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自信

2017-07-29 20:51王芙坤
文教资料 2017年14期
关键词:角色定位

王芙坤

(陕西师范大学 国际汉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摘 要: 坚定的职业自信是高校思政课教师愿意为职业发展和进步付出心血的责任和担当,是高校思政课教师履职尽责、扮好立德树人角色的动力源泉,直接关系到思政课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发展。只有思政课教师、高校和院系共同努力,多举措夯实思政课教师职业自信的根基,才能更好地发挥思政课教师铸魂育人的作用。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教师 职业自信 角色定位

一、高校思政课教师角色定位凸显了职业自信的重要性

统观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2013—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习主席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习主席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可以看出思政课教师在培育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引领学生学习成才,帮助学生排解思想心理困惑等方面承担着无可替代的职能,其角色定位具有多重性,每一种角色都凸显了思政课教师职业自信的重要性。

(一)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育者。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思想工作,引导大学生领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坚定理想信念,帮助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高校思政课教师的重要职责之一。思政课教师扮好这一角色,必须清醒认识当前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面临的新任务①,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学生头脑,在学生中营造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氛围;增强学生的价值认同和精神共鸣,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切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具备很强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和底线意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所谓“欲信人者必先自信”。

(二)学生学习成才的指导者。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每个阶段,在学习成才方面都会面临不同的任务,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风养成、积极的专业认同和学习热情的持续、课外学术实践活动的开展、成才取向的设计,哪一样都离不开思政课教师的正确引导。一个成功的思政课教师,自身一定具有厚实的文化底蕴和较高的专业素养,这种专业素养不一定和学生本身的专业相同,关键是学生通过对你的专业影响力的理解,知道你是“成功的人”,是值得他尊敬的。所以,坚持不断地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育人能力,是思政课教师职业生涯永恒的课题。只有这样,当思政课教师跟学生谈及学习方法经验的时候,才能有东西和学生分享,在跟学生探讨成长成才道路的时候,才能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学生才听得进去,自己才能内心强大和自信。

(三)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大学生在处理环境适应、学习能力、人际交往、恋爱情感、身心健康、虚拟现实等各方面问题时,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思想疙瘩和心理纠结。他们渴望能够遇到值得自己信赖的人生导师,倾听自己,理解自己,帮助自己解开思想之扣,打开心理之结。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大学生思想心理实际,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特点和心理成长规律,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有效挖掘心理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帮助学生消除心理困惑,增强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珍爱生命、关心集体,悦纳自己、善待他人。如果思政课教师缺少相应的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知识储备,缺少与人有效沟通的能力和做学生思想心理工作的科学方法,面对不同学生各不相同的倾诉和求助,就很难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化解矛盾,润物无声,结果只能是自己底气不足,学生信任不够。

二、高校思政课教师职业自信不强的原因

基于思政课教师职业价值认知偏差、职能泛化、工作业绩考核非量化等原因,高校思政课一些教师面临职业认同感缺失、職业归属感下降、职业成就感不足的现状,这削弱了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自信心,影响了思政课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持久性。

(一)外界对思想政治教育职业价值的认知偏差导致思政课教师“不自信”。人们对不熟悉的行业和职业做出价值判断时,往往更注重这种职业的现实作用,更注重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这就是为什么科技工作者、医生、专业课教师、工程师、企业家等职业更容易被认可,被尊重。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艺术表演等职业是做人的工作,是以文化人,以情育人、以景感人的过程,工作效果无法立竿见影,容易被质疑和轻视。特别是思政课教师岗位,在有些外行看来,思政课教师与其他的专业课教师相比,知识内涵低了些,学术素养少了些,甚至用“一张报纸一堂课,一本教材一辈子”描述思政课教师的工作状态。这种对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一知半解,对思政课教师队伍职责的偏见和主观臆断,会打击思政课教师队伍整体的自信心。

