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在滨江公园中的应用
——以珠海市横琴岛天沐河景观设计为例

2017-07-31 21:34左洋
花卉 2017年6期
关键词:横琴滨水营造

左洋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广东广州 510010)

景观设计在滨江公园中的应用
——以珠海市横琴岛天沐河景观设计为例

左洋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广东广州 510010)

滨江公园作为时下比较热门的项目,是一座城市的形象展示与对外对话的窗口,对城市的形象与气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珠海市横琴岛天沐河景观设计为案例,分析景观设计如何在滨江公园中融入城市印象以及地域文化,体现城市的个性。

景观设计;地域文化;融入

1 总体概况

1.1 地理概述

项目所在地珠海市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原生植被保存良好,现状植被多为次生林。

项目基地位于大小横琴山,自然的山体盘踞南北,流动的水体跨向东西;地理条件优越特出令项目的自然经济地位得到大大的提升。同时该项目上位规划为科技研发、文化创意和综合服务三大区域,东邻澳门大学,结合该地段的自然风貌从而形成集自然、科技、文化、生活于一体的多元化项目。

1.2 设计愿景

生态——融合、展现自然之美,塑造自然独厚海岛风貌。

人文——作为文化灵魂的载体,集中体现了城市深厚的文化积蕴和丰富的物质文明。

创新——作为对外展示的形象地带,应该进行大胆创新,建立国际化、现代化的城市形象。

种植——以本土物种为主,将城市融入自然,将自然融入城市,以人为本,以自然为本。

1.3 总体设计原则

(1)城市标志:打造高标准高的城市绿廊,在承载城市特色与记忆的同时,为横琴当地创造高端、崭新的地区名片。

(2)以人为本:为人们创造合适的生活方式,满足周边居民的休闲功能。

(3)本土气息:在设计中导入横琴当地的文化元素和地区符号,项目富有浓厚的城市文化色彩。

(4)生态优先:尽可能保留原地形风貌,因地制宜营造良好生态景观。

1.4 设计构思

琴,圣人之器也,作为横琴新区的形象代表,其清、和、淡、雅的音色浓缩了中华文化的和谐之美。

“天琴横绿野,碧水穿新城”,天沐河作为一条贯穿横琴新区的生态水脉,为我们的设计提出了“生态”、“文脉”与“创新”的设计要求。

在此,结合“山脉田园、水脉都市”的上位规划,以“天沐琴音”为主题,喻意着天沐河中心景观带沐浴在大小横琴山的天籁之音中,天然浑成得自然之趣,同时,将琴之七弦化为不同的景观功能带,让人的参与、生态的渗透一起拨动琴弦,共同奏出美妙琴音。

2 景观结构及分区介绍

在本次设计中,景观结构为“一河、两岸、三区、四象、五感。”

2.1 一河两岸

作为中心景观带的基本骨架,如何梳理、营造出具有自然独厚海岛风貌的堤岸景观是本次设计的重点之一。在设计时,提取古琴中琴弦这一象征符号,结合堤岸不同标高的景观设置,使琴之七弦与河道、木栈道、湿地、游步道、滨水廊道、净水带、绿道等相互对应,融琴入景,贯穿整个天沐河景观带,使其既有独特的观赏性,亦富含人文气息。

2.2 三区

结合上位规划与主题构思,我们将中心景观带分为三个大区:

激昂之音——综合服务区:营造大气昂扬、锐意进取的景观氛围。

清越之音——文化创意区:营造清新脱俗、从容自得的景观氛围。

优雅之音——科技研发区:营造科学之美、天人合一的景观氛围。

2.3 四象

“山脉田园、水脉都市”是横琴新区的规划设计理念,故在设计时,我们将“山、水、田、园”作为四个景观符号融入方案之中。

山:通过叠石、雕塑小品等手法将山的剪影置与场地中。

水:通过湿地景观、流线型铺装、净水带等表现形式展现水的柔美。

田:将历史上田地的纹理以绿化种植、大地景观的形式反映在设计之中。

园:设置以不同内容为主题的景观园,分置于各个功能区。

2.4 五感

各个功能区创新、生态而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景观设计,犹如不同情境的悦耳琴声,唤醒人们在现代都市中蒙尘的五感,重塑人与自然的和谐,同时,亦为从事创意工作的人群提供了灵感。

