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军越界“形势严峻”中印边界冲突再现

2017-07-27 17:07
看天下 2017年19期
关键词:洞朗山口不丹

“我们再次敦促印方立即将所有越界边防部队撤回边界线印方一侧,以避免发生更加严重的事态,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7月6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耿爽对中印边境冲突问题再次发表了回应与警告。

此次冲突爆发于6月18日,据外交部称,印度边防人员在中印边界锡金段越过边界线进入中方境内,阻挠中国边防部队在洞朗地区的正常活动。而印度政府则称,是由于中方军队进入锡金段洞朗地区多卡拉山口修路,对峙才会发生。

一时间,双方争执不下,僵局迟迟未解,印度军方也无退兵之意,两方对峙时长已超过了2013年双方21天的“帐篷对峙”。

“目前形势严峻,我深感担忧。”驻印度大使罗照辉在接受印度媒体采访时直言,这是印军首次越过已定边界,侵入中国领土。“印度无条件撤军才是解决这次对峙事件的重中之重。”

锡金邦:曾是古国,现为一邦

6月29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陆慷向国内外记者展示了两张照片——图中,两辆印军车辆和数名印军人员被标出,陆慷称其已越过边界,进入中国境内。

1954年10月12日,印度总理尼赫鲁(右一)来华访问,周恩来陪同

据他介绍,这两张图片的拍摄地点位于中印边界的锡金段。

中国与印度有着大约2000多公里的边境线,距1960年中印边界谈判内容中表述,争议地区共有三段,其中西段传统分界线长600公里,新疆和西藏同时与印度接邻,大部分由中国控制;中段紧邻西段,传统分界线长450公里,为印度控制;而东段的650公里国境线上,有约9万公里的地方为印度控制。

可锡金段并不属于争议地区之一。尽管中印双方从未正式签署过明确划定两国全部国界的条约,但历史上锡金方向边界早已划定,留下白纸黑字的条约。

锡金是一个世袭君主国,古称哲孟雄。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北面与西藏自治区交界,东临不丹,西接尼泊尔,南方是印度的西孟加拉邦和阿萨姆邦。

远在公元7世纪,哲孟雄是中国西藏的一部分。9世纪时,哲孟雄成为独立的部落,但其境内的寺院仍隶属于西藏各大寺。

2008年,印度工人赴不丹修路

2006年7月6日,中印边境乃堆拉山口,边境贸易通道即将重开,准备从锡金段进入西藏的印度边名排队等待办理手续

17世纪,哲孟雄建立锡金王国,英国工业革命前后,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侵入锡金。1888年,2000名英军突然进攻西藏,第一次英军侵藏战争爆发。

此次战争力量悬殊,西藏军民被迫退却,1890年,清朝驻藏大臣升泰前往印度加尔各答,签署了《中英会议藏印条约》(以下简称《条约》),承认锡金为英国的“保护国”,其内政外交均由英国人经办。

这显然是个不平等条约,但也划定了锡金方向的中印边界:西藏与锡金以流入锡金梯斯塔河及其支流的水流和流入西藏莫竹河及向北流入其它西藏境内河流的水流间的分水岭为边界,这段边界线起自与不丹交界的吉姆马珍山,并沿上述分水岭行至与尼泊尔边界。

1947年8月,印度和巴基斯坦独立,英印帝国不复存在,英王兼印度皇帝对锡金的最高权力也在同一时刻自动解除。可是,锡金并没有因此获得独立,“临终”的英印帝国将锡金地位的问题留给了新生的印度处理,几番挣扎后,印度成为了锡金的“保护国”,全面继承英国在锡金的各种特权。

“用武力占领锡金这样一个小国好比用来复枪打苍蝇。”印度国父及首任总理尼赫鲁在世时曾保留着锡金的保护国地位,并将其作为中国与印度之间的一个缓冲国和交往窗口。

据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介绍,尼赫鲁1959年在给周恩来总理的信中表示,“印度的保护国锡金同中国西藏地方的边界,是由1890年的《英中条约》所确定,1895年共同在地面上标定。”同年9月26日,尼赫鲁复信周恩来时也提到,“关于锡金同西藏地方的边界,不存在任何纠纷。”

