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融合20年:共同成长、相互成就

2017-07-27 19:50张玉荣
小康 2017年20期
关键词:粤港两地粤港澳

张玉荣

香港回归20年,是粤港两地共同成长、相互成就的一段黄金岁月。两地的交流合作也是其与内地合作的前沿阵地,双方形成一种互补互助、合作共赢的关系。两地不仅携手缔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更逐步构建起一个为两地民众带来便利和幸福的优质生活圈。

香港回归20年,紫荆花芬芳满香江。

2017年4月12日,习近平在会见香港特区第五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时指出: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20年来,“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取得巨大成功。宪法和基本法规定的特别行政区制度有效运行,香港保持繁荣稳定,国际社会给予高度评价。与此同时,作为一项开创性事业,“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也需要不断探索前进。20年来,香港经历了不少风风雨雨,这个阶段有挑战和风险,也充满机遇和希望。

粤港一体,有地缘、血缘、文缘多种优势,粤港多年来一直交流密切,尤其香港回归以来,两地在经贸、文化、科技等方方面面的交流更为紧密频繁。而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战略中,粤港合作面临着新的重要机遇。

更紧密更深入对接国家战略

“一国两制”是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习近平指出:牢牢坚持这项基本国策,是实现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国家和民族根本利益,符合香港、澳门整体和长远利益,符合外来投资者利益。

数据显示,从1997年到2016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由1.37万亿港元增长至2.49万亿港元,持续保持稳定增长。回归20年来,香港始终保持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地位,并连续多年被有关国际机构评为全球最具竞争力地区。瑞士洛桑管理学院(IMD)近日发布《2017年世界竞争力年报》,香港连续第二年被评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到2017年,香港已连续23年被美国传统基金会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

香港不仅保持了继续的繁荣稳定,也成功处理了一些危机。比如,回归不久就遭遇的亚洲金融危机,2003年的沙士疫情,2008年的国际金融风暴等。香港平稳应对危机,而且保持了经济社会的较快发展。这些得力于中央政府的强力支持、内地同胞的倾力扶助、香港人的携手努力……

香港回归推进了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也推动了香港与国家发展战略的紧密相连。“回归不单是换一面国旗、区旗,更换一些名称便能落实,还要经过一段心路历程,对国家民族的认同。”全国人大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副主任、香港特区政府前律政司司长梁爱诗如此表示。

多年来,为支持促进香港与内地的互融互通,共同发展,国家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比如《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及系列补充协议、国家珠三角规划纲要的出台,此外还有开放人民币业务、推动国企到港上市、沪港通、深港通等一系列的惠港政策。而今,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提升为国家战略。写入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央政府支持香港在以下4个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主动对接“一带一路”,打造综合服务平台;瞄準资金融通,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和“一带一路”投融资平台建设;聚焦人文交流,促进“一带一路”沿线民心相通;深化与内地合作,共同开辟“一带一路”市场。今年3月,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在北京宣布“扩容”,接纳香港作为该行新成员。这些中央政策的支持都使香港特区更紧密、更深入地与国家发展战略连接在一起,为香港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据了解,目前,内地是香港第二大外来直接投资来源地和最大的出口市场,而香港也是内地最大的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地、第二大贸易伙伴、内地企业首要的离岸人民币枢纽以及国际融资中心。香港现今拥有近4000家中资企业,为香港提供逾7万个就业岗位。截至2017年3月,在港上市的中资企业由回归前71家增至1013家,占全港上市公司总数的50.4%,由占港股总市值比重的8.5%提升至63.7%,达2万亿美元。

20年来,粤港合作成效显著

粤港同处岭南文化圈,就像连襟兄弟俩,从喝水呼吸到发展大计密不可分。两地的交流合作也是其与内地合作的前沿阵地,双方形成一种互补互助、合作共赢的关系。

2017年5月27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实施20周年座谈会上,广东省委副书记、广东省人民政府省长马兴瑞在发言中表示,回顾香港回归20年的历程,粤港合作成效显著,为两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注入强大动力,得到两地民众的高度认同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

马兴瑞说,深化粤港合作,是中央支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的重要举措,也是中央交给广东的重要责任。香港回归祖国20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广东省委、省政府认真落实中央赋予粤港合作的定位要求和各项政策,全面落实CEPA和粤港合作框架协议,深入推进粤港服务贸易自由化,粤港合作在制度层面、基础设施建设、平台建设、科技合作、经贸合作、民生领域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合作体制体系日益健全。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粤港合作机制日益完善、创新政策不断推出。2008年,中央在CEPA框架下出台在广东先行先试政策;2010年,粤港双方签署《粤港合作框架协议》;2014年,粤港率先基本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两地在政府层面建立了高层会晤、联席会议、专责小组等合作机制,合作模式不断拓展。

二是合作平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2010年在深圳前海建设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2015年,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获批设立,成为粤港合作新的高水平平台;2016年,“深港通”正式开通;今年1月,与香港签署《关于港深推进落马洲河套地区共同发展的合作备忘录》,合作建设港深创新及科技园。

