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日政坛:丑闻之下,领导人的结局不同

2017-08-01 00:31李枏
世界知识 2017年11期
关键词:内阁支持率丑闻

李枏

2016年10月中旬,韩国爆发“亲信门”事件,时任总统朴槿惠的亲信崔顺实被揭露利用与总统的特殊关系干涉政治,并向商界施压以获取暴利。丑闻爆发后,韩国各地均爆发大规模示威集会,要求朴槿惠下台,朴槿惠的支持率更跌至个位数。不仅各在野党相继参加“反朴”抗议示威,连执政党内部亦有声音要求朴槿惠退党。12月9日,国会以234票——包括172名在野党议员及62名执政党议员支持,通过“朴槿惠弹劾案”,朴槿惠的总统职权立即停止。2017年3月10日,韩国宪法法院裁定弹劾成立,朴槿惠随即被罢免,成为韩国历史上首位遭弹劾罢免的总统。

而在韩国的近邻日本,今年2月以来,森友学园“地价门”事件也深刻搅动了日本政治,首相安倍晋三被卷入向一所右翼学校折价出售公共土地的丑闻。这家名为“森友学园”的教育機构以神道教为基础,在大阪开办的塚本幼稚园采用久已被现行教育体制所抛弃的二战前教育方式教育幼童,幼童需向天皇画像鞠躬,随军乐行进,还要背诵日本天皇在1890年颁布的《教育敕语》。这种遵循极端民粹主义教育理念的学园在战后日本已相当罕见,而在低价购入的国有土地上兴建的小学曾计划命名为“安倍晋三纪念小学”。在该学校的网站上,安倍晋三的夫人安倍昭惠赫然被列为“荣誉校长”。3月23日,森友学园理事长笼池泰典在国会作证时说,安倍首相通过妻子向学校捐款。安倍随即多次否认曾捐款,并公开表示“如果事实证明他或他的妻子参与了售地交易,他将卸任首相和国会议员”。在日本,政府的财政丑闻并不罕见,但这种极右翼的教育方式却令很多日本人震惊。这个丑闻不仅与国有土地不正常买卖有关,更为严重的是,它揭露出一个事实,即一个与首相有关联的幼儿园在向家长儿童传播赤裸裸的种族主义言论。这些因素结合起来,对安倍的政治声望构成了严重的打击,当时有关民调显示,安倍支持率下滑近十个百分点。然而时过境迁,此次丑闻似乎并未对安倍晋三产生致命打击,安倍仍牢牢地掌握首相大权。人们不禁要问,同样严重的丑闻为何在韩日产生出南橘北枳的结果。

政治体制和政党制度有所不同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不妨首先看看韩日的政治体制和政党制度。韩国在建国之初,就建立了分别由国会、政府、法院行使权力的“三权分立”制度。总统作为三权之一权,由国民直接选举产生,是国家元首和三军的统帅,在政府中享有绝对的权威。在国家政治生活中,韩国总统也非常强势,根据韩国《宪法》第八十六条规定,“国务总理经国会同意由总统任命;国务总理辅助总统,行政方面经总统命令统辖行政各部”。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韩国国务总理只是韩国总统领导的政府的“首席部长”而已。因此,韩国政府的决策过程以总统个人为核心。总统无论在法理上还是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均享有绝对的权威。权力越大,责任越大,他(她)的一举一动受到高度的关注,一旦出现丑闻,总统将首当其冲。

而日本实行的是议会内阁制的代议民主制,日本首相不是由全民直接选举产生,而是由政党提名、国会参众两院议员投票选举产生。一般而言,国会中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一职。也就是说,只要政党内部首领变了,首相也会跟着变,所以首相任职的时间有时非常短。在实际政治生活中,赋予首相的权力相对不是很大。虽然安倍晋三的决策体系越来越呈现出“强首相”的执政风格,但仍很难改变“党高政低”“党高官低”以及“内阁主导”的基本决策格局。因此,累及首相的丑闻会对其政治声望造成损害,但在党内没有出现强大反对声音的情况下,首相之位仍可保全。

