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过勒石泰山的辉煌,终不免灭族之祸

2017-07-29 09:00十年砍柴
南都周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六国李斯丞相

十年砍柴

乾隆五年,泰山之顶的碧霞元君祠发生了一场火灾,大火过后,产生了载入中国书法史的严重后果:近两千年前由秦朝丞相李斯书写的《封泰山碑》残石不翼而飞。碑石原存于道观的东殿,按理说石头不怕火烧,显然是有人趁火打劫。

李斯是楚国上蔡人,求学于齐国的荀况。他恐怕是中国读书人“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最早的实践者之一。后来他做了秦国的大官,帮助秦王灭了六国——包括最强大的齐国和楚国,一为自己的留学之国,一为生养自己的祖国。他个人的仕途也走到了顶峰,做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秦始皇对他几乎是言听计从。

灭六国的战略是李斯帮助秦始皇定下来的,简而言之就是“远交近攻”和“各个击破”。秦国先与不接壤的燕国和齐国交好,安抚楚国和魏国,专心致志进攻相邻的韩国和赵国,而其他四国坐视不管;韩、赵被灭国后,再腾出手来灭掉魏国和楚国,接下来灭掉燕国,最后灭了齐国,一统天下。

在战国群雄逐鹿之时,得鱼盐之利的齐国是秦国最强劲的敌人,因此也被秦国作为最后啃掉的硬骨头。六国被灭后,残余的旧贵族当然不会心服,尤其是距离首都咸阳千万里之遥的齐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频繁地东巡,就是要防范反抗势力死灰复燃,而齐是他巡视的重点地区。始皇帝先后共有五次大规模出巡,其中东巡四次,先后刻石七块以记功:峄山、泰山、琅琊各一块,之罘两块;另外,碣石、会稽各有一块。—齐地占了七分之五。

刻石泰山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泰山是万山之宗,当然是齐国人精神的寄托。始皇帝横扫六合后,以封禅泰山的形式来宣扬自己得到天下的合法性,也是对山东六国进行一种精神上的碾压。那么撰文并书写的,当然非大秦帝国第一才子、日理万机的丞相李斯莫属。

不知道李斯在书写《封泰山碑》时,是否想到了年轻时在故乡上蔡目睹厕中之鼠的感慨?《史记·李斯列传》载:(李斯)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从此发愤图强的李斯一方面不远千里去齐国拜第一学问家荀况为师,学习经史和帝王之学;另一面则观察天下大势,寻找可以给自己带来荣华富贵的“粮仓”。李斯找到了,那就是经过历代国君励精图治而国势强盛、最有可能统一天下的秦国。

秦王用六国之人才灭了六国,李斯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灭了六国后,必须要统一文字,统一思想。先后做过廷尉和丞相的李斯又是第一高参。兼任“国家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的李斯,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六国文字,創制了统一的小篆。

统一文字是大功一件,后世没有什么争议。而李斯做了两件大为缺德的事,让人诟病不已。一是害死了荀况另一位高足、李斯的有力竞争者韩非;二是推动了秦始皇钳制思想,最终导致焚书坑儒。他如此建议秦始皇:“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

读书人整治读书人最有办法。李斯这种做法,在两千多年的帝制时代,不时地被人效仿。等始皇帝驾崩于巡视途中,他同意了赵高的阴谋,矫诏赐死始皇帝的长公子扶苏,立胡亥为帝,也开启了自取灭亡之门。赵高就像当年他对待韩非那样,向秦二世进谗言,以谋反罪将李斯灭族。在狱中他追悔莫及地说:“嗟乎!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李斯和儿子一起腰斩于市。

可惜一代大才,以客卿的身份帮助秦国统一天下,却落得了那么个下场。如果历史再给李斯一次机会,他还会选择做“仓中之鼠”吗?

猜你喜欢
六国李斯丞相
秦史论
宰相和丞相不是一回事
秦之胜,时运使之耶?
宰相和丞相不是一回事
丞相何故发笑
李斯自食苦果
伊朗核问题六国和伊朗发表共同声明,决定谈判延期
只爱黑白红
儿时的风筝
该命什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