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点亮艺术人生

2017-07-29 04:03康艺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25期
关键词:评述多角度欣赏

康艺

摘 要:欣赏评述是中小学非常重要的学习领域,课程改革10年来,美术教师对于欣赏的教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它可以让学生较为系统地接触我国优秀的艺术传统、灿烂的民间艺术、世界经典的艺术名作和当代的视觉文化。

关键词:欣赏;评述;形式;多角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5-016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5.102

美术欣赏主要欣赏的是美术作品,美术作品占了绝大多数,如何引导学生看绘画、看建筑、看设计艺术、看民间艺术品……是我们美术教师应努力做好的工作。每一类的美术作品,都有不同的欣赏方法。教师要根据美术作品的不同门类,研究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欣赏活动。

一、用描述来解读欣赏

不同年级的学生要学习不同程度的作品描述。描述这项工作开展得好,欣赏课就会上得活力十足,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就会提高很快。评述在欣赏的活动中的出现,无疑加强了学生在欣赏课上的主体地位,也为他们对美术作品的表达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特别是小组合作学习,使全体学生有了评述的机会,改变了教师“一言堂”的局面,突出了学生和观者是学习的主体,是欣赏的主体。

不同年级的学生要学习不同程度的作品描述。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可以用简单的短句进行描述,一个学生可能说不全,人多了,就可以把画面看全、说全;中高年级的学生就应该用完整的句子对作品进行描述,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评述的时候,要运用美术术语。这项工作开展得好,欣赏课上会活力十足,学生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就会提高。

当小学生欣赏《战斗中成长》这幅油画作品时,在描述这个环节,他们有过很有意思的语言。

“在抗战时,河北的一天傍晚,一个小兵和一个老兵刚打完仗回来,缴获了几支枪。”这是一个学生的描述。另一个学生这样描述:“在抗战时,河北人要起义,司令部知道了就和他们打仗,小兵拿望远镜,最后打了胜仗,缴获了几支枪。”教师通过学生的最初描述,了解他们在哪儿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在以后的讲解和讨论中,突出了对“抗日”“起义”等概念的分析,使学生完成了对画面的基本认识。

对这幅作品的主要人物是谁,学生也有不同看法。有的学生说:“叔叔高,是画面的主要人物。”有的说:“小兵是主要的,别的没有遮挡关系,他遮挡了别人了。”有的说:“他身上有光,后面没有光,比较暗。”我看到学生的讨论涉及了光线、遮挡关系等很高兴,在总结时就引导学生分析画家是怎么样利用光影和遮挡关系突出主要人物。

二、用美术的思想与形式分析欣赏

我国的古代绘画、西方古典主义绘画和雕塑、新中国成立之后一些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都有很强的思想内涵。例如,对张晓刚《大家庭》的分析,评论家把它概括为:他通过背景的照片喻示了个人的成长经历,而且革命的历史决定了他个人的历史。分析这些思想内涵对我们了解作品的意义和画家的思想情感是有特别作用的。

对作品形式语言的分析必须认真备课,不能随意一说,也不能用一些老套的语言,如“夸张的造型”“鲜艳的色彩”“饱满的构图”等等。面对教科书上的作品,这需要教师要认真地研究它们的形式语言,可以说,每一幅作品都有独到的处理,帮助学生具体分析这些语言“意味”,是教师重要的责任。

例如,《太行铁壁》是一幅形式感很强的国画作品。画家把老一辈艺术家和太行山的军民塑造成像耸入云的太行山一样,大量运用了国画的山石皴法,不是为了表现山,而是为了表现人,让人和山不分。人像山一样巍然屹立,山像人的意志一样坚不可摧。这样的形式处理,如果给学生进行认真的分析,他们就会看到形式与内容的紧密结合,了解这在表达作品主题时起到的重要作用。所以,教师要对作品的形式语言做认真的研究,引导好学生对它们的学习。

关注作品的形式和风格,学生就会看到美术作品创作与时代、民族的关系,他们对美术与社会、文化、地域的关系就會有新的思考,这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三、用多角度来解读欣赏

随着学生知识面的扩大,可以让他们从作品的美术语言角度、艺术家的角度、历史的角度、美术史的角度等来分析不同的美术作品,体验不同美术作品带来的思想内涵。

在解读《清明上河图》一书中,从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高度的概括,是一段恰如其分的文字,教师如能从这三方面加以引用和发挥,学生定能从中领悟到该画确为我国绘画史上的一件珍宝。一是布局严谨,情节连绵不断,结构流畅有序,既突出重点,又各得其所。特别是人与物的远近、疏密、动静、繁简,都安排得周密妥帖,极有分寸。整个长卷一气呵成,找不到半点呆板、牵强、破绽之处,足见作者充分利用中国画散点透视的特点,经过缜密的思考,反复推敲而画成。二是观察细致入微,刻画生动准确。如水的急流,显示出有漩涡、有波涛;桥和船的构造,一钉一眼,巨细毕露,合乎规格;特别是七百多个人物,动作姿态,无一雷同,而都符合生活实际。有些人物只有指甲般大小,但寥寥几笔,仍能形神兼备,生气勃勃足见作者下过素描功夫。三是整个作品气韵生动,笔墨秀润浑厚、沉郁高古,有宋代画的特色,而没有后世风俗画的匠气,足见画家在笔墨技法上兼取界画工准确和写意画挥洒自如的长处,以工带写,以写润工,因而别具一格,自成其貌,不愧为中国古典现实主义绘画的杰作。

欣赏要树立起以读者为中心的理念,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其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有说得不准确的地方和感觉不敏锐的地方,甚至有理解上的错误,这都没关系,相信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会逐步完善起来。教师必须用满腔的热情对待每一个学生,热情地保护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真正地接受活动才是一种自由的审美活动。教师只有让学生看到自己对作品感受的鲜活语言,体现自己价值的场所,具有自己个人特质的特征,学生才不会感到枯燥乏味,他们的创造性才会得以实现,他们才会懂得欣赏我国传统的美学,才会提高自身的审美品位。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组织.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2011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陈诏. 解读清明上河图[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评述多角度欣赏
多角度描写,让人物“活”起来
多角度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对一道习题的多角度思考与拓展
浅析智力资本的测量评价方法
农村居民低碳消费行为研究评述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技校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一道圆锥曲线问题的多角度思考
德媒:中印尚难以做到彼此“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