此次丑闻事件中,日本自民党高层以及内阁官房长官都公开声称相信安倍首相没有捐款。不仅如此,目前日本的政治生态仍是自民党独大,没有任何在野党有实力取代自民党的执政地位,因此即使出现严重的丑闻,仍不足以使在野党取而代之。而韩国则完全不同,在2016年4月13日的第20届国会议员选举中,执政党新国家党未能获得国会半数以上的议席,韩国国会呈现出“朝小野大”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任何有涉总统以及执政党的丑闻都可以被在野党拿来用作夺取政权的工具。“亲信门”事件中,在野党以及执政党内部的“反朴派”合力推动对总统的弹劾,加速了朴槿惠的下台。由此可见,政治体制以及政党分立格局的差异使得两位领导人的命运迥然不同。

政治文化与现实的妥协程度有所差异

其实韩日的政治文化中都非常强调“政治家的廉洁”,但时至今日,这个信条仍要与现实进行猛烈地碰撞或妥协。韩国在民主化的进程中经历过“军人执政”,这段“黑暗的历史”成为韩国民众心中的痛。此后“再也不能重蹈专制的覆辙”也逐渐固化在韩国的政治文化中。鉴于总统在韩国政治生活中掌握着庞大的权力,韩国上下对总统有形无形的制约也是强大的。此次“亲信门”事件起初源自媒体的报道,随后立刻引起韩国社会的巨大反映,在排山倒海的群众反对声浪中,总统最终下野。可以看到,对“民主原则”的执着以及领导人应有的“道德自律”已经在韩国被推到了至高的地位。

而日本自二战结束以来,政治家腐败一直是政坛的痼疾。因腐败丑闻而被迫下台的首相有田中角荣、鸠山由纪夫、菅直人等。“金钱丑闻”与日本政治如影随形。尽管日本政府试图改革政治体制,对诸如政治献金募集等极易诱发腐败的领域做出了更加严格的规定,然而,为了自身利益,企业团体依然通过各种渠道变相为政治家提供政治献金。同时,在政党林立的日本,一旦官员丑闻曝光,为了保全其所在政党或派阀,当事人只能引咎辞职以谢罪。长久以来,日本社会对政治腐败问题保持着高度敏感,舆论也对此有强大的约束力。然而,在不同历史时期,日本社会以及各政党关注的重点并不相同,腐败并不总是优先议题。在当今日本政坛,“安倍经济学”和修宪问题是执政党和在野各党角逐的重点。不仅如此,根据日本政治制度,一旦发生首相更迭,内阁也必须辞职,各部大臣也要更换,这就使得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都失去了连贯性。以前频繁换相的教训仍历历在目,因此对于近期丑闻的出现,日本社会以及自民党内部都给予了一定的宽容。

2014年10月,安倍内阁爆出三名内阁大臣政治献金的丑闻,但安倍晋三仍然平安涉险。而此次累及安倍的“地价门”事件虽然重创了其个人的政治声望,但并没有危及其首相地位。由此不难看出,腐败问题或将在日本暂时退居其次,这也反映出日本政治文化逐渐向务实和保守方向转型。但不可否认的是,腐败问题仍将是日本政坛的潜在威胁,经过量变的积累,一旦条件成熟,仍会形成新一轮的海啸。

民众的想法不太一样

在韩日政治体制中,民意的力量越来越占据重要的地位。失去支持率也就意味著领导人政治生命的终结。在韩国,民众高度参与政治生活,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制约总统的力量。其实根据韩国现行的政治制度,即使总统支持率跌至个位,总统仍然可以保住位子,继续执政。但朴槿惠执政四年以来,经济停滞,失业率居高不下,社会问题丛生,“劳动制度改革越改越糟”,周边国际环境日趋恶化,半岛危机一触即发。因此“亲信门”丑闻一出现,积蓄已久的火山便迅即爆发出来,一路倾泻,最终把朴槿惠推入铁窗之中。

