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实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实践初探

2017-07-29 20:59蔡环宇夏兰
文教资料 2017年14期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建设

蔡环宇+夏兰

(南昌工程学院,江西 南昌 330099)

摘 要: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从加强课程建设意识、整合课程教学内容、拓展课程学习资源及发挥课程网络互动功能四个方面展开了课程建设工作。从参与建设工作的教师角度来说,协调合作的团队及自身专业素质的不断提高是保障课程发展并得以创新不可缺少的条件。

关键词: 国际贸易实务 课程建设 共享课程

為进一步加强优质教学资源开放与共享,不断提高高校教学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2011年11月教育部公布了《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指出精品资源共享课是以高校教师和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等各类网络共享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我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旨在“推动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着力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为保证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2012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又出台了《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2015年底“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向江西省教育厅申报并被批准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建设课程之一。以此为平台,我们积极探索了如何顺应当下主流的国际开放教育形式并有效结合现代教育和我国传统教育的优点,以适应现代知识传播模式和个性化学习方式的要求,逐步形成本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并加以实践。

一、“国际贸易实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总体指导思想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包括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网络平台、教学团队等方面。“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主要研究国际货物贸易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则和具体操作过程的技术课程,也是一门具有涉外商务活动特点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因此,围绕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建设的总体指导思想设定为:以课程内容为核心,以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为基础,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以教材和网络资源建设为依托,有计划、分阶段、分层次地开展建设工作,全面增强教学效果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并带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从而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为其他地方本科院校同类课程的授课教师和社会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二、“国际贸易实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工作的设计与实施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在我校已有15年开课历史,随着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和总结,课程组已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和实践工作。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是利用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手段整合课程资源并上传网络向公众开放,以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将“同时同地”的传统课堂模式向不同学校之间“同时异地”的课堂模式乃至“随时随地”的学习模式转变,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课程组针对本门课程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紧扣课前、课中和课后的不同环节,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具体开展了本课程建设设计与实施工作。

(一)强化课程建设意识

进行课程建设,我们首先要树立课程意识,学习课程理念,从传统教学观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把课程与教学整合起来。本课程组成员均是“国际贸易实务”及相关课程教学多年的老教师,经验丰富,我们多次在一起探讨课程建设问题,经过思想的碰撞和交流,头脑中逐步形成了科学而清晰的课程意识,对本课程有了更开阔的课程视野,认识到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并为相互作用的主体。课程建设则必然是一个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需要我们依据对课程内容的熟练把握情况将教学体系全面加以整合,并通过教学实施不断反思调整的过程加以完成(见图)。

(二)整合课程教学内容

基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综合性、应用性及实践性等特点,我们深入研究教材,仔细阅读有关参考书,科学地确定教学目的,把握各章节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和难点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教材中最基本的概念、原理为中心,从纵、横两方面对教材进行处理,其中“纵”指知识的“线”,即知识的内在联系,“横”指知识的“块”,即横向联系。一方面,从学生思维方式出发,确定教材中哪些内容能拓展学生能力和思维,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另一方面,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经验出发,对教材进行适当重组和整合,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感受学习本课程的意义。我们以中国上海JINYUAN公司向美国纽约SUN公司出口5000件男童夹克的外贸合同为情境展开教学,按照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条款内容及其商订和履行的过程合理序化教学内容,形成基于外贸合同这一个“点”、贯穿各项合同条款及合同的商订和履行程序课程内容这一条“线”、服务于整个课程知识体系这一个“面”的教学框架。在课程实施中,灵活运用教学策略、营造课堂氛围、创设问题情境,妥善处理好课程内容对学生知识生成、情感培养、能力发展等方面的意义和价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以增强学习效果。

(三)拓展课程学习资源

教材仅仅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文本性资源,要求教师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善于结合学生实际,紧扣课程标准而不是紧扣教材,充分利用并开发各种教材以外的文本性和非文本性课程资源,为课程价值的实现和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全面的学习条件和学习途径。我们为课程提供的资源除了课程介绍、课程大纲、教学日历、教学课件、课程教案、教学视频等反映教学活动必需的资源外,还有知识点训练、课外习题、试题库、试卷库及答疑讨论等交流平台,并延伸外贸知识,设置知识拓展内容,为学生提供课外阅读和观看的文字资料和视频资料,以提升学生的外贸业务技能。课程组成员在日常工作中比较注意做好收集积累工作,在课堂教学设计中主动搜寻、整理课程资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敏感地捕捉并动态生成即时性课程资源,充分加以利用并不断充实课程内容。

