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OH)2D3对人白血病6T—CEM细胞株凋亡及VDR蛋白表达的影响

2017-07-31 21:27古丽巴哈·买买提刘玉
中国医药导报 2017年18期
关键词:细胞株抑制率白血病

古丽巴哈·买买提++++++刘玉++++++赵莉++++++严媚

[摘要] 目的 探讨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对人白血病6T-CEM细胞株凋亡及维生素D受体(VDR)蛋白表达的影响。 方法 培养6T-CEM细胞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C、D四组,A、B、C组分别加入浓度为10-6、10-7、10-8 mol/L的1,25(OH)2D3,D组加入DMSO。采用MTT法检测各组吸光度A值和细胞增殖抑制率情况,AO-EB荧光染色观察各组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VDR mRNA和蛋白表达。 结果 A组吸光度A值明显低于B、C组和D组(P < 0.05);A、B、C三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从高到低依次排序为A>B>C;D组CEM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低于A、B、C组(P < 0.05);A组凋亡指数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 < 0.05);各组VDR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A组VDR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 < 0.05)。 结论 1,25(OH)2D3能有效抑制6T-CEM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上调VDR蛋白表达。

[关键词] 白血病;6T-CEM细胞株;1,25-二羟维生素D3;维生素D受体

[中图分类号] R7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6(c)-0012-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1, 25-dihydroxyvitamin D3 [1, 25 (OH)2D3] on apoptosis of 6T-CEM cell lines and expression of vitamin D receptor (VDR) protein human leukemia. Methods The 6T-CEM cell lines were cultur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 A, B, C, D. Group A, B, C were added with 1, 25 (OH)2D3 with the concentration of 10-6, 10-7, 10-8 mol/L respectively, and group D was added with DMSO. The absorbance A value and cell proliferation inhibition rate were detected by MTT method, the cell morphology was observed by AO-EB fluorescence staining, and the cell apoptosis was detected by flow cytometer, the expression of VDR mRNA and protein were detected by RT-PCR and Western blot method. Results The absorbance of group A was apparently lower than that of group B, C and D (P < 0.05); the inhibitory rate of cell proliferation of group A, B, C was A>B>C; the CEM cell apoptosis index of group D was apparently lower than that of group A, B and C (P < 0.05); the apoptosis index of group A was apparently higher than other three groups (P < 0.05);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VDR mRNA expression among the four groups (P > 0.05). The VDR protein expression of group A was appare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other three groups (P < 0.05). Conclusion 1, 25 (OH)2D3 can effectively inhibit the proliferation of 6T-CEM cells, induce its apoptosis, up-regulate the VDR protein expression.

[Key words] Leukemia; 6T-CEM cell lines; 1, 25-dihydroxyvitamin D3; Vitamin D receptor

白血病是一種恶性的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也是目前最为常见和最具威胁的血液系统疾病[1-2]。该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一般认为与多个基因的调控异常有关[3]。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基因靶向药物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其分子靶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一些急变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差[4-5]。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是维生素D在机体中主要的活性产物,不但具有调节钙磷代谢平衡的作用,还能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并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其目前是肿瘤研究的热点之一[6-7]。本研究选取人白血病6T-CEM细胞株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分析了1,25(OH)2D3对人白血病6T-CEM细胞株凋亡及维生素D受体(VDR)蛋白表达的影响,为临床上寻找更好的分子靶点治疗白血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细胞培养

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6T-CEM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所提供,置于-80℃冰箱中保存。培养方法如下:将菌株取出后于37℃迅速融化,以1000 r/min离心(离心半径为3 cm)5 min后弃上清液,利用培养液洗涤后加入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进行重悬,于37℃、5%CO2条件下培养,每2~3天换液并传代1次。

1.2 实验分组

将CEM细胞悬液密度调整为2.0×105/mL,接种于96孔培养板,每孔200 μL,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实验分为A、B、C、D四组,A、B、C组分别加入以DMSO稀释的浓度为10-6、10-7、10-8 mol/L的1,25(OH)2D3各100 μL,D组加入100 μL DMSO,每组设3个复孔。

1.3 MTT检测细胞增殖

取各组细胞悬液加入MTT(5 mg/mL)孵育4 h,随后加入DMSO进行溶解并沉淀,利用酶标仪在490 nm波长测定各孔的吸光值(A),每组实验重复3次。细胞增殖抑制率=(对照孔平均OD值-用药孔平均OD值)/对照孔平均OD值×100%,实验重复3次。

1.4 AO-EB染色观察细胞形态

取各组细胞悬液加吖啶橙和溴化乙啶(AO-EB)染液进行复合染色,并于3 min内以荧光显微镜(Axioskop40,德国Zesis公司)进行观察,发射波长分别为红色荧光(600 nm)和绿光(550 nm),每个视野内随机计数200个细胞来计算细胞凋亡指数,公式如下:细胞凋亡指数(%)=(早期凋亡细胞+晚期凋亡细胞)/全部细胞×100%,每组实验重复3次。

