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慧雄:拍文物,要万事小心

2017-07-29 14:12格瑞特
摄影世界 2017年6期
关键词:文物细节摄影

格瑞特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世所公认的文物大国,文物传承之久远、种类之庞杂、数量之浩繁,举世瞩目。

文物摄影是文物保护工作中至为重要的环节,既要客观、准确地再现文物的真实状态,又要充分突显文物的内在神韵,属于技术要求高、难度大的摄影门类。文物摄影不同于一般新闻及广告摄影,它是通过摄影的纪实特点,再现历史文物的艺术和科学价值,所以真实性是文物摄影的第一要素。要想做好文物摄影,要求既要懂得历史,又要了解认识文物。在拍摄一件文物时,能了解文物的历史背景及所处时代的社会文化生活特点,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拍摄时才能有的放矢,有针对性调动光线、角度、镜头等摄影语言来表现文物。香港商业摄影师黄慧雄对于文物摄影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储备,他和他的团队长期为文博机构和知名拍卖公司服务,拍摄文物展品和古董艺术品图录等,在业内享有很高声誉。当问到拍摄文物的细节问题时,黄慧雄强调了几次要“万事小心”,看似轻巧的四个字,背后却蕴含着厚重复杂的意义。我们希望通过和黄慧雄的对谈,帮助读者了解文物和古董艺术品摄影的工作流程和细节,以及背后不为人知的奇异经历。

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摄影的?什么时候成为商业摄影师?

黄慧雄:我喜欢摄影是从学习平面设计专业开始的。因为专业里有摄影的课程,一开始只是为了完成课程作业随便拍拍照,后来在练习拍摄的过程中,我渐渐发现摄影能够很充分地表达我的思想情感,所以就渐渐着迷了。我在平面设计专业毕业后就立刻找了一个图片社的工作,专门冲洗反转片,因为这能在短时间内大量地浏览不同摄影师的作品,从中学习。

入行得益于我在图片社的工作经历,学了不少知识,也有机会认识好多摄影师和摄影从业人员。大概是1992年,我就根据自己的喜好认了一位摄影师为师父,跟着他干活。

还记得第一次拍摄文物的工作是什么吗?

黄慧雄:第一次应该是1993年为一家拍卖行秋拍拍摄图录,那也是我第一次跟文物打交道,拍摄了一些古画。其实我之前还做过文物拍摄色彩管理方面的工作,慢慢才过渡到文物摄影的工作上。跟一般的商业摄影相比,文物摄影对操作流程和拍摄技术都有不少特殊要求,它的重点是做到最基本的还原而不是过多的美化。所以入行初期,我基本都是跟着摄影老师学习基本的拍摄操作和准则。

如果是为博物馆拍摄文物展品,大概的工作流程是怎样的?分哪些步骤?

黄慧雄:为博物馆拍摄文物和为拍卖行、收藏家拍摄文物是有很大差异的。博物馆拍摄文物的目的一般有两个:为了不同的展览需求,或者是为了归档存库。拍照时的重点是把文物的每个特性都清晰真实地记录下来,美观是次要的。拍摄流程基本上是:对所拍摄的文物进行分类,按照分类将文物出库;做出库登记和交接;拍摄文物,将拍摄完的文物入库;做入库登记和交接。其中出库和入库交接的时间花费比较长,所以真正拍摄的时间往往都比较紧。

在拍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都有哪些?面对这些拍摄困

难又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请为我们举一两个例子

黄慧雄:困难除了时间紧以外,还有来自周围环境的。拍摄文物不可能有一个长期固定的影棚,所以变换拍摄场地是我们工作的常态,也是最大的困难之一。比如在博物馆,多数时候都会在巨大无比的展厅里拍摄,这样就会有好多不相干的人和物品,我们就必须用黑布把拍摄所需的场地围起来,这样才能不受旁物的干扰。也有的时候,需要在很狭小的仓库里面拍摄,这样对光线的要求就很高,必须多次尝试布光才能最好地展示文物的细节。

记得有一次需要拍摄一些古书籍,地点是在一个大学的图书馆里,但是同时在场的还有很多读书学习的学生,这就限制了我们的整体布光计划。为了不影响其他人,又能完成拍摄,只能在图书馆临时搭建了一个“小黑屋”摄影棚,拍摄人员被“关”在里面。同时,我们还要严格控制“小黑屋”里的空气湿度和热度,以免对古书造成伤害。

另外存在的困难是,拍摄文物对灯具的要求比较高。举例来说,紫外线会伤害到文物,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会利用不同的手段把紫外线去掉,但又不能完全去干净,否则会影响整体画面颜色;而且,拍摄时还要保留一点点红外线,因为好多文物的细节是必须被一定红外线照射才能看到的。

拍摄文物时,对呈现细节的要求高吗?

