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社区兴起的消费文化动力分析

2017-07-25 00:36宋梅
消费导刊 2017年5期

宋梅

摘要: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东方,不同社会和民族共同体都曾有通过“城门”和“城墙”来实现隔离的历史,“墙”和“门”不仅是战争“堡垒”,更是一种安全符号,“门”和“墙”使身处之内的成员产生安全感。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门禁”——这种古老的城市防御形式在美国现代住宅综合体开始大量出现,随后在全球呈现出蔓延态势,“门禁社区”为何成为一种文化图标受到全球消费者的热切追捧?门禁社区全球蔓延的驱动力究竟是什么?门禁社区是否标志着邻里生活的本质发生根本性转变?这些问题的解答既需要从历史与文化中寻找根源,也需要从全球化的影响与社区发展的政策转向来考虑。

关键词:门禁社区 兴起 动力分析

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东方,不同社会和民族共同体都曾有通过“城门”和“城墙”来实现隔离的历史,“墙”和“门”不仅是战略防御的“堡垒”,更是一种安全符号,“门”和“墙”使身处之内的成员产生安全感。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门禁”——这种古老的城市防御形式在美国现代住宅综合体开始大量出现,并发展成为一种越来越普遍的城郊住宅模式。“门禁”首先被房地产开发商运用在退休住宅的规划与设计之中,后来他们既存在于在农村的“乡村俱乐部”,也存在于城市郊区中产阶级家庭住宅,

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后,门禁社区的数量激增已成为一种全球性流行趋势,门禁社区的管理形式变得无处不在,既在高密度的城市地区,也出现在郊区的家庭公寓中。从美国到拉丁美洲、欧洲、亚洲,受到全球各地精英阶层的欢迎。在欧洲,门禁社区首次出现在沿地中海海岸的西班牙和法国。随后在20世纪90年代,马德里、里斯本、英国的郊区也建立了许多门禁社区。与此同时,他们也出现在维也纳、柏林、中欧和东欧的郊区住宅建设中。门禁社区的出现和全球蔓延的趋势是现代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新现象,“门禁”为何成为一种文化图标受到全球消费者的热切追捧?

“门禁”社区对于当代城市的发展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尚无定论,但它已经引起了政府、社会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并产生了相当大的社会争议。对于那些生活在“门”之内和那些反对通过“门”形成隔离的人来说,门禁社区的主题是一个令人不安的社会问题。针对当前社会的现状,居住在门禁社区之中的居民来说,可以证明门禁社区为他们提供更安全的社区环境,但这也进一步表明了人们对脆弱韵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深深不安。

不少建筑学家和社会学家试图从居住空间隔离与社会分异的角度来探讨门禁社区数量在全球迅速增长的内在原因。门禁社区的发展确实带来了一种新形式的住宅隔离,社区的“大门”是用来排斥外界的一种信号,借以维持“门”之内人的地位和威望,为生活在大门以内的人提供了一种安全感,防止陌生人进入社区制造安全隐患、破坏社区环境。门禁把社区分割成一个封闭的、私有化的空间,以前属于公共服务的部分私有化、专属化并保持了人与人之间社会距离,这对现代城市的空間、组织和制度秩序形成了巨大的挑战。

一、门禁社区的定义

根据研究学科的不同,门禁社区可以从不同角度加以定义和分类,但在现有的文献资料中使用较多并达成基本共识的定义是“为保障居民隐私与安全,限制‘陌生人的访问,对出入口进行管制的住宅区。”

二、门禁社区兴起的驱动力

(一)安全保障

从定义中不难看出“安全性”是门控社区发展背后的首要推动力。“门禁社区”这个词容易让人联想起豪华的住宅和隐蔽的生活方式,在社区门口站着门卫,以发现所有非居民或不请自来的人进入社区。许多学术文献将它称为“封闭韵社区”,更是促进了这一观点的成立。

