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器加胶法在病理切片封片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2017-07-25 09:33张庆远
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13期
关键词:树胶盖玻片针筒

张庆远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南阳473061)

注射器加胶法在病理切片封片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张庆远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南阳473061)

病理切片制作过程中最后一步的树胶封片操作至关重要,针对以往手工封片中存在的封片出现溢胶、盖玻片下出现气泡、不同技术人员操作水平不等、新手封片操作不熟练难以保证封片质量、浪费树胶、擦拭溢胶时的二甲苯污染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提高手工封片质量。

病理切片;中性树胶;手工封片;溢胶;盖玻片

制作一张合格的病理切片是准确进行病理组织学诊断的前提。一张合格的病理切片需要经过许多步骤,如取材、固定、包埋、染色、封片等,以上过程都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导致制片失败而影响诊断结果。其中,最后的封片操作看似简单,但由于各种不可预知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出现气泡、溢胶等问题。为提高病理切片封片质量,在分析研究影响封片质量相关因素的基础上,对传统手工封片加胶法加以改进。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染色后的病理切片(未封片),吸管,自制加胶架,5m l玻璃注射器,5号注射器针头,医用棉签,盖玻片,100ml带磨砂瓶塞玻璃试剂瓶,晾片托盘,一次性乳胶手套,200~400号粗砂纸,吹风机,通风操作橱。

1.2 试剂

100ml装中性树胶,二甲苯。

1.3 传统手工封胶法

左手拿染色并风干后的组织切片,右手从装有中性树胶的瓶中吸胶后,将树胶滴在组织切片上,再用右手拇指与食指将盖玻片捏起后与载玻片呈45°角轻轻盖下,用右手食指轻压盖玻片表面,使盖玻片下的树胶慢慢溢开摊平,此时注意检查盖玻片下树胶是否完全展开覆盖盖玻片的四角及周边。如加胶量少,盖玻片下会有未覆盖的空间,需用棉签轻压,尽量使中性树胶展开到位。对于最后仍然无树胶覆盖的边角,则用棉签沾取二甲苯轻触相应边角位置,利用虹吸原理,使二甲苯进入盖玻片下,接触树胶助其展开。但如果加胶量过多,中性树胶会从盖玻片旁边溢出,此时需用棉签沾二甲苯擦拭,去掉多余树胶。完成后即可放在晾片托盘中。具体操作见图1。

图1 传统手工滴管封片法

图2 改进后的手工注射器封片法

2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1 传统封片操作存在的问题

(1)加胶量不易控制,易造成胶量过多而溢出,导致封片过程中频繁用棉签沾二甲苯擦拭溢出盖玻片的树胶,最后可能弄脏盖玻片;(2)盖玻片下易产生气泡,特别是出现一些肉眼看不到的小气泡,影响封片质量和医师诊断;(3)频繁用棉签压盖玻片帮助树胶展开或赶走气泡时,偶尔因用力过大造成盖玻片碎裂,需要返工重封,费时费力;(4)操作中频繁使用二甲苯,污染空气,对操作者身体造成伤害。

2.2 改进措施

针对传统手工封片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做出如下改进。

(1)调整封片用中性树胶的浓度。传统封片使用的是上海标本模型厂生产的100ml装中性树胶,虽然已添加了二甲苯进行稀释,但其浓度仍较高。我们参考王灿[1]提出的室温下封片时树胶与二甲苯5∶1的浓度配比,结合封片工作中实际应用效果,将中性树胶与二甲苯以5∶1.3的比例进行调配。(2)改进滴胶工具,自制专用滴胶架。自制滴胶架的方法:将抽装中性树胶的5 ml玻璃注射器插入专门的木制台架孔中,将5号注射器针头于距根部5mm处折断并在砂纸上打磨钝圆接上注射器。具体见图2。