黄慧雄:这个要看具体的拍摄要求。是否呈现和呈现文物哪些细节,委托拍摄方会有自己的想法和使用目的,比如是用于印制印刷品,还是做成艺术品的复制品。但采集图像时,我们会尽可能做到信息丰富和高画质。其实,拍摄文物时,除了注重细节,我们还会进行系统的色彩管理,力求色彩还原完美。

你现在的拍摄团队有几个人?他们需要具备什么样的专业素质和技能?

黄慧雄:我们的团队现在有三个分部,分别在北京、香港和温州。我现在属于一个监制的角色,团队里的摄影师都是根据自己的拍摄长项来分工的。有的摄影师非常擅长拍摄木制品,对于木头的材质、工艺,以及雕刻木头的艺术家都非常有研究;还有的非常了解古代钱币,通晓各种币种、面值和材质;在香港的团队比较擅长拍摄漆器和古画油画类。

无论擅长拍摄哪种文物,摄影师都不仅要有好的摄影能力,还需要有很丰富的文物知识。比如拍摄青铜器,并不是所有的青铜器都可用同样的拍摄手法和角度来呈现。在水坑或石灰坑出土的青铜器,朝南或朝北埋入的青铜器,它们可能造型、工艺和用途都不相同,要了解这些背景才能准确地拍摄出它的特性和细节,这样会让行家一看到照片就了解它们的差异。

干这行,对摄影师本身的心理素质要求也是很高的,要做到百分之百细心,做事要非常规范,面对无价的文物是决不允许出低级错误的。摄影师还要有预判能力,虽然在拍摄过程中摄影师不会碰触文物,会有专业的文物保护人员来移动它们,但总是难免会有意外发生,如果文物晃动,或者倒向一侧,就要求摄影师能够快速预判被摄物的走向,避免损失。总之,要万事小心。

这么多年,你有没有什么难忘的拍摄经历?

黄慧雄:我们遇到过很多次“灵异事件”。可能说出来没人会相信,但我们真的不止一次遇到。比如:拍摄一件展品,拍完看图片时会发现照片中多出来一样物品,而实际却根本没有这样东西;还有时拍摄的展品会“跑”,明明是摆放在这边,可拍出来的照片中却是在另一边,而实际中根本没有人移动它,检查展台上的灰尘时,也没有发现它有移动的痕迹。

还有一次“失误”我印象很深。当时,我们三个互不认识的团队共同来完成一次拍摄,其中一个团队是拍摄公司為了省钱请来的非专业人员,结果在拍摄中一个人失手将文物摔碎了,拍摄公司损失相当惨重。文物照片的版权一般归谁所有?

黄慧雄:版权一般都属于博物馆或者收藏家等客户。因为文物的特殊性,加上我们的作品精细度比较高,为了防止赝品的出现,也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牵连,我们都不会对作品进行留底。在拍摄时,我们会使用客户提供的电脑、服务器和硬盘,所有数据都会留在拍摄场地和客户手里,离开时只拿走自己的摄影器材。就算是需要对照片进行后期处理,我也会去客户那里进行修改,不把照片拿回来。这是要严格遵守的职业准则,这一行摄影师的声誉便是从这些工作细节中逐步建立起来的。

为拍卖行拍摄,和为博物馆拍摄有什么不同吗?

黄慧雄:为拍卖行工作,主要是拍摄拍卖图录,满足印刷需要就可以了,图片上文物以外画面有瑕疵或者稍有改动也是允许的;为博物馆工作要求更高,存档用的照片要求文物每一处细节都能“最真实”地得到还原,绝不可以有瑕疵和任何改动。

拍摄文物,依据什么标准收费?

黄慧雄:我们是根据工作量和拍摄难易程度来收费的,通常都是打包价。其中,给拍卖行拍图录收费低一些,因为拍摄要求较低,用到的拍摄器材也较为简单。

猜你喜欢
文物细节摄影
文物的栖息之地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文物的逝去
文物超有料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细节取胜
文物掉包案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