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特大事故频发凸显我国安全生产管理危机

2017-07-31 13:05戴慧英
博览群书·教育 2017年5期
关键词:安全事故社会

摘 要: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都必须通过人们的主动作为去实施,在主动实施的过程中,就会或多或少地面临着安全问题,但是人们总是能够依据规律和经验来规避各种安全风险,使人类的活动正常进行。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最根本的目的,是保护员工的生命和健康,以此来保证各种生产经营服务活动的正常开展,保证企业经济效益和长远发展目标得以实现。

关键词:安全事故;社会;管理危机

一、社会安全频发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我国的重特大安全事故频发,去年有所下降,但总体形势仍不乐观,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企业管理者不重视安全生产

在我国企业中,不论是国有企业,还是集体企业,或者私有企业,这些众多的管理者,对于企业的营销、财务、人事管理较上心,他们大都较重视效益而轻视质量,更不重视企业的安全生产,甚至根本就没有安全生产的观念。一些私营企业主利欲熏心,眼中目无法纪,无安全生产的意识,他们只顾自己的投资和获利,对于职工的生命安全毫不在乎、漠不关心。

有些企业的易燃易爆物品糊乱堆放,有些企业的厂房和职工宿舍为同一幢楼房,有些企业的职工宿舍乱拉电线、住宿做饭都在一个房间等等,所有这些,企业管理者都是熟视无睹,毫不在意,这就存在比较严重的安全事故。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所以企业管理者不重视安全生产制度建设,未尽到安全监管的责任是最大的安全隐患。

2.已定的安全责任形同虚设

在大多数企业里,对于安全生产是“嘴上说重要,真做起来就是不重要”,我们不难发现办公室或各个营业室的墙上,都挂着安全生产的警示标语或规范标语,而且不少企业还有安全监督员,也实行专人专管,但是那些规定仅仅是挂在墙上,订在纸上,有不少企业都存在侥幸心理,他们只是疲于应付各种检查,或者只在需要时讲在嘴上,这样的安全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同,不能真正起到安全防范的作用,也不能给所有企业职工起到警钟常鸣的效果,因此这些企业安全制度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制度,它仅仅是应付各类检查而已。说明安全防范缺乏虽然有法律方面的保障,但是法律不一定能得到执行。因为工人和安全生产散布在千千万万企业之中,各个企业对于安全生产的意识不一样,标准不一样。另外,我们的监管成本特别高,一旦发现事故,如果处置不利、执行不利,会形成一个反效果。比如大连石化在火灾发生之后,它采用了一些处理方式,最后有一些责任人甚至成了救灾功臣,得到了表彰。其实这是一种逆向激励机制。

3.政府安全监督管理职能部门监督不力

针对安全事故频发,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也完善了相关监管制度。但是,重特大事故仍然时有发生。既然有法律作為保障,为什么安全责任仍然难以落实?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国家直属的安全监督管理职能部门为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他们显然管不了全国的安全生产问题。虽然各省、市、自治区或市以下都有自己的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但是受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利益的驱使,这些作为地方的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他们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没有深刻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总以发展经济为重,他们往往只以地方领导的马首是展,唯地方利益为重,上面发文,他们发文;上面开会,他们开会。他们虽然也做过检查,也知道地方企业存在安全隐患,但是他们只能默许违法企业的存在,也允许客观条件不具备的企业进行生产,对检查出来的安全隐患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们往往对企业违法行为的查处,只是做做样子、走走过场,这就为安全事故的发生留下死角,也带来了安全生产监督的盲区。所以监督管理部门监督不力,执法不严、违法不究也是客观上助长了某些企业的顶风作案。

