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周花鸟画的艺术特征初探

2017-08-02 21:47李萌
大观 2017年7期
关键词:沈周艺术特征花鸟画

李萌

摘要:沈周是明代花鸟画大家,在其花鸟画创作中,一方面对宋元以来花鸟画的创作经验和技法进行了充分继承,一方面则根据实际表现需要进行了多方面的创新,从而使作品呈现出了全新的艺术风貌。鉴于此,本文从沈周的创作经历谈起,就其花鸟画作品的艺术特征进行了分析,以期获得更加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沈周;花鸟画;艺术特征;研究分析

一、沈周简介

沈周(1427年-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等,明朝画家,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明四家之一。沈家世代隐居在苏州,沈周的曾祖父与王蒙是好友,父亲、伯父等都是书画名家,所以沈周自幼耳濡目染,获得了良好的熏陶和启蒙。因为对政治现实不满,所以沈周一生不入仕途,而是家居读书,吟诗作画,也正是这种独特的生活追求,成为了创作最为坚实的基础。其学识渊博,平易近人,求画者络绎不绝。不论贫富贵贱,都一一予以满足。甚至有人拿着赝品要求提款也欣然应允,在江南一带有着显赫的声望。从其书画创作来看,沈周兼攻山水、花鸟、人物。早年承受家学,兼师杜琼,后来则博采众长,先是对董巨和元四家的技法进行了充分的继承,后又对南宋四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最终融会贯通,自成一家。因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了多方面的创新,所以对中国画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被誉为是吴门画派的领袖,也是中国画历史上公认的大家。

二、沈周花鸟画的艺术特征

(一)平淡天真的立意

立意是绘画作品的灵魂所在,通俗的说,就是为什么要创作这幅作品,通過创作表现出什么。清代郑绩曾指出没有明确立意的危害:“胸无主宰,手心相错,断无足取”,立意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具体到沈周而言,因为自身是一位在野文人,所以将品格取韵的方法引入到了创作中,在借物抒情的基础上表现出了闲居雅士清淡、平和的追求。首先是借物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是中国艺术创作的传统之一,创作者在物象自然属性基础上,融入个人主观情思和旨趣,使之带有鲜明的个性化色彩。花鸟画创作中,这种比兴手法也是贯穿于始终的,包含沈周在内的诸多创作者都善于以比兴的手法进行创作,反映出了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精神追求和审美趣味。比如其笔下的慈鸟,多是用来抒发对母亲的思念和感恩之情。而猫、驴、鸡等多是用来表现自己隐居生活的情趣。而梅、兰、竹、菊四君子题材,则是表现自己高洁的品质和追求。以上均是典型的借物抒情,是与传统中国画创作一脉相承的。其次是意境营造。虽然花鸟画不如山水画气势磅礴,表现丰富,但是一花一鸟,一草一木仍然是画家眼中的大千世界,仍然可以表现出鲜明的意境美感特征。比如在花卉创作中,沈周笔下的芍药、芙蓉、枇杷等在色彩上都十分淡雅,就是为了表现出一种平淡、质朴的情趣。而公鸡、翠鸟等则是写实和写意兼具,同样是为了追求“淡”和“真”,加之表现技法的精湛,让观众很快就能进入到作品描绘的意境中。所以沈周的花鸟画在立意方面是十分成功的,既有着十分明确的审美追求,又运用合理的技法将其表现出来,获得了胸中之意和笔下之意的有机统一。

(二)丰富多样的题材

题材是构成艺术作品的基础,直接关系到“表现什么”的问题。具体到花鸟画的创作题材来说,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理解。狭义上花鸟画就是指花草和禽鸟,而广义上的花鸟画则包含飞禽走兽、花鸟鱼虫等等,在花鸟画历史发展中,具体的题材表现范围也各不相同,并没有十分明确的界定。沈周所处于的明代,花鸟画先是对文人画进行了继承,仍然以传统题材表现为主。而沈周的创作中,则将范围进行了扩大,先后加入了多种素材,在沈周的《卧游图》、《写生册》和《花鸟册》中,出现了栗、藕、灵芝、稻谷、石榴、黄瓜、萝卜、秋葵、蝴蝶花、葫芦、芡实等新的植物,以及鹦鹉、喜鹊、八哥、河蚌等新的动物,每一种动植物都得到了精细和生动的描摹,这种题材上的扩展,一方面使传统花鸟画创作得到了丰富;另一方面,因为这种表现对象的扩展,也使创作者的多样化情感有了更多载体,因此创作中的情感表现也更为丰富。而且沈周还有一层贡献在于,其在一些山水画中也巧妙融入了花鸟元素,比如在一些平湖小景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水墨写意的竹子,与山水风景形成了良好的呼应与互动,表现极为生动,使山水画和花鸟画都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丰富和扩展。可以看出,沈周并没有局限于前人的题材表现,而是在写生中进行了创新,将之前很多未曾表现过的新题材融入到作品中,表现出了精湛的创作技法和独特的审美追求。

