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从此有机鸣

2017-07-31 21:03吴佩新
航空知识 2017年6期
关键词:陈纳德陈老飞虎队

吴佩新

2017年4月14日5时05分,一位老人悄然离开了这个世界。陈应明,一个被无数航空爱好者传诵的名字,化作天空中的一点星辰。这位拥有无数拥趸的慈祥老者,离开了。

那天下午,开始做微信纪念文章,晚上通过“航空知识”公号发了出去。同事们下班了。窗外已是万家灯火。突然觉得世界空荡起来。沉寂无声。

喜欢航空的,喜欢飞机的,很少人不知道陈应明这个名字。上高中的时候住宿舍,会省下一顿午饭钱,买一本《航空知识》,留着晚自习时慢慢看。一本杂志,在全宿舍的兄弟们手中传来传去,等再回到我手上的时候,里边的彩色插页常常就不见了。那时候杂志内文还是黑白印刷的,彩色插页很少,所以显得很“高端”,而那里边就经常有陈老的作品。大家真是喜欢得不得了,当仁不让地“笑纳”了。

无法统计陈老影响过哪些人,影响了多少个。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的作品影响了我,包括我的职业选择。多年前的一个下午,我去一家航空杂志社面试,不知怎地,和社长聊起了陈老。社长说上午陈老刚走。哎呀,就错过几个小时,不然怎么着也得跟老爷子要个签名啊。

2005年,抗战胜利60周年,全国隆重纪念。众多抗战老人,无分国共,无分中外,终于可以汇聚一堂,向后辈分享共同的历史光荣。这些老人,就包括那些当年在中缅印战区服役、工作过的美国友人。然而或许时间已长,或许遗忘太久,蜂拥而上的媒体把这些美国友人一股脑地叫“飞虎队”。

也就是在某天下午,我正困得不行,对着电脑打盹儿,电话铃突然响起。接起来,里边传出一个声音,自报身份——“我是陈应明。”之前只用过陈老的稿件,听到原声,赶紧洗耳恭听。陈老明确地指出,最近某媒体在报道几位“飞虎队”老兵重返中国,弄错了!人家是飞“驼峰”航线的,跟“飞虎队”没关系……事實上,狭义的“飞虎队”指的是中国空军美国志愿大队,归陈纳德指挥,存在时间从1941年到1942年,只有一年。之后,陈纳德将军指挥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中国人延续了旧称呼,也还说得过去。但其他美军在华作战单位,如飞越“驼峰”的陆军空运总队,还有中国航空公司里的美籍雇员,编制上就不能叫“飞虎队”了。热潮之下,这些历史细节反而很少有人追究。

电话中,陈老详细解释了抗战期间美国在华空中力量的编制情况,提醒我们不要跟风乱说乱报。长见识!老人这么做,纯属义务普及历史,其严谨精神可谓细致入微。实际当期杂志我们并没有上陈老的作品,陈老也没有投稿,这个电话他本可以不打。

因缘际会。后来我从那家杂志社辞职,辗转进入《航空知识》。2014年10月底,陈老通过其学生给编辑部发来一封电子邮件,包含投稿,名为《容克斯K-47双座战斗机在中国兼谈中日首次空战》,详述了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中日空中力量的首次交锋。与早前不同的是,在文章里,陈老留书一封——“致编辑部及读者朋友”,提及自己日常行动已多有不便,“握笔写字已甚为困难,更遑论绘图绘画”,因此这篇文章是“封刀之作”。除了向编辑部和读者们致谢,他还提到:“衷心希望年轻的航空爱好者们更加热爱祖国、矢志航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传承与光大这份充满梦想与光荣的事业!” 这篇文章标题稍作调整,发表在2015年《航空知识》第一期。此后,《航空知识》还发表过陈老以往的绘画作品。但陈老亲自行文并在《航空知识》上发表的最后一篇文章就是它,而我是这篇文章的责任编辑。

点开微信里纪念陈老的那篇文章。刷屏了。

这个开朗的老人看来真的走了。再也不会接到他的电话,再也看不到他新画的飞机画儿。笔锋细腻的那一架架飞机,是心血,是生命。很较真儿。

大概天堂里从此有了隆隆机鸣吧……

猜你喜欢
陈纳德陈老飞虎队
《少数给中国的飞机:飞虎队的诞生》
谁愿意去完成这个必死的任务?
美国最后一位“飞虎队”成员去世
“老人越不动越不想动”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敬熊的长寿经
心态·读书·运动
陈香梅:与陈纳德的一千个春天
陈伯老同志的“认真”
飞虎40年
陈纳德在芷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