(二)思政课教师队伍水平的参差不齐导致“不自信”。思政课教师队伍构成比较复杂,有正规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哲学社会科学专业、文理交叉学科的毕业生,也有辅导员、行政管理人员、文化艺术工作者转岗而来,并不见得所有人都是出于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了解和热爱,完全有能力、有激情、有愿望投身这一事业。相反,他们中的一些人入职这一岗位,权衡更多的可能是一些现实性因素,诸如高校浓厚的人文教育环境和气息,体面的事业单位编制身份及福利等。只是由于机遇和知识结构所限,有些人在无法成为专业课教师,或者在行政管理岗位上升通道变窄时,才非自愿地进入思想政治教育岗位。所以,对这一岗位很难产生发自内心的职业认同,对职业价值的判断和追求只能是肤浅的、表面的。一种是自身学术素养不够,对职业的敬畏心不强,在课堂上对传播正能量底气不足,无法获得那些真正渴望得到老师释疑解惑、引路把航的学生尊重。另一种是机械地理解“三尺讲台无杂音”的要求,从一开始就认定在这一岗位上只能是灌输和说教,无法进行创新性劳动并体验付出后的快乐,也很少主动进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只管照本宣科,不问效果如何,很难想象他们会投入多少精力思谋怎样引导大学生正确地做人做事看世界。类似这种自我认知和行为偏差,有损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削弱思政课教师的职业价值、职业地位和职业自信心。

(三)思政课教师职能的泛化导致“不自信”。思政课教师主要的职责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立德树人。但在实际工作中,思政课教师的职责却被无限放大,常常被附加一些额外角色。只要是与政治、与学生有关,甚至与单位治理有关的任务,就可能找到思政课教师。校办会向思政课教师下达校领导治校方案的解读、宣传、推广任务;组织人事部门会向思政课教师下达人事制度改革的理论支撑任务,党建、宣传、教务、学工等部门都可以向思政课教师布置任务,思政课教师总是处在被多重管理的状态之下。一旦学生思想出了问题,首先被问责的是思政课老师是怎么教的。思政课教师职能泛化,角色混乱,直接的后果是本职工作反而被边缘化,看似忙碌、多能、辛劳,但大多数时候却总是在多项杂务之间疲于应付,干得多而不精,杂而不专,泛而不深,很难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思想心理健康引导工作。久而久之,思政课教师难免产生失落情绪和排斥心理,职业归属感下降。

(四)思政课教师工作业绩考核的非量化导致“不自信”。由于思政课教师是做人的工作,其劳动是铸魂育人,工作效果具有非突显性、非即时性和非量化考核性的特点,不像专业课教师,完全可以通过课时量、科研成果数量和档次、成果应用效益、获奖情况等考核。尽管在思政课教师的晋职晋级、任职考核中,目前高校的普遍做法是参照其他专业课教师的标准,可以将教学、科研指标量化,但思政课教师对学生思想心理状况的调查、分析、引导、关心、帮助等,是属于教书育人、用心暖人、躬身踐行师德师范的劳动,劳动成效也许在学生成长的某些关键阶段,甚至一生当中都潜移默化地起作用,不具有即时性。因此,多数情况下做学生思想心理工作是靠教师个人的境界和良知来完成的,无法体现在课时量、与学生谈话的次数、发表论文著作的数量和质量、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程度等指标上。所以,思政课教师既不像其他专业课教师那样以知识分子的身份获得应有的尊重,又不像行政管理人员一样底气十足地干事业,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思政课教师的成就感、安全感和追求上进的信心,致使一些思政课教师自认为无缘“优秀”,只求“称职”、“合格”,存在自我降低标准的现象。

