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的互动性探讨

2017-07-29 06:34吕超
新媒体研究 2017年12期
关键词:言语交际新闻采访角色

吕超

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河南郑州 450003

摘 要 新闻采访的互动性是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交流活动,若没有这种交流活动,那工作完成起来的进度及难度是相当大的,在采访过程中要处于较好的互动状态,才有利于工作的开展。文章对语言互动、角色互动、心理互动和情感互动四个方面进行相应的阐述,就新闻采访过程中的互动性进行探究。

关键词 新闻采访;互动;言语交际;角色;心理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12-0144-02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进行分解,互动交流是人们在生活中表现出的主要特征,所谓互动就是指人物双方经过事情的交流碰撞,产生彼此依赖不断促进关系发展的方法。在新闻素材的提取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内容都是经过采访获取的,新闻采访单靠新闻记者是无法完成的,采访对象在这期间占据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在生活中沒有互动交流,那新闻素材是很难提取的,人们用语言描述的方法去达到信息传递的目的,也经过考量他人的语言行为来取得相应的讯息,这为人们之间的交流构筑起桥梁,同理可证,在进行采访时记者和采访对象的交流情况也是如此。在记者对采访对象提问的过程中要采用正确的方法,因为缺乏人性思考的采访方法是很难取得成功的,毫无生气也无法吸引彼此。有效掌握有关互动的知识能够促进采访任务双向进步,采访质量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1 有效的语言交互

美国有位著名的新闻记者这样说过:“新闻事业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交际,很多新闻都是通过采访才能获取,采访过程中不只包括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它更看重的是在双方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是否彼此理解。”因此,采访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场交流活动,把语言作为双方之间进行交流的工具,它的目的就是为获取相应的新闻讯息而开展的[1]。

采访者和被访者经过语言互惠来形成信息转换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也实现思想和情感的交流互动,在进行语言交流活动时,无论是记者还是采访对象都具有双重的身份,前者是倾听者和接受者,后者是陈述者和转达者,语言经过反复的交叉构成交流活动,而这就是互动的主要前提条件。新闻采访最重要的就是要语言交流,若是缺少互动,就无法进行语言交流,采访也会因此而受到影响。所以,新闻工作者在进行采访时要将语言互动居于主导位置。有效的运用语言互惠,这样采访的效果才能呈现出最佳现象[2]。

2 角色双向互惠

角色这个词在新闻采访中并不具备专业元素,其具有相应的戏剧性。我们的角色并不是可以随意定义的,而是需要经过社会的认可,我们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独立的生活空间,而它们就是社会整体的缩写,相对来说这些社会对其角色的定义都是有很大差别的。就新闻工作者而言,采访对象是这期间最重要的角色,当新闻工作者采访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获取相关的素材,只有进入事发现场,创作出来的报道才具有相应的价值,新闻工作者采访时就是要不断适应陌生的环境并且和陌生人进行交流,在采访过程中要懂得灵活运用相关的方法。就一般情况而言,在进行采访时,新闻工作者是占据主要位置,而采访对象就处于被动状态。但在进行实际新闻采访工作时,这些规矩也是可以因事而论的[3]。

根据相应的采访环境设置相应的采访内容,记者与采访对象的位置是可以进行互换的,这样采访才能使效果达到最佳状态。类似的例子可以说是比比皆是,就拿20世纪80年代的一个实例来说,《光明日报》的记者樊云芳代表报社去武汉对那时非常有名的朱桃英护士进行采访,在采访时使用的就是上述方法。当樊云芳与朱桃英见面时,面对着镜头的朱桃英明显表现出不自然的表情,这种现象很快就被樊记者看到,为缓和紧张的氛围,让朱护士不再那么紧张,樊云芳微笑着对朱桃英说,我们今天不讨论什么深刻的问题,只是我个人遇到一些医学方面的问题想向你请教一下,紧接着樊云芳说,我家里有位病人已经躺床很久,像这种常年生病得到不到锻炼的病患应该使用什么方法进行护理?听到这样的提问,朱护士的表情明显自然许多,交流也变得更加自然。采用角色互换的方法将被采访对象置于主动位置的采访方法,能够有效的对气氛进行缓解,获取到有用的新闻素材[4]。