1.5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

将各组细胞悬液以PBS洗涤后再加入体积分数为0.7的乙醇4℃固定过夜,加入20 μg/mL的RNase,37℃条件下处理30 min,过滤后加入5 μL AnnexinV-FITC和100 μg/mL的PI染液染色30 min,最后以流式细胞仪(FACSCalibur,BD公司)进行检测。

1.6 RT-PCR检测VDR mRNA表达

将各组细胞悬液以RNA提取试剂盒提取总RNA,加入逆转录试剂盒进行逆转录,随后利用RT-PCR试剂盒和荧光定量PCR仪(美国应用生物系统公司,7900FS)定量检测VDR mRNA的表达情况,RNA提取试剂盒、逆转录试剂盒、RT-PCR试剂盒均购自美国Epitomics公司,具体检测步骤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7 Western blot检测VDR蛋白表达

将各组细胞抽提蛋白后取约50 μg于聚丙烯酰胺凝胶中进行电泳,2 h后转移至聚亚乙烯双氧化物膜上,5%脱脂奶粉孵育过夜。先加入1∶1000的一抗(Anti-VDR Ab)稀释液于4℃条件下孵育过夜,再加入1∶5000的二抗(HRP标记的羊抗鼠IgG)稀释液于室温下孵育1 h,加入电化学分析剂后暗室显影和定影,采用软件进行灰度值分析,计算VDR蛋白与β-actin的灰度比值。

1.8 统计学方法

数据整理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EM细胞的MTT检测情况

A组的吸光度A值明显低于B、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B、C三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从高到低依次排序为A>B>C。见表1。

2.2 CEM细胞形态特征

AO-EB复合染色结果,细胞核或细胞浆呈致密浓染或碎片呈黄绿色荧光者即为凋亡细胞,同时细胞核呈红色荧光者即为坏死细胞。可见A组正常细胞少见,B组正常细胞、凋亡细胞和坏死细胞并存,C组可见少数凋亡细胞,D组细胞大小形态均一,胞核及胞浆呈均匀黄绿色荧光。见图1(封三)。

2.3 CEM细胞凋亡情况

A组CEM细胞凋亡指数为(41.23±4.10)%,B组为(30.05±2.84)%,C组为(24.38±1.46)%,D组为(11.50±0.07)%,四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A、B、C組分别与D组比较,t = 13.283、10.382和9.894,P < 0.05;A、B组分别与C组比较,t = 11.034、7.382,P < 0.05;A组与B组比较,t = 9.372,P < 0.05。见图2(封三)。

2.4 VDR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

各组VDR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A组VDR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图3~4。

3 讨论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主要是指克隆性白血病细胞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等,并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大量累积,浸润其他非造血组织和器官,进而抑制正常造血功能的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多为不同程度的贫血、出血、感染发热以及肝、脾、淋巴结肿大和骨骼疼痛等[8-10]。我国白血病的发病率较高,在各种肿瘤中占第6位,发病原因分为病毒、化学、放射、遗传等因素,临床上多依据起病的缓急分为急性和慢性白血病两种。目前临床上并没有统一的治疗方式,常用的方法有化学治疗、放射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干细胞移植等,且已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患者的预后得到了明显的改善[11]。但同时也有研究表明[12],大剂量化疗药物治疗虽然能改善患者的症状,但长期用药的不良反应较大,患者的依从性也较差,因此寻找新的、特异性高、不良反应小的药物是目前医学关注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1,25(OH)2D3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备受关注,已有不少学者将1,25(OH)2D3应用于肠癌、乳腺癌细胞、急性髓性白血病等的治疗过程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13-16]。1,25(OH)2D3是人体必需维生素,又称为骨化三醇,也是维生素D在人体内的活化形式,其不但可以维持体内钙环境相对稳定,还可调节多种细胞的增殖、分化。为了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本研究选取人白血病6T-CEM细胞株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分析不同浓度的1,25(OH)2D3对人白血病6T-CEM细胞株凋亡及VDR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发现,A、B、C组测得吸光度A值均明显低于D组,且A组最低;计算细胞增殖抑制率发现,A、B、C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63.53%、27.27%和7.03%,提示1,25(OH)2D3對人白血病6T-CEM细胞的增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随着1,25(OH)2D3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则明显提升。将各组细胞进行染色后观察发现,A组内几乎全为凋亡和坏死细胞,而B组内正常细胞、凋亡细胞和坏死细胞并存,C组仅有少量凋亡细胞,D组内几乎全为正常细胞,提示1,25(OH)2D3具有诱导人白血病6T-CEM细胞株凋亡的作用,且随着浓度的提升,诱导作用明显加强,而各组CEM细胞凋亡情况也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结论。本研究中,D组CEM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低于A、B、C组,而A组凋亡指数为明显高于其他三组。但本研究同时发现,添加1,25(OH)2D3浓度最高的A组的凋亡指数也仅为(41.23±4.10)%,细胞增殖抑制率仅为63.53%,提示单用1,25(OH)2D3的疗效较小,将1,25(OH)2D3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可能会提高疗效,但具体结果需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有研究表明[17],1,25(OH)2D3对肿瘤的调节作用主要是通过VDR来实现的,其与VDR特异性结合后可促进VDR与视黄醛酸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并与相应基因的启动子区域作用元件进行结合,进而抑制该基因的转录活性,而靶细胞对VD反应性的差异与VDR蛋白的表达水平相关。本研究同时发现,各组VDR mRNA表达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A组VDR蛋白表达为0.612±0.042,明显高于其他三组,提示不同浓度的1,25(OH)2D3对VDR mRNA表达并无明显影响,但能调控VDR蛋白的表达,且随着浓度的升高,效果更为明显。