视觉激发——琴彩广场、缤纷绿道、活力广场、标志性雕塑。位于综合服务区。

味觉激发——生态茶座、美食地图、一米菜园。位于文化创意区。

触觉激发——奇石园、雕塑园、书画广场。位于文化创意区。

听觉激发——鸟语林、风铃步道、琴音广场。位于科技研发区。

嗅觉激发——花香林、植物氧吧、海洋气息广场。位于科技研发区。

3 驳岸设计

沿岸浅水区通过绿化放坡和植物种植营造自然驳岸,在重要节点配置种植水生湿地植物如落羽杉、水松、水翁等,沿湖岸呈带状相对成规模的片植,力求创建良好的生态系统,达到保持水体美观、水体净化的目的。在海水入口处周边还可种植红树林,形成生态多样的自然系统。同时,合理平衡配置不同的水生植物如鸢尾、风车草、金鱼草、再力花、睡莲、荷花等来调节光线、氧气以及营养水平,以便创造适于动物和植物都能繁荣生长的水生环境。并适应不同季节的水位变化,形成富于自然趣味的植物景观。

4 种植设计

植物配置坚持功能性、艺术性、生态性、经济性的统一,突出植物的景观营造和生态效益,具体依据下列原则:

(1)因地制宜,适地适树。

(2)层次丰富,群落搭配。

(3)季相转换,枝叶花果,四季常绿,四季有花。

(4)营造意境,提升品质。

(5)设置基调树种。

依照不同的功能分区,植物种植时如下分布:

4.1 激昂之音——综合服务区

天沐河东段,以码头为中心展开的城市区域,临岸歌剧院等建筑营造了色彩丰富的城市建筑立面,开放性的城市公共绿地将容纳较大的人流量。

设计选用花量丰富的开花乔木和大型常绿阔叶乔木相结合塑造上层绿化景观,以鲜艳跳跃的林冠线延续城市建筑的景观色彩,在花开花落间展现季相变化之美。

临岸绿地选用榈科及林冠较高的本地阔叶大乔木,流出中层视线观赏路径,形成开阔疏朗的河岸空间。

以自然群落的形式配植开花及色叶灌木、地被打造下层绿化景观空间,呼应大型绿地人工结合自然的景观氛围,谱写欢快激昂的城市乐章(见图1)。

4.2 清越之音——文化创业区

天沐河中段,为全岛的中心,是热闹与静谧的过渡空间,整体景观清新脱俗、从容自得。

图1 激昂之音区效果图

设计以常绿阔叶乔木为背景,选用紫红色为主色调的开花乔木搭配白色调开花乔木营造开阔疏朗的绿化空间,花季与常绿树景观在园区中交替呈现。

选用红竹、紫竹、孝顺竹、小琴丝竹等竹类品种种植于各园区、广场之间,沿河岸种植鸢尾、香蒲等水生植物,每当微风游走园中,便是看行云流水听竹语琴声。

图2 清越之音区效果图

4.3 优雅之音——科技研发区

天沐河西段,西侧与出海口相连接,整体景观在这里由城市向自然过渡,河道两岸景观由疏朗开阔转向郁闭静谧。

设计选用自然形态的大乔木和红树林附生树种进行种植,形成自然的混交林模式,塑造上层绿化景观空间,于西侧末尾处和海岸高处种植红树及半红树树种,使自然景观逐渐向红树林湿地景观过渡。

在临近天沐河中段的区域种植桂花、含笑等香花灌木和荫生地被,营造优雅浪漫花香氛围,并逐渐向以红树植物为代表的湿生植物过渡,进入具有典型海岸滩涂特征的植物群落结构,展现优雅柔美的海洋之音。

图3 优雅之音区效果图

5 竖向设计

设计后的场地竖向,基本遵循现状条件,尽量减少土方量。人工湿地竖向保持向天沐河方向降低,并在北面和南面堆微地形,遮挡市政道路对滨江带的影响。在活力广场内,选择地势较为平坦的地方,稍加整平,以便布置体育场地。

6 结语

滨江公园是一个城市的名片,在创造良好的城市滨水景观的同时,使城市滨水景观又具有自己的地域文化背景,使当地居民产生文化认同感,同时也使外地游客领略到当地传统文化所特有的风采。用滨水景观实现一种美好的愿望,这是人与自然的艺术交融,这是城市与环境的艺术共生,这是活动与空间的艺术的相互作用,这是景观与文化的相互渗透,通过这样对河岸与自然生态的整合,实现了城市滨水空间的亲合。

[1]唐剑.浅谈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一些理念[J].中国园林,2002(04):33~38.

[2]杜春兰,代 洁.滨水景观设计[J].时代建筑 T+a,2002,1,31.

[3]汤晓敏,王 云.滨水景观的规划设计模式探索[J].上海农学院学报,1999,17(3):182~188.

TU986.2

A

1005-7897(2017)06-0019-03

2017-2-21

猜你喜欢
横琴滨水营造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国内滨水空间城市更新研究特征探析
陈晓明 进入加速期和成熟期,未来十五年是花都滨水新城黄金时代
多姿多彩的横琴
珠海横琴铁建广场
基于生态恢复性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探析
滨水景观带的设计分析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澳门单牌车入境珠海横琴政策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