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托马斯鲁夫:每一代艺术家都应该拥有自己的风格

2017-07-29 13:28纳塔
摄影世界 2017年6期
关键词:杜塞尔多夫托马斯艺术家

纳塔

曾经,托马斯·鲁夫(Thomas Ruff)也是德国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的一位Cool Kid(很酷的年轻人)。如今,他成为那里更多酷酷年轻人的老师。

1977年,年轻的鲁夫考入德国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成为贝歇夫妇门下一名学生,并在上学期间参与推动20世纪欧洲最著名的摄影流派“杜塞尔多夫学派”的发展。在1980至1990年代期间,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培养了一批对世界摄影产生重大影响的艺术家。之所以称其为流派,是因为他们均在贝歇夫妇的指导下,遵循一套客观冷静地观看外部世界的视角,用纪实手法系统关注城市景观、公共空间和具有社会文化含义的题材,并以类型学方式创作,作品以画幅巨大和细节丰富而著称。

鲁夫是年少成名,他刚入学两年,就凭借自己的作品《室内》系列(Interiors,1979~1983)让贝歇夫妇刮目相看。而之后创作的《肖像》(Portraits,1981~1985和1986~1991)、《楼房》(Buildings,1987~1991)、《星辰》(Stars,1989~1992)和《报纸照片》(Newspaper Photos,1990~1991)等作品让他成为当代摄影界最知名的摄影师之一。

鲁夫自己的摄影之路对年轻摄影师有借鉴意义,同时他也正在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授课,与很多当下的年轻创作者直接对话。4月,他来到中国担任2017三影堂摄影奖的评委,因此我们有幸采访了鲁夫,请他谈谈对年轻摄影师的建议。

据你观察,当下年轻一代摄影师有什么特点?

托马斯·鲁夫:坦白说,我觉得最大的特点就是“每个人都不同”。你会发现,现在年轻人的照片非常多元,因此我很难总结出他们有什么共同的风格。

如果你的学生想将摄影作为职业,他们会遇到什么问题?

托马斯·鲁夫:当我还是个学生,做了第一组艺术摄影作品的时候,我意识到人们对摄影没有太大兴趣。那是1979年,我认为没法儿通过艺术作品养活自己。因此,我一直从事一些与视觉相关的工作来赚钱,然后用自己的时间进行艺术创作,我从来没有期盼情况能够改变。目前,对于我教的那些年轻摄影师来说状况也是一样的。只不过当时我可以通过拍摄商业照片来赚钱,现在年轻摄影师想要通过接拍商业作品赚钱更困难了。一些媒体可能不会为照片付钱,他们会说:“你不免费给我照片的话,没关系,我可以找其他人,很多业余摄影师都在世界各地拍照,买他们的照片便宜得多。”总之,我觉得对年轻摄影师来说,养活自己依然很难。

那遇到这些困境应该怎么办?

托马斯·鲁夫:只能等待,我就是一个很耐心的人。你也要接受,有时无法拍摄自己想拍的项目。在什么都做不了的时候,你就干脆平静地等机会。

你为很多年轻摄影师上课,他们经常会犯怎样的错误?

托马斯·鲁夫:我从我教的学生身上看到一些问题。有时候在学期刚开始时,我会收到一些很棒的照片,我可能会表扬他们。然后在学期快结束时,不少学生会观察那些被我夸奖“很棒的照片”都在拍些什么,并进行模仿。这些年轻的创作者丢失了原创精神,只是在做别人都在做的所谓主流作品。摄影师应该坚持自己对于世界的看法,而不是为了受欢迎就跟随别人的脚步。所以,建议年轻摄影师应该坚定地保持自我。

在你看来,当下摄影新技术会对摄影创作产生多大影响?

托马斯·鲁夫:实际上,数字摄影时代到来的时候,我并不关心人们是不是再也不用胶片了,因为我觉得并没有什么大不了,拍出的照片没有什么区别。后来我在认真思考数字摄影的时候,意识到互联网时代所有的图片都可以在因特网上找到,所以不是數字化改变了摄影,而是数字化图片在互联网的分发和传播改变了摄影。

就自身来讲,我使用了很多不同的技术拍摄照片。我是当代的艺术家,当然要做一些当代的实验。为什么不使用呢?为什么一直使用老派的技术呢?我感兴趣的是图像,我感兴趣的是真实。

作为老师,教学中你会给学生提哪些建议?

托马斯·鲁夫:当我试图将过去30年实践中总结的经验与学生分享时,我觉得学生并不欢迎这些分享。我无法给人任何建议,我建议每一个代际的艺术家,都应该产生他们自己的图像。但是,我无法去教授如何生产他们这一代的图像,他们必须自己创作。我只能告诉他们,现在你是一个学生,在你成为职业摄影师(我指那种努力赚钱的商业摄影师)之前,只有这么几年宝贵时光,所以尽己所能去进行实验,这是你最后的机会,能够做一些你想做的东西。无论你有什么样的想法都可以去试一试,这就是我给他们的建议。

能谈谈你对今年三影堂奖获得者良秀作品的看法吗?她也很年轻,今年只有22岁。

托马斯·鲁夫:首先,我非常喜欢她(良秀)作品的尺寸大小。因为当我教课时,我会告诉学生:我只想以小于A4的尺寸来看照片,来评判你们的照片,而不是放大来看。我的一些学生会拿着很大尺寸的照片找我,因为他们觉得照片越大越能产生冲击力。但是我会说,你应该先从小尺寸的照片开始,如果这张照片拍摄手法正确而且确实拍得很好,那么再考虑把它放大。

其次,我认为她的照片很直接,很诚实。她没有表达什么宏大的理论,但是她的照片关系这个社会,她拍了情侣、风景、路边的垃圾,这些东西杂糅在一起表达了一种情绪。而且,良秀把它们拍得很美。 (本文实习生侯洁莹对本文亦有贡献)

猜你喜欢
杜塞尔多夫托马斯艺术家
托马斯·杨的光干涉实验
何佳作品
欧洲生活初体验——杜塞尔多夫
画与理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托马斯送电器
致恒(天津)实业有限公司参展2015德国杜塞尔多夫GIFA展会纪实
托马斯的一天
人鱼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