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母子“追梦之约”:你上清华我当作家

2017-08-03 20:15菩提
分忧 2017年8期
关键词:识字文学儿子

菩提

迷茫儿子逼出母亲“激将法”

王秀云,1960年出生于山东沂南县青驼镇南宅子村。因为家中姊妹多,她只上了半天学就被父母拽回家,烧火推碾,参加生产队劳动,割牛草、点玉米种、插地瓜秧。16岁那年,王秀云随民工外出劳动,在岸堤水库,民工团汇演,选她去排节目,每人一张油印歌词,因不识字,她愁得大哭。为了不出洋相,她偷偷地溜走了。

婚后,王秀云几乎承担了所有农田活和家务。丈夫原来是乡村民办教师,因为喜欢文学,受聘到县人民广播电台当编辑,还在县委报道科从事新闻报道工作。后因超生二胎被开除,在县城干临时工,收入极低,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紧紧巴巴。

大儿子刘化楠读初中时,有段迷茫期,此时小儿子刚进小学。母亲为了让刘化楠努力学习,拿起小儿子的语文课本,和他约定—— “你要是能考上清华,我就当作家!”这一“追梦之约”,激发了儿子的学习热情,母亲也开始学习识字。

高一那年,班主任在周末经常把一些家庭条件较好的同学留下“吃小灶”,刘化楠无缘参加,内心很委屈,回家后闷闷不乐。王秀云问儿子:“这些题你都会吗?”刘化楠点点头。王秀云说:“都会你还留下干什么?老师讲课时你好好听就行。高中这么累,周末就是拿来休息的。”

全县临时工清退,刘爸爸失去了工作,家中没了经济来源,爸爸发愁。刚好刘化楠物理考了30分,遭到爸爸劈头盖脸的训斥。

王秀云劝丈夫:“先别训孩子,咱得看看名次怎么样!”一问,才知道是物理题出得太难了,30分在全校同级学生中还排在前100名呢。接着,王秀云对儿子说:“你这样下去不行。你要好好考,一定考个好大学。再说咱们不是有个约定吗?”刘化楠流着泪点了点头。

王秀云的丈夫多年从事通讯报道工作,即使进了工厂,也是编厂报,靠“文”养活一家四口人。丈夫在全国各地纯文学刊物上发表作品后,都有声有色地读给王秀云听。

一“约”成真,母子梦圆进北京

对于一位耕种4亩责任田,洗衣做饭照顾孩子的农村妇女,王秀云的作家梦难度可想而知,从认字到提笔写字,过程中的艰辛只有她自己清楚。儿时的一个女伴远嫁武汉,给她写信,因为不识字,数十年杳无音信。不识字,像是一座大山,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写字时,哪笔在前,哪笔在后,王秀云搞不清楚,她就找简单的字写。自己姓王,就先写“王”字。先是一横,再是一竖,下面接着一大横,写出来的竟然是个“土”字!刘化楠看了,说:“妈妈,这是‘土。”王秀云高兴极了:“土也行,妈妈终于学会写字了。”刘化楠眼含热泪,紧握妈妈的手,一笔一画,写下了“王”字。

深夜了,王秀云还在手心、腿上乱划拉,复习巩固白天学过的字。刘化楠时常听隔壁传来爸爸批评妈妈的声音:“都半夜了,你还划拉什么!快睡、快睡。”媽妈则反驳道:“不识字,没学问,就是睁眼瞎!”听着父母的对话,刘化楠心里酸酸的。

丈夫打工,为了一家人吃饭,很少休息,王秀云有时忘了某个字的发音,急得挠头皮,只能等到儿子放学回家后再请教“小老师”。刘化楠告诉妈妈:“如果你学会拼音字母,能查字典,就不用问别人了。”

王秀云喜出望外,她找来儿子小学时翻烂淘汰的那本淡绿皮学生用字典,硬是攻克了用偏旁查字典这一关。为了更加方便妈妈学习,刘化楠买来一张幼儿汉语字母表贴在墙上,让她学习拼音。毕竟是四十多岁的人了,加上家务缠身,学起字母来非常头疼。往往是早上记住了,中午一拼写,又忘了。拼音字母折腾得王秀云筋疲力竭,她感觉学字母比在岭地刨一天地瓜还累。

随着王秀云认识的字和会写的字越来越多,她不再局限读副刊上的短文了。史铁生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卢梭的《忏悔录》、古华的《芙蓉镇》等,都在她的涉猎范围之内。

一天下午,刘化楠回家吃饭,看到妈妈坐在床沿上抹眼泪,他着急询问,王秀云不好意思地笑了:“妈妈用3个月读完了《红楼梦》,妈妈高兴的!”刘化楠几乎要跳起来:“妈妈,你真厉害!我们班读过这部名著的也不超过3个人!”

