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元明道释画研究
——以江西元明画家存世作品为例

2017-07-31 18:09江美玲
影剧新作 2017年2期
关键词:江西画家

江美玲

江西元明道释画研究
——以江西元明画家存世作品为例

江美玲

中国道释画历史悠久。清代徐沁《明画录》云:“古人以画名家者,率由道释始。”据史书记载,早在汉代,汉明帝即遣史“写浮屠遗范”,并“令画工图佛像,置清凉台及显节陵上”。而在隋唐以后,绘画中开始更多地涉足道教题材,如吴道子画钟馗,以及著名的八仙题材等。道释画,亦称佛道画,是中国古代绘画中的一个重要品种,通常以道教(仙、道士)和佛教(佛、罗汉、菩萨、僧)内容为题材。道释画在中国绘画,尤其是人物画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晋唐期间,道释画几乎独占中国画坛鳌头。北宋晚期的《宣和画谱》将绘画分为十大类:道释、人物、宫室、番族、龙鱼、山水、畜兽、花鸟、墨竹、蔬果,道释画列在众画科之首,书中详细记载了善于画道释题材的画家49人、道释画作品1179件,足见道释画在当时的地位。至元、明时期,由于当时宗教状况的变化及文人画兴起等原因,道释画呈现衰退之势。与前代相比,这一时期道释画的宗教性意味逐渐淡化,而取而代之的多为假以道释题材来表现自己的笔墨情趣,抒发自己一时之所思所想;画风也由前代的金碧辉煌、庄严妙相变为水墨白描、淡雅野逸等。江西元、明道释画大抵承续了整个时代的特点,同时也表现出了自己的特色。从江西元明画家存世作品来看,江西道释画在这一时期仍然获得了一定的发展,最著名的代表画家是庐陵颜辉。江西元、明道教尚盛,善画道士很多,较著名的有方从义,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张宇清,其他如吴伯理、邓宇、刘端阳等道士,也善绘画。此外,其他画家也有少数道释画作品存世,如陈仲仁、陈琳兄弟,郭诩、杨补等。

一、颜辉及其道释画作品

元、明画家中,江西画道释人物最著名的为颜辉。颜辉是吉安人,约活动于南宋末元初时期,人称“老画师”。元代庄肃《画继补遗》卷下载:“颜辉,字秋月,庐陵人,宋末时能画山水人物鬼神,士大夫皆敬爱之。”元末明初夏文彦《图绘宝鉴》汲古阁本载:“颜辉,字秋月。江山人。善画道释人物。”宸翰楼丛书八种本《图绘宝鉴》之记述中称颜辉为“江右人”。《图绘宝鉴》的一些日刊本:彭城百川纂修,木村幸恭等补订安永六年(1777年)刊《元明清书画人名录》中作:“颜辉,字秋月,江右人。”攀溪渔人著、文政四年(1821年)刊《元画录》中亦作:“颜辉,字秋月,江右人,道释人物”。清康熙八年刊本《衢州府志》卷三十九 “方伎”引自《图绘宝鉴》颜辉为“江山人”。颜辉的籍贯有庐陵(今江西吉安县)、江山人(今浙江衢州西南)、江右(今属江西)等说法,据日本学者近藤秀实的考据认为庐陵人,可能性为大,因颜辉和江西有密 的地缘关系。在元代吉安府(今江西境内)中的文庙里, 有颜辉所绘制的孔子像石碑、孔子像赞文石碑两块石碑,明代赵均《金石林时地考》卷下载:“元《孔颜像赞》,元,颜辉笔,吉安府学。”清代倪涛《六艺之一录》卷六十九引用明代《格古要论》说明:“《孔颜像赞》,元颜辉笔,大小二碑,在吉安府学,大成殿上。”元代刘将孙《养吾斋集》卷十七收录了《吉州路永和重修辅顺新宫记》,记载江西吉州的辅顺宫在壬午 (1282 )因为大雨损毁后重建,在癸卯 (1302 )颜辉绘制壁画。据《四库全书珍本初集》载,刘将孙(1257一?),其父刘辰翁,庐陵人。刘将孙,字尚友,号养吾斋,宋末进士,为延平教官,临江书院山长。关于辅顺庙,康熙九年《庐陵县志》载:“辅顺庙,今曰王仙庙,在永和市。”明代解缙《解学士全集》卷四《太和普阁寺壁颜辉画》载:“涂生少与鬼神遇,家在我乡社山住。踏破山河画得名,颜辉服役从之屡。清贫四壁自挥手,旋题粉尘分新旧。匣移好事为汝留,百年风雨人间寿。”明代胡俨《颐庵文选》卷下《胡人出猎图》载:“买绢欲写《王绘(会)图》,几度临风忆秋月。”胡俨(1361一1443)为南昌人,与解缙同在内阁任同职,胡俨写此诗时颜辉已经去世。从以上资料来看,颜辉先师从“少与鬼神遇”、解缙乡人、善壁画的涂生,其后,颜辉在江西省泰和普阁寺、吉州永和之辅顺庙等处画过壁画。

