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激活增强效应(PAP)对上肢爆发力的影响

2017-07-31 19:16周开祥
少年体育训练 2017年6期
关键词:爆发力坐姿上肢

周开祥

(成都中医药大学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7)

后激活增强效应(PAP)对上肢爆发力的影响

周开祥

(成都中医药大学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7)

抗阻训练对运动员爆发力急性的影响在国外被认为是后激活增强效应(Post-activation potentiation,PAP)的范畴。后激活增强效应是指通过体能训练手段刺激肌肉收缩之后出现的肌肉运动表现提高的现象。其中体能训练的刺激手段包括抗阻训练、振动训练、肌肉增强训练、组合训练等刺激肌肉的训练手段。Hanada等人指出刺激手段对肌肉的刺激最好达到肌肉的最大自主收缩强度。因为肌肉最大自主收缩后出现后激活增强效应的现象较明显。Sale 在2002年的研究中指出只要是通过刺激从而提高肌肉收缩能力,提高肌肉的力量或者力的增长率的现象,我们都可以定义为后激活增强效应(PAP),不管采取何种刺激手段。国外对后激活增强效应的研究往往集中在抗阻练习后对下肢爆发力的影响研究。Gourgoulis在2003年的实验中分别对实验组运动员进行20%1RM、40%1RM、60%1RM、80%1RM和90%1RM强度的半蹲负重训练,每次半蹲重复次数为2次。然后,测试他们的纵跳成绩。结果显示经过负荷在90%1RM的这组运动员在纵跳成绩上有2.39%的提高。相比之下,后激活增强效应对上肢爆发力的影响研究还比较少。抗阻训练对于上肢的激活影响是否与下肢激活后的增长效应一致,还值得进一步研究。

1.2 研究方法

1.2.1 实验法 通过坐姿前推药球(seated medicine ball chest pass)的距离(最终转化为出手速度表示)来评价卧推(平板卧推5RM)抗阻刺激后对上肢肌肉爆发力的影响。

1.2.2 实验工具 4磅药球、30m卷尺、墙、瑜伽垫、标杆、温度计。

1.2.3 实验过程 实验的时间选择在周三下午14:00~18:00。实验地点选择室温(27℃)相对稳定的北京体育大学室内田径馆。坐姿前推药球前推距离的测试始终由同一个人完成并选用同一个测试工具。

(1)实验前,受试运动员被随机分为两组(运动员站成一排1、 2报数,1为实验组、2为对照组),每组10人。并统一进行20min的准备活动。准备活动后对两组运动员进行第一次坐姿前推药球(4磅)测试并记录成绩(d1)。

(2)第一次坐姿前推药球后。实验组运动员进行5RM的卧推练习,对照组无抗阻练习。

(3)上述卧推练习完成后,第4min、第8min、第12min、第16min、第20min、第24min分别再次对两组运动员进行坐姿前推药球测试并记录成绩(d2、d3、d4、d5、d6、d7)。

1.2.4 数据处理和分析 坐姿前推药球是平抛运动,平抛距离(d)由出手初速度和出手的高度共同决定。其中出手速度由受试者的上肢爆发力决定,而出手高度由受试者的躯干长度决定。所以在测试前将用皮尺测试受试者在坐姿前推药球的起始姿势下肩峰离地面的垂直高度(h)。根据物理学中平抛运动的原理和自由落体原理将测试所得的数据进行标准化。

2 结果与分析

2.1 实验结果

用Mauchly法检验协方差阵的球形性质P>0.01(P=0.202),数据满足协方差阵的球形性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卧推抗阻激活组间效应(Tests of between subject effects)不显著(F=0.855,P>0.01),即单纯的抗阻激活因素对坐姿前推药球的影响不显著。个体内变异部分的统计结果(Tests of within subject effects)显示测定时间(时间因素)对坐姿前推药球的影响显著(F=42.054,P<0.01),抗阻激活和测定时间有交互作用(F=11.028,P<0.01)并对坐姿前推药球的影响显著,说明时间因素的作用随着分组的不同而不同。实验组中第4min、第8min、第12min、第16min、第20min的出手速度均高于卧推前的出手速度(基线速度),P值均小于0.01。第24min的出手速度低于卧推抗阻激活前的速度。对照组中第4min、第8min的出手速度均高于卧推前的出手速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男生20名,基本情况见表1。度,P值均小于0.01。但第12min、第16min、第20min、第24min的出手速度均远远低于基线速度。(表2)

表1 本研究受试者基本情况一览表 n=10

2.2 实验分析

抗阻激活后实验组坐姿前推药球的成绩在4~20min的时间内相对于基线成绩的出现了显著性的增长,并且在第12min时出现了峰值现象。相比之下,对照组(无抗阻)的成绩只在4~8min时出现了高于基线成绩,在此之后的测试成绩均远远低于基线成绩。(表2)