2001年秋,刘化楠以645分的优异成绩考取北京林业大学园林专业。刘化楠对妈妈说:“我考这个成绩,全是你鼓励的结果。如果您不学字,我也不会考这么好。”

沂蒙孝子赞助母亲出书

本科毕业后,刘化楠就进入北京市某国有城建单位,从事园林设计工作,工作条件优越。然而,清华的梦想依然留在他心中。2009年,刘化楠在工作5年后,考取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

每次回家,刘化楠总给妈妈捎回一些清华大学的小饰品,还让妈妈用上了“清华大学”的笔记本。对于这些小物什,王秀云都像宝贝一样收藏着。

硕士毕业后,刘化楠进入联想集团工作,王秀云为有这个争气的儿子备感欣慰,她想起了自己和儿子的“追梦之约”。当作家并不是说当就能当的,要靠写出的作品说话,刘化楠很清楚这一点,但妈妈的决心令人钦佩。

王秀云读的书越来越多,文学鉴赏能力也大大提升,她要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刚识字时的故事写出来,为了节约时间,她上午煎饼卷咸菜,边吃边琢磨。往往忙活到晚上,才写千八百字。

生活给了王秀云苦难,也给予了她更多的馈赠。活生生的记忆,像一条条鱼,活蹦乱跳地出现在稿纸上。

不久,王秀云的处女作《四宝》在《临沂日报》“银雀”副刊上发表。刘化楠读着妈妈的文字,感动地说:“妈妈,您真不简单,这样的文字就是大学生也没有多少人能写出来。”

儿子的鼓励让王秀云更加投入。她的创作进入盛产期,四年的时间,她一气写下76篇短篇小说,作品相继发表在《时代文学》《鹿鸣》《山东文学》等省内外文学刊物上,《一担水》还获得2014年度《唐山文学》“大爱兆雪杯”文学大奖赛优秀奖。《沂南文学作品选》小说卷和散文卷分别收录了她的散文和小说。

王秀云的创作还引起了媒体和文学界的关注,多家媒体介绍了她的事迹。

2010年,看着妈妈写出的很有分量的多篇小说,刘化楠在自己还在读书、手头很紧的情况下,和妈妈商量:“我赞助您6000元,给您出书吧。”

就这样,在刘化楠的赞助和丈夫的支持下,王秀云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到山里拾柴禾》由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捧着散发着油墨清香的作品集,她泪花盈眶。

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王秀云熟练地掌握了拼音字母,考虑到写作及与儿子交流方便,几年前她又学起了电脑。

王秀云感激儿子,感恩社会,进城后的艰难、无奈让她创作出了24. 6万字的长篇小说《小城生活》。两年前,黄河出版社为王秀云出版了《生产队里真快活》。所有出版费用,均由刘化楠赞助。

真诚、仁义的刘化楠用他的上进豁达赢得了美好的爱情,曾在清华大学法学院读硕士、后进入北师大公共卫生资源专业就读的女博士和他结为秦晋之好。

2017年,刘化楠在北京购买了楼房,准备今年结婚。他想,自己结婚时,一定让从没有到过北京的妈妈,来看看美丽的大北京。他知道,母亲通过笔在改变命运。她的晚年,因为想读书、想写作,有事干,将变得充实和快乐。而这,也正是他期盼的。

王秀云及其文学之路,不但在当地老百姓日常生活中成为一个时常被热议的话题,也在文学界被专业的作家、批评家视为一个传奇。

截至记者发稿时,王秀云的一部长篇小说,21万字的《牛家》正与相关出版部门联系。她的《小城生活》也花开有主,长篇小说《生产队》正在创作之中。她很有可能改变自费出书的现状,赚稿酬改善自己的生活,将梦想变为现实。

责编/昱青

猜你喜欢
识字文学儿子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打儿子
识字儿歌
识字儿歌
识字故事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识字谜语
文学小说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