本研究选用人白血病6T-CEM细胞株作为研究对象,对比了不同浓度的1,25(OH)2D3对人白血病6T-CEM细胞株凋亡及VDR和蛋白表达的影响,证实了1,25(OH)2D3能抑制CEM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VDR蛋白的表达有关,这与文献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18]。但也有研究表明[19-20],1,25(OH)2D3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与多种基因如C-myc、Bcl-2、TNF等的调控有关;本研究限于研究样本的不足,对于其作用机制仍需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1,25(OH)2D3能有效抑制6T-CEM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上调VDR蛋白表达。

[参考文献]

[1] 王洁,叶芳,李国霞,等.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基因表达特点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1):13-16.

[2] 程平,张东华.成人高危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进展[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5,28(2):259-264.

[3] 陈莹莹,曾庆曙.TKI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的新目标转换[J].安徽医药,2014,18(11):2021-2024.

[4] 蒋明,陈文聪,郑多.BCR-ABL融合基因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诊治中的研究进展[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6,44(3):356-360.

[5] 南虎松,刘红.伊马替尼治疗不同分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5, 25(4):72-74.

[6] 顾磊,徐庆,曹晖.1,25-二羟基维生素D3对Th17细胞调控的研究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24):4141-4142.

[7] 曹义娟,徐惠,权斌,等.5种药物对乳腺癌细胞分化和增殖抑制作用的比较[J].肿瘤学杂志,2016,22(6):452-456.

[8] 王愿,高晓晗,郝洪岭.CD44与抗白血病效应的研究进展[J].国际肿瘤学杂志,2015,42(3):235-237.

[9] 滕文静,周超,秦宝宁,等.从活血化瘀类中药探讨骨髓造血干细胞“小生境”CXCR4-CXCL12轴平衡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J].辽宁中医杂志,2015,42(6):1159-1161.

[10] 张岚.长链非编码RNA与白血病的研究进展[J].山西医药杂志,2016,45(4):415-419.

[11] 邱录贵.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模式的转变[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4,35(4):275-277.

[12] 张旗,慕俐君,李伟平,等.大剂量阿糖胞苷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J].医学与哲学,2016, 37(2):44-46.

[13] 胡萍萍,房栋,陈淼.1,25-二羟基维生素D3增强多柔比星对胃癌细胞株的杀伤作用[J].肿瘤,2016,31(4):304-309.

[14] 吴玉,卫红艳,翟琼莉.1,25(OH)2D3对成骨细胞增殖及其与乳腺癌细胞黏附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4,54(39):1-4.

[15] 赵红伟,韩华,岳月红.1,25-二羟基维生素D3对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探讨[J].山东医药,2016,56(34):14-16.

[16] 王赟,欧渤苒,洪海波,等.急性白血病患者不同时期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的比较[J].医学临床研究,2016, 33(10):2021-2022.

[17] 蒋普.1,25二羟基维生素D3对肺癌的抑制作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8):998-1000.

[18] 郑敏,何云燕,罗建明.1,25-二羟维生素D3对白血病6T-CEM细胞株作用的体外研究[J].广西医学,2013, 35(6):730-731.

[19] 彭昌能,谷苗,李国庆.1,25(OH)2D3用于抗肿瘤的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0,12(10):127-130.

[20] 周敏,郭银凤,宋志霞,等.1,25(OH)2D3通过VDR-PPARγ通路促使高糖诱导的M1型巨噬细胞向M2型转换[J].中华肾脏病杂志,2015,31(6):440-450.

猜你喜欢
细胞株抑制率白血病
白血病男孩终于摘到了星星
中药单体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作用
血栓弹力图评估PCI后氯吡格雷不敏感患者抗血小板药物的疗效
日本荚蒾叶片中乙酰胆碱酯酶抑制物的提取工艺优化*
一例蛋鸡白血病继发细菌感染的诊治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稳定敲低MYH10基因细胞株的建立
Rab27A和Rab27B在4种不同人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
CYP2E1基因过表达细胞株的建立及鉴定
盐度变化对生物发光细菌的毒性抑制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