但1964年尼赫鲁去世后,印度政府对锡金干涉的越来越多,终于在1973年4月对锡实行军事占领,两年后,印度军队软禁了锡金国王,规定锡内政、外交、国防、经济全部由印度政府负责。

锡金人民也曾进行多次斗争,以求摆脱印度控制。1974年9月和1975年4月,中国政府两次声明,表示中国不承认印度对锡金的非法吞并,坚决支持锡金人民反对印度扩张主义的斗争。

直到2003年,中国承认锡金为印度领土一部分之后,中錫边界也进而成为了中印边界的一部分,对此外交部称,印度政府多次明确承认1890年《条约》的有效性;中国西藏地方和锡金的边界是由1890年《条约》划定的,边界条约一经签署,不论政府更迭、国体改变,都不影响其合法性和有效性。

乃堆拉山口:1967年的战斗

不过,自《条约》签署的1890年之后,中国长期没有前往锡金方向的第一线展开实地勘界,这使得围绕着边界线的位置发生过多次武装冲突。

乃堆拉山口位于中国西藏日喀则地区与印度锡金邦的交界处,海拔4500米左右,是世界上最高的公路贸易通道。此山口距锡金邦首府甘托克54公里,距西藏亚东52公里,距拉萨429公里,是连接中印陆路贸易最短的通道。

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后,驻锡金的印度军队多次越过乃堆拉山口侵犯中国领土。1965年,第二次印巴战争爆发,印度进一步强化了对锡金的军事侵略,也更加积极地在中锡边界挑起武装冲突。中国军方为支持巴基斯坦,進入洞朗地区,并控制山口。

在1965年至1967年的两年间,印军又多次在乃堆拉山口地区对中国边防部队挑衅,一切终于在1967年9月、10月达到了最高峰——

1967年8月13日起,中国军队在乃堆拉山口挖战壕,印度军队认为其中一些战壕挖到了锡金一侧,要求中国军队撤走。中国军队没有理会印军的要求,紧接着,印军不断强行越界架设铁丝网,中国边防军多次提出严重警告,印军置之不理。9月7日,印度士兵用刺刀刺伤两名中国士兵;9月11日清晨7时30分,印军山地步兵第一一二旅一个连在一名中校营长指挥下,分两路向乃堆拉山口的中国哨所逼近。

中国驻军有着“不打第一枪”的纪律,据时任西藏军区副司令员王诚汉回忆录中的记载,中方当时保持克制态度,对入侵印军发出严重警告。但印军却将中国官兵的克制视为软弱可欺,8时7分,印军首先开枪射击并投掷手榴弹,正向印军喊话的连长李彦成当场中弹牺牲,另有6名战士负伤。

中央军委当时对边防守军有“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绝不示弱,绝不吃亏”的指示,此时,驻守亚东地区的步兵第11师很快对印军进行了反击。

据《人民政协报》报道,步兵第11师是一支红军师,其历史要上溯到1930年代的陕北红军游击队,是刘志丹、谢子长领导的西北红军仅存的两支建制部队之一。

仅7分钟,战斗结束,击毙印军官兵67人,并用“四〇”火箭筒将印军在中国境内设置的7处工事悉数摧毁。8时15分,印军败逃,中国军队严守纪律,未出境追击。

可印军不甘失败,其炮兵第17旅随即向中国境内发起大规模炮击,本来,中国军队对中锡边境的冲突的原则是“人员不能越境,子弹炮弹亦不能打到邻国土地上”,与中印边境冲突“人员绝不越过境,不能主动向印境内的炮兵射击,但遇敌方境内炮兵向我射击,坚决反击”有所不同。

但此次印军气焰嚣张,经中央军委批准,炮兵308团组织了30余门“八二”迫击炮和“一二零”迫击炮,数十门“一二二”榴弹炮向印军还击。

炮击历时4天3夜,将印军8个炮击阵地打哑,两个指挥所、两个观察所和23处工事及两辆汽车被摧毁,击毙击伤印军官兵540余人,印军炮兵不支,逐于13日22时停止炮击。对此,据当时在外交部负责亚洲司外交事务的杨公素回忆,周恩来亲自指示:“敌人不打炮了,我也停止射击。”14日中午时分,中方军队的炮击也停止。

