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闻语言的广播化处理

2017-07-27 22:34张娜李璐宋肖肖
商情 2017年23期
关键词:口语化

张娜+李璐+宋肖肖

【摘要】广播是一种声音媒介,或者叫听觉媒介,它唯一的符号系统就是声音。而广播播音员、主持人在播讲新闻稿件时大多是单向传播,由于不能借助手势、表情等非语言符号传情达意,很多时候也无法与听众进行即时互动,这种语言与文字的传播就要求达到用字准确、句子完整、逻辑清楚,片段性、随意性、跳跃性的表述会影响听众对新闻内容的理解。因此,新闻编辑在给主持人、播音员编写文字稿时,应注意很多方面的要求,尽量使新闻稿件做到规范,符合广播新闻的播出要求。

【关键词】新闻語言 广播化 口语化 简洁生动

一、广播的文字稿要通俗易懂,尽量口语化。由于广播转瞬即逝、不易保存,所以新闻稿件的内容要表述明确,让听众听一遍就能听懂并且记住

二十世纪50年代后,语言学家开始意识到语言的口语属性。被称为现代语言之父的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教授提醒人们:“注意口语的首要地位,因为口语是一切语言交流的基础,他提醒人们克服把文字当作语言基本形态的顽固偏向。他指出,文字‘既有用,又有缺陷和危险,利弊同在。”

(1)当代著名作家、教育学家和语言学家叶圣陶也曾说:“咱们听广播,有时候心里一愣,不明白听到的话是什么意思,又不便仔细揣摩,因为广播的人并不等咱们,一揣摩,以下的话就滑过去了,这就说不上完全听明白。”

因此,为了更好的收听和传播效果,广播新闻稿应该多使用一听就懂、富有口语特征的词语,尽量规避书面语。比如,很多纸质媒体都会使用“某年某月某日”等,而在广播新闻稿中,最好改它们成“今天”“昨天”,如果新闻发生的时间比较早,最好用“最近”“日前”。这样的话,新闻到底发生在哪一天就直白的告诉听众了,不用他们再去思考,从而影响收听接下来的广播内容。此外,还有一些书面语言是应该引起编辑注意的,如“李双江之子李天一”中的“之”字,“据悉”中的“悉”字都不适合在广播稿中使用,不如改成“李双江的儿子”“据了解”。此外,纸质媒体中还包含很多单音词,如果广播文字稿需要使用,那么必须把这些词改成双音词,如“可”要改成“可以”,“需”改成“需要”等。

(2)广播新闻稿要多用短的句子,少用长句。句子只有短小、浅显,才能适应大多数受众的接受能力和收听状态。如果句子太长,听众会记不住。如果编辑在工作遇到较长的句子,那么可以利用代词来指称,把长句一分为几。比如“从12月6日石家庄举办的电子商务助推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峰会上获悉,我省将用2至3年时间,培育命名30家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可以改成“昨天,电子商务助推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峰会在石家庄举行,记者在这一峰会上了解到......”这样一来,听众就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了。

还有一点值得我们编辑注意的是,新闻稿件中的语句尽量避免出现语法错误,比如缺主语、宾语等句子成分。刚才的“从12月6日举办的电子商务助推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峰会上获悉”就缺少来了主语,这样新闻的真实性就会大打折扣,听众听起来也别扭,所以应该加上记者这一主语。

有时候新闻稿件句子残缺是因为一些标点符号造成的,比如书面语中“外交部发言人:中国将提交东海外大陆架划界案”,如果是纸媒以及电视,就不会造成误解,但是如果这样的句子用在广播稿件中,就会导致句子不完整,语意不详。所以遇到这样的句子,编辑要把标点符号表达的意思用词语表达出来,如“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国将提交东海外大陆架划界案”。

(3)广播新闻稿要逻辑清晰,尽量少用倒装句。为了起到强调和突出的作用,书面语中经常要用到倒装句。但由于广播的播出是线性播出,具有不可回复性,所以要尽量少用倒装句。如:“‘王技术员给我们送来了药品,又教会了我们打药的方法,他真是我们农民的贴心人哪!张老汉感慨地说。”这样听起来不符合广语言的逻辑,不如把“张老汉感概地说”放在他所说的内容的前面。

广播新闻稿的逻辑不仅体现在个别语句上,还体现在整篇稿件的结构上。相较于纸质媒体,广播对稿件的内在逻辑性要求的更强,所以编辑在编稿件时,一定要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做好好句与句、段落与段落的衔接。以免听众听起来感到杂乱无章。

(4)广播新闻稿中,要尽量避免同音词造成听众误听、误解。比如把“产品全部合格”听成“产品全不合格”,把“坚固”听成“兼顾”等。这种情况下,编辑可以换相近的词语将它们进行替换,或者提醒主持人在播报时强调一下是哪个字或者词。还有就是,广播文字稿尽量少用拗口的词语,尽量做到朗朗上口,声声入耳。

(5)广播新闻稿中,一些缩略语、英文缩写要恢复它的完整汉语表述。或者是先说缩略语,后面强调一下它的完整汉语含义。如“GDP”应写成“GDP,也就是国内生产总值”、“CPI”应写成“CPI,也就是消费物价指数”。这样一来,可以避免听众因为不懂缩略语的含义而误解新闻的内容。