三是重大跨境基础设施建设全面铺开。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工程顺利合龙,广深港客运专线内地段建成通车,深圳东部过境高速公路等加快推进。口岸建设和通关便利化取得重大突破,深圳湾口岸、福田地铁口岸等顺利建成投入使用,口岸自助查验模式全面推行,全面落实内地居民赴港“个人游”等便利政策。两地要素流动越来越便捷,2016年粤港两地人员往来超过2亿人次,日均往来人员超过60万人次。

四是经贸科教人才交流合作不断深化。依托粤港服务贸易自由化政策,两地服务贸易合作迅猛发展,一大批香港银行、会计师事务所等专业服务机构在粤设立分支机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建成开学,6所香港院校在广东省设立8家研发中心。支持香港青年到内地创新创业,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等平台加快发展,有力促进了粤港双创资源的融合、开放和共享。青少年交流合作广泛开展,打造了粤港暑期实习计划、香港青年服务团、粤港姊妹学校、香港青少年国防体验营等一批品牌项目。实施粤港创新领域联合资助计划,对粤港联合科技创新项目予以支持。

五是民生合作务实有效。围绕建设粤港澳优质生活圈,两地深入推进珠三角空气质量联防联控、东江水质保护等合作,区域环境质量稳步改善。医疗卫生合作成效明显,全省共有港资医疗机构30家,粤港共同有效应对H7N9、登革热等疫情。东深供水工程安全运行52年,广东供港食品农产品连续19年优质、安全、稳定供应。体育、养老、消防等社会民生领域全面拓展,合作成果更广泛惠及两地民众。

粤港合作力度前所未有

马兴瑞表示,回顾香港回归20年的历程,粤港合作成效显著,为两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注入强大动力,得到两地民众的高度认同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

经贸往来上的成绩有目共睹,2016年广东的进出口最大流经地和贸易对象依然是香港,而香港世界一流的专业服务仍是广东企业最认可的选择。据了解,截至2016年底,广东累计设立香港直接投资项目约14万个,实际吸收外资金额2559.3亿美元,分别占全省的72%和63.9%。

“长期以来,广东通过与港澳合作,引进了大量资金、技术,接入了国际市场。特别是近两年来,广东在吸引港资参与广东自贸试验区建设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服务业已经占据香港在粤投资总额的半壁江山。”马兴瑞说。

广东省港澳办主任廖京山此前接受媒体采访谈到,粤港合作在香港回归之后得到了长足发展。特别是近二十年来,中央重视和支持粤港合作力度前所未有,从国家战略高度谋划推进了粤港合作发展蓝图;两地推动合作发展力度前所未有,签署实施了“一国两制”下区域合作首份综合性框架协议;兩地先行先试力度前所未有,率先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携手共建优质生活圈,为深化内地与港澳经济合作探索出宝贵经验。两地合作机制建设成效明显,逐步形成政府与民间“双轮驱动”合作模式,在共谋发展中收获了互惠互利丰硕成果。他指出,化粤港合作新蓝图为现实,无疑是推动两地创新转型、促进两地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对国家战略大局有利、对港澳繁荣稳定有利、对广东加快发展有利。

而粤港合作新蓝图实现过程中,两地负责粤港合作的相关机构和平台也积极搭建合作往来的桥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推进粤港合作,使得粤港合作打开了全新局面,合作层次不断提升、领域纵深拓展,合作面貌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香港回归后的2006年,广东省政协就推动广东省市县三级的政协委员在香港成立了广东各级政协委员社团。“现在看来像这样的组织就比较多了,但是在2006年香港还没有任何一个以政协委员名义成立的社团,广东省算是全国第一在香港成立这样的组织。”广东省政协港澳台委员会专职副主任艾特莎接受《小康》记者采访谈到。

“当时成立时候就要2000多的会员,发展到今超过3000的会员。我们当时把分散在广东各市各县的香港的政协委员都组织起来,建立了这样一个大平台,发挥他们在粤港两地的双重积极作用。”艾特莎介绍说,一方面在内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上发挥他们的作用,还有通过政协组织他们提案;另一方面,通过他们维护香港繁荣稳定,支持特区政府和行政长官依法施政,在“一国两制”这方面发挥作用。

“香港政协委员都对参政很热情的,对广东的建设很关心。很多人对内地的公益事业捐资不少,像汶川大地震他们都非常热心做慈善。”广东省政协机关副巡视员、驻港联络员覃大可对《小康》记者说,香港是一本很好的书,值得好好研究。而香港的立法很完备,香港的市民有法制观念,对于粤港合作关涉民生的层面很关注也很支持。

《小康》记者在走访有代表性的粤港合作机构和企业、致力粤港合作交流人士时,发现粤港两地的人们得益于两地的互惠互通,也非常期盼两地能够更为紧密融合、互相促进。比如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批内地发展的港资企业嘉利集团、生益科技等,受惠于粤港“前店后厂”的合作模式,获得了飞跃发展,此外,不少采访对象也谈到粤港两地不仅携手缔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更逐步构建起一个为两地民众带来便利和幸福的粤港优质生活圈。

