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谐事业 丹青生活
——相声表演艺术家何云伟习画记

2017-07-31 20:53
艺术品 2017年6期
关键词:书画界表演艺术家讲究

庄谐事业 丹青生活
——相声表演艺术家何云伟习画记

何云伟

北京曲艺团相声演员,自幼跟随北京市曲艺团崔琦先生学习相声表演,1999年参赛作品单口相声《连升三级》(指导教师:崔琦、郭全宝先生)获得北京电视台举办的“马季杯春蕾杯青年曲艺大赛”三等奖。2005年表演的相声《我要幸福》一举夺得北京电视台举办的“北京相声小品邀请赛”相声专业组一等奖。受到全国观众的喜爱和热烈欢迎。表演风格自然洒脱,稳中求爆,颇具人缘。擅演作品传统相声《绕口令》《打牌论》《卖布头》《空城计》等,创新作品《四大名旦》《四大须生》《新学电台》《送年戏》《马年唱马》《竹声雅韵》《羊吃雀儿》等。2010年10月,在英国利物浦和伦敦成功举办个人相声专场演出,笑动英国,并全球巡演。同年被北京市曲艺家协会授予“曲艺之星”光荣称号。2011年参加“2011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参演节目《独家录制》,颇受好评。近年来也涉猎影视剧的拍摄,作品有《铁道飞虎》《战国》《龙凤店》等。

王登科(《艺术品》期刊主编,以下简称王):什么时候开始画画的;是怎么一种因缘?

何云伟(以下简称何):源于曲艺界有诸多书画爱好者,且都小有所成,因此我无形之中受到影响。相声名家李嘉存先生闲谈之中鼓励我动动笔,期间又结识了戈晓湘、王登科、申晓国等书画界良师益友。更有幸得到书画大家吴悦石先生的亲自点拨,就这样正式开始了书画学习。

王:什么时候开始画画的;是怎么一种因缘?您是从花鸟画开始的,目前为止您觉得难吗?是难的造型,还是笔墨?

何:我学习国画先从花鸟着手,自我感觉笔墨最难,笔墨精彩画才有观赏性。从始至终一直在练习笔墨。慢慢体会“笔”“水”“墨”使三者融合。努力使其运用自如,下笔精准。练习之中深感不易。

王:作为一名著名的相声表演艺术家,您从对语言的把握中可否体会到中国画对笔墨的提炼,他们之间微妙的联系在哪?

何:在书画学习过程中,也在认真比较与我的专业“相声”二者

何云伟是著名的相声表演艺术家。其表演风格具有浓郁的老相声艺术家身上的传统,是传统相声的重要传人。其语言含蓄而亢亮,表演庄谐自然,开阖有度,尤其是他“大男孩”的形象特质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小品之一36cm×36cm 纸本设色 2017年

小品之二 36cm×36cm 纸本设色 2017年

在此我们向大家介绍的是何云伟艺术生活的另一面—习画小记。看一看他的业余生活,感受一下他紧张忙碌之外的一种悠闲与自适,还有就是笔墨的流走与飞扬。之间的共通之处。众所周知相声艺术中有说学逗唱,书画离不开笔墨纸砚。表演讲究手眼身法步,用墨讲究浓淡干湿焦。相声内容讲究格调高雅,书画讲究文气不俗。相声讲究语言精练,台词精准。绘画讲究笔笔分明,下必有由。二者之间共性十足。

王:无论是您的专业—曲艺,还是您的爱好—中国画,他们都属于中国文化范畴的民族艺术形式。能谈谈您对中国民族艺术形式的大致理解吗?

何:民族艺术是历史文化的积淀,是先贤智慧的体现。魅力十足,耐人寻味。是任何新的艺术形式替代不了的。是值得我们后人不断学习并且继承的。

王:中国画强调“写”的精神,这个“写”也体现在书法中。您开始练字了吗?

何:油画是画出来的,中国画是写出来的。可见写字对于国画尤其重要,在绘画同时也在进行书法练习,最近正在临摹《礼器碑》。画画写字两不误。

王:谈谈您在紧张与忙碌中是如何安排时间画画的?它给您的生活平添了些什么呢?

何:因为工作性质特殊,演出拍戏工作繁重,挤出时间进行书画练习,外地拍戏期间笔墨随身携带。拍戏之余必会写写画画,对我来说也是最好的休息。在北京的时候,家中练习则更为方便。也可找书画界道友共同学习探讨提高绘画水平。自从学习书画以后最大感触就是时间不够用了,但是心态也更为平和。使自己生活节奏慢了下来。心如止水任何事情的可以放下,总之书画使我受益匪浅。在这里要感谢各位书画界的良师益友对我的提携眷顾。今后继续努力学习,坚持下去,笔耕不辍。

小品之三 36cm×36cm 纸本设色 2017年

责编/唐 昆

猜你喜欢
书画界表演艺术家讲究
“贪玩”的老人——著名表演艺术家孙道临的养生故事
一封短而美的信
同心协力写丹青
——中国美术馆藏书画界全国政协委员美术作品展
“东方皇后”京剧表演艺术家杜近芳的人生故事
吃火锅的这些讲究,你知道吗?
健康吃饭有讲究
冬季若上“火” 食“冷”有讲究
李建明●书法欣赏
名人读《意林》
书画传神韵 丹青见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