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家庭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的对策建议

2017-07-25 10:12吴俊清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17期
关键词:优化升级小城镇对策建议

吴俊清

摘 要 近年来,中国经济加速发展,小城镇居民的收入不断增加,并且在国家连续出台住房、教育、医疗等各项改革措施和实施“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经济政策的影响下,我国各地区小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也强劲增长。为了进一步改善消费结构,正确引导消费,提高我国小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有必要对小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情况进行考察并做比较研究,以期发现特点和规律,为政府正确把握宏观经济形势,制定发展计划和长远规划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城镇 家庭消费结构 优化升级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014.5 文献标识码:A

消费需求不足是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Potter(1990)指出一个国家需要实现具有稳定消费需求的消费型社会,消费拉动型经济增长方式才是真正健康的可持续增长方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但是经济的增长方式仍然一直属于“投资”拉动型,向“消费”拉动型过渡的趋势十分迟缓。而且近年来,我国最终消费率以及居民消费率的下降趋势非常明显,总消费需求与经济发展绩效之间不能形成良性循环,严重影响到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

1国内外消费结构研究现状

1.1国外研究现状

1.1.1消费结构理论研究

西方对经济结构的研究比较早。17世纪末,乔治·金对工人阶级生活消费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当时消费结构被称为“预算分析”或“收支研究”。他不仅从宏观角度分析了国家消费支出的构成情况,还从微观角度分析了英国家庭的生活消费支出结构。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爱德华·迪克佩蒂阿格兹最早提出“消费结构”这一概念,它收集了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收入组的消费结构资料,首次提出家庭消费结构消费支出的分类方法。弗里德里克·勒·普拉尔从调查每一家庭的生活收支情况入手,对消费结构进行研究,进而为社会改革服务。

1.1.2消费结构研究方法

20世纪60年代,西方经济学家开始把家庭作为消费决策的基本单位。其中,希尔提出了“家庭文明”分析。他认为家庭文明是消费决策的依据,只要掌握了家庭文明的内容,主要包括家庭拥有的住宅、抚养教育下一代、下一代的就业、结婚、家庭主要成员的退休等事先预定的家庭生活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时间表,就能够预测家庭消费行为和消费结构的变化。杜瓦尔、威廉·威尔斯(William D.Wells)和乔治·古伯尔(George.Gube)则利用“家庭生命周期”对消费行为进行分析。杜瓦尔认为家庭生命周期存在若干阶段,它们之间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子女的年龄和受教育的情况,如从没有孩子到第一个孩子出生,一直到最后一个孩子成年离开家,家庭成为“空巢的过程中,家庭的消费行为就依照家庭生命周期的发展而变化。西方学者梅尔塞、帕森斯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即家庭消费支出功能分析。他们把家庭消费支出分为三类:一是家庭赖以生存的最低限度的衣、食、住等生活必需用品的支出;二是子女教育、娱乐、休息等家庭经营费用的支出;三是跟家庭“阶段象征”相关的支出。在这三类支出中,第一类支出呈现出相对稳定的状态,第二类与第三类支出在不同家庭之间差距较大、变化也较大。

1.2国内研究现状

在1917年至1930年间,北京、天津、上海和河北等地就多次对家庭和个人的生活消费内容进行过调查。他们将居民的消费分为食品、衣着、住房、燃料和灯光及其他杂项这五个项目,计算出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额中的比重。解放后,改革开放以前,由于政治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原因,中国经济学界对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态度是批判和排斥的。当时中国的指导思想是生产大于一切,中国经济界的理论也同样陷入了一切为了生产的误区,消费研究相对落后。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学者对西方经济学的态度也逐渐改变。

1983年由尹世杰教授主编的《社会主义消费经济学》填补了我国经济科学这一空白,开拓了经济理论研究的新领域。在这部著作中,尹世杰教授专门分章系统研究了消费结构问题,这是我国进行消费结构理论研究的开端。

我国学术界主要是对消费结构的定义、消费结构的类型、影响消费结构变化的因素、我国消费结构的主要特点以及宏观消费结构的完善等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研究的对象既有以全国为对象的、也有以个别地区为对象的,有研究改革开放之后转轨时期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也有研究近些年某些地区特别是西部发展较落后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状况的,众多的研究都表明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的发展,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消费模式由原来的基础消费需求型逐渐上升为发展型、享受型消费模式,居民生活消费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2小城镇家庭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的对策建议