三、多举措提升思政课教师职业自信

强化思政课教师职业自信,使思政课教师工作的价值和成效能够被广泛、持久认可和尊重,这是保持思政课教师队伍稳定发展的前提。

(一)强化知识,提升学术素养。基于完备的知识体系而具有的良好学术素养,是提升思政课教师自身业务能力、职业地位和职业公信力,增强思政课教师自我认同和职业自信的不竭动力。思政课教师学术素养的提升有赖于广博的知识涉猎,包括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以及学生思想心理工作的方法和技能。特别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既是一个知识体系,又是一种价值观念;既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又是一种思想意识形态②。思政课教师既要传道授业解惑,又要传播正能量,宣传主流意识形态,只有具备扎实的学科学理基础,才能为诠释意识形态的合理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正如习主席在2014年教师节与北师大师生座谈时所说的,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所以,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来说,具备完备的知识体系、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良好的学术素养,是从容自信地立足三尺讲台,成就学生心目中好老师形象的必备条件。

(二)明道、信道,以德施教。学生在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同时,也在不断受到任课教师的道德、情操、人格的影响,优秀的教师应该集良好的学术素养和道德素养于一身③,做到立德树人。这就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首先要明道、信道,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道德修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宣传,自己要真学、真信、真践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在地蕴含培育科学的思维方式、传授系统的理论知识、倡导正确的价值理念、指引理性的实践行为四种基本功能,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这块主阵地上的主力军,思政课教师只有真正理解自己的职责和使命,从思想和行动上真正做到姓“马”、姓“社”、姓“党”,才会有能力辨别社会思潮对与错,抓住学生思想问题的根源,更有底气地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从而在砥砺自身品格中体味精神高地的超越与美好。

(三)明晰角色,干好本职。针对思政课教师职能泛化、角色混乱、干得多而不精、杂而不专、泛而不深的问题,教育部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政治理论教师队伍建设的有关规定和文件,界定了思政课教师工作范畴,明晰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大学生学习成才的指导者和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明确规定了思政课教师岗位职责和工作边界。因此,高校、院系各级职能部门,有责任达成共识,剥离附着在思政课教师身上的各类杂务,引导思政课教师回归本职岗位,使其集中精力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思想心理健康工作;思政课教师要摆正心态,树立清晰的角色意识和身份自觉,加强自身独立思考、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品格养成,制定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舍得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事业付出时间和心血。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出工作热情和灵感,做专做优,赢得其他教师和学生的尊重。

(四)落实制度机制,保障自信心。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对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准入条件、师生配比、培养培训、表彰奖励学科支撑、制度配套都有明确的规定,尤其是思政课教师的考核评价、职务评聘、教学测评等都有一套完整的体系和机制。2015年1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建立健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分类评价体系,完善以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评价机制。相关政策规定已经很完备,重要的是不折不扣地落实。这就要求高校和院系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专业课教学科研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像重视专业课业务学术骨干培养一样重视思政课教师的培养、选拔和使用,使其事业有平台、发展有空间、培训有计划、工作有保障。建立健全能够体现思政课教师工作性质和特点的考核体系,考核不仅要反映思政课教师的课时量和科研成果数量、质量,而且要体现出思政课教师在教书育人、做学生思想心理工作、开展学生思想调研等方面付出的劳动,考核形式应该多样化,定量与定性结合,学生意见与机关意见结合,领导意见与同事意见结合。考核结果应与思政课教师的职务聘任、奖惩、晋职晋级等挂钩。建立长效的思政课教师激励机制,使其看到自己职业发展的机会,感受到职业价值,从而增强职业归属感、成就感和自信心。

注释:

①教育部门户网站.2016年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表明大学生思想主流积极健康、向上向好[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605/t20160531_ 247095.html.

②赵中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角色定位[J].中国高等教育,2016(6):16.

③丁国浩.新时期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3(2):27.

猜你喜欢
角色定位
大学英语CALL教学模式中的角色定位探讨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民意在原则裁判中的角色定位
谈非洲黑奴贸易中非洲角色定位
电视新闻主持人的角色定位
出镜记者在新闻报道中的角色定位
浅析《南方周末》网络版的角色定位
出镜记者在新闻报道中的角色定位
少儿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与需求
赤道原则Ⅲ与金融机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