本实验结果不支持Hrysomallis和Kidgell等人的实验结论。Hrysomallis和Kidgell等人通过对受试者先进行5RM的卧推,1.5min后在爆发力测力台上进行3次击掌俯卧撑。然而,实验数据却得出抗阻激活后的上肢在输出功率上没有得到显著提高。Hrysomallis和Kidgell等人的实验因为只在1.5min后进行一次测试,没能连续在多个时间点上进行测试。通过本研究得出上肢后激活增强效应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充分地体现出来。重复测量的统计结果显示单纯的抗阻激活因素对坐姿前推药球的影响并不显著。从这一点也可以说明为什么Hrysomallis和Kidgell等人的实验结论得出抗阻激活后上肢并没有出现显著的后激活增强效应(上肢输出功率提高)。也就是说在抗阻激活后的较短时间内不一定会出现后激活增强效应。一方面,实验者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有的人在激活后出现PAP早,有的人出现PAP晚一点。另一方面,从能量恢复的角度来看坐姿前推药球是上肢爆发力训练的一种练习。这项练习主要依靠的是ATPCP供能系统。磷酸原系统作为极量运动的能源,运动中能维持的时间仅仅6~8s。但是磷酸原供能系统完全恢复的时间却在4min左右。抗阻激活后较早进行爆发力练习或者连续几次爆发力练习之间的间歇时间不够,也同样达不到预期的后激活增强效应。

本研究的实验结果支持了Nick owen等人的研究,实验结果显示上肢抗阻激活后与下肢抗阻激活后同样出现了后激活增强效应。Nick owen 让20名橄榄球运动员在测力台上进行纵跳测试,然后对这20名运动员进行3RM负重深蹲抗阻刺激,通过这种手段来激活下肢肌肉群。在此之后,20名运动员分别在第15s、第4min、第8min、第12min、第16min、第20min、第24min进行纵跳测试。实验结果显示抗阻激活后运动员出现了后激活增强效应(纵跳成绩显著提高),其中在第8min时出现了峰值现象,而且这种效应维持了5~20min。与之不同的是本实验研究的身体部位为上肢,虽然与下肢一样出现了后激活增强效应,但是峰值现象出现在第12min。上下肢出现PAP峰值效应在时间点上的不同。一是源于上下肢本身的差异,另外实验所选取的样本也存在差异。Nick owen所选取的实验对象是职业橄榄球运动员。职业橄榄球运动员相对于大学体育生而言,身体素质在很多方面都是更加优秀的。从两个实验的结果是否能说明身体素质越好的运动员出现PAP的时间越晚,这个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统计结果显示时间因素(测量时间)对坐姿前推药球的成绩是有显著性的影响。这种显著性在对照组中充分的体现在第4min和第8min。其中对照组的成绩在4~8min时出现了高于基线成绩即第2次(v2)和第3次(v3)测试出现了成绩的提高,在此之后的测试成绩均远远低于基线成绩(v1)。这个现象可以用练习效应解释(前一次测试对后一次测试的影响)。与此同时,没能完全避免练习效应也是本实验的不足之处。

表2 受试者出手速度变化分析表 n=10

综合本研究及前人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抗阻激活后上肢肌肉群同下肢肌肉群一样存在着后激活增强效应(PAP),而且这种效应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得到维持。但是抗阻激活后后激活增强效应(PAP)出现的最佳时间点依旧存在争议。关于最佳PAP出现的时间点的研究仍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上肢抗阻激活后4~20min出现了显著的后激活增强效应(PAP),即坐姿前推药球的成绩在抗阻激活后的4~20min出现显著提高。上肢抗阻激活后坐姿前推药球在第12min时出现了峰值现象。

3.2 建 议

上肢抗阻激活这种手段可以应用到运动训练和竞技比赛中。例如,在plyometric训练前就可以通过适量的抗阻手段来提前激活肌肉,从而使肌肉在接下来的4~20min的训练中拥有更好的状态,帮助运动员的上肢爆发力在抗阻激活后的短时间内出现显著提高,从而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效果。在实际的比赛前同样可运用这种方法来激活上肢肌肉群从而提高比赛时的运动表现。

[ 1 ]黄晖明.渐进性抗阻训练对老年人体适能的影响[ A ].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 C ].2009.

[ 2 ]Hamada T,Sale DG,MacDougall JD,Tarnopolsky MA.Postactivation Potentiation,fiber type,and twitch contraction time in human knee extensor muscles[ J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2000,88(6):2131-2137.

[ 3 ]Sale DG.Postactivation Potentiation:Role in Human Performance[ J ].Exercise and Sport Sciences Reviews,2002,30(3):138-143.

G808

A

1674-151X(2017)05-067-02

投稿日期:2017-04-03

周开祥(1989~),助教。研究方向:高水平运动员体能训练。

猜你喜欢
爆发力坐姿上肢
久坐伤身,有没有不伤身的办法呢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发展少年儿童下肢爆发力的几种方法
青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体成分与力量、爆发力、速度相关性研究*
不同坐姿的6岁儿童乘员在MPDB碰撞测试中头颈部损伤评价
双上肢训练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坐姿好习惯
两臂血压为何会不同
坐姿矫正器
2015中国植保市场最具市场爆发力品牌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