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引导学生把握概念内涵的策略

2017-07-29 13:31陈莉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导入本质内涵

陈莉

[摘 要]数学概念教学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形成正确数学观的重要载体。在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导入、明确探究方向和巧用教学设备,从而凸显数学本质,引导学生自主构建概念,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概念内涵、理解所学知识。

[关键词]概念;本质;内涵;导入;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0-0087-01

数学概念在构建学生数学知识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对学生后续知识的感知与运用有很大影响。因此,教师要紧扣概念发展的轨迹及教材编者的编创意图,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借助自主探究、思维验证等方式,引导学生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准确把握概念的本质,自主构建知识体系,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一、精心设计导入,自然揭示概念

自然巧妙的课堂教学导入,能有效激发学生探究概念的兴趣,让学生准确、规范地理解概念的内涵,避免概念学习过程可能出现的枯燥感。这就要求教师要精确分析概念的难易程度,填补学生现有经验与教学要求之间的差距,借助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科学设置链接教学内容的联系点,营造合理的教学情境,将学习目标转化成學生内在的认知需求。

如教学“我们身体上的‘尺”时,教师先播放了动画片《猫和老鼠》的片段:猫被剪掉了胡须后,在追捕老鼠时不但没有任何收获,还被老鼠耍得晕头转向,学生被逗乐了,注意力一下就被吸引了,教师借助视频顺势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猫的胡须有什么作用吗?”有的学生说:“可以当尺子用。”教师追问:“对,那么人身上有哪些部位也可以当尺子用呢?”学生兴趣高涨,一边比画,一边说:“一拳、一脚、一步,一臂……”这时,教师导入新课:“原来在我们身上还藏着这么多长短不一的‘尺子,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些‘尺子”。

在该教学案例中,教师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片“猫和老鼠”中的有趣情节进行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自然地引出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人身体上的“尺子”,使教学能更顺利地展开。

二、明确探究方向,主动探究概念

教师应深入挖掘有效的教学资源,确定研究方向,将学生的思维浸润在概念形成的探究过程中,帮助学生排除其他干扰,让学生在理解概念本质的基础上,正确感知、领悟并描述概念内涵。

如教学“梯形的面积”时,教师提问:“梯形的面积可能与梯形的哪些元素相关?我们应如何证明梯形的面积与这些元素相关呢?我们又该如何研究梯形的面积公式呢?”有的学生受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中转化策略的影响,提出可以尝试将梯形转化为某种已学的图形。教师先肯定了学生的探究方向,再引导学生思考:“将梯形转化为哪种已学图形进行探究最方便?是‘割还是‘拼更快捷?并思考转化前后的两种图形的面积与各部分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在该教学案例中,教师从学生的经验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原始经验,使其与教学内容形成交互认知,学生明确探究方向,主动探究,从而真正深入理解概念的内涵。

三、巧用教学设备,自主构建概念

真正有效、深入的理解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实践操作过程中。在概念教学中,教师需要借助综合化的多媒体资源、形象直观的模型和实物,引导学生充分运用细致观察、深入对比、触摸感知和演示测量等直观性方式,借助真切可感的历程来感受数学学习的愉悦,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模型结构,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不断形象化和具体化,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深入理解。

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由4个小正方体拼成的、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长方体,学生不难计算出长方体的体积为4立方厘米;随后,教师又展示了一个大长方体,并通过动画演示大长方体被切割成为多个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的过程。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只需数出小正方体的个数便可得出大长方体的体积。此时,教师展示长方体饼干盒,问:“如果知道这个饼干盒的长、宽、高,我们应该怎样求出它的体积呢?”学生经过讨论,提出了“长×宽×高”的设想。此时,教师再引导学生利用10个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出几种不同的长方体,观察并尝试计算拼出的长方体的体积,完成统计表格,从而验证设想是否正确。

在该教学案例中,教师借助教学设备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手、眼、脑等多种感官,让学生在观察实践中寻找到概念的原型,有效把握了概念的本质与内涵。

总之,在概念教学中,教师要凸显数学基本概念的核心地位,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概念,领悟概念的本质与内涵,使学生学会自主思考,探究并解决问题,从而形成数学的思想方法。

(责编 韦 迪)

猜你喜欢
导入本质内涵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回归本质
挖掘习题的内涵
童年的本质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WUU——让“物”回归其使用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