二、广播新闻稿要在通俗化、口语化的基础上,做到明晰动听。广播是声音的艺术,一经播出,转瞬即逝。它只有好听、动听,才能抓住听众的耳朵。因此要办好广播,就必须在语言上下功夫,尤其是广播新闻语言,更要简洁明了和生动形象。要做到这些,以下方面需要引起我们编辑的注意

(1)广播新闻稿要注意数字的处理。很多新闻稿件,我们都需要引用数字来说明或者强调新闻事实,而这些数字的引用,编辑应尽量做到让听众听的明确。比如有些纸质媒体会这样写“在全球80个国家和地区的1.6万名职场人士中,认为压力高于去年的,中国内地和香港分别占75%,55%,分列第一和第四。”如果是纸质媒体,听众可以把相应地区和数字进行一一对位,而广播的线性播出特点,很容易让听众把稿件内容给听混了。因此,编辑在处理这样的稿子时,应把数字和它所对应的主体紧密放在一起,如“中国内地占75%,排在第一位;香港占55%,排在第四位。”这样就清晰明了了。

还有一点值得编辑们注意的是,数字往往是抽象的、枯燥的,如果想把它们具体化,生动化的表现出来,我们编辑需要对这些数字进行解释。比如说“截至2012年11月30号晚,阿里巴巴集团下的淘宝网和天猫的总交易额已经突破1万亿大关”。在很多听众的印象里,一万亿只是个抽象的数字,他们并不了解它是什么样的概念。所以,编辑需要把这些数字转化成听众可以理解的、比较熟知的情况来进行描述。比如可以这样解释“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2011年GDP总额为47.2万亿,与此相比,淘宝+天猫的交易额约为GDP的2%。而在企业层面,中石油2011年营业收入首度突破2万亿元,中石化收入2.5万亿元。在可以查到数据中,这是仅有的两个年营业收入在万亿级别的企业。而按照现有增速计算,阿里巴巴将在数年内赶超“两桶油”,成为国内经营规模最大的企业。”这样一来,1万亿这个数字就更加生动形象了,听众也就更清楚它所表达的含义。

(2)在修辞方式上,广播新闻稿要调动适合于广播特点的各种修辞手法,以收到良好的表达效果。加拿大传播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曾经说过:“尽管广播是非视觉性媒介,但广播中的声音在与人的接收发生关系后,在想象力的帮助下,广播媒介会唤起听眾视觉、味觉、触觉等感官的综合体验,从而“获得了一种内视的能力,形成一个自足的、丰富的内心体验”。

因为广播只是用声音描述世界,不像报纸、电视可以采用图片来表达新闻事实,所以我们用稿件中的修辞手法来强化表达效果,唤起听众的共鸣,最合适不过了。日常工作中,广播新闻稿经常使用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几种:

(1)设问。如:“历时三年,人保集团今天(12月7日)首先在香港整体挂牌上市,从而成为今年全球最大的中资企业IPO交易。此番上市,人保将给自身、投资者、甚至两地市场带来些什么呢?”提问吸引了听众的注意,启发听众的思考,使这条新闻起波澜,有变化。

(2)比喻。如“近日,一位北京市民所住的复地·西绒线小区一层的房子忽然被两块砖头把房顶砸穿了,站在一楼的房间里透过像烟囱一样的通道能看到17层以上的天空。”把砸穿的房顶比喻成烟囱通道,这样的比喻可以帮助人深入理解抽象的东西。

(3)对比。通过对比,不仅使新闻稿件的语言色彩更加鲜明,还能使听众在比较中得到鉴别。

(4)排比。如“尽管中国GDP已经连续7个季度放缓,尽管商务部日前表示2012年中国外贸增长10%很难完成,但9月下旬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照样屡创历史新高,26个交易日居然出现23次涨停;尽管量化宽松使全球股市涨声一片,但A股照样独立下跌、熊冠全球屡创三年新低,这些金融怪象说明什么?”这段话用的是排比加设问的修辞手法,使稿件显得非常有气势,能很好吸引听众的听觉。

笔者建议编辑在编辑新闻稿后或者是在编辑稿件的过程中,最好试着读一读自己的稿子,看它是不是符合我们日常说话时的语言习惯,是不是做到了用词准确、句子结构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以及稿件内容的逻辑顺序是不是合理。还有就是,感觉一下自己的稿子是否生动、形象,因为只有先打动了编辑自己的稿子,才可能会打动听众。做到了这些,我们就会发现并纠正稿件中的很多问题和瑕疵,从而让自己编辑的稿子更加完美,收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参考文献:

[1]〔美〕沃尔特·翁.口语文化与书面文化[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下册)[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3]曹璐,吴缦.广播新闻业务[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7.

[4]李向明.广播新闻写作概要 [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

[5]王振业.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6]毕一鸣.论口语文化中的广播语言[J].中国广播,2010.

[7]李本学.论现代广播语言的通俗化与文采性[J].新闻窗,2010.

[8]程希岚.修辞学新编[M].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

[9]付程.实用播音教程[J].语言表达,2007.

[10]谢国祥.新时期广播语言的特点及影响力[J].新闻窗,2011.

猜你喜欢
口语化
演讲口译中常出现的问题以及对策(下)
演讲口译中常出现的问题以及对策(上)
谈谈电视新闻语言口语通俗化的风格特点
莫言《红高梁》的语言艺术特色
解构口语化新闻的语言特征
论电视民生新闻的个性化发展
邢非的诗
浅析史铁生散文语言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