3 心理方面的互动

心理是极具专业特色的名词,但是在采访中也很少用到,其原始含义是,个体对客观积存的主观想法的展现,是属于人类所有的思维展现,人们在实际生活中的行为方法都与其主观调控是密不可分的。从本质意义上来说,具有特别意义的采访,所指的就是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的心思可以随时被对方揣测或是察觉。在进行新闻采访时,新闻工作者与采访对象的心理思维应该进行相应的互动,在此过程中双方之间相互促进[5]。

若是要想新闻采访取得成功,那么经过采访所呈现在受众面前的结果,应该是记者与采访对象进行通力合作所展现出的实际效果,就是记者运用合适的方法向采访对象表露出自己的自身所需,采访对象在接受记者采访过程中,也进行积极的回答,将自己所知道的反映给记者[6]。

但是由于采访对象所从事的工作,就人生经历和受教育程度方面都有较大差异,而且,进行采访的方法也存在相应的差别,采访的内容具有相应的特殊性质,也会是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失去互动的心电感应,在此情况下,采访对象对记者的语言描述,就会展现出极其敷衍的现象,致使其态度变得极为苛刻[7]。

当遇到这种问题的时候,记者最应该做的就是要使自己的情绪保持冷静,转换位置去考虑一下采访对象的心理思维如何,然后使用适当的措施再次将采访对象的思维兴趣提起来,让他们积极的参与到采访活动当中去,然后将双方心电感应不合拍的情况进行消除。记者采访时,会遇到诸多的问题,有很多采访对象可能会因为临时有事或是其他的原因不想接受采访。面临此种情况,采访对象应该具备相应的应付能力[8]。

有位新华社的记者去采访一名计算机领域的资深科学家,就当时的情形而言,科学家忙着去参加重要的例会,记者的到来就将气氛搞得极为尴尬,科学家不愿接受采访。但是记者并没有就这样妥协,而是和科学家拉起家常,最后科学家就和记者进行了交流,在家中琐事的的引导下双方产生情感共鸣,所以,心理产生情感共鸣往往能使采访达到很好的效果[9]。

4 独特的情感共鸣

情感交流在生活中的地位是比较高尚的,是人们在相应的实践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学习而产生的,在社会发展中使用的待人接物的方法就是最好的体现。在不同的情况下做同样事情的情感也会有不同的波动,发生这些现象都是很正常的,当然所产生的效果也各不相同[10]。

记得著名的记者辛慧安曾说过,采访就是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众所周知,交流就是要使人物双方产生相应的情感共鸣,产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在采访过程中需要将自己的感情投入,只有达到这样的效果记者才能写出感人的文章,采访对象才会用心和你交流,采访对象也便知晓被采访对象的内心想法。有很多新闻工作者在刚开始接触这份工作的时候也无法做到全情投入,与被访者的交流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只有慢慢将自己融入这个环境中,才能与被访者产生心电感应,进行相应的心理交流。

5 结束语

为使采访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在采访过程中就要进行相应的互动。互动会对新闻的效果表达、价值表达更加充分,特别是在新媒体时代,源自于记者和采访对象的互动,会更加具有针对性,更应该加以重视。

参考文献

[1]孙昕.基于创新视角的新闻采访现场互动研究[J].金田(励志),2012(8).

[2]赵志平.新闻采访技巧运用探讨[J].中国传媒科技,2013(2):207-208.

[3]郭晶.新闻采访中的倾听与提问技巧分析[J].科技传播,2014(4):27-36.

[4]秦志红.试论新闻采访中的倾听与提问技巧[J].新闻传播,2014(4):254.

[5]于涛.论电视新闻采访中的有效提问与互动[J].新闻研究导刊,2017,8(3):210.

[6]李清定.新闻写作和新聞采访要素的互动关系[J].新闻研究导刊,2017,8(4):179.

[7]陈志强.关于新闻采访互动性的分析探讨[J].中国市场,2014(52):229-230.

[8]牛化寒.浅谈新闻采访中的互动性[J].新闻传播,2013(4):123.

[9]刘美多,才博.论民生新闻采访的互动性[J].企业文化旬刊,2014(7):279.

[10]赵江峰.新闻采访中的人际互动环节[J].科技传播,2014(6):26,28.

猜你喜欢
言语交际新闻采访角色
新媒体时代如何做好新闻采访工作
浅析英语教学中的模糊语教学
新闻采访中的采访技巧运用分析
记者如何做好电视新闻采访
播音主持情感表达与言语交际策略分析
《冰雪奇缘》开启迪士尼剧本角色新模式
人力资源开发与智力资本提升的关系探析
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角色问题研究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
主观语境对言语自在表达的影响与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