颜辉善画道释人物。其画风奇特,所作笔法粗厚,钩勒粗细咸宜,起伏有致,水墨多烘晕渲染,笔势粗重而肆放,形成怪诞不羁的风格,在中国美术史上有一定地位,在日本更是受到了广泛欢迎和喜爱。元代柳贯《柳待制文集》卷三《为蒋英仲作颜辉画<青山夜行图>歌》称“收揽奇怪一笔模”。明代程敏政《篁墩集》卷八十一载:“颜生号秋月,妙染非常工。水墨不惮劳,幽冥忽相通。”元代刘将孙《养吾斋集》卷十七《吉州路永和重修辅顺新宫记》称“画士颜辉手自位置,见称绝笔”。元代贡师泰《题颜辉山水》记:“画师盘薄精天机,元气淋漓归意匠。毫芒点染远近间,咫尺卷舒千万状。”(见清顾嗣立编,《元诗选初集》卷四十)明代汪砢玉《珊瑚网》卷三十三收录有紫芝山人洪武己巳(1389 )题款《题颜秋月写钟馗图后》称其画“然则 工用心之苦,盖有讽于世道深矣。”明代凌云翰《柘轩集》卷三:“画工后辈效前人,戏笔何 追旧谱。已无吴生名擅场,复有颜辉好奇古。”明代汪珂玉《汪氏珊瑚网名画题跋》卷九有延陵吴宽题款称:“……颜秋月生而颖敏,有儒者风度,善画道释人物,尝死而复生,故画鬼尤工。兹卷为老钟元夜出游图,笔法奇绝,有八面生意,展阅令人骇目,非深得造化之妙者,曷克臻此。当珍如拱璧,世守勿失。”释善遇编《天如惟则禅师语录》卷五《游三相台,示甘、杨诸友,台乃姚崇、牛僧孺、刘沆读书处也》:“安得近代颜辉来,画我石上惊风 。”或许颜辉画工的身份,他的画多数没有题款,明代李日华《味水轩日记》卷六载:“二十四日,方樵逸携金碧山水小幅来看,题云吴兴赵孟俯。余深察之,非是,当是颜秋月笔耳。暮集湖舫,坐中与徐玄仗、谭凡同极谈时事,为之俯仰太息。周孝修云西粤榕花酒,清甘绝味。”明代陈继儒《妮古录》卷之四载:“项又新家,赵千里四大幅,千里二字金书,玄宰与余谛审之,乃颜秋月笔也。”颜辉画法有“皴石法”、明代汪砢玉《珊瑚网》卷四十八载:“长斧劈皴,许道宁、颜晖是也,名曰‘雨淋墙头’”,“橄榄描,江西颜辉也。”

