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模式探究

2017-07-29 19:22彭兵转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7期
关键词:跨文化教学产出导向法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关注英语语言体系的学习,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将英语当成交际工具,完成双方的交际。以语言主观性视角探究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在此教学实践中,用输出驱动来推动语言输入,最后达到较高甚至更高质量的语言输出。通过教学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符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要求。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跨文化教学;语言主观性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7)07012403

引言

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学一直存在“费时低效”“重知识、轻应用”的现象。虽然英语教学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很多教师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忽略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培养,导致了学用不统一现象的产生,学生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能力失衡,英语实际运用能力薄弱,很多学生经过多年的英语学习后,仍很难与外国人面对面交流。此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本调动不起来,课堂上也产生了被动学习的习惯,变得越来越懒惰,很少主动探索和思考,更不用提自主学习能力与探究能力的提高。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学英语教学应该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发展,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使语言学习效果最优化。

一、语言的主观性与跨文化语用能力

国内语言学界目前普遍采用下述定义:“‘主观性是指语言的这样一种特性,即在话语中多多少少总是含有说话人‘自我的表现成分。也就是说,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感情,从而在话语中留下自我的印记。”[1]语言并非是一个静止的、封闭的、自给自足的系统,它会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影响而发生动态的变化,在这种动态变化中获得创新与发展。随着人们认知的不断深入与丰富,语言系统本身,语言使用系统,人类的认知系统及概念系统会被不断扩充,在使用中产生新的内容,失去原有的客观意义,留下自我印记,形成新的概念,逐渐体现表明使用者立场、情感、态度或评判等自我因素的主观意义,同时也体现了人们在语言使用中的创新意识[2]。

文化作为语言的载体也同样如此,一方面文化具有客观的、已有的、显现的和约定俗成的特性,另一方面同时还有着即时的、潜在的、主观的、个人的、情感的特性。如果只强调文化的客观属性,教学中就会缺少主观能动,教学内容与方法也会倾向于传授已有的文化事实,从而使知识的传授缺乏实际性和实践性。因此,在理解跨文化语用能力时,我们需要关注文化的主观属性,即要重视学生跨文化能力中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除了要传授单纯的课本知识,让学生了解已有的文化事实和掌握一些已有的交际规约外,还要引导学生去感受和体验现实的客观事物,设想自己亲身体验跨文化的场景,培养学生对社会客观现实问题有敏锐的观察与关注,并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其文化现象做出自己的主观理解与评判,进行换位或逆向思考,形成独立的分析与判断,构建出自己特有的跨文化语用知识体系及能力。

二、产出导向法

“产出导向法”是文秋芳教授继“输出驱动假设”(2013)和“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2014)之后提出的针对我国成人外语学习的教学理论,包含三个核心环节(2015) : 一是“驱动”环节,旨在激发学生完成任务的热情,提高学习英语的动力; 二是“促成”环节,教师提供必要的输入材料,引导学生通过对听和读材料的选择和加工,获取完成任务所需的语言、内容、语篇结构等信息,促成产出任务的完成; 三是“评价”环节(assessing)[3]。

三、产出导向法在跨文化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产出导向法的教学流程包括驱动、促成和评价这三个阶段,其中,教师起着中介的作用,而非主导的作用。根据此三个阶段,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第二册第四单元A Test of True Love为例,笔者经过反复修改与完善,设计出了一个教学计划,哈尔滨理工大学机械2016级A2班学生进行了2周的教学实验,每周2学时,班级人数为45人。

(一)教学主题

笔者以“真爱的考验”为主题,以爱情作为交际背景,一是学生对于这一情景并不陌生,有利于教学的开展;二是本单元的选取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1驱动

不同于以往的传统教学,基于产出导入法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在本单元的开始就进行了产出的驱动。

