现常识性错误;要把信息进行分类整理,找出时政热点与课本教材的结合点,尝试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他们迁移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聚焦时政·热点播报”实践活动的总结

对“聚焦时政·热点播报”实践活动的总结,要走好以下几步。

第一步,编制“聚焦时政·热点播报”备忘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按照“热点速递”“课标链接”“问题预测”三个部分制作“聚焦时政·热点播报”PPT,多角度地运用教材里的相关知识对热点进行分析,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通过鼓励学生编制练习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概括归纳能力。例如,引导学生思考“杭州G20峰会”引发的“中国关注”,让学生尝试寻找世界各国关注中国的原因,分析中国在国际社会上扮演的角色等。

第二步,交流展示、资源共享。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利用课前五分钟时间,由学生轮流进行交流和展示,以加强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共享,有效督促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提醒学生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内容,并针对发言内容,高屋建瓴地引导学生,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专业性、思维方式的发散性,密切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调控课堂进程。例如,针对部分党员干部贪腐被依法惩处的事例,学生的理解相对比较浅显,故应适时启发学生思考:“干部落马”说明我国坚持从严治党,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治国的四个基本要求等知识。

第三步,及时反馈点评。教师要对展示内容翔实、编制题目新颖、分析角度多元的学生,予以充分肯定和鼓励;对于有待提高的学生,要及时指出问题并指导其改进。在将重大社会热点与教材相结合时,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多角度、多主体、多方位思维方式的培养,注重总结和反思,促进学生深化自我认识。例如,青少年自身实践问题、出谋划策类问题等,应从不同层面、不同高度、不同主体进行探索和尝试。

总之,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合作展示的过程中,增强自信心,体会到学习的乐趣;通过智慧共享,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全面发展。

将时事教育引入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不仅为学生打开了一扇时政之窗,也激活了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巧用当前时政热点,可以让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常青常新,保持课程持久的吸引力和生命力。作为一线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只有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勇于探索时政热点背后的理论基础,运用理论知识分析社会现象,激活道德与法治课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的潜能,才能达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三维目标。

(责任编辑 张慧籽)

猜你喜欢
时政热点法治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My Hometown
时政要闻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4月高考热点关注
时政
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