颜辉的道释画作品多画民间流传仙道真人和佛教圣像禅僧,现存作品有《李仙像》《蛤蟆仙人像》《铁拐仙人像》《钟馗月夜出游图》《双猿图》《拾得子》《寒山拾得穴壁图》《渡海皈依图》《十六罗汉图》《罗汉图》《伏虎罗汉》《达摩像》《白猿授经图》《枯木猿猴图》《朱衣达摩》《释迦文殊普贤》《不老先机图》(日本人称《钟离権呂洞宾问答图》《水月观音图》《佛像》等。

二、道教画家及其存世绘画作品

元、明时期,江西道教尚盛,加上许多文人画家遁入道教,故元、明江西善画道士很多,较著名的有龙虎山道士方从义,道教天师张宇初、张宇清,其他如吴伯理、邓宇、刘端阳等,也善绘画。

方从义(约1302—约1393),字无隅,号方壶、不芒道人、金门羽客、鬼谷山人。贵溪人,龙虎山上清宫道士。方从义跨元、明两代,明代姜绍书《无声诗史》卷一记:“方壶虽生于元,而洪武间尚在”。根据危素、张宇初等人所作的诗文和陈高华《元代画家史料》、石建邦《方从义生平略考》、郭建平、白路《方从义生平事迹及艺术交游考》等考证,方从义的生卒年月大约为1302年至1393年。清代娄近垣撰《龙虎山志》卷七“人物”,方从义出家于混成院,学仙于金蓬头,结社于张孟循、卢伯良。元代危素《危太朴文集》卷六《<山庵图>序》称其“心迹超迈,不染尘垢”,“其人游方之外,莫可测度,兴之所至,不问姓名,亦漫与之。否则,虽一笔不轻与之。”元代余阙《青阳文集》卷四《为高士方壶子归信州序》指出,“见其气泊然,其貌充然也,人与之谈当世事,则俯而不答。”方从义后来游至京师,名声大振。明代童冀《尚絅斋集》卷一《方壶真人山水歌》称他:“尔来得名三十春,眼高四海空无人。”这次出游京师,方从义大开眼界,不仅广交朋友,还饱览北方壮丽雄伟的山川景色以及王公贵族所藏历代画家的名迹。方从义善画,其画初师董巨,再学赵孟頫、高克恭之法而风格潇洒,笔致跌岩,意境苍茫,无尘俗之气。他的作品《云山图》被明代书画家程嘉隧看做“苍秀简远,当是小米真迹”。(见清代吴荣光《辛丑销夏记》)可见,方从义对“米家山水”的学习深得其精髓。明代王世贞《艺苑卮言论画》中说“赵松雪孟頫、梅道人吴镇仲圭、大痴道人黄公望子久、黄鹤山樵王蒙叔明,元四大家也。高彦敬、倪元镇、方方壶,品之逸者也。”他的画早年严谨,晚年不拘于形,用笔奔放。方从义现存作品虽多为山水画作品,但他的画“其心与道俱,知与神通,挥洒翰墨之际,千态万状,不假摹拟,浑然天真,而超出乎丹青畦岭之外。”(见明代唐肃《丹崖集》卷五《壶里乾坤图》)清代娄近垣撰《龙虎山志》卷七“人物”:“李存称之曰‘方壶盖学仙之颖然者。由无形而有形,虽有形而终于无形,画能如是,其至矣乎!非仙者孰能与于斯?’”四十三代天师宇初称之为“壶仙”。方从义是江西元明存世绘画作品较多的画家之一,他亦有关于道释题材的作品,如《虾蟆仙人图》《松溪论道图》《三星童子图》《列仙图》等。