2教师呈现交际场景

“教师呈现交际场景”是基于产出导入法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最具创意的部分。在学生学习本单元之前,教师就明确向学生介绍他们在今后的学习或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交际场景和讨论话题,将之前在互联网上搜索到的其他院校学生拍摄的关于“真爱的考验”小视频呈现给学生,使他们将自己置于这些情景当中,感受此情景的存在,并思考在这些场景中所要讨论的话题及语言产出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3学生尝试完成交际活动

学生尝试完成的交际活动有两个:一是以小组为单位模仿不同的人物角色,并结合实际改编课文剧本,值得指出的是,此过程中,学生必将在剧本中加入自己的情感、态度或想法等,使剧本带有主观性;二是小组成员可以根据故事场景绘画出简笔画,随后让其他组的学生看图描述故事场景。此任务中的文化点介绍、剧本的改编和角色的扮演等均属于语言使用范畴;目的都是为了完成语言输出,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会亲身体验到,完成這样看似简单、平常的产出任务并不容易,平时排练过程中会遇到很多语法错误的句子或不会表达的句子等尴尬。这就使他们对知识有一种渴望,产生了一种学习的压力和动力。

4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包括语言目地和跨文化交际目标。语言目标包括:(1)完成任务所需的基本词汇和短语表达,并能熟练地运用到日常交际对话中;(2)根据课文重点词汇完成与四级相关的翻译练习;(3)掌握多种猜词意的方法;(4)运用暗喻(metaphor)等修辞手段。值得指出的是,这些语言目标一定要能为交际目标服务。跨文化交际目标即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具体表现为:一是培养自己的跨文化意识;二是能够将本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有机结合,有效地进行文化交流。

(二)促成

在此环节中,教师描述产出任务,依据产出导向法,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式,重新设计教学环节。笔者根据机械A2班学生的外语水平,对教材中原有的产出情景的难易程度做出了适当的调整,并根据学生本身的外语水平的差异,列举了有区别性的产出任务,这样,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进行选择学习,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潜能。教师然后将大任务分成若干小任务,在上课前分配给学生,让学生的学习有的放矢,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来驱动输入性的听和读,教师分別完成教学环节中的各项设计任务。本单元的产出任务呈现方式分两种:一是以拍摄小视频的形式,学生的拍摄地点可以选择校园的任何角落,剧本可根据课文进行自由改编,旨在表达本单元主题;二是看图说话形式,笔者在网上搜了关于《真爱的考验》的不同图片,要求学生只看图片,重复每一幅图的大意。在此过程中,学生要把握全文的大意,有意识地关注在产出任务时所需的重点的、有用的词汇以及短语和句子结构等。不管何种形式的产出任务,学生都会按照任务的要求,将自己的主观态度、情感或想法体现在自己的语言中,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语言产出能力。

(三)学生产出

在本教学试验中,学生的产出活动主要以说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开始于说,又以说为最终结果。值得指出的是,学生在产出之前,一定要有必要的输入,输入主要以阅读有关“真爱的考验”的文章以及观看关于“真爱的考验”的视频,利用相关的文本话题和相关情景实施产出活动,目的在于激发学习的动机或激活原有的知识。其“相关”不仅体现在内容上,还体现在价值上和态度上等,这样就将“说”和“读”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此外,教师还可选取一些既与文本相关又具有潜在交际价值的信息。本教学试验中,学生可以采用口头报告或对话或拍摄成情景剧的形式输出所学知识,旨在驱动。但该阶段教师需要关注学生“说”的内容,一是确认学生的产出与本单元主题是否相关,如不相关,教师应提醒学生通过继续阅读文本纠正、补充其产出,这也体现了教师的指导作用。整个产出过程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

此外,课上阅读材料或课外资料或是接受听力材料,其目的都是为了完成产出任务。笔者所教班级分为9组,通过每组的表演可以看出学生在编写剧本过程中,在课后做了大量的相关阅读,并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观点和态度加入到了剧本当中,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可见,学生的积极参与是完成基于产出导向法教学的重心。