门和墙是物理屏障,是门禁社区的重点所在。在进入这些门禁社区之前,需要出示您的证件以及来自居民的授权,自愿搬进封闭社区的居民是选择了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方式,并渴望排斥外部世界的一切干扰。

门禁社区内部的道路形态呈现出循环曲折的,并有死巷的典型特征。这样的设计具有心理学意义:曲折的道路和死巷限制了谁来使用和谁可以进入该地区,作为一种威慑力量,针对所有非居民而设计,同时也使试图进入社区的罪犯更难以逃脱。此外,墙壁和门还可以提供视觉分离,遮蔽社会某些成员的好奇目光,城市中最富有、最有权力的群体,广泛使用围墙和戒备森严的大门来制造视觉障碍,从而与广大的市民隔离开。

门禁社区管理的方方面面都是为了加强对外部的警惕、防范。为了远离暴力的伤害,社区装置安全设施,例如,自动门窗锁,牢不可破的门,视频监控,私人监控;社区巡逻员,设置所有安全装备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居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有些生活在封闭社区中的居民担心自己的生活受到打扰,自己又加装了一些安防系统。这就是“门”和“墙”的蝴蝶效应,大部分生活在其中的人难以逃脱。

但总的来说,同一区域的门禁社区住宅价格相对于开放社区来说,有着百分之十以上的溢价,有证据表明,这主要是由于物业管理部门对社区环境的控制行为,从而减少反社会活动在社区中发生的概率,门禁社区的居民对社区的满意度集中在低犯罪率、有保障的停车位、平坦干净的社区内部道路和低水平的睦邻友好关系。虽然门禁社区的居民不重视社区公共生活参与,但他们注重友善的邻里关系建立。

(二)供需驱动

不仅富人出于隐私保护、财产安全选择了门禁,而且不少中等收入家庭也呼吁政府使用“门禁”、封闭的形式来管理社区,因为“门禁”可以释放出比“没门禁”更安全、更舒适的信号,而且可以更好地保护社区的物业价值,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一套更为细致的管理社区内部事务的设施和服务,这正是需求驱动的主要观点。房地产开发商和地方政府为具有经济优势的社会成员提供门禁社区所需的服务和商品,当然,其他因素也助长了门禁社区的日益普及,如经济因素(经济的全球化导致了贫富差距的加剧)和社会因素(对犯罪的恐惧和社区公共生活的衰落)。房地产开发商作为投资者在门控社区的传播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使用各种复杂的方式为他们的产品创造需求。开发商是门禁社区发展中最重要的“运动员”,通过承诺创造一种更安全、更隐蔽、更具有社会地位的住宅形式来刺激社会对新住宅的需求,“供给驱动”的主要方法就是房地产商开发“门”来制造居住隔离,从而创造人们对“门”的物理空间、经济安全、社会地位等多重功能的想像。

开发商是这样来凸显门禁社区的优势,他们总是有相同的观点。他们赞美一个独特的、自由的生活方式,而不必面对城市的任何拥挤与限制。他们利用高收入阶层的保守思想,渴望按照自己的价值理念生活,这种渴望来自世界其他地方表达的现代城市生活——俱乐部文化。

修剪整齐的绿色大草坪,豪华轿车停在院子中央的道路,打扮入时的女主人微笑着从门中走出来,电视、电影中会将富人的美好生活场景这样呈现给观众,虽然电视、电影往往会有虚构现实的成分,但这种生活方式确实存在。在中国乃至全球的大城市郊区或优美的公园附近存在着这样的住宅区,为了寻找安静的居住地,厚厚的隔断墙使他们与城市的其他地方完全分开,这些住宅区被处理为高档的门禁社区。经济条件允许的居民在选择住房前,会为了保持一个合适的环境而增加住房成本投入。