张宇初(1359—1410),字子璿,别号耆山、无为子,江西贵溪人,道教正一派第四十三代天师。洪武十一年奉诏入朝,次年授“正一嗣教道合无为阐祖关范大真人”。洪武十六年,奉诏赴南京于紫金山建玉篆大斋,十八年,又受命于神乐观祷雨。二十三年,奉敕重建大上清宫。洪武二十四年被赐“龙虎山天师正一玄坛印”。建文帝时,曾一度受贬,被“夺印诰”。明成祖朱棣即位后,又被赐以缗钱修葺大上清宫,永乐四年敕谕编修道教书《正统道藏》。永乐八年羽化,以印剑付弟张宇清。张宇初善画。洪武十八年秋,为道士出身的太常寺卿丘玄清画《云谷图》,描绘武当五龙宫附近的灵峰瑰峦、仙林异丘之云雾卷舒,获当世称赞。其传世作品有《夏林清隐图》《墨竹》(《竹石图》)等。

张宇清(1364—1427),字彦玑,别号西璧,张宇初之弟,袭四十四代天师。张宇清善画山水墨竹,曾为武当道士孙碧云画墨竹,题诗《墨竹写环翠楼中》,传世作品有《思亲慕道记》、《牧牛图》轴、《山水》等。

邓宇,字子方,号止庵,自号神乐方丈、临川逸民、清壑樵叟、雪鹤山人,出家上清宫,改字仲修,号云林,又号云鹤山人,人称云林道士、当世禅师,临川人。与张雨、吴伯理等被称为道流画家,现存画作有《竹石图》。

刘端阳,号古松,明代江西建昌人。与汪三宝同以诗文、书、画相友善,人称汪、刘高士。嘉靖皇帝好道,曾派使节探访汪、刘二人。现存画作《山水》一幅。

吴伯理,号巢云子,龙虎山道土,明代江西广信人。永乐中任上清宫提点,永乐中随四十三代真人访张三丰,遂入蜀,居鹤鸣山。明代蒋夔撰《张神仙祠堂记》称其“善诗文,隶古图画,得方壶老仙之传”, 现存画作有《龙松图》。

三、其他画家的道释画作品

江西元、明画家中,其他画家也有少数道释画作品存世,如陈仲仁、陈琳兄弟,郭诩、杨补等。

陈仲仁,字仲仁,以字行,南宋画院待诏陈珏长子,江右(今属江西)人,元代著名画家。元代夏文彦《图绘宝鉴》、清代王概《芥子园画谱画法源流草本花卉》称其能画。现存道释画作品有《八仙图》《罗汉》《三教图》等。陈琳,字仲美,南宋画院待诏陈珏次子,江右(今属江西)人。生活于宋末元初,人称“江南画王”。现存道释画作品有《寒林钟馗图》。

郭诩(1456—约1528年后),字仁弘,号清狂道人、清狂逸叟、清狂山人、清狂翁、法性、性翁、典笃子、疏狂野人等,江西泰和人。《画史会要》载其“极其能于画”,其现存道释画作品有《罗汉图》《羲之书扇》(《访道图》)。

杨补(1598—1667),字无补,号古农,祖籍临江(今江西樟树),生于苏州,甲申(1644)明亡后隐居邓尉山,画作有吴镇、黄公望遗意。好游虞山,揽取其烟峦雨岫以丰富笔墨,时以遗民处士称之。与杨文骢友善,秀淡洁朗,笔致相近,现存道释画作品有《仙人图》。

[本文为2015年度江西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江西元明画家存世作品研究》的成果,课题项目编号:YG2015271Z]

(1)陈师曾.中国绘画史[M].武汉:崇文书局.2015.

(2)杨立志,李程著.道教与长江文化[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

(3)庞鸥.试论元朝宗教状况与道释画之嬗变[J].东南文化.1999(5).

(4)刘晓峰.中国道释画科之形成[J].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2010(1).

(5)绘诸神佛画传道释——中国“画科之首席”道释画[J].东方收藏.2015(12).

江美玲:江西省艺术研究院

责任编辑:范干忠

猜你喜欢
江西画家
江西银行
Discovery of a wild, genetically pure Chinese giant salamander creates new conservation opportunities
优秀小画家
江西完成老旧小区改造367个
3.换装
奇怪的小画家
酷炫小画家
我爱江西奶奶
江西是个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