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肱骨中下段骨折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

2017-07-31 20:52汪健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7年6期
关键词:手术

汪健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手术治疗及非手术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共139例,均为我院就诊的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9例,手术方法治疗,研究组70例,用非手术方法治疗,比较两组骨折愈合率、骨折愈合时间、桡神经损伤、肘关节Mayo评分。结果:(1)研究组骨折愈合率、肘关节Mayo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较少,桡神经损伤发生率较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手术的方法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临床疗效与手术治疗相近,但有较高的安全性,可作为一种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的有效方法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肱骨骨折;手术;非手术;愈合

【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6-0-02

肱骨中下段骨折是骨科常见疾病,多与高能量损伤密切相关,可合并显著移位,临床发病率高,约占肱骨骨折的25%[1]。目前多采用手术及非手术两种方法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手术治疗方法一般有:闭式复位带锁髓内钉固定,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固定,MIPO固定技术及外固定架固定技术,由于解剖原因和技术原因的限制目前大多患者仍以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固定为主要治疗方法。内固定的优点虽然可以避免一定的畸形愈合以及早期的功能锻炼。但不足之处是肱骨中下段特殊的解剖特点,如内固定物的选择不当和手术操作的原因易导致骨折畸形愈合、骨不连、医源性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严重影响疗效[2-3]。本研究收集70例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并用非手术方法治疗,将其临床疗效与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共139例,均为我院就诊的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男82例,女57例,年龄17~73岁,平均(41.5±6.7)岁,致伤原因:交通伤72例,高处坠落导致23例,摔伤32例,打击伤12例,Griffin分型:I型23例,II型55例,III型35例,IV型26例,骨折类型:粉碎性骨折64例,斜形骨折51例,螺

旋形骨折24例。本次研究经伦理委员会通过,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9例,研究组7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致伤原因、Griffin分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用手术方法治疗,在臂丛神经麻醉下手术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分别采用后侧入路及前侧入路。有31例患者手术为后侧入路,作肱骨后侧正中切口,充分暴露肱三头肌,沿肱三头肌长轴纵形将筋膜切开,将肱三头肌的长头和侧头进行分离,但术中避免显露桡神经,在骨折部位充分暴露后进行解剖复位及钢板内固定治疗。有38例患者手术为前侧入路,将骨折部位切开,钝性分离肱肌及肱桡肌,将桡神经显露出来并给予有效的游离桡神经保护措施,待骨折部位显露出来后进行解剖复位及钢板内固定治疗。研究组用非手术方法治疗,患者臂丛神经麻醉后用手法复位,使患者的骨折畸形最大程度的恢复,在达到解剖复位后进行外固定,外固定方式可采用外展架、小夹板或U形石膏托等,根据患肢舒适程度在固定后给予适当的调整。

1.3 观察指标 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并对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骨折愈合率:骨不连、骨折愈合;骨折愈合时间;桡神经损伤;肘关节Mayo评分:评定项目包括疼痛、运动功能、稳定性、日常活动,分数分别为45、20、10、25分,最高分为100分,肘关节功能随着评分越高而越好[5]。

1.4 统计学处理 将所得数据整理后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统计处理,计量资料表示为(±s)的形式,行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率(%)的形式,行检验,以P<0.05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骨折愈合率比较

研究组骨折愈合率与对照组比较稍高,但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骨折愈合时间、Mayo评分及桡神经损伤比较

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较少,桡神经损伤发生率较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肘关节Mayo评分与对照组比较稍低,但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肱骨中下段骨折为高能量创伤,有较高的发生率,其致伤暴力包括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不同的平面骨折表现不同方向的移位,粉碎或横断骨折多由直接暴力导致,斜行或螺旋形骨折多由直接暴力导致,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对患者肢体功能造成灾难性影响。非手术治疗及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固定为肱骨中下段骨折常用的治疗选择方法,但由于肱骨周围解剖结构复杂,神经血管多,手术操作会有一定的风险,桡神经损伤是肱骨中下段骨折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不仅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活、日常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严重者还会导致不同程度的残疾。

肱骨是上肢骨中最长最粗的管状骨,上段为圆柱形,下段为三棱柱状,肱骨中下段可分为内侧缘、外侧缘、前缘三缘及前内侧面、前外侧面及后面三面,该段是密质骨与松质骨的分界处,由于骨质较薄,此处作为应力点容易发生骨折,肱骨中部有桡神经沟,方向由上内向下外斜行,全身唯一贴骨绕行的桡神经顺沟自后斜出至前外,桡神经在肱骨后侧沿桡神经沟行走的整个过程為6.5cm。钢板内固定是手术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的常用术式,但术后易发生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如桡神经原位不动,容易导致损伤,尤其是第二次取出钢板时由于组织黏连,加大了医源性桡神经损伤的风险。

由于人体对肱骨形态有很高的代偿能力。上臂对肢体的长度恢复要求不高,存在20度以内的前后方畸形,30度以内的侧方成角畸形及螺旋畸形不会对人体日常生活造成太大影响,本次研究中对70例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用非手术方法治疗,结果表明,研究组骨折愈合率、肘关节Mayo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较少,桡神经损伤发生率较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与唐建国[2]的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

综上所述,非手术的方法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近中期临床疗效及功能恢复与手术治疗相近,但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桡神经损伤发生风险降低,安全性更高且有较低治疗费用。如果患者可以耐受较长时间的感觉不适和生活不便,可作为现阶段值得推广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周忠华,刘俊,赵银必.肱骨远端解剖钢板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J].当代医学,2014,20(33):50-51.

[2]唐建国.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比较[J].医药论坛杂志,2013,34(6):76-77.

[3]高全胜.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疗效对比[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8):25-26.

猜你喜欢
手术
早期肠内营养在胃手术后的应用探讨
护理干预对冠脉介入手术患者焦虑情绪及手术并发症的影响观察
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经验
舒适护理在甲状腺手术后早期应用
手术衣为什么是绿色的
临床护理路径在38例胆结石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脑外粘贴手术巾的妙用
动物QQ糖
小儿哪些病可动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