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祁云祥和他的战友们

2017-07-28 15:06祁志平
百年潮 2017年7期
关键词:保卫局贺龙雪山

祁志平

我的父亲祁云祥是一位老红军战士,大革命时期即投入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参加红军更是他刻骨铭心的人生阶段,是红军革命大家庭般的温暖、熔炉般的锻造,奠定了他在人民军队中不断成长进步的坚实基础,使他最终成为我党我军的一位高级干部:行政九级,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离休后享有正军职待遇。

投身农民运动

父亲1914年出生于湖北省汉川县虾子沟的一户贫农家庭,家里有薄田二亩半、柴山一小块。父亲七岁时,我爷爷去世,家道中落,常年靠我奶奶和姑奶奶摆小摊略为贴补。

大革命时期,农民运动在长江流域风起云涌,革命高潮在湖南湖北更是汹涌澎湃,父亲在身为农运骨干的姑姑祁菊珍、在苏维埃政权工会担任干部的姑父影响引导下,投身农民运动。他任儿童团长时参加少年儿童纠察队,抓烟抓赌反对封建迷信,禁止烧香磕头,铁面无私地与坏人坏事作斗争。父亲曾在本家叔父帮助20串铜钱的条件下读过一年私塾,后又转入不花钱的列宁小学就读,有点文化底子,加上表现突出,于1931年2月加入共青团,先后任乡和区中共儿童局书记。

探踪寻迹当红军

湖北省天门县、汉川县是贺龙、周逸群创建洪湖根据地的边缘地带。汉川距敌统治中心武汉不足百里,敌人数次“围剿”苏区。父亲亲属族人17位被杀害,父亲也被列入抓捕黑名单,他与我奶奶、姑妈三人向苏区中心转移时,被敌人机枪阻击打散。

父亲与一位本家叔伯哥哥躲进汊湖芦苇荡,那位亲戚有双亲妻儿拖累,父亲则决心参加红军,两人告别后,父亲毅然决然离开家乡,只身打探红军的踪迹去向。

寻找红军途中,父亲偶然遇到陈坤,并于1931年9月在中共湘鄂西省政府所在地当阳县参加红军,进入合编独立师第三团三营十连。1932年部队在湖北施南宜昌一带与主力红军会合,编入贺龙领导的红三军,即原红二军团。父亲在第七师二十一团一营二连当战士。

战友第一次相救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于夏曦实行肃反扩大化,红二军团损失严重。

父亲血气方刚,为人耿直,曾流露出强烈的抵触情绪:我们红军如此下去,不被敌人打垮,也会内部杀垮的。结果有人告发,父亲被打成“反革命”,关押了起来。在一次紧急转移前的最后甄别中,执法队长不在,副队长有恻隐之心,觉得能少杀一个是一个,留下来就是革命火种。他问父亲因何缘故被关押,父亲尚未回答时,另一位不相识、年长的战友反应迅速,向父亲使了个眼色,随机应变道:“他是我老乡,聊天被错误地关押起来。”三人心知肚明怎么回事,父亲被释放了。“多么好,多么可敬可爱可亲的战友啊!”父亲感慨道。有救命之恩的战友的音容形象,父亲始终铭记在心,但在之后的红军队伍中却再也没有见到他。

兄弟般的亲情

1934年10月24日红二军团与红六军团在贵州省印江县木黄镇胜利会师后,在任弼时、萧克、王震等六军团领导的参与下,彻底纠正了夏曦的严重错误。部队扩大了,红六军团保卫局同时担负起红二军团保卫工作,急需扩充人员,部队中抽调干部苗子参加集训,择优留用。父亲有点文化,在连队作战勇敢机灵,有幸被选送。

李贞给培训人员上过课,了解父亲身世,培训结束时,局长吴德峰征求意见,问谁能够留下来。李贞第一个推荐父亲。1933年12月,父亲提干留保卫局任政治侦察员。

父亲乍一到侦察科,战友们格外热情,纷纷自我介绍,这个送条毛巾,那个送个茶缸、搪瓷碗。原来吴德峰局长及夫人戚元德事先叮嘱过:祁云祥到咱保卫局,要让他如到家一样。大家无微不至的关心,让父亲感受到了革命大家庭的温暖。

严 峻 考 验

红二、六军团会合后,当地人纷纷报名参军,部队战斗力空前增强,取得了一系列战役战斗的胜利。1935年6月,红六军团一部包围宣恩城,成围点打援态势,忠堡一仗,歼敌一个旅、一个师部、一个特务营,并取得生擒敌纵队司令、四十一师师长张振汉的重大战果。

依军团首长指示,张振汉由保卫局侦察科看管。一天,轮到父亲看管时,两人交谈起来。张问:“你是哪里人?”“湖北汉川县虾子沟人”,父亲答道。张振汉沉默了一阵子,几经犹豫最后下决心说道:四次“围剿”时,去过你们那里,师部驻在分水嘴。父亲当即怒气冲霄,家中惨状顿时在脑海中复现。

在敌人的几次“围剿”中,父亲的姐姐、姐夫被枪杀,本房哥哥祁九经、祁方庭和他的三个儿子(老大苏维埃政府秘书、老二赤卫队员、老三共青團员)被敌人砍掉脑袋,祁方庭和他二儿子的头被挂在团防门口示众,惨无人道。