(三)社会声望

门禁社区是社群主义的极端体现,旨在聚集同一社会阶层的人居住在一起。随着贫富差距的日益扩大,门和围墙作为不可逾越的障碍,将穷人和富人分开,门禁社区中的“门”是对富裕家庭社会地位的肯定,并提供了一种方法来排斥陌生人的干扰。

门是对不可预测的外部世界的警示和提醒,象征性地把社区从外部世界中区分出来,虽然居民居住在门禁社区中实际上可能并不是最安全的,但根据对门禁社区的居民调查报告来看,他们认为他们的邻居比其他社区更让令他们感到安全,门禁社区为这些高收入家庭提供了心理上的安全感,并暗示了他们不愿意和低收入家庭居住在同一个社区之中。高收入阶层人总是有钱购买高档门禁社区,使他们远离穷人。但是,通过环境控制,使得自己在生活环境上与社会相孤立、隔离,很可能会导致高收入阶层更加偏执的不喜欢“贫穷”的邻居。因此,各种社会阶层之间的共存将越来越具有挑战性。寻求隔离和独立的社区可能引发社会分裂乃至崩溃,同样会导致公共生活的巨大灾难。

在某种意义上,我们今天所生活的世界与以前历史上相比,今天的世界是一个单一的世界,拥有整齐划一的经验框架,但与此同时,也创造出各种新型的分殊和裂变。现代制度的全部内容在于创造行动的环境,秩序的保证依据是现代性自身的动力学,而它切断了与外在标准的联系。

三、社会隔离与俱乐部管理

在现有的研究文献中,“门禁社区”的发展大部分都以高度否定和批评的形式被提出,因为这些文献都基于一个共同的假设:门禁社区会导致社会隔离。在大量的学术研究中,门禁社区的增长,都被看作是贫富分化水平拉大的一個重要指标。

“门禁”创造了富人和穷人之间新的鸿沟,甚至有学者用“城市之墙”来加以概括。关于封闭社区的破坏性影响,一般都归结为通过加强安防设施和技术创新,提高了个人主义生活方式的可能性,破坏睦邻友好的传统社区关系,导致社区凝聚力下降。

但也有学者将“门禁社区”提供的服务和设施视为一种俱乐部产品,如购物中心、商业区、高尔夫球场和壁球俱乐部。俱乐部的优点既不是传统经济学意义上的“私人所有”,也不是“公共所有”。相反,它构成了一个混合,其中自我选择的“门禁社区”共享了一系列的好处,使用其定价机制和会员要求,降低了公共产品的成本和“拥堵”程度,自发形成了权利和义务的捆绑,家庭愿意为维护他们的居住环境而购买公共服务,因为门控社区为住户提供了一系列相对稀缺的产品,如安全、生活方式和社会声望。

同时“门禁”社区可以促进更广泛的社区成员参与到社区安全和社区财产的维护,改善社区内部的环境,增进社区凝聚力。“门”可以作为社区居民参与内部环境改善的起点,为社区居民找到一个更安全、更好的家园环境,而不仅仅将“门禁”视为“孤立的个人主义”或是消费主义至上的象征,住房规划部门和决策部门都需要重视居民的参与和居民的实际需求。由于社会正在变得更加支离破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环境的关系都发生了变化,门禁社区代表了一种排除他人的选择,但作为一个俱乐部的优势,也可能发展成为一种更积极的住房发展模式。

公共空间中的社会关系和社会交往从根本上取决于居住市场和社会分配范围内的住房成员。住宅区位的分布和居住者的喜好不是一个随机事件,而是复杂的社会经济和政治过程的产物,住房市场化过程的最重要后果是住房消费模式会导致空间分化和社会隔离,但在大都市的门禁社区内部一定是居住着高度同质性的人群。

四、恐惧文化的建构与社会隔离方案

门禁社区真正的问题不在于实际的“大门”和“围墙”,而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觉得需要它们。围墙和门究竟挡住了什么?外部的恐惧。恐惧并不总是有负面特征。16世纪的英国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认为恐惧是个人和文明社会必需要有的意识。霍布斯认为恐惧可以看作是对新事件和大变化的一个相当合理的反应。