(四)评价

评价环节旨在通过评价学生的语言产出,使教师了解教学效果。此外,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学习成果,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产出质量。可见,评价环节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

此环节中学生需提交书面台词,还要在课堂上进行口头上的分组表演,在此之前,每位学生会有一份评分表,表演后,其余学生会为参加表演的同学打分。其后,教师会进行点评,旨在扬长避短,优点要借鉴,缺点要避免,以便更好地学习。值得指出的是,教师的评价不能一概而论,要有针对性和区别性。在试验过程中,笔者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评价:(1)本单元学到了什么?(2)认为自己的语言产出怎么样?(3)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是什么?(4)你认为此教学方法怎么样?(5)对教师有什么建议?

四、产出导向法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实验的过程中,产出导向法给课堂带来的效果和让师生的受益是笔者尝试过的其他教学法无法比拟的。首先,产出导向法能够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降低了学生做任务时的紧张或焦虑情绪。具有驱动的任务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在学生拍摄视频的过程中,学生利用真实的跨文化交际视频,创造自己想象出的交际情景,这样,使学生的语言产出任务更具交际价值,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的知识能够真实、有效地应用到实践,从而增强了学习兴趣和并能更加投入到今后的学习当中。学生经常会以“喜欢”“喜爱”“相当有用”“实用性很强”“非常有趣”“特有成就感”等词来评价此教学方法。

其次,产出导向法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实际操作使用语言的机会。在课上不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学习,参与并认真完成产出任务,促进学生的接受性知识向产出性知识转化,学习的惰性也得到了有效的克服。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灵活的手段创设更多的语言使用机会,向学生提供必要的视听材料及阅读材料,引导学生根据产出任务的驱动进行有选择性的学习,在此学习过程中,学生也将新学到的语言知识应用了实践。随着练习的增多,不仅学生的语言产出能力大大提高,其语言产出质量也大大提高,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应用密切相关,更加增强了学习的动力和激情,真正体现了“学用一体”的教学理念。

再次,产出导向法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传统的教学依赖教材、以输入为主,产出导向法教学而是以产出作为驱动和教学目标,其关注的是如何有效地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中介的作用,而非主导作用,其任务不是 “满堂灌”,而是促进学生去有效地学习和检验、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此教学法较传统的教学方法而言,对教学的要求更高,教学难度也更大,教师需突破固有的已经习惯性的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按照教学进程和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随时调整教学方式,此过程中,教师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教学中需要不断地创新,不断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输入资料,不断研究适合本单元教学的、独特新颖的语言产出任务,除了使用教材之外,还可通过互联网等资源设计对学生有用的或者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同时,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评价能力,从而提高教师的协调和组织能力、引导能力、英语语言能力、管理能力以及领导能力。

最后,产出导向法教学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思辨能力。学生通过互相合作的产出练习,不再像以前一样羞涩和为难,逐渐变得自信,勇于表达自己,展示自己,能够把得到的信息清楚地、有条理地讲出来。 同时,学生还形成了合理安排时间完成任务的能力,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信息选择能力、交流能力、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等等。在此过程中,产出导向法不仅可以督促学生积极地、有效地实行语言输入,以便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同时还能检验和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与思辨能力。

结束语

跨文化能力的培养是知识的传输与学习的双向过程,还是一个不断实践的、动态的过程。在外语教学中,应当利用有效可行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交际中遇到的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等。实践证明,语言主观性视角下的产出导向法能有效地安排教学,帮助学生整合学习任务,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素养,为培养学生跨文化能力提供更有效的支持。

参考文献:

[1]Lyons J. Semantics II[M].Cambridge: CUP, 1977:739.

[2]彭兵转.语言意义的动态机制[J].外语学刊,2016(6):6.

[3]张文娟.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6(2):107.

猜你喜欢
跨文化教学产出导向法
产出导向法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读写结合教学尝试
宾馆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跨文化交际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产出导向法驱动下的微课设计与实践研究
让文化意识的养分浇灌小学英语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