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将实现

“香港广东各级政协联谊会首席会长戴德丰就说我们‘粤港澳合作天下无敌,当时他讲这个对我还是很震撼,感觉很有前瞻性。那时候我们去香港为粤港合作框架协议去搞调研。”艾特莎认为香港有它的优势,但是随着发展很多东西已经承载不下,而广东成了香港的福地,香港必须依托广东这个纵深结合起来一起发展。

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陈恩同样认为广东是香港福地,“因为香港的空间太小,香港青年就业、老年养老都需要依靠内地尤其广东。现在香港很多人在深圳买房子生活,然后到香港上班,老了到深圳养老,内地也帮忙推动香港经济进一步升级转型,接受香港一些产业的转移,跟香港产业合作。”

通往香港,被誉为“珠三角黄金通道”和“中国最繁忙高速公路”的广深高速,在今年也迎来营运20周年。“那里要是堵车的话,世界所有的电子厂商、半导体厂商、出口厂商都叫急。” 陈恩说。而随着珠三角城市之间边界的“消亡”,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在交通上也深度融合。

“高铁明年建成通车后,香港前往深圳只需14分钟,到广州48分钟,通车后首年乘客运输量每天近11万人次。”港铁公司高铁项目发展经理林卫华介绍,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将由蓝图变为现实。港珠澳大桥通车后,香港至珠海的公路交通将由4小时缩短为45分钟。

据了解,广深港高铁香港段是国家高速铁路网的一部分,从西九龙总站起,经全长26公里的地下隧道延伸至深港边界,并与内地段连接。工程于2010年动工,截至今年5月底,高铁香港段工程已完成93%,预计明年第三季度通车。

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蔡冠深认为,粤港澳各个城市资源互补、强强联手,能够将粤港澳大湾区从“世界工厂”升级打造成为“世界市场”。而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大背景,也为香港带来了新的机遇,“香港将做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和中国内地之间的超级联系人”。

“粤港澳大湾区实际上也推动着广东经济和香港经济的进一步转型,是香港和内地包括广东的一个深进。” 陈恩说,粤港澳大湾区的定位是一流的,经济总量是现在世界上最大的湾区纽约湾区城市群的三分之二。粤港澳大湾区平均GDP增长率是百分之八左右,但是纽约湾区的平均GDP增长率不到百分之二,估算5年之内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会超过纽约湾区的经济,从而成为世界上最繁荣、最有生命力、经济总量最大的湾区。

粤港合作正面临新的重要机遇

近日,广东省省长马兴瑞在广州与时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梁振英一行座谈。双方就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及建设等事宜交换了意见。

马兴瑞指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打造世界级城市群,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广东将按照中央统一部署,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的批示精神,积极配合国家高水平做好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希望粤港澳三地紧密合作,发挥优势,错位發展,共同抓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合作、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打造良好生态环境等重点工作,携手打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最大限度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联通,努力建设世界级湾区。

梁振英表示,香港特区政府高度重视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建设。希望继续加强与广东密切合作,充分发挥高度国际化和经济结构多元化的优势,积极参与粤港澳世界级城市群规划建设,共同做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这篇文章。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粤港合作正面临新的重要机遇。中央对粤港合作高度重视,今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对广东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明确要求广东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改革开放,为全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供支撑,努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走在前列。

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举行的纪念香港基本法实施20周年座谈会上,马兴瑞表示:广东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批示精神和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一国两制”方针,严格依照香港基本法办事,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各界人士一道,全面深化粤港各领域更紧密合作。

一是围绕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深入实施粤港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完善合作机制,拓展合作领域,携手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

二是加强两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突出抓好港珠澳大桥、粤澳新通道等跨境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推动口岸通关创新,加快形成粤港澳1小时经济圈。

三是以改善社会民生为重点,加强两地水、大气环境协同治理,建设国家级森林城市群,打造国际化教育高地,全面深化粤港两地科技创新、医疗卫生等领域合作,使粤港合作成果更多惠及两地民众,更好促进粤港共赢发展。

此外,青年之间的交流合作也是粤港两地融合的亮点和前景所在。由于工作的缘故,广东省政协委员(香港界别)陈丹丹经常要在粤港两地之间穿梭,在两地也结识了一大批青年朋友。

她对《小康》记者表示,“广东完备的制造业产业链条,对于很多有设计专长、立志有所作为的香港青年人来说,非常具有吸引力,他们天马行空的设计理念在这里都可以得到实现;而对于在专业服务业方面有建树的香港青年才俊来说,广东广阔的市场容量可以让他们进一步大显身手。与此同时,广东的青年朋友对于香港发达的信息和成熟的营商环境非常感兴趣。身处其间,我就觉得大有可为。”

猜你喜欢
粤港两地粤港澳
脚下较量
川渝杂技同献艺 两地联袂创品牌
《富春山居图》为什么会分隔两地?等
编读往来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开幕
融岚两地的红色记忆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马光远 下一个30年看粤港澳大湾区
2015年粤港教育合作专责小组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