4.管理权限和职责不清

我国不少地方的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在执法时,普遍存在山头作风,这种不良的风气漫延,对于本地区和全国的安全生产都有较大的不良影响,对自己或部门有利的,争着去要去管;反之,则推诿扯皮,能推则推,谁都不想去要,也不愿去管,更不愿给自己或部门惹上麻烦。所以地方的安全生产监督这种活,是既没有好处也没有好事的活,只能是推来推去,推到大的事情发生为止。在粗放式的管理过程中,安全生产不受重视。比如在造桥或煤块开掘过程中,吨煤死亡率居高不下,高于国际标准。另外安全隐患确实比较大,但是这么多年安全隐患一直没有得到根除。最典型的是大连火灾事件,它有最好的系统,也有非常好的劳动者素质,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依然由于内部管理混乱,导致火灾事故层出不穷,对于这样的问题必须要严查不懈。

5.公众的安全意识淡薄

由于我国职业教育普遍不被重视,社会大众的公共安全意识淡薄,所以重特大安全事故频发凸显了我国公民的安全危机意识。社会基础设施落后,公众缺乏安全意识,企业的科技水平低,劳动者的安全知识教育培训欠佳,政府监管不力等症结,导致了一起又一起的重特大事故。因此,我们必须提倡前车之鉴,警钟长鸣。根据统计资料表明,我国2010年到2015年发生的重特大事故中,有61% 的安全事故与公众的安全意识淡薄有关,21%的与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不足有关。企业违法经营、违规生产、违章作业等比较突出。还有不少公民缺乏安全保护和自救意识,一些市民遇到事故不知所措,缺乏基本的自救逃生能力。

二、重特大安全事故频发的防范与治理对策

1.下工夫解决安全生产的基础性、根本性问题

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应通过多种手段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生产科学观教育,帮助人们树立科学的安全系统观、安全可控观、安全发展观,促进安全管理工作全面、持续、有效地开展。同时,还应着眼长远,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大、中、小学开设安全知识课程,培养他们树立科学的安全观念与良好的安全习惯,为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打下安全文化基础。

2.在企业建立安全生产预警机制

可先在高危行业(具有重大危险源)的企业中建立预警机制,然后再推广到其他生产企业。企业安全生产预警机制的内容主要包括预警组织机构、职责、风险分析与评估、警况判断、预警信息管理等。生产企业要成立安全生产预警工作组织机构,由企业安委会、预警部和危机管理部组成。生产企业应每月进行一次安全生产风险分析、预警测算、风险防范、警况处置汇报。企业安全生产预警指标体系可从安全生产现状、过程监控、应急管理3个方面预警,二级指标包括安全意识与行为、设备设施状态、危险源状态、安全环境、安全管理、安全培训、事故状况、监控力量、监控效果、应急力量、风险分析、事故防范、应急预案等13个方面。

3.在各级地方政府建立安全生产预报机制

省(市)县(区)两级政府安全生产预报部门应每季度进行一次安全生产综合指数测算和预报信息发布。地方政府安全生产预报指标体系可从重大危险源、重大生产事故、生产人员、技术水平、应急管理等5个方面预报,二级指标包括重大危险源个数、危害程度、监控状况、重大事故次数、亿元GDP损失率、亿元GDP死亡率、万人死亡率、生产人员文化程度、违章次数、制度宣传次数、培训次数、技术等级、设备成新度、信息化水平、应急预案、应急演练等16个方面。

4.逐步实行国家安全生产指标定期预报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可成立安全生产预警预报部门,每年定期发布安全生产综合指数的预报,建立健全预警管理制度。国外高危行业大多采用“专家担纲”的预警管理制度,我国部分地区也有一些相关的做法,效果较为明显,值得继续推行与完善。

5.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在相关法律条文中,应明确规定各级政府在安全生产预报、企业在安全生产预警中的责任与义务,明确界定相关部门的职能与权力。各级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有义务对所辖行政区域的危险源进行调查、登记、分析与评估,对重点(或重大)危险源(或危险单元)进行检查、监控。生产企业有责任健全自身安全管理制度,定期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和防范措施的检查落实,并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

作者简介:戴慧英(1964-1-),女,甘肃兰州人,甘肃省委党校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学、企业运营管理、区域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安全事故社会
如何避免足球教学与训练中的安全事故
电力企业人身安全事故原因分析及其防范措施探讨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