3 讨论

3.1 产生气泡的原因

传统手工封片时封好的盖玻片下常常会产生小气泡,究其原因,一是树胶中本身就有气泡,而这与手工加胶方法有关。传统手工加胶一般是用带小胶球的滴管从装有中性树胶的瓶中直接吸取后滴加组织切片上,这种操作存在的缺陷是:每次加胶都需要从瓶中吸胶,然后再放回胶瓶,如果松开胶球时恰好滴管尚未插入瓶中胶面下,就会有少量空气进入滴管头部,再次滴胶时就会有气泡产生。另外,胶瓶使用中的振动等原因,也会使空气进入胶中而产生气泡。二是胶瓶中的胶量。手工加胶一般用50m l磨砂口棕色玻璃瓶来装胶,当胶随着使用而减少又没有及时添加,瓶中胶面接近滴管口时,滴管吸胶时就可能因胶量减少使滴管口露出胶面而吸入空气,这时滴管中的胶也会混入空气产生气泡。三是中性树胶的浓度。浓度高的树胶黏度较大,其中存在的大气泡容易浮出胶面而排出,但小的气泡则不易上浮而长时间存在,有些气泡单凭肉眼难以发现。四是用滴管滴胶时,捏胶球的手指抖动,会使胶在滴管口反复进出,使空气进入胶中。五是加胶后加盖盖玻片时,由于胶本身的黏度或是组织切片在载玻片厚薄不均等原因,胶在盖玻片下弥散的速度不一,使部分气泡被直接圈在盖玻片下形成气泡。

3.2 溢胶的原因

封片过程中出现溢胶的原因相对较简单:一是加胶量过多,导致多余树胶溢出,这是主要原因;二是加盖盖玻片时胶滴位置过于偏向载玻片一侧,使一侧胶溢出,另一侧胶未能弥散到位,盖玻片下出现无胶悬空现象。对于封片中溢出的树胶,需要用沾有二甲苯的棉签擦拭去除。这一方面增加了工作量,降低了封片速度;另一方面,擦拭过程中难免会有树胶粘到盖玻片上,影响切片外观,而且增加了操作者与二甲苯接触的机会,对其健康造成危害。

3.3 改进后的优点

(1)将中性树胶与二甲苯以5∶1.3的比例进行调配,降低其浓度和黏度,这样在使用时即使其中有较小气泡也易于上浮而排出,同时也易于在加盖盖玻片后弥散摊开。(2)以5m l玻璃注射器连续加胶,一次抽取便可以多次使用,且树胶在针管中只出不进,避免滴管反复取放造成空气进入滴管的问题。以5号注射器针头加胶,每滴出胶量远少于用滴管加胶时的一滴量,对出胶量进行微量控制。实际应用中发现,使用24mm×32mm盖玻片封片时,加一滴半树胶即可。

3.4 注意事项

(1)抽胶时去掉针头,先抽满一管胶排出,再抽取需要的胶量,目的是让针筒管壁上黏附一层胶膜,增加筒芯和筒壁黏滞性,避免针筒由于针芯的重力作用而下坠引起胶液自动流出现象。(2)抽胶时要将针筒插入胶面下抽吸,避免吸入空气产生气泡,即使有少量空气进入针筒,也可因针筒垂直放置而上浮不至于进入针头。建议封片滴胶前,先将针筒内胶液排出几滴,清除针头中可能存在的气泡。(3)及时清除针头处凝固的树胶,以免其堵塞针头而影响胶液流出。(4)封片完成后,及时将针管从木架上拔出,将剩余的树胶注回胶瓶,并密封保存,以免二甲苯挥发而影响使用。将空针筒连同针头一起用二甲苯连续抽吸几次冲洗后,侧立放入装有适量二甲苯的广口磨砂塞玻璃瓶中密封保存,避免因树胶干固致针筒与针芯粘结。(5)封片时在组织切片上滴胶后,先将切片向一侧倾斜,使树胶顺载玻片的长轴流开,然后再加盖盖玻片稍稍按压,不必等树胶完全展开,即可放在晾片托盘让胶自行弥散摊开。

本方法在技术室推广后,深受技术人员欢迎,既提高了封片速度,又提高了封片质量,特别适合在尚未采用自动封片机的医院使用。

[1]王灿.中性树胶最佳封片浓度探讨[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4,30(7):815.

G424.31

B

1671-1246(2017)13-0100-03

猜你喜欢
树胶盖玻片针筒
《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改进
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标本
从一道试题再说血细胞计数板的使用
奇妙的针筒画
可食用涂层结合植物提取物对“Gola”番石榴果实采后品质和耐贮性的影响
浅析古典印相
——树胶印法(gum print)与其在水彩画中的部分应用
中班科学区游戏活动设计:好玩的针筒
湿片封片技术在临床微生物镜检中的应用
阿拉伯树胶如今在食品业发挥着作用
提高环氧玻璃钢缠绕管层间性能的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