(四)发挥课程网络互动功能

在课程实践中,我们发现网络互动是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最大的优势之一,教师在课程网站上与学生答疑讨论,极大地体现师生交往和对话,分享彼此的经验和认识,拓展彼此的视界和思维,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有效提高教学实践的可行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我们按照教学进度,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分阶段布置相关任务和问题,对学生网络学习进行积极引导,并对学生的提问及时给予答复。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及时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追踪和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并主动为学生提供帮助,使教学双方信息反馈及时便捷。为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性,我们在论坛中发帖的内容既有课程教学内容、作业释疑、学习方法讨论等与课程学习关系密切的方面,又有通知公告、考试信息、网络课程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与课程内容关系不大的方面,努力营造民主、快乐、自由的学习氛围。

三、“国际贸易实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工作的保障条件

课程建设是一项需要多方配合并提供帮助才能得以开展的工作,“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除了得到省教育厅和学校及学院的政策和资金保障外,还得到我校教育信息技术中心的技术和运行保障,这些是课程建设最为基本的保障条件,而从我们这些直接参与课程建设的课程组教师角度来说,以下两个条件是建设好“国际贸易实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必不可少的:

(一)协调合作的团队保证了课程建设的工作进程

课程建设不是靠一个人做出来的,必须依靠团队的力量。承担“国际贸易实务”网络共享资源课程建设的课程组成员都是一线教师,日常都有自己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同时要进行课程的开发与完善,工作量翻倍,但大家都能积极投入课程建设。我们按照课程建设的总体指导思想,从课程素材收集、资料整合、教学实践及过程录播、试题试卷库扩充、课程论坛答疑等方面进行了课程建设任务的分工,让团队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够发挥所长。为了有效评估并及时反馈课程建设情况,我们每个月定期集中碰面,围绕课程建设情况展开讨论,交流经验,探究如何更好地设计与整合课程内容。正是有了这样一支合作的团队,大家互相配合、协调作业,才使得课程建设工作进展一直比较顺利。

(二)不断提高专业素质为课程创新带来了持续动力

“课程特色鲜明,创新性强”是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重要评审指标之一,却容易在建设过程当中被忽略或难以把握。精品课程建设本身就是一项创新工程,其创新主要表现在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变、方式的改进等的有机融合。而保证课程有所创新的基础就在于教师必须对本专业知识有很强的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更新和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早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就有学者认识到,“课程改革不能离开教师,没有教师发展就没有课程发展”。教师只有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建构,才能不断促进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从而获得持续不断的专业发展。课程组成员平均教龄为十年以上,教学经验比较丰富。但面对课程建设工作丝毫不敢松懈,多次观看同类高质课程教学视频,汲取别人教学的亮点和好的做法;经常参加与课程建设和专业相关的培训研讨会,熟悉学科当前发展动向,开阔视野;到外贸公司考察,了解行业对本专业学生需求的知识体系及重点,并学习外贸实践知识;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回顾课程实施的全过程,全面考察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并及时进行反思性评价,通过反思促进课程意识的升华和自身的专业发展,再逐步进行修正和调整。正是由于自身专业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才能反哺于教学,在教學实践中进行有效的教学改革,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形式,并得到学生和同行们的一致好评,课程组成员的教学在学生评教和学校教学水平评估中均为“优秀”。

四、结语

课程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课程教学质量是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素,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本科教育教学最重要的基本建设任务之一。从2010年开始搭建“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的网站平台,到成为校级重点建设课程,再到被批准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建设课程,已有六年多的时间,现已初显成效,但距离完全达到课程建设要求、实现课程资源大范围的共享,仍有很多工作要做。相信只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不断摸索和尝试,一定可以建立起良好的共建共享机制,真正实现平台和课堂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其有效延伸大学课堂、实现全面教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纯阳.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与实践——以《旅游学概论》为例[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5(5).

[2]张鄂.“机械制图”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与创新[J].教育教学论坛,2015(12).

[3]李健.“金融学”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理念与设计[J].中国大学教学,2013(9).

[4]蒋延庆.运用专题学习网站实现《网页制作》课程资源共享的思考[J].职业技术,2015(6).

[5]胡声洲.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与共享推动对策探讨[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6).

基金项目:2015年江西省普通本科学校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赣高教字〔2015〕79号)。

猜你喜欢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建设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