(三)巧妙得当的构图

构图也叫章法、布局,即创作者对画面多个物象的位置安排和关系处理,是决定作品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南朝谢赫曾将“经营位置”视为六法之一,此后又有多位著名画家对构图的重要性和方法进行过论述。之所以称沈周的花鸟画构图是巧妙得当的,是因为其能够根据表现对象的不同,选择最为合适构图方式。如全景构图。花鸟画中的全景构图,一般带有石、坡、水、地等配景,这也是早期花鸟画常见的构图方式,并在五代和北宋时期最为流行。沈周对这种构图方式也是十分擅长的,如《黄菊丹桂图轴》、《松梅喜鹊图》、《白头长春图》等,都采用了这种构图方式。以《松梅喜鹊图》为例,这是一幅全景构图的佳作,在长两米多、宽一米多的画绢上,梅树和松树相互交错在一起,顽强的向上生长,右侧下方则是坚固稳定的岩石,周边的草丛也是郁郁葱葱,树木周围则是成双成对的喜鹊,或在四周飞动,或在枝头小憩。自然而生动,闲适而喜庆。又如折枝式构图。所谓折枝,是指通过对自然界中花与鸟一部分的截取予以重点表现,利用中国画空间和延伸的特点,给人以联想之感。沈周的《卧游图》、《慈鸟图》、《双鸟在树图》等都采用了折枝式构图。以《枯木八哥图》为例,这幅作品十分简洁,画面上只有一段枯木和八哥,没有任何其它配景,全部采用了留白处理。枯木由下到上取势,呈常见的“S”走向,这种弯曲变化和站立不动的八哥形成了动态和静态的对比,而大面积的留白又给观众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看似草草几笔,却是沈周长期的观察和写生的结果,下笔才能一蹴而就。可以看出,沈周的构图是既是得当的,又是十分精妙的。

(四)大胆创新的笔墨

笔墨是中国画艺术的核心要素。作为吴门四家之首的沈周,在笔墨运用方面是十分独到的,后世很多画家都对其笔墨进行过论述和总结。比如清代的方熏在《山静居画论》中,曾对沈周和徐渭两人的笔墨进行过比较,认为沈周的用笔刚进有力,线条纵横交错,画中的墨块都是用复笔技法反复涂写而成。能够巧妙运用墨色的浸染形成重叠和渐变的效果。黄宾虹用“苍润”二字形容沈周的用笔,认为其用笔和书法相通。而徐邦达则认为沈周的笔墨是苍中带秀,柔中带刚。可以看出,历代名家对沈周用笔都是十分肯定和推崇的,原因就在于沈周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以《蔬笋写生图》为例,沈周先虚实之线淡墨勾勒出外形,然后用浓墨的形式直接画出竹笋。叶脉则以中锋之笔勾勒。在此基础上,再利用墨色层层堆叠,虽然没有其它色彩,但是仍然给人以强烈视觉冲击力。除了在花卉描摹中使用这种技法外,在动物描摹中同样也是如此。如八哥,仅用浓墨和淡墨画出头部和腹部,用线勾勒出眼睛、嘴巴和鼻子的造型,再用皴擦代替晕染,整个笔墨简练而不失生动。他将水墨小写意技法进行了改良,将勾勒、赋色、晕染这三种传统技法为主的塑型手法,发展为以用笔书写为主的水墨写意手法,善用复笔书写省略了层层晕染,并将勾勒、点染、没骨糅合一起,形成了工写结合,粗中带细的绘画创作手法。所以沈周的笔墨是大胆而创新的,使整个画面呈现出了全新的视觉效果,并给人以合理得当之感,为花鸟画技法的扩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后世很多创作者都从中获益匪浅。

综上所述,在花鸟画发展历史上,很长一段时期内,都是文人写意和院体写意两種画风互为消长的。直到明代,才有沈周通过图示、题材、笔墨等多方面的创新,使传统花鸟画呈现出了新的风貌,并对后世花鸟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此获得的启示和借鉴也是十分丰厚的,在当代花鸟画创作中,要在不断提升个人修养的基础上,坚持继承和创新的有机统一,并在一次次创作实践中不断丰富和突破自我,由此才能形成鲜明的艺术风格,获得推陈出新,独树一帜的艺术效果。

【参考文献】

[1]徐慧.论多重性身份对沈周绘画的意义[J].浙江社会科学,2009(11).

[2]李双华.论沈周的人生态度及其文化意义[J].北方论丛,2006(06).

[3]肖燕翼.沈周的写意花鸟画[J].故宫博物院院刊,1990(03).

[4]秦铭.沈周花鸟画的艺术成就[D].上海师范大学,2009.

猜你喜欢
沈周艺术特征花鸟画
国画中的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工笔花鸟画
富春山居图
简析宋代花鸟画对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影响
吴门沈周
沈周的气度
当下中国大陆喜剧电影的艺术特征与发展
汉语言文字的艺术特性与创新设计
电影《煎饼侠》的大众艺术美学特
真正的轻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