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宝妈妈要重视盆底功能康复

2017-07-25 19:51崔风华
家庭医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障碍性盆底盆腔

崔风华

随着二孩政策的实施,每逢专家门诊,不仅前来孕检的高危孕妈妈明显增多,因产后尿失禁、阴道松弛导致性生活质量下降的宝妈妈也不在少数。有的宝妈妈说:“自打生完孩子,总是憋不住尿,无论大笑还是咳嗽,或是弯腰提物都会使尿液流出,弄湿内裤,真是苦不堪言。”究其原因,都是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惹的祸。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表现

据临床资料统计,分娩后约半数的宝妈妈会发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其主要表现为早期轻者可有阴道松弛、性生活不满意、下腹坠胀感、尿频和便秘;中期可出现尿失禁,即咳嗽、打喷嚏、大笑及提重物时发生漏尿,盆腔脏器轻度脱垂导致阴道发胀不适,腰背部酸痛;后期重度表现为平常站立时也出现尿失禁,盆腔器官脱至阴道外口,行走时摩擦引起溃疡化脓或子宮肥大等。可见,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如不及时防治,严重影响宝妈近期的生活质量,对老年后的生活也将带来不良后果。

产后为何会产生盆底功能障碍

女性盆底主要由三层肌肉和筋膜组成,就像弹簧床一样承托和支撑着膀胱、子宫、直肠等盆腔脏器,具有控制排尿、排便,托起器官,维持阴道紧缩度,增进性快感,保持女性体形健美的功能。

当经历十月怀胎,在孕激素的作用下,盆底肌肉会变得松弛;随着胎儿慢慢长大,胎儿下移和分娩,盆底也会受到越来越多的挤压,使盆底肌肉受到不同程度的拉伸和损伤。而分娩时随着胎儿的娩出,部分韧带松裂,“弹簧床”弹性变差,无法将器官固定在正常位置,因而出现产后盆底功能障碍。

如何防治、促进产后盆底功能康复

无论顺产还是剖宫产的宝妈妈,都应在产后及时做盆底功能评估及盆底功能康复治疗。

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普及了盆底肌肉评估、生物反馈训练和电刺激治疗。对产后42天的妇女常规进行盆底肌肉训练,唤醒盆底的神经及肌肉,使阴道更好地恢复到紧缩状态,大大减少了盆腔器官脱垂以及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

我国已婚已育的女性中,约45%有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碍。以往由于对本病缺乏基本的认识,甚至错误地以为生完孩子出现这些问题是正常现象,以致大多数女性都默默地忍受痛苦而不去就医。

近年来,我国医学领域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渐予重视,许多医院都组建了盆底功能康复中心,促进盆底功能康复的方法也日渐增多。目前主要包括产后42天常规做盆底功能筛查,如果发现问题,及早进行干预和治疗。其干预和治疗方法有产后按摩、自身盆底肌肉有节律收缩和放松康复训炼。另外,生物反馈和电刺激技术则是通过精准客观的检测,评估盆底肌肉的肌力情况、肌纤维受损类型,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通过采用不同频率、不同能量的电刺激及生物反馈训练,唤醒损伤的盆底神经肌肉,增加其弹性和肌力,使盆底功能恢复正常。

盆底功能康复筛查及治疗的适宜人群

产后42天的宝妈妈;阴道异常,如阴道宽大、松弛,阴道痉挛或阴道膨出;各种原因的尿失禁,如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和混合性尿失禁;尿潴留;轻、中度盆腔脏器脱垂;性生活不满意,如性交疼痛、无性高潮、性欲下降等;各种产后、术后疼痛,如术后疤痕疼痛,会阴伤口疤痕疼痛;反复阴道炎、尿路感染患者非急性期;产后腰背痛、腹痛;产后恶露排出延迟或不良、产后乳汁缺少或乳腺不畅;腹直肌分离、耻骨联合分离及其他治疗;产后肥胖、腹部松弛等。凡属上述情况者,都应进行盆底功能筛查和治疗。

猜你喜欢
障碍性盆底盆腔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母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及防治
两种盆底修复系统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不是所有盆腔积液都需要治疗
猪繁殖障碍性病毒病鉴别诊断及综合防控
坐骨神经在盆腔出口区的 MR 成像对梨状肌综合征诊断的临床意义
盆底三维超声在盆底器官脱垂女性中的应用效果
彩超引导下经直肠行盆腔占位穿刺活检1例
氯米芬结合热敏点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32例
盆腔康颗粒治疗慢性盆腔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