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老的乡愁与潮汐

2017-07-29 00:22若荷
江河文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海风

若荷

云的岛

在我们家乡,晨起观天象,谓之看老天。天蓝蓝的,云丝儿在天空飘渺,就会说,呀,你看,天气真好。

到了烟台,我仍习惯性地看天,湛蓝的天空,似一幅无边的画布,大朵大朵的云浮在上面,纹理清晰,着色明朗。同行的作家乔洪涛无不醉心地说,这就是传说中的蓝天?我望了望天空,不仅清澈如洗,而且还白云如羽。偶然,一朵云在上空掠过,车走,白云也走。大片大片的云朵遮挡着炎热的太阳,给白云下的山川、道路投下团团云影,车窗内的世界,便会在这轻云淡影里顿然生凉。这样的云,一直到我们下车,仍然洋洋洒洒地飘浮在天上。

据此,你便可知,为什么养马岛在那么多人的心目中,总是一往情深,缱绻不已!

书上说,养马岛,地处黄海之中,距烟台市区30公里,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若干年前,这里叫“象岛”,或叫“莒岛”。曾经有两个传说,一个说春秋时期,有莒国人流亡至此,见岛上水草丰美,土地肥沃,便居住下来,繁衍生息,逐渐形成莒城村,当地人便称这个岛为“莒岛”。另一个传说是这里山海水色,草沃泉碧,祥云缭绕,像极了皇家贵地,于是皇帝便下令派人在这里养马。下令在这里养马的人,就是一代雄主秦始皇。

相传当年的始皇,有宝马五匹,各有五色,象征了东、西、南、北、中五行,因曾立下赫赫战功而深受始皇的钟爱。公元前219年秋天,始皇东巡到这里时,五匹宝马坐骑相继得了一种怪病,神情萎怠,不思饮食,始皇大惊,立刻召来马医诊治,然而马医也难以找到病因,万般无奈中,始皇只好与大臣商议,在茫茫大海附近,找一处聚四海之地脉,集五岳之灵气的岛屿,放马于草浪之间。经过自然精华的滋养和马医的精心调理,五色宝马的疾病才彻底治愈。从此,人们叫它“养马岛”。

曾经有一个幻象,一踏进岛,秦时的天空,秦时的明月,秦时的马,到处是马。海风猎猎,车嘶马啸,哒哒的马蹄声里,展扬着秦时的旗帜,舞动着兵士的巾袍。

当我下车,踏上养马岛的土地,幻象远去,我迷惑了,没见着海,没见着马,只有美观的绿地。我是乘着汽车,直接进入岛上。蜿蜒的马路,整洁而宽阔。游客不多,零星与我们擦肩而过的是几位女性,一律的短袖衫,七分裤,外套一件透明长袖防晒服。她们说说笑笑,露出由衷的快乐。她们从哪里来?又去了哪里?是去看海?还是寻马?或者二者都是。看得出,养马岛是怡人的,她们结伴来此,为的是放松精神,换个心情,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她们得到了,满足了,所以难掩愉悦。

不过,他们是到过大海的,比我了解海,知道海的秉性,知道海是热烈的,撕扯的海风和炽热的日光,一旦吻上人的脸庞,是躲不掉的顽劣。我被海风吹着,日光晒着。早上发冷,午间晒出高粱红。小王说,要穿暖些,明天的活动在室外,海风吹来,冷着呢。

那一晚,我喝了一小杯红酒,倒头睡到天亮。醒来时,微曦初露,周围没有什么声响。拉开窗帘俯瞰,有人在院中抱肩而立,果然是冷的缘故。远处,偌大的赛马场,一下将视野打开。几匹马,训练有素地圈在赛场的一隅,低着头,仿佛正在觅食。没有暴躁的迹象,自然也没有嘶鸣。周围的环境优雅、静谧。附近的小路边、树林外,繁花满地,到处盛开着格桑花、月季花、金银花。格桑花摇曳着,平展着粉红的花朵;月季花大朵大朵地盛开,植株却很低矮;金银花花朵簇簇,花形修长,黄白相映,摘几朵带回房间,身旁便盛开出一份浪漫,一缕芬芳。

养马岛风景旖旎,空气怡人,植被茂盛,如同绿洲,是鸟类得天独厚的栖息地。寂静的树林里,到处都能听到清脆的鸟啼,婉转的歌喉,仿佛经过了泉水的濯洗,但是看不见鸣鸟。我知道,那鸟儿喜欢深藏枝上,只把清亮的声音给你,让你兀自好奇。

后 海

在牟平第七届“养马岛读书节”上,我们参观结束后,有人提出去后海游玩,我不觉愣了一下,是听错了,还是这里也有一个“后海”?文友看透了我的心事,连忙说,这个后海,是养马岛的后海。

