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苏轼诗词折射出的独特人格魅力

2017-07-29 20:59崔然
青年文学家 2017年20期
关键词:人格魅力苏轼诗词

崔然

摘 要:苏轼作为北宋的政治家、文学家、书画家、诗人、美食家,苏轼的生命可谓穷尽了生活的丰富性。苏轼丰富的人生来自于他对生活细腻的感观。他既是生活的体验者,又是旁观者与记叙者。感性与理性像两股火热岩浆,在他思维的缝隙中積蓄、融合,从艺术、生活的洞口喷发,造就了一位伟大的文人,一位融入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真正的伟人。本文主要从苏轼的诗词入手,浅析苏轼在生活、思想、精神、情感、气度等方面的独特人格魅力。

关键词:苏轼;诗词;人格魅力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0-0-01

作为广为人知的豪放派诗词领军人物,苏轼的诗词可以说为宋朝文学开拓了新的领域。尽管以豪放壮美著称,他的诗词却几乎穷尽了各种风格,触及到艺术的各个领域,可谓是宋代文学非凡成就的典范。苏轼诗词的多样性来源于苏轼对生活细腻的体验、热忱的情感,以及苦难赋予他的豁达淡然。苏轼之所以为历代文人墨客所崇敬,不仅在于他的艺术成就,而且在于他的人格魅力。总体上讲,苏轼的人格可以概括为“外圆内方”。“方”是他对原则、立场的坚定,“圆”则是他处理人际关系的豁达与从容。

一、苏轼是体验生活的大师

“蔌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白描之笔,把最真实的生活展现在人们面前,让人仿佛目睹农村质朴的生活,耳闻土坯房中传出的织布声,碰触到枣花亲吻指尖的细腻。“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寻常不过的春景,却从笔尖间流淌到纸面,一字都添减不得,让人身临其境,不禁使人拍案叫绝。“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简朴的生活,诗人不但沉醉于其中,而且由感官上升到思考,从平淡的生活中提炼出一种闲适淡然的思想境界。苏轼是深入生活的。唯有深入生活,方能高于生活,以体验者之姿享受人生的每一个瞬间。

二、苏轼是理性思想者的先驱

以感性色彩闻名的华夏文明,若没有了理性思考的衬托,亦不能构成绵延千古的文明。苏轼则自觉担当了理性的思考者,为中华诗词增添了一笔不寻常的亮色。“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超脱了传统文人的离别的哀怨悲伤,苏轼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把一己之痛上升为整个人类共同的情感,触动了更多人的心弦,用普世的博爱目光穿透千古,从而使《水调歌头》成为永恒的经典。“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同于以往诗人对山色的单纯描述,苏轼产生了攀登山峰角度不同风景不同的哲思,将无穷的意蕴延伸到诗句之外──何人不处在生活的山峰中?我想,是人的自觉性却让苏轼意识到了自我的存在,从生活的苦海中脱出,认清了自我的定位,这方能让他在以后的生活中坚守本心。苏轼无疑也是高于生活的。唯有高于生活,才能指导生活,用人生的智慧引领人生的方向。

三、苏轼是精神屹立不倒的王者

如此热爱生活的苏轼,生活却用苦难折磨他、摧残他。苏轼并不是有着被人们标签化的豪放豁达的形象。他不是潇洒自在的神仙,也曾心灰意冷。“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虽说是人生尽头的自画像,但我们也能于自嘲中体会出多次的流放带给苏轼一生的挫败感。但苏轼的难得可贵在于他非但没有坠入人生的谷底,而是在一次次跌倒之后的爬起。“譬如朝露”的生活苦水淘洗着他的心灵,最终使他蜕化出一颗超脱淡然的心灵。苏轼的《定风波》,是他一生的写照,成为几乎所有逆境中人的一颗定心丸。“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历尽人生大风大浪的苏轼,何妨“穿林打叶声”?对他来说,“斜风细雨不须归”!“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尽管只有“竹杖芒鞋”,苏轼却以为“轻胜马”,乐观的心态自然让他“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因为他已将风雨甩在身后,在淡然的心态中找回了本我;他已迎来人生中最灿烂的“山头斜照”,前方是“风雨”或是“晴天”,对他来说,早就无谓。“世界以痛吻我,我却回报以歌。”

四、苏轼豪柔相济的真性情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表现了苏轼的豪情壮志和英雄气概。但苏轼也有似水的柔情,他的情感也是细腻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他对亡妻王弗最为深沉的思念,在十年之后才慢慢浮出水面。“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十年的时光抚平了他眼角的悲哀,却抹不去他心头的伤痛。也正是这份持久而真挚的、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感情,让“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样的诗句深深烙印在人们心头。“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可是随着王昭云的生命凋谢在南方,苏轼的眼中再也没有遍地的芳草,只有这朵凋零的红花,“一生不复唱此词。”对情感的深沉,往往能赢得世人的尊重。

五、苏轼豁达大度的人生态度

最难得可贵的是苏轼化敌为友的大度。“吾眼中无一个不是好人。”政坛上的对手王安石被贬金陵,苏轼主动造访,两人“一笑泯恩仇”,成就了伟人相交的佳话。苏轼在被召回朝廷后,面对被流放的仇敌章惇,他不但没有为自己报仇,反而将治疗瘴毒的药方嘱托给章惇的儿子,推荐章惇备用。从苦难中走出来的人,要么变得冷酷无情,要么蜕化出一颗慈悲的伟大心灵。苏轼显然属于后者。“以德报怨”的苏轼,不仅令世人敬仰,他那有着耶稣一般宽广的胸怀,更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结语:

苏轼是一个具有独特人格魅力的人。品读苏轼的诗词,字里行间渗透出豁达从容的处事态度、闲适淡然的思想境界和对人生的理性的思考。用心感悟苏轼的诗词,总能收获一份乐观、积极、豁达的人文情怀,苏轼诗词“圈粉”无数,我想这正是苏轼独特人格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刘小川.《品中国文人②》,上海文艺出版社2018.05.

[2]李元洛.《宋词之旅》,东方出版中心2014.09.

猜你喜欢
人格魅力苏轼诗词
从善如流
苏轼“吞并六菜”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苏轼吟诗赴宴
彰显“人格魅力”,提升班主任素养
做一名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语文教师
浅谈中学数学教师人格魅力的内涵
高校辅导员的人格魅力对大学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