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本科教育需要“宽进严出”

2017-07-29 22:34范颖
文教资料 2017年14期
关键词:师资培训本科教育

范颖

(安徽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所,安徽 合肥 230039)

摘 要: 高校扩招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提高本科教育质量、推进高校本科教育宽进严出改革成为当下高等教育不得不关注的问题。文章结合哈佛前校长德雷克·博克《回归大学之道》一书的相关观点融入当今中国本科教育改革,揭示本科教育的现状并提出改革建议。

关键词: 本科教育 宽进严出 教育壁垒 评价体制 师资培训

本科教育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热点,然而伴随高校扩招,本科教育质量问题令人关注。当今存在这样一种声音:“当今高等教育质量低下。”[1]主要表现在高校招生的“宽进宽出”导致大学生素质良莠不齊。这一现象不禁让人联想到美国20世纪80年代的教育状况,当时美国教育面临内部问题和外界挑战。哈佛前校长德里克·博克在《回归大学之道》中重点探讨如何解决本科教育的质量问题,明确提出本科教育要实现的基本目标,主张从表达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道德推理能力、公民意识、适应多元化文化的素养、广泛的兴趣、为就业做准备七个方面培养本科学生,使得高校回归大学之道,我国目前本科教育或许可以从该书得到某种启发。

一、我国本科教育的一些问题

(一)一些高校“宽进宽出”问题,学生质量下降。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高校“宽进宽出”现象愈加明显。一方面学生进入高校的门槛较低,另一方面毕业条件宽松。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为例,当下一些高校教师在给学生画的重点基本是考试涉及的内容范围,阅卷环节相对放松,导致学生不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在复习书本知识点上就能轻松地及格,即使不及格也只需补交相应的补考费进行重新考试,且校方在补考中会降低考核要求,使学生更容易过关。在精英时期下高校教师虽然给画重点,但范围很广,学生仍需要认真复习才能及格。相比之下,这种“宽进宽出”的高校模式造成的负面影响,第一表现在本科办学质量难以保证[2]。一方面,教育投入与师资等问题导致高校办学条件不足以支撑其招生规模,特别是师资对本科的教学教育质量影响十分之大,直接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另一方面,伴随着高校招生数量扩大和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导致班级规模偏大,这种环境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被迫迁就低水平,对教学质量的期望值降低。这些都是造成高校本科办学质量低下的原因。

(二)一些教师的价值取向偏移,工作态度懈怠。

教育发展,教师为本,教师的价值观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当今社会物欲对人们思想的侵蚀,使某些教师的人生目标受到干扰。高校教师以功利性的价值尺度重新确立人生价值观[3]。此外,高校与高校之间教师的工资差距很大,部分普通高校的教师工资高于重点高校的教师工资。教师的职业追求和价值观受到干扰甚至冲击,某些教师的价值取向偏移直接导致其在高校教学中工作态度懈怠与不积极,教学质量直线下降。

(三)高校间教育屏障厚重,缺乏学分互认。

随着学生在大学学习过程中的推进,学生对自身学习兴趣、研究方向等会有更深的了解,往往和刚入学时选择的专业不符合,希望更换专业或领域等。在高校内部,由于不同专业的评价标准不一样,一般各个专业有很少的转专业名额,为学业成绩、综合素质等方面极其优秀的学生提供更换专业的机会,且程序烦琐。此外,如果想转到别的学校的相关专业学习更是难上加难。高校之间的这种教育屏障现象对高校与高校之间的良性合作不利,缩小了学生的跨高校择专业、合作搞科学研究的空间[4]。种种现象抑制了学生真正投入学术科研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高校评价体制不完善,考核标准单一。