最终,这两次作战,印军共伤亡607人,残余部队被迫打着白旗,到中国境内接受移交的印军尸体和武器弹药。

这两次战斗虽不如1962年自卫反击战声势浩大,但印度军方终于有所收敛。

时过经年,2006年7月6日,中国和印度重新开放连接西藏和锡金的乃堆拉山口边贸通道,恢复两国中断40多年的边境贸易。

这是因为乃堆拉山口同时还是连接印度和多个印度教及佛教胜地的要道,而在又过了11年后,上月,外交部称,“出于安全考虑,中方不得不暂缓安排印度官方香客团经中印边界锡金段乃堆拉山口入境朝圣。”

洞朗:中方实控、印方忧虑

此次印度“发兵”要“守卫”的洞朗地区多卡拉山口则并不属该国领土。

“正是印度方面打着所谓‘保护不丹的幌子,为其越界侵犯中国领土‘正名,企图制造洞朗地区争议,阻止并牵制中不边界谈判进程。”7月6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耿爽称。

洞朗地区是一片海拔约3500米、面积约100平方公里的高地,是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亚东县最偏远、最靠南的地方。可该地区像楔子一样插在印度锡金邦和不丹共和国之间,其南方即为印度的西里古里走廊,该走廊有“印度鸡脖”之称,最窄处仅约20公里,是典型难守易攻之绝地,也是连接印度本土和7个东北邦的唯一陆路通道。多家印度媒体频频臆断,若中印发生冲突,中国会出兵切断该走廊。

因此,印度对这一地区一直甚为“牵挂”,称之为“多兰高地”,并多次宣称洞朗属不丹共和国。

在中国的所有邻国中,不丹是唯一一个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这与不丹实行真正意义上的不结盟国策有关——该国与世界上的大部分国家没有外交关系,包括联合国的5个常任理事国;但也与边界问题有关。

据外交部发言人透露,自1980年代,中国和不丹便开始边界谈判,迄今已举行24轮,两国虽尚未正式划界,但双方对边境地区的实际情况和边界线走向存在基本共识。对洞朗地区,中方更是多次强调,历来属于中国,一直在中方有效管辖之下,不存在争议。

按照印度媒体的说法,6月的摩擦中,印度军队是“在不丹的请求下”进入洞朗地区的,但据澎湃新闻转引不丹新闻网6月28日报道,洞朗地区是中不边界争议区域,与印度无关,这次事件表明,印度试图插手该地区的争端。

印方也一直宣称,根据2012年中印边界事务特别代表所达成的共识,三国交界点只有在与不丹方面磋商后方可最终确定。

“所谓三国交界点,顾名思义是一个点,而不是一条线或一个区域。”外交部发言人耿爽说洞朗地区并不在这个点上,1890年《中英会议藏印条约》中有明确规定,中印边界锡金段的东起点是吉姆马珍雪山,此次印军非法越界的地点位于中印边界锡金段的边界线上,距离吉姆马珍雪山约有2000多米,与三国交界点问题没有关系。但印度方面则认为,三国交界点位于吉姆马珍雪山以北的Batanga La。

中印两军不仅在对峙地区发生推搡,印度高级将领上月表示,印度要打“2.5线战争”,中国国防部则提醒印度不要忘记历史教训;印度国防部长贾伊特利随后强调,今天的印度已经不是1962年的印度,中国外交部则回应,“从某种意义上讲,他说的没错。2017年的印度与1962年的印度确实不同,正如2017年的中国也与1962年的中国不同一样。”

● 参考资料:新华社,外交部网站;卡古普塔、王宏纬:《中印边界秘史》、赵蔚文:《印中关系风云录》、王宏纬:《喜马拉雅山情结:中印关系研究》、杨公素:《沧桑九十年――一个外交特使的回忆》、王诚汉:《王诚汉回忆录》、马加力《关注印度-崛起中的大国》

猜你喜欢
洞朗山口不丹
不丹:世界上第一个全面禁烟的国家
“中国在洞朗重启活动”?印度否认
不丹学者:中国比印度更尊重不丹
两次原子弹爆炸幸存者去世
逃往时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