一行人从赛马场宾馆出来,驱车约五六分钟,便到了后海。刚开车门,海风就兜头兜脸地袭来。不知是因为时间已近黄昏,还是后海的风本来就大,风刮得人站不住脚跟,裙摆、发丝在风中乱舞。环顾周围风景,海天苍茫,礁石林立,沿岸到处岩石峭壁,有些有如斧削刀劈,整个后海就像一块联结在一起的甲板,在急风响涛中飘摇。

风撕扯着你,推得你前仰后合,重心不稳,浪涛在身旁卷起气流。尽管这样,我还是迎风向海边巨大的岩石探身,走上伸向海里的曲折的木栈道,感受海风的凉爽和惬意,吸吮海上那股熟悉的咸腥的味道。后海的海面是辽阔的,苍茫的。苍茫的后海,海潮汹涌,仿佛大海的胸襟,向我们敞开了一角,仅一角,就让我感受到了它的深邃,它的壮观。蓝色的海,充满了梦幻,站在它的面前,我深感自己的卑微与渺小。

后海是养马岛景区的一处省级地质公园,该景区由獐岛十八洞、碧螺滩景区、秦风崖景区和西山湾景区共同组成,地质构造奇特,地貌景观和地质遗迹繁多,是一座以海蚀地貌景观遗迹为主、兼顾人文景观等遗迹的多元化综合地质特征的罕见风景区。岛上风光秀丽,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休闲度假的理想境地。

阳光六月,附近的海域刚刚进入休渔期,海面几乎看不見帆影。我看到在一个宽敞的院落里,贴地放着长长的草绿色鱼网,成片成片的鱼网正两头拉开,摊晾在平展的水泥地上,像是在收纳休整,又像是在晾晒修补。院落是悠闲的,村民在附近缓慢地做自己的事情,就像青郁的树林掩映下的渔村那样,显示出岁月的安宁。

同行的朋友告诉我,休渔期是国家每年在规定的时间内,制定的更严格的资源保护措施,为让海洋中的鱼类有充足的时间繁殖和生长,禁止任何人在规定的海域内捉鱼,对鱼类的繁育生长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在休渔期,除刺网、钓业和笼捕外的所有渔船,都要进港停靠,所以我们看到的后海,不见碧波扬帆的船只,更不见时刻准备启程的远洋捕捞。

我没有看见海鸥,我看见了一些黑色的和碣色的礁石,这些颜色斑驳裸露的礁石,一个个怪异嶙峋,上面堆积了一层旧年的苔痕和残缺的蛎壳。潮汐退去,它们一半露出水面,一半浸在水底。听说,在这片水域上,每一块礁石都有一个美妙的名字,如海中浮驼、狮狗避浪、金龟望海等,只可惜我们逗留的时间不多,来不及仔细辨识,也就不能让这美妙的名字,与每一块礁石相对应,一一确认。

后海这片海域,盛产海参、扇贝、鲍鱼、对虾、牡蛎、天鹅蛋。潮汐来时,大量的海生物被挟带而来,退潮后,又在乱礁缝隙的阻碍下滞留下来,稍微掀动一下石块,就能发现美味的螃蟹和海螺。听当地的作家说,当年她们来后海玩,当潮汐退去,和家人一起赶海,捡拾海菜,捕捉对虾,挖采扇贝。美丽的海洋蕴含丰富,只要拥有耐心寻找即可拾得,甚至一伸手,就能在海水里捉到一只海参……蓝色浩瀚的大海啊,简直是一个魔力无边的聚宝盆。

那时,海洋生态很好,海水瓦蓝、清澈,沙滩细腻,阳光和煦,空气清新,没有工厂废水排放,没有生活垃圾污染,没有为赶产量而过度捕捞,一切顺其自然,安然生长,阳光、碧水、沙滩、绿树构成一幅格外美丽的海边风景画。对于生长在海边的渔民来说,大海就是一座让人取之不尽的宝藏,有了这座赖以生存的宝藏,他们才能安顿自己幸福美丽的家园。

多么好的生态,多么好的海洋环境,遗憾的是我们可能难得遇见,或者不再遇见,永难遇见。好像许多年前,我们就开始了自责,对于海洋、生物、环境,感到有负后人,人类的侵扰,目前已无处不在。保护海洋,我们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后海的天空是蓝的,蓝得纯净、高远,海浪汹涌,惊涛拍岸,发出一声声轰鸣,海水溅起,向岸边伸出雪样的浪花。在这样的巨风下,点缀在蔚蓝空中的云却巍然不动,它们就像饱吸了营养的奶脂,一团团洁白着、厚重着,闪着脂玉般的光泽,温润有方,给养马岛蓝丝绒一样的天空,增添了许多纯净透明的质地。