有着杀亲之恨的刽子手、血债累累的白军头目就在眼前,父亲真恨不得亲手开枪杀了他。其时父亲已提为检察科长,强压怒火。随后几天父亲情绪低落,李贞和戚元德两位大姐般的上级,以及其他战友的开导,帮助父亲想开了。与张振汉的矛盾,是代表不同阶级利益、对立着的两大武装集团的矛盾和斗争,毙了张振汉还有李振汉、王振汉等,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雪山顶上再次被救

1935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从贺龙家乡桑植县出发开始长征。首长指示,张振汉仍随保卫局行动,后勤部门给他配备了一匹骡子,这可是相当于军团级首长的待遇。

部队在云南长江第一湾抢占石鼓镇,巧渡金沙江,很快进发到哈巴雪山地区,夜里行军时,张振汉连人带骡子跌进山坳,人摔成重伤,臂部骨折,昏了过去。保卫局侦察科的战友们和上级临时派来的几位身体壮些的战士轮流抬着担架上躺着的张振汉,翻越了哈巴雪山。一个人翻越雪山都困难重重,何况抬担架,前后左右四人抬着、扛着,还得前有人拉后有人推。

父亲个子矮、身体单薄,战友们叫他“半条命”,他也是轮流抬担架者之一。接近山顶时,父亲的体力已到极限,实在迈不开步子,想停一会儿坐下喘口气。为了防止意外,战友们轮流架着父亲,生拉硬拽逼迫他挪脚移步。

多少红军战士牺牲在雪山!贺龙夫人蹇先任的弟弟、师部卫生员蹇先超就是在接近雪山顶时在三师长芦冬生身后牺牲的,当时不满17岁。父亲常常慨叹,是保卫局的战友们在雪山顶救了他。

痛彻心扉举步维艰

红二、六军团翻越雪山后,经中甸(现香格里拉),过西康,到达川北青藏高原的甘孜城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奉中央军委之命,红二、六军团与三十二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

1936年7月,部队只带着七天口粮,每人每天按三两计算,从甘孜东谷出发踏上了荒无人烟的茫茫草地。

过草地时最惨的莫过于一些战友不慎陷入泥沼中,越挣扎没顶越快,且其他战友不能施救,否则一起牺牲。眼睁睁地目睹,痛彻心扉、肝肠寸断!遇到此种情形,敬礼、脱帽、鞠躬,而后返身继续向前,起身抬脚,脚如千斤,举步维艰。

进入草地第13天,部队粮食全吃光了,距阿坝尚有三天路程。贺龙下令:把驮帐篷等物资的牦牛和各级首长配备的骡马杀了。他带头把随他征战多年、当年从川军范绍增部缴获的坐骑“火龙驹”交警卫班处理,红军将士每人分到二两,继续上路。

三天后,部队到达阿坝。保卫局侦察科的战友在一座寺庙里找到为数不多的一点青稞,每人分的有限,却多分张振汉半碗。在过草地最艰难时段,一两粮食、一把野菜十分宝贵,能救人一命。离开阿坝前行,仍然是无边无际的水草地。饥饿是最大的威胁,有的战友走着走着晃倒故去,有的第二天出发时再没起来。罗炳辉军长的三十二军殿后,过草地前4000多人,过草地后仅剩1600多人。红军过草地付出莫大代價,非战斗减员空前之多,触目

惊心。

父亲在保卫局是身体最弱者之一,长征前因病在部队后方医院住院,过草地时,是在战友们的帮助下,才最终与保卫局的伯伯叔叔们成功地走向新征途。其中,找到青稞的战友功不可没,每人平分,战友间的互助精神功不可没,首长们杀掉战马功不可没。战友们一往无前、不畏牺牲的精神,使得这支队伍焕发出继续前进的动力与能量。

个个是英雄

1936年10月,贺龙率领红二方面军主力翻越六盘山,冲破优势敌人的围追堵截,终于继红一、四方面军会宁会师后,于当月22日,到达隆德县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主力胜利会师。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王震、左权、聂荣臻、邓小平亲切会面。

红二方面军从桑植出发长征,转战湖南、贵州、云南、西康、四川、宁夏、甘肃、陕西八省,行程两万余里,进行大小战斗110多次,终于取得伟大胜利。

彭德怀在总结长征的报告中指出:徒步走过来的是英雄,骑马走过来的称不得英雄。到达陕北的全部红军个个是英雄!

永志不忘革命先烈先驱

父亲的老上级、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汉生是贺龙的亲属,当年他们从湘西家乡带出7000多名子弟参加革命,解放后仅活下来几十人。贺龙元帅的亲属族人为革命牺牲及被敌人杀害的有几百人。谁都想念故土家乡、父老乡亲,但廖汉生副委员长觉得自己生还,愧对家乡父老,多少次动过回乡念头,却仅在改革开放后回过一次老家。

父亲生前多次对我们提到,解放后他所在的红军连只活下来两位,除了他自己,另一位是罗坤山,他作战勇敢、反应机敏,军政素质、身体素质都好,被贺龙相中,调他当警卫员。解放后,罗坤山于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任吉林省军区司令员、沈阳军区副司令员。

(编辑 黄艳)

猜你喜欢
保卫局贺龙雪山
《湘报》催生首家近代警局
《湘报》催生首家近代警局
贺龙的《告全体官兵书》
贺龙与川藏公路的修建
贺龙两救警卫员
贺龙:『把敌人多背点过来』
征服雪山
爬雪山
雪山历险记
安徽金寨境内政治保卫局考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