在二十一世纪的群体意识中,恐惧发挥着关键作用。媒体似乎越来越热哀于叙述各种令人产生恐惧的各种事件和社会问题,社会学者纷纷把21世纪的社会定义为“高风险社会”或“焦虑的时代”。焦虑、恐惧充斥着日常生活的社会空间”,恐惧和焦虑已经关系到各种各样的问题:(1)对城市环境的恐惧:(2)对犯罪的恐惧;(3)对他人的恐惧;(4)对疾病的恐惧(5)通过媒体对令人恐惧事件的放大,恐惧作为一种独特的话语,成为一种文化,影响了人们的心理和选择。

恐惧是由人们对自己的情况和周围的环境作出的判断,但在一定程度上,恐惧心理也是社会建设的产品恐惧取决于自我,以及自我与他人的互动;它也塑造了一个文化脚本,指示人们如何应对安全威胁。因此,门禁社区居民的内心恐惧不应视为一种不言而喻的情感,一种想当然的观念,而是应该探究与恐惧有关的含义以及支配恐惧的经历,评判大众应对恐惧的方式需要对文化的影响进行评估。

人们对特定情况的反应是通过文化规范来引导的,宣传媒体与教育部门会告诉人们当他们面对威胁时,对他们的期望是什么;他们应该如何回应,他们应该如何感受。随着特定的恐惧被培养出来,恐惧文化也变得被定义得越来越清晰。

媒体报道的犯罪事件是市民恐惧文化的一部分,而选择门禁社区则是市民应对的策略之一,摄像机、密码锁、防盗门和其他物理障碍都在起到“封闭空间”的效果。正是恐惧将高收入阶层推向门禁社区这种类似于古代堡垒的居住形态。

商家也从这种恐惧文化中受益匪浅,越发热衷于与媒体一起制造“恐惧文化”,并暗示各种应对策略。保持社区居民的同质性,公共空间的私人化、运动娱乐设施的俱乐部化都是开发商提出的“避险”方案。

实际上将“门禁社区”置于当代全球恐惧文化的背景之下,可以看出“门禁”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文化现象。在宏观层面上,它反映了贫富两极分化加剧的社会现实,高收入阶层基于有限的设施,寻找社会隔离的空间策略(包括隐私和交通管制)。在微观层面上,虽然门出现的原因各自不同,甚至呈现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多样化形态,但从社区物理形式对恐惧文化的应对角度来概括门禁社区的类型与功能会发现,研究门禁社区至少需要考虑八个因素:封闭功能,安全功能和设置障碍,便利设施、使用权类型、位置、大小、类型、政策背景。

门禁社区本不应是最有吸引力的居住地,但得益于21世纪恐惧文化的成功构建,使得门禁社区在全球获得了巨大成功,中国在建的新小区中将有三分之一以上会建成门禁社区,有3亿以上的人将会居住在这样的社区,居住者选择门禁社区中的最主要动机是出于安全的需要和对犯罪的恐惧。门禁社区实际上将会成为21世纪“恐惧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代社会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安全,也是最可怕的时代,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这个悖论在当代大城市的空间后果就是住宅的自动隔离、设防,空间的私有化,阶层的极化等等。因此,门禁社区也受到了不少批评,因为空间的私有化可能会威胁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空间的私有化,当地为其他居民提供的公共服务,门禁社区在政策配套方面,是有一定问题的,首先,大城市的整个城市规划是没有充分考虑这种类型的住房发展的配套措施,当社区内的交通限制导致外来车辆完全无法驶入、停泊。其次,门禁社区可能还会导致一系列的次要问题,在考虑城市更新的背景下,老旧小区的改造不仅改变了住房的外立面,也将原来单位分配的“老公房”封闭了,物业管理和管理费的收取与支出标准也是难以得到老业主的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