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纸媒大型专题报道研究

2017-07-26 08:38巩合生
新媒体研究 2017年9期
关键词:专题报道纸媒创新

巩合生

青岛日报报业集团,山东青岛 266001

摘 要 大型专题报道指的是具有话题性、主题特色鲜明、针对特定时期或人物事件的报道,其内容包容性强,覆盖面广,具有明显的深度特点。传统媒体在此类报道中,多以深入一线采风、大版面报道来实现大型专题报道的冲击力。但在新媒体环境中,尤其是传媒融合的形势下,此类报道要求变求创新,才能适合新的传播规律,以及新的阅读群体。以五一国际劳动节的专题报道为案例,结合地方媒体和企业宣传特点,探究纸媒如何在传媒融合中做出传播力强的好新闻。

关键词 纸媒;专题报道;传媒融合;创新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09-0118-02

以五一国际劳动节为例探讨纸媒大型专题报道的传播,具有更强的代表性。作为素材的提供者,企业的外宣与政府发布、社会新闻相比,具有较大的弱势。纸媒要想做好企业的劳动者宣传,需要有更强的敏锐性,取材与媒体平台的需求高度吻合,才能实现既定的宣传效果,让工匠精神得到更有利的传播。这种情况下,纸媒决不能固化思维,把此类新闻当作宣传任务来完成,而是要借助社会环境的关注热度,打造出精品报道。

1 一条微信的传播理念启示

纸媒在大型专题报道上,要研究学习自媒体的传播规律。自媒体平台的发展,让众多媒体和企事业单位,拥有自主发布信息的机会,微信公众号建设成为传播热点,如何推送有吸引力的报道,是自媒体账号稳定发展的核心基础,也是纸媒需要研究的核心。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官方微信公众号“高铁四方”推送一篇報道:《你不了解的“高铁侠”:撑得起技术范儿,刷得了时尚圈儿》。这是一条内容很有趣的文章,里面没有出现任何一名知名的研发专家和技能高手,而是关注普通职工的工作与生活。在这条微信中,可以看到许多奇怪的高铁行业工作岗位,读起来兴趣盎然,这种软化的高铁科普内容很有吸引力;另一方面,内容上还寻找职工在生活中出现的反差,因为高铁领域的高大上,让人们普遍认为从业人员都是“技术宅”,事实上也是如此,但总有一部分人是个例。这条微信所表达的,就是专注于工作的技术达人,在生活中也有丰富多彩、相得益彰的一面。

那么这条微信的吸引力在于什么地方?关键是生活与工作的巨大反差。职工的业余爱好选择上,“高铁四方”选择的都很稀奇古怪,包括制作弓箭等手工艺品、跑马拉松、散打夺冠,甚至还有一名做计量理化的高级工程师,具有中医医生的身份。这种巨大的“反差萌”,让这条微信在内容上站得住脚,自然就提升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更有趣的是,这条微信的内容与前期推送的稿件风格完全不同,更加轻松、俏皮,其间还以括号的方式添加“小编旁白”,增强了阅读是的思维延伸,往往能博得读者的会心一笑。

纸媒需要关注的是,微信公众号的传播模式,依靠频繁转发,内容的吸引力毋庸赘言。但严肃性的报道,无法和网络环境中的虚假、噱头、擦边球相比拟,只能依靠优质的内容提高传播效率。这一方面,传统媒体和企事业单位的自媒体平台,受到内容风格和表达方式的限制较大,因此必须要从内容质量上提升。

2 新闻不能沦落为“标题党”

纸媒拥有的严谨性要持之以恒,但也要看到网络新闻提高吸引力的手段,务必要把握好度,避免成为“标题党”。诸多新闻网站和自媒体平台为了提高关注度和阅读量,除了内容选取上大做文章,标题也是重要的切入点,在毫无底线的氛围中,“标题党”被深恶痛绝。这些争相上头条的标题党,其内容与标题严重不符,有的夸大其词,有的则显得十分暧昧,更多标题党的题目与内容甚至毫无关联,仅仅是为了吸引眼球。比如以下几个标题:《想起来都怕,我在潘家园遇鬼经历》《砸开墙壁找出的东西,让人傻了眼》《大学校长的秘密情史,太让人意外了!》。

2017年1月,国家网信办联合相关部门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对象就是乱改标题、歪曲新闻原意等“标题党”行为,依法处罚了新浪、搜狐、网易、凤凰、焦点等存在突出问题的5家网站。之后,多家网站也开始整治虚假标题,尤其严处转载新闻乱改失实标题的情况。尽管如此,各大网站上此类不着边际的虚假标题依然络绎不绝。