反观日本,内阁支持率一直以来都会对首相产生致命的影响。在“55年体制”下,内阁交替通常发生在支持率跌破20%时的铁律已经被历史经验所证实。历届内阁都是以此作为基准来运作政权的。无论执政党还是在野党,都紧盯着内阁支持率,并根据其变化来进行政治部署。2010年,因政治、金钱问题以及普天间基地搬迁等方面的问题,鸠山内阁的支持率急剧下降。就在其内阁支持率跌破20%之际,鸠山首相辞职。可见,内阁支持率是日本政治走向的晴雨表。有鉴于此,安倍晋三自上台以来,一直苦心经营,保持支持率在较高水平上稳定运行。在经历了“地价门”的震荡后,安倍的支持率开始回升,截至2017年5月5日,安倍的支持率已达到60%。在日本放送协会(NHK)的调查中,46%的调查者认为他们支持政府,是因为这届政府政策稳定,好于以前历届政府。虽然公众普遍对此次丑闻表示不满,但这些不满并没有使内阁支持率跌破20%,这也是安倍政府的内外政策带来的结果。

在内政上,自“安倍经济学”推行以来,日本经济保持了稳定增长态势。自2016年到2017年1~3月第一季度,连续五个季度实现了正增长,同时,失业率创下了22年以来的最低纪录。一些日本专家认为“日本经济失去的20年已经结束了”。日本国民的消费水平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对于日本民众而言,最关心的是经济,特别是物价、福利、养老金等涉及民生的问题。日本经济日趋向好,使得民众对安倍内阁的支持率保持在较高水平上。在外交上,目前朝鲜半岛紧张局势升温,日本民众对此忧心忡忡。根据《读卖新闻》《朝日新闻》的调查,分别有93%和90%的日本受访者感受到了来自半岛的威胁,并支持特朗普政府对平壤强化高压的政策。虽然日本社会对政府应该采取的半岛政策意见分歧较大,但关注度却是日益上升的,这也部分转移了对“地价门”事件的关注。而安倍内阁强化日美同盟以及在朝鲜半岛政策上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是顺应日趋保守的民意走向的,因此,他也在外交政策上获得了多数民意的支持。

丑闻是魔咒

拿破仑曾经说过:“对那些执掌大权的人们来说,丑闻比错误更致命。”朴槿惠陷入丑闻魔咒,最终被弹劾下台,甚至被捕入狱,韩国提前迎来了新的总统。然而,韩国的政治体制以及政党格局并未因此发生改变,而民意在政治生活中的角色却在加强,这将是摆在新任总统文在寅面前的挑战。如果经济仍在低迷中前行,民众不能切实感受到生活改善,社会裂痕无法及时弥补,那么,任何一个丑闻的出现都会重挫他的领导地位,甚至使他重蹈朴槿惠的覆辙。而在日本,虽然安倍平安度过这次丑闻困境,但只要日本的政治生态还是以“金权政治”关系为纽带,丑闻也仍将是日本内阁的魔咒。它们会不断被累积起来,在一定条件作用下,形成排山倒海之势。

综合而观,近期韩日政坛爆发出的丑闻事件虽然在两国产生了截然不同的结果,但滋生腐败的土壤依然在韩日政治中顽强地存在,丑闻这个幽灵仍将在韩国和日本的政坛游荡,随时可能变成一把利剑,破灭领导者的雄心壮志。

猜你喜欢
内阁支持率丑闻
岸田支持率跌至新低
岸田内阁与日本政治走向
美国大学招生行贿丑闻凸显其阶层割裂
造车这些人,谁还没点黑历史 汽车公司不想回首的11起丑闻
澳大利亚:“走地”肉类再曝丑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