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教师成长的环境建设

2017-07-29 22:22许菲
文教资料 2017年14期
关键词:环境建设新教师

许菲

(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北京 100096)

摘 要: 新教师成长研究已经是社会关注的重要课题,作者从自身实践出发,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分析影响新教师成长的环境因素,从自身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三个方面论述新教师成长的环境建设。

关键词: 新教师 成长环境 环境建设

“新教师”一词的界定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固定的标准,一般指具有0—3年教龄的上岗不久的教师[1]。新教师处于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型期,通常缺乏足够教育教学经验和教师职业认同感,这是一名教师专业成长的初期和适应期。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国内外对新教师成长状况的研究一直方兴未艾,其目的在于研究新教师学习的特点,探究新教师的成长模式,从而为新教师的成长提供和制定有效的职前及在职培训。

新教师的全面成长,就是新教师在学校组织环境中,不断地与来自该环境的各种要求发生互动,从行为态度到专业表现逐步达到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望,进而最终将社会规范内化为个体素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教师个体经由学校工作环境直接与社会发生相互作用,具有社会学的含义,所以又称作教师社會化[2]。教育社会学研究者曾指出,教师的社会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是主观因素,包括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对教师工作的认识、情感、意志、性格等;二是环境因素,如家庭影响、生活环境中榜样的影响、所在学校的校风及各方面的条件等;三是国家和社会因素,如国家的教育政策、教师的社会经济地位、社会尊师重教的气氛等[3]。

笔者将结合相关文献、日常调研及自身感悟,浅述新教师成长环境建设的主要因素,并将其分为自身环境建设、学校环境建设和社会环境建设三个主要方面。

一、自身环境建设

自设环境建设指的是新教师对自我成长的关注程度及为实现自我成长所秉承的态度。自身环境的建设是三项建设的前提基础,只有自身环境建设良好,才能充分利用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并且在有利的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积极地寻求发展。进一步地笔者认为自身环境建设一方面要求新教师持续保持进取心,另一方面持续性的教学反思是新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

1.进取心的保持

新教师作为刚毕业的大学生,初入社会进入工作岗位伊始,怀揣满腔的抱负和工作热情,并且有着强烈的进取心和上进心,这是新教师的优秀特点之一。然而随着工作的深入,这种进取心和上进心非常容易减退,原因可能包括新教师在工作中遇到坎坷,感受到现实教学情景与理想教学情景相差甚远,比如课堂上学生难以掌控,工作环境与期望值有差距,对于职称晋升体系不了解等,还有可能因为新教师更多地将注意力转移到个人情感及婚姻家庭的组建,事业心逐渐减退,从而不再关注自身的成长。

对于新教师来说,应该长久保持一颗强烈的进取心,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平衡事业与家庭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自己的学历、理论和思维优势,不断挖掘自身的潜力,提高教学实践能力,建设良好的环境,实现自身的快速长久发展。

2.教学反思

多项研究已经证实,教学反思是新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4],新教师经过一到两年的教学实践积累,具备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但是如果不对这些实践和经验进行分析和思考总结,新教师就难以取得成长和进步。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并且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5]。教学反思的第一步是自我剖析,这一过程是痛苦的,也是必需的。教学反思可以通过写反思笔记的形式实现,也可以在学校和个人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新教师将自己的课程进行音频或视频录像,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在专家和经验教师的指导下,对自己的行为、决策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用一种研究性的学习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并解决实际问题,这对新教师的成长是非常有效的途径[6]。

教学反思是介于实践与调整中极其重要的环节,通过反思发现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从而进一步调整教学策略,创设反思—调整—实践—调整—再反思—调整—再实践的平台,让反思有效促进新教师的成长,可以帮助新教师实现专业成长中质的飞跃。通过教学反思,使自己成为反思型的教师是新教师成长过程中应该努力追求的方向。

二、学校环境建设

调查研究显示,新教师感到最重要的社会压力之一是职业压力,一方面感受到现实的教学环境与理想的不一样,另一方面发现做教师需要许多职业技巧,而不仅仅是满腔热情,还有人际关系压力和晋升的压力等[7]。新教师所在学校要为其搭建教师成长平台,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1.教学和科研环境建设

教学环境是教师发展的基本环境,是新教师赖以生存的根基,当今社会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是不仅有高水平的教学能力,而且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因此,学校要为新教师的发展成长创造良好的教学和科研环境。

(1)建立合理的帮带机制

帮带机制即新教师入职后与老教师之间结成的帮带关系,带教教师是新教师入职成长中的直接引导者。帮带关系可以有效地帮助新教师在情感和技能方面快速地融入学校,但是帮带或带教关系的建立和形成不应是随意制定的,合理的带教制度能够更有效地促进新教师的成长发展。国外不少研究指出,带教制度应该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合理选择、配备带教教师,二是要系统地培训带教教师[8]。