内容和标题是相辅相成的,即便不做“标题党”,精心创作标题也是一项必修课。新浪新闻4月28日发布新闻:《山东省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召开》,是一条毫无新意的新闻标题;《北京周报》的官微则发布一条有趣的新闻《五一将至,奉上各国劳动节“不劳动”攻略》,科普不同国家的劳动节知识;打温情牌也是个好时机,某个人自媒体账号推送《劳动节快到了,你愿意为这些人点个赞吗?》关注辛苦的一线劳动者。一系列优秀的劳动节新闻标题还有:《五一劳动节,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头条人物!》《小科普,大能量:劳动节的前世今生》。当然,标题党也没有缺席:《这个劳动节,99%的HR听到这句话都崩溃了……》《万万没想到,消防员的劳动节这样过……》

3 重磅人物稿件离不开创意

作为颇受纸媒重视的重大专题报道,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新闻报道对象,都是各行业的翘楚。如何包装这些新闻人物,是纸媒从业者需要深耕细作的。以山东省总工会评选的“齐鲁工匠”刘建树为例,《齐鲁晚报》对他的报道题目为:《电焊有绝招,动车”腿”上不留一丝缝》,新闻切入点是技术本身,显示出他技术水平的高超,可惜的是并没有突出他的技术特点——操纵焊接机器人完成电焊工作,还有一个问题是动车的“腿”是什么,也容易让读者产生疑惑。《青岛日报》和《青岛早报》新闻稿件标题为:《齐鲁工匠刘建树:不拿焊枪的高铁电焊工》,一方面规避了生僻知识,同时用更通俗的方式表达出这名高铁工人的特点,让人们产生更高的阅读兴趣。由于标题选取的角度不同,人物故事的叙述也差别很大,从新闻点上寻找创意突破,有助于专题报道更全方位地解读人物。

4 人物报道离不开情怀的笔端

对纸媒而言,人物报道是绝大多数媒体的软肋,因为讲故事的社会新闻更受关注。笔者查阅近年来相关的人物报道,也都成了以人物为切入点讲故事。媒体往往认为,人物的故事讲好了,就能展现出这个人的风貌,传递出一个典型人物的方方面面。实则不然,人物报道离不开情怀的笔端,讲故事在人物报道中所占笔墨固然较多,但仅是“你说他讲”的故事白描,并不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精神内涵,读者所能看到的,也只是故事本身,以及表面上反应出来的部分特点。

《人民日报》“大地副刊”2017年4月19日刊登《一个铣工的飞机情缘》,这是劳动节“北斗”专栏的开篇之作,读完之后令人回味无穷,仿佛铣工王刚就是身边的老朋友,每一段话都扣人心弦,是一篇十分成功的报道。首先,“大地副刊”人物通讯的文字容量更大,远比地方新闻报纸要丰富。其次,作者采访这个人物并不是蜻蜓点水,也不是只从一个点、一个面去搜集素材,而是全方位织就了一张人物网,获取主人公的点滴细节。

与多数新媒体平台的文章笔法相比,《人民日报》的报道没有那么多平铺直叙,也不会一句话就表达完一个观点,而是娓娓道来,将主人公当作是一个普通人,用记者自己的语言去讲述这个故事。可以说,这篇人物报道脱离了新闻报道的范畴,可以理解为是一篇报告文学,或者是人物传记。作者的笔端充满了情怀,正是这种情怀的推动下,作者以第三视角寻找出主人公的成长印记,人生每一个阶段中他的真实感想。然后,作者将自己带入到主人公的角色中,看上去全文都是在写铣工王刚,但实际上创作者已经融入到角色当中,又何尝不是在写“自己”。这种深刻的创作手段,源于作者对主人公扎实的采访和深入的了解。

即便是传播速度加快,媒体对新闻稿件要求“短平快”,但好的报道还需要沉淀和凝练。尤其纸媒所面对的大型专题报道,要有足够的时间筹备和采访,理应将稿件质量放在首位,这既是传统媒体应有的厚重,也是纸媒在新媒体环境下不应该放弃的优势。

参考文献

[1]陈珂.国企党建工作要与外宣工作深度融合[J].奋斗,2017(3):49.

[2]朱清河,林燕.典型人物报道的历史迁延与发展逻辑[J].当代传播,2011(4):104.

[3]孙金岭,于慧丽.《大国工匠》如何讲好中国故事[J].传媒,2015(11):42-44.

[4]刘海龙.新闻内容是媒体的“生命线”[J].新闻研究导刊,2016,9(17):197.

[5]周建新.一个铣工的飞机情缘[N].人民日报,2017-04-19(24).

猜你喜欢
专题报道纸媒创新
全国“两会”专题报道
抗击新冠肺炎专题报道
过一个五彩缤纷的暑假
QSS05式4.5mm水下手枪
保持开放心态,探索新媒体营销新形式
我国纸媒转型突破方案
纸媒微信平台建设现状及未来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