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生动求实”

2017-07-29 18:43田潜海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18期
关键词:理性精神

田潜海

摘 要 大学思想政治课,是培养和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课学科知识和能力的重要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社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以及政治认同、法制观念、理性精神培育的教育课程。

关键词 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 理性精神 坚持真理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性质、目标要求及课程内容显示出“高大上”的特质,怎样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得既“高大上”,又“接地气”,生动、切实增强教学的活力和实效是关系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修养水平的重要教学方法。

1追求真理性

追求真理性是根本。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真理性。“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养什么样的公民最基本的价值标准。”

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政治认同素养教育的根本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在课堂上必须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讲,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得既“高大上”,又“接地气”,生动、切实增强教學的活力和实效。对于学生中存在的疑问甚至抵触的言行,必须及时指出并加以引导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自身要时刻保持坚定的立场、理性的认识,坚持道路自信、理性的认识,坚定立场,坚持真理,拒绝歪理邪说。

2力求真实性

力求真实性是前提。大学生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接触的社会信息量很大,他们往往抵触空洞乏味的说教,反感脱离实际的“假大空”的教学。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进行包括道路认同、理论认同、制度认同、核心价值观认同等教育时,必须关心贴近学生,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力求一个“真”字。

教学中要深入学生,摸清学生的思路,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正视学生对国家、对社会的意识形态的真实想法,直面社会现实问题,通过创设真实情境、选择真实事例、探讨真实问题,与学生真诚地交流探讨,澄清模糊认识,纠正错误认识,提高正确认识。

3务求实践性

务求实践性是关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愿意听”,还要“愿意行”。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并不难,难的是从心灵深处产生产生思想认同,这种认同离不开学生的亲身体验。因此,要使学生做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追求,并外化为自觉行动,就必须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接好地气,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实践的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理解并认同。

一方面,要注重课内“实践”。在课堂上,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确定相应主题,组织学生展开探讨。具体可以采用讨论、辩论的方式,还经常可以是案例分析、活动模拟等方式。经常进行课内“实践”,而不是枯燥的说教和“灌输”,这样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而且有助于学生深化理解所学的知识,形成积极正确的思想认同。

另一方面,要加强课外的实践。学生的学习任务再繁重,也要让他们走出教室,走向社会,多开展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参观当地或外地的改革模范示范区以及高科技产业园、生态农业园、贫困地区帮扶示范区等等,从而在社会实践中感受党的领导的无比优越性。充分认识和感受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业、工业、国防、科技等方面的巨大发展成就,认识到我国政治、经济制度的优越性;组织学生到革命历史纪念馆、红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从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府工作人员上专题课,结合他们的工作实践,给学生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优越性。加强课外实践,让学生在亲自感受、耳闻目睹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定对党的核心领导地位的历史发展必然性的认同,不忘初心,心怀信仰,知行统一,立志今后全心全意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

参考文献

[1] 赵增彦.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多元化整合与一体化运用[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2).

[2] 余展洪.创新创业教育导向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整体设计改革刍议[J].高教学刊,2015(13).

[3] 曹峰.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下的大学生政治认同[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6(03).

[4] 郑琼.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途径研究[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01).

[5] 高静.慕课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启示与反思[J].高教学刊,2016(15).

[6] 张敏.“微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教育与职业,2016(17).

[7] 秦宣.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重要举措——中国人民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纪实[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6(Z1),

[8] 李尚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5(01),

猜你喜欢
理性精神
践行自主学习机制培养学生理性精神
基于“韦伯命题”的视角理解“四个全面”战略的实践意义
分析小学数学教育与学生理性精神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