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几点体会

2017-07-24 22:02张淑琴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13期
关键词:深度教学数学文化数学思想

张淑琴

摘 要 深度学习研究在教育界已经悄然兴起,而教师的深度教学是达成学生深度学习的基础。教师可依据数学思想、借助数学文化、创设恰当的情境、把握数学知识本质,从而达到实现教学深度的目的。

关键词 深度教学 数学思想 数学文化 知识本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1依据数学思想,增加教学的深度

学生在校内学到的知识出校门不久可能就会忘记,而那些深深铭记在头脑中的学科精神、思想、研究方法等可能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学生终身受益。教师可依据数学思想,增加教学的深度。

例《圆的周长》一课

师:你们是怎样测量圆的周长的?

学生汇报方法:绕线法、滚动法、折叠法。

师:同学们都测出了圆的周长,虽然方法不同,但它们的本质是一样的,是什么呢?

生:都没有用直尺直接测量圆的周长。

师:测量正方形的周长时我们都是用直尺直接测量,为什么测量圆的周长不用直尺直接测量?

生:圆是曲线图形,不能直接量,只有把曲线变成直线后才能测量。

师:说得好,因为圆是曲线图形,不能用直尺直接测量,但都是把曲线转化成了直线来测量,虽然测量方法不同,但实质都是“化曲为直”。

案例分析:看似常态的汇报实则彰显了教师的教育智慧。通过“你们是怎样测量的”的追问,帮助学生从经验走向方法,而且教师没有就此止步,通过“虽然方法不同,但本质却是一样的,是什么呢”的再次追问,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方法的本源——数学思想,从而增加课堂教学的深度。

2借助数学文化,提升教学的深度

小学数学学科知识内容丰富,而且趣味性很强。教学中可以充分借用数学文化,让学生感受数学这门学科外在趣味性的同时,也体会数学内在的文化性,从而发展自身的数学文化素养,提升教学的深度。

例:《正、负数的认识》教学片断

教师引导学生正确认读温度计上的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后引出:如果没有了温度计,“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都这样表示,你还能区分它吗?教师课件演示去掉温度计图片,只留下温度计右边的刻度数据。学生纷纷摇头,区分不了。

师:那用什么办法来区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这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呢?我们以10摄氏度为例来试一试。

生1:用太阳表示零上10摄氏度,用雪花表示零下10摄氏度。

生2:用↑↓分别表示零上和零下温度。

生3:+10,10。

……

师:同学们都非常爱动脑筋,想出这么多区分的方法,有的同学真了不起,想出的方法竟然与数学家们的表示方式不谋而合。其实数学家在解决这类问题的时候也经历了很长时间的研究,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课件出示正、负数的历史故事)。

案例分析:教师为了让学生亲身体会到正、负数产生的必要性,把记录一对相反意义的量的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创造表示相反意义量的符号。然后通过正、负数的历史故事,了解数学发展历史,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学生此时也感受到学习正、负数知识的厚重。数学教学的深度也自然显露。

3创设恰当的情境,拓展教学的深度

小学数学教材中有一部分关于数学规则的教学内容,不但枯燥而且呈现比较零乱。如“用字母表示数”一课中的简写规则,面对这样的内容,教师采用怎样的教学形式才能把枯燥的简写规则转化成生动的教学内容呢?一位有经验的教师在全面深入研究学生和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把简写规则这样的枯燥知识镶嵌在一个有趣的数学童话中,做成动画,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轻松愉快地学习。设计如下:

某天的早朝上,0国王正在聽小不点儿乘号汇报工作:“陛下,因为我和X很相近,许多人总把我们混淆。请陛下想出一个对策才行啊。”

于是,0国王传下口令:加号、减号、除号先行退朝,乘号留下议事。

第二天早朝,0国王宣布了3条制度:

(1)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数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小圆点,也可以省略不写。在省略乘号时,要把数写在字母的前面。

(2)1与任何字母相乘时,1可以省略不写。

(3)字母和字母相乘,中间的乘号也可以记作小圆点或省略不写。两个相同的字母相乘,如b€譩记作b2,读作“b的平方”。

学生在这样生动的情景中学习和自学的效果肯定大不一样。这一教学片段的形式新颖、活泼,充分体现出数学思想,教学的深度也自然形成。

4把握数学知识本质,实现教学的深度

在教师眼中小学数学是简简单单的一门学科,如何把简单的浅显的知识教出一点深度,需要的不仅仅是教学艺术,更需要有宽广的数学视野,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实现课堂教学的深度。

如《三角形的认识》一课。

师:这个三角形是用这三根小棒围成的。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三根小棒还能围成其它形状的三角形吗?

大多数学生喊“能”,个别学生说“不能”。老师让几位喊“能”的学生在投影上展示。几次摆放后,不管怎样移动小棒,三角形的形状、大小都没有改变。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只要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确定,无论怎样围,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都不会改变。

师:三角形的这种性质叫做稳定性。拿出课前准备的三角形和四边形木架,同座之间互相拉一拉,别使劲拉,你发现了什么?

生:三角形木架怎么拉也不变形,四边形木架一拉就变形。

师:谁知道这是为什么?

……

案例剖析:大多数老师在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时只是让学生去拉一下四边形、三角形,从变形、不变形中得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上述案例,教师不仅仅让学生去拉三角形、四边形,更主要的是把教学触及到三角形稳定性的数学知识本质上,即“只要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固定,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也就完全确定,三角形的这种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也就是说,三角形的稳定性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拉得动、拉不动”的问题,其实质应是“三角形边长确定,其形状和大小就确定了”的问题。教师准确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改变了认识上的误区,有效实现了教学的深度。

以上是个人一点粗浅的看法。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方式和方法远不止以上几种,深度教学≠难度教学,它来自我们日常的课堂,基于小学生学习真实发生的课堂,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感悟和熟练地驾驭,是对日常课堂教学的一种超越。

猜你喜欢
深度教学数学文化数学思想
课堂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资源设计
激发兴趣, 成就精彩小学数学课堂
谈能力导向的深度教学及相关策略
以能力为导向的政治课深度教学
有效教学的深度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