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例谈

2017-07-26 12:26张晓飞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7年7期
关键词:苏州园林微课教材

微课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和学习方式,以其富有感染力的音效、生动直观的图像、启发性的视频片段等特点脱颖而出,改变了过去教师笔耕舌耘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它操作简单易行,仅一播放即可实现不同教学方式的切换。通过课内微小视频的播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解决课文疑难,提高了语文教学效果。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媒介,记录老师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以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为中心而展开的教与学的活动全过程。“微课”的核心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视频(课堂节选),同时还包括与教学主题有关的教学规划、素材课件、教学反思、演练测验以及学生回馈、老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特定的组织形式和表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所以,“微课”既與传统单调的资源种类的教学案例、教学课件、教学规划和教学反思等有所不同,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教学手段。

在语文教学中应用微课具有非同凡响的作用。首先,应用微课有利于教师资源的优化和平衡。在语文教学中既有经验丰富的语文骨干教师,也有年轻语文教师,如何让年轻教师在骨干教师的带动下迅速成长,实现语文教师资源的优化和平衡,在微课视频的集体制作中便解决了这一问题。其次,应用微课有利于利于明确教学目标和任务。初中各年级语文教师的教学如果各自为阵的话,教学进度混乱,严重影响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微课视频的集体制作能够解决如何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合理安排教学的进度等问题。再次,应用微课有利于解决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矛盾,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微课教学集集体智慧,有针对性地制作出一个个短小精致的教学视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需要灵活地调用微课视频,达到了精讲的目的,避免了教学的随意性;微课视频一般不超过十五分钟,这就给学生自学、探究、练习留下了大量的时间,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微课视频的情景化和视听效果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微课突破了教师传统的讲课模式,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

语文教师学会制作微课,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该如何具体运用,发挥语文微课应有的作用呢?

一、利用微视频,明确教材内容。如,学习《苏州园林》一课时,应让学生明了苏州园林的整体布局,即不论参观者站在哪一角度,呈现于身前的总是一幅完整的画卷。可是大部分学生甚至老师都没有亲临苏州园林,无法形成直观的印象;并且,教材上缺少图片,无法满足教学的需求。微视频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难题。微视频具象化地展现了苏州园林亭台楼阁的风貌、假山池塘的格局、繁花密树的倒映、近角远角的层次、门洞窗棂的规划等等,它配以图片,同步引进教学讲解词(讲解词利用教材中的内容),使图片与文字相融合。学生在优美舒缓的音乐声中聆听讲解词,并欣赏图片,研讨其格局、色调、搭配等等,犹如身临其境,并通过老师的解析和讲解,使学生的脑海中浮现出苏州园林秀美的全貌,领会设计人员和工匠们的智慧,体会我国园林之美。

二、利用微视频,突破教材难点。如:《我的叔叔于勒》一课,文本中两句描述环境的句子可否删除、有何作用,是使学生感到困惑的。老师可以运用微视频,找出文中描述大海的句子,之后配以色彩对比强烈的大海背景图。一幅天高海阔,海水微碧;另外一幅天空晦暗,大海显现出灰白的色调。运用微视频,透过背景的比对,教师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解析,让学生明白第一幅画象征着大海的恬静,暗示主人公的雀跃心情;而第二幅图,透过大海的阴翳,表现了主人公失望、丧气的情绪。两种环境描写体现了主人公的不同情绪。通过比对和解析,学生就能明白环境描写并非可有可无,而是人物内心情绪的映衬。与此同时,在潜移默化中突破了教材的重难点。

三、利用微视频,领悟诗词意境。微视频能将影像、文字、声音、视频串联起来,变静为动,使课文内容具象化,改变了以往单一呆板的教学模式,突破了初中语文课教学的时间、空间限制,创建了一个热烈的课堂氛围。如此,直接印象与想象、联想相融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有主动探索的欲望,并对诗歌中的意境心向往之,快速而准确地掌握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充分研发和运用微视频进行教学,能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程度,高效汲取语文教材中的养分,并培养其语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爱上语文课。

张晓飞,山东临沂市兰山区义堂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苏州园林微课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苏州园林修复面貌之谜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咫尺之内再造乾坤
浅析苏州园林的留白艺术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