(2)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是通过团队学习来促进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发展[9]。吴宗杰等人认为,作为一个有组织的安排,职业教师学习群体被认为是一种强有力的教师发展途径和促进学校文化和发展的潜在策略[10]。教师间的相互合作共同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块基石,尤其对于新教师的发展更加重要,在学习共同体中,新老教师之间在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认知风格等诸多方面都存在差异。在合作的群体中,新老教师间要相互理解,加强信息交流,从而促进教师的认知、动机和情感的整合及教师的全面发展。

(3)建立有效的科研时间和空间体制

现在的新教师多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不仅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接受过专业的研究培训,学校应该充分利用新教师的优势,为其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

一方面,学校应该摒弃传统的“教书匠”理念,不把教师过多地束缚在课堂和教室里,束缚在学生身上,而应给予教师一定的自由时间,让教师有时间进行教学反思和教学调整,有精力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充电,这是有效开展教学教研的前提保障。另一方面,学校应该为教师提供良好的科研资源保障,开通基本的科研网络数据库,使教师方便及时地了解和获取科研前沿知识。有了良好的时间和空间保障,教师的教学有感而研,科研反过来促进教学,教学和科研就能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2.职称体系建设

职称体系的完善和建设对各个学校的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可以促进教师自身的成长和发展,而且雄厚的师资力量和高水平的师资配备是学校发展的根本保障。

据调查,新教师往往对整个职称体系都不甚了解,而某些学校的人力资源部门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一些新教师错过或者延误职称等级的评定。因此,学校应该加强职称体系的完善和建设,出台明确的职称评定要求,在新教师入职培训时就给予明确的指导和要求,督促新教师完善自我,不断发展和进步。

3.人文关怀环境建设

在通常情况下,新教师就职的学校是新教师毕业后踏入社会的第一个工作单位,是新教师职业认同感和社会认同感形成的关键时期,新教师会努力在就职学校寻求一种归属感,校方如果给予新教师较多的人文关怀,就会对新教师社会观的养成起到积极正面的引导作用。

校方可以关注新教师在校内的人际交往情况,有些新教师工作一年多后既不被他人知晓,又不熟悉他人,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可以定期举办教师生活会,不仅可以了解为新教师熟悉认识老教师创造环境,而且可以为老教师老同事之间的交流搭建平台。此外,新教师多为适婚青年,而且以外地毕业生居多,校方可以适当关注青年新教师的恋爱和婚姻状况,关心新教师安家落户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在学校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适当为新教师提供一定的帮助。

学校为新教师提供温暖的人文关怀,可以促进新教师认同学校,帮助新教师在学校找到如家般的归属,培养新教师的进取心和奉献精神,为学校发展贡献力量。

三、社会环境建设

社会环境建设是指国家和社会对教师地位的定位及新教师发展的关注。一方面,教师职业受到的社会尊重越多,新教师的职业归属感就越强烈,对个人成长的关注就会越多。另一方面,社会环境建设包括国家和社会相关部门是否专门为新教师开展相关培训,能否区别对待新教师群体和老教师群体的特点。

蓬勃发展的新教师成长研究已经表明社会对新教师发展的关注,有关新教师的成长研究近年来有了长足发展,并开始对教师教育体系和教师培训实践产生影响:基于新概念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教育及专业发展方案正在形成,高校与中小学合作开展的教师行动研究日益受到关注[11]。在最近召开的两会中,有人大代表深入校园关注新教师入职后的成长发展,将调研结果反馈,从而进一步优化师范类毕业生的在校培养方案,这些都表明国家和社会在为新教师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新教师成长研究及新教师培训项目多关注基础教育,而对高等教育的关注甚少,对职业教育新教师发展的关注更少,因此呼吁社会关注职业教育,关注职业教育教师发展,关注职业教育新教师的发展。

综上所述,新教师的发展成长不仅仅是个人的事,国家与社会、学校体制、学校氛围、教学小组和部门,以及教育权威人士、学校校长、其他教师、管理人员和教育理论工作者等,都应对新教师的成长给予支持和协助,这是新教师迅速成长的外部保障。在良好外部保障的前提下,新教师应该珍惜和充分利用良好的外部环境,严格要求自我,时刻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勤于教学反思,实现自身快速长久的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志法.新教师专业成长需要什么——关于新教师培训内容和模式的思考[J].教师发展论坛,2008(9):9-11.

[2][8]錢扑.新教师成长的环境影响因素剖析——兼谈美国对新教师社会化问题的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05(9):19-23.

[3][7]陈赟.新教师成长:困境与突围——来自于个案的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02(11):42-45.

[4]魏林灵.教学反思——新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J].中等职业教育,2005(18):21-23.

[5]Posner. G. J. field Experience: Method of Reflective Teaching[M].New York: Longman,1989:22.

[6]顾勇革.促进新教师成长发展的几点策略[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21-23.

[9]潘孝泉.试论促进新教师成长的外部机制[J].双语学习,2007(12):49-50.

[10]吴宗杰,黄爱凤.外语课程与教师发展:RICH教育视野[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

[11]段冰,施春阳.新教师成长研究综述[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7(12):13-16.

猜你喜欢
环境建设新教师
浅谈如何进一步实现图书馆读者服务功能
论校本环境下培养新教师的策略
浅谈中职校新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