我国一直提倡高校内部对学生和教师的评价方式需多样化,改变传统的笔试考试单一模式对学生的考核,增加素质教育中的相关考核要求,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为目标。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国高校内部评价体制仍不完善,考核标准传统单一,虽然部分高校实施了多元化的评价考核机制,但大多停留在表面,未真正落实到教育教学的环节中,主要体现在对学生和教师的两个方面。在学生考核上,仍以学生笔试成绩高低为主进行评价,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科学评价。在教师考核方面,存在过于重视教师的科研能力而忽视其教学质量和水平的考核现象,严重偏离大学应以教育为本的办学思想,不利于高校本科教育质量的提升。

二、如何推进宽进严出改革

(一)实施有效地监控机制,保证高校培养人才质量。

“在评价本科教育的现状时,我们是应该像评价商品质量那样,明确将其量化呢?还是认为大学更类似于诗歌,建筑之类的事物,在过去50至100年内,我们很难对其质量提高与否做出评判?”[5]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人才质量是考核高等教育质量最关键的因素之一。提高高校培养人才质量的能力需要从多方面进行:第一,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是实现学业标准严肃性的根本前提。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指学生完全按照自身能力水平和学习兴趣进行专业内部的学习,学习时间、形式和进度由自身选择和控制。只要认真把好考核的关卡,实施完全的学分制就可以很好地保证教育质量。第二,高校内部必须实施有效地监控机制,如设立专门部门对教育质量和评估进行监控,对每个专业实行不同的评估方案,在毕业时按照抽样方式选取毕业生进行考核,确保客观公正,从而对高校提高教育质量起到无形的监督作用。

(二)加强高校的师资培训,重构教师正确的价值观。

德里克·博克在《回归大学之道》中提出,如果教师在没有任何外界压力的环境下,他们不会在完成常规任务之外对教学活动花费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很少主动思考如何让学生主动学习、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及创新教学形式等问题[5]。教师对于学生产生的影响是最直接的,并决定了教学质量。师资力量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高校需要开发多种形式促进师资力量的提高,如校本培训、学历提升、鼓励教师自学等。即使社会甚至校园内浮夸风气蔓延,教师也要树立正确牢固的价值观,拒绝不良风气对自身观念的侵蚀,将工作重心放在教学上,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

(三)建立成熟的评价体系,践行科学公正标准原则。

在学生方面,全面建立科学有效、公平公正的评价体系是基本前提,以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等方面为核心开展评价工作,酌情降低笔试成绩在学业总成绩中的比例,在建立科学成熟的评价体系基础上,应对不同专业的评价标准进行细分化,根据专业自身的特点实行多形式、分阶段的考核测试,客观公平地对学生进行考核[6]。同时也要建立严格有效地淘汰机制,在淘汰机制下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强化自身的竞争意识,达到“严出”的最好效果。在教师方面,改变仅仅依靠教师科研能力、论文发表质量等因素衡量教师的总体能力,加强对教师教学能力这一因素的定性衡量,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这些评价体系的建立都是以践行科学公正的标准与原则为基本前提的,这是实行“严出”的基础。

三、结语

在我国,全面提高本科教育质量是一项漫长且艰巨的过程,面对当下本科教育存在的“宽进宽出”、教师价值观偏移、高校与高校之间教育壁垒等问题,我国本科教育要“宽进严出”改革,只有从实施有效地监控机制和保证高校培养人才质量、加强高校的师资培训和建构教师正确价值观、建立成熟的评价体系和践行科学公正标准原则三大方面着手,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我国本科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吴雨琼.提升教育质量,回归大学之道[J].科教导刊,2013(2).

[2]卢锦珍.高校“宽进宽出”的危害及对策分析[J].梧州学院学报,2010(5).

[3]李欢欢.当代高校教师价值观的现状及重构途径[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3).

[4]丁永超.新形势下的中国高校“宽进严出”改革思考[J].大学教育,2014(2).

[5]德里克·博克.回归大学之道[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6]金银凤,裴育.高等教育考试改革中的利益相关者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3).

猜你喜欢
师资培训本科教育
保险专业本科教育:基于需求与供给的分析
一体化教育实践基地模式构建研究
独立学院师资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香港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