我曳着长裙,任海涌的声音、海风的声音把我包裹起来。后海,适合一个人独行,适合面对伤痛,调整不平的心态和情绪,让灵魂暂时不受任何诱惑和裹挟。

菊 子

在采风活动中,我因为走错了路线,多倒了几次车,赶到赛马场宾馆,天色就有些晚了。等安排好住处,我才发现有一个人来得比我更晚,她在楼道里转来转去,找菊子,菊子和她同住一个房间。

菊子是一位诗人,在我们这些文友中,诗人很少,菊子是唯一的一个。诗人的语言总是充满诗情的,和菊子聊天,让人如沐诗风,听着听着,便想用诗来会话,用诗来写作了。诗心是美丽的,是可以相互感染的,它年轻着,跳荡着,再苍老的人,拥有一颗诗般的心,生命也会年轻起来,奔放起来。

菊子来自大连,牟平是她的故乡。在去参观新农村建设的路上,我们能看到菊子的村庄。一排排房屋在车窗外一闪,一闪,菊子就认出了它的模样。光阴为它披满了沧桑,它却仍然坦然、慈祥,安详地坐落在故乡的土地上,宛若一位人到暮年的老人,在漫长岁月中,已经习惯了质朴如山,沉默不语。

那一排排房屋,总有几间是菊子所熟悉的,菊子在那里出生,在那里长大,长到十七八岁的时候,随去大连的父母移居他乡,从此离别了故土。故乡的山水也从此化作了永远的梦境。大连给了她女性的成熟和甜美,给了她不凡的成就和丰富的阅历,而家乡的这个村庄,却给了她天真的童年和快乐的记忆。

菊子看到路边的村碑时,眼睛里盈满了泪花。菊子说,她离开家乡已经有二十多年了,这是第一次回到家乡,看见自己曾经住过的村庄,村外的小路,以及村旁沿着岁月生长的植物。菊子的双脚一踏上故乡的土地,便捕捉到了庄稼成熟的讯息。

菊子曾去找过童年的房屋,想去看看那些熟悉的邻居,然而她没有想到,无数次在梦里回放着的村子,在她就要走进村口的时候迷失了方向。她不记得自己的家了,二十多年的变化太大,变得让她找不到童年的街巷,童年的家门,找不到自己曾经住过的那几间低矮的平房。多少次梦里曾经云锦书寄的地方,在菊子的眼里顿然陌生起来,是村人长长的目光把她迎进了家门,并伸出温暖的手。菊子哭了。

菊子的村庄不过是一片传统的民居,老式的门楼,弥久岁月的天井,间杂着粉墙新瓦。是时光与岁月的交迭,新房与旧屋的区分。午后的刺玫花开了,攀援的扁豆亦绽开紫花。这些散发着清香的花朵,缠绕在农家翕合的院门前,成了村庄温馨的点缀。

麦子黄了,快要收割,村庄和麦子,都在等待着人们挥动镰刀的最后的一刻。

菊子记得,当年的麦子,是铺天盖地,一眼望不到地边的。

村前的河,悠悠地从村前穿过,掬一捧家乡的水,喝上一口,可找得回童年打水、挑水的记忆?

人生在世,在行走的大地上自由来去,唯一不能自由来去的是那颗怀旧的心。浮萍漂来荡去,可以天涯海角行走,唯不能天涯海角行走的,是它的根。浮萍也离不开故土,它的故土就是那片域中的水,生它孕它的水荡就是漂萍的故乡,是它生命里的珍贵的土壤。任何人,任何植物,只要有故乡在,他的心就会在,根就会在,无论走到哪里,都会与故乡紧紧相依。就像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一样,情意深长,在灵魂里,在精神上。

临走时,菊子在村碑前拍了几张照片,通红的脸颊上满是夏阳映照的红晕。田野里的风大,强劲的风吹动了菊子的衣裙,吹乱了菊子的头发,菊子目光深沉地望向身后的村碑,望向村碑上雕刻的兩个遒劲的大字,眼帘垂下。

对于土地,对于故乡,我和菊子一样,也有着相同的情结,相同的漂萍一样的岁月。

终于知道,她为什么叫作菊子,菊子,大连——菊子,这是风物里两种情态各异的标记,却宛若苍茫岁月中的座标,延续着也丰富着诗人的记忆。

责任编辑:邓雯雯

猜你喜欢
海风
亲亲我
海上吹来的风
海上吹来的风
亲亲我
等海风
去海边吧
海风的味道
Going to the Beach
寄语
刀韵海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