居民收入水平、职业、文化是影响居民消费需求最直接、最根本的因素,决定着居民的消费层次和消费结构。同时价格水平、消费习惯、消费环境、消费心理预期等等众多因素也影响小城镇家庭的消费结构。因而,政府要出台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增加居民消费积极性并引导居民消费结构向更加健康、合理的方向演进,以期全面提高我国小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

2.1增加收入,有效启动消费

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加速实现国有企业整体效益的提高,增加工人工资;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鼓励支持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健康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和提高居民收入。通过技术培训、政策扶持、資金援助等鼓励其二次创业,使其收入逐渐增加。鼓励、支持居民多形式拓宽投资渠道。对个体经济、中小私营经济要实行适度减税政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卫生防疫部门等要加大扶植力度,并建立相应扶植政策,加速繁荣个体、私营经济,切实提高经营者收益。

2.2培养新消费热点,促进居民消费

随着人们消费观念和消费需求的变化,不断的培育新的消费热点,积极的开发新的需求点对于提高消费水平和优化消费结构是相当重要的。随着人们不同的需要建立个性化的消费市场,随着人口的流动性的增强,进一步的开发新的消费领域。我国目前有待拓展的消费领域有:保险消费,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所做的居民储蓄动机问卷调查,在银行储蓄中,以养老、教育、防病、失业等为储蓄动机的比例达44.5%,且这一比例有逐步上升趋势。上述动机的储蓄是长期资金,在发达国家,通常是用于购买保险,而不是在银行存款。租赁消费市场,随着人口流动性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们对租赁和二手市场的消费需求增加,这也将成为新的消费亮点。最近兴起的低碳环保消费,绿色,低碳的食品,居住及交通方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以及网络消费,服务消费,通信流通消费等等,都将成为拉动消费和经济的新生力军。

此外,要加快发展消费信贷。我国大多数地区消费信贷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因而,政府要制定配套激励措施,鼓励居民使用信用消费。各地商业银行要学习消费信贷发展较好地区的经验,认真解决消费信贷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努力扩大消费信贷规模和品种。尝试性发展新型信用消费业务,如无抵押信用贷款担保业务等等。重视完善信用消费法律环境。信用消费的有序发展依赖于一个良好的法律制度基础,需要建立配套的法律、法规来确保消费信贷的规范经营和顺利进行。因此,由政府抓紧消费信贷的有关立法工作。

2.3完善社会保障体制,增强消费信心

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助于稳定居民支出预期,增强消费信心。政府应在养老、医疗、教育和住房等方面出台相关的配套政策,扩大公共财政的支出,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通过这些举措给消费倾向较高的中低收入群体带来稳定的收入预期。提振他们的消费信心。减少居民的预防性储蓄,使减少的部分储蓄能够转化为现实消费。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对发展服务业与优化产业结构也具有重要作用。与社会保障紧密相连的养老服务、健康护理、社区服务等服务业的发展将带动新的需求,从而增加第三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在居民基本生活需求得到较好保障后,将增加对各类非生活必需品和服务的支出,推动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2.4提高文化素质,引导居民消费

随着收入和总消费支出的增加,城镇居民在满足了基本物质生活需求的同时,会追求更高層次物质消费(如改善居住条件)、精神消费(享受娱乐、接受教育)和注重生活质量(医疗和保健)。因此,政府应该积极引导居民对房地产、耐用消费品、教育产业和医疗卫生行业的消费,比如:加快住房体制改革,推进居民住房的商品化进程;加快教育体制改革,普及义务教育,广筹办学资金,降低学费,建立健全奖学金制度,以稳定消费者社会预期。全面加强和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特别是西部偏远地区要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引导各地消费走健康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尹世杰.中国消费结构合理化研究[M].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2001.

[2] 李通屏.中国消费制度变迁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3] 王浩瀚.微观基础、不确定性与中国居民跨期消费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优化升级小城镇对策建议
小城镇社会治理创新逻辑
加快小城镇建设应采取的措施
小城镇远
我国小城镇体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