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影视到游戏:被浪漫化的武术

2017-08-03 21:47杨小凡
看历史 2017年7期
关键词:少林寺武功武侠

杨小凡

中国人对武术的喜爱和认识,也在逐渐受到文艺作品的影响。人们开始以一种浪漫和夸大的思维来看待武术。武术作为一种技能,效果被无限放大,而人们更把“武”与“侠”结合在一起,赋予了练武之人一种道德责任。

1.0时代

武侠小说创造一个新世界

最早的武侠,可以追溯到《史记》的《游侠列传》。《史记》中记载了聂政以及著名的“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当时由于七国之间争霸称雄,恩恩怨怨很多,各国权贵们都争相征贤纳士,这里的士,就是指武士,如当时的信陵君、平原君都养了好几百甚至上千的这类“食客”,这也就给这类武士侠客们创造了生存条件,他们大多以侠义著称,或为国,或为报主人之恩,充当刺客,甚至不惜舍生取义。《史记》中的侠,已经将武术与道德结合在一起了。

清代中期出现的《三侠五义》,是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的长篇武侠小说,对后世武侠小说乃至文学艺术影响深远。《三侠五义》有关武功技击(如点穴、暗器、剑诀、刀法、轻功提纵术等)的描写,对以后武侠小说的影响很大。像轻功提縱术,很明显超出了常人能够达到的速度和高度,已经是一种浪漫化的叙述。此前,游侠的技艺,多半还是常人能够通过苦练就能得到的,不过是体力与爆发力的结合,从《三侠五义》开始,侠客的功夫,就开始走向浪漫虚构的道路了。

到了民国时期,各种思想流派涌入中国,报业、出版业得到空前繁荣,文学艺术得到大力发展,武侠小说也异军突起,它以独特的侠义精神传统深得人们喜爱。清末民初亦有大量知识分子投身武侠小说创作,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佳作,比如王度庐的《卧虎藏龙》,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这时候的武侠小说,由于印刷术和大众媒体的发展,拥有了更广泛的读者,它已经成为通俗文学的主要形式之一。

真正的大师,当然是梁羽生、金庸和古龙。尤其是金庸,他靠武侠小说创造了一个成人的虚幻童话世界。金庸开始写武侠小说的时候,香港正好流行各种武术门派的比武,这给了他灵感。他把丰富的历史知识、深厚的阅历、对武侠精神的理解以及对武术知识的掌握相结合,用精彩的叙事与描写,为华人创造了一个武侠世界。

以《射雕英雄传》为例,小说中的许多历史、人物,如南宋时宋与金、元错综复杂的关系均有历史史实依据,而丘处机等历史人物也确有其人,这都让金庸的小说读起来更为可信,也给读者造成一种错觉,以为里面的武术,至少有一部分是真实的。

金庸小说里的武术,很符合中国传统哲学观念。内功比技巧厉害,而最好的高手,则必须内外结合,把功力与技巧融为一体。内功当然是练得越久越深厚,这样,张三丰活到100岁,虽然体力不如青年,但是内力却达到了惊人的程度,而在《天龙八部》中,一个人的内力,甚至可以传送到别人的身体里。

这是金庸的创造,但却是凭空编造的。所谓的丹田真气,在生理学上是完全没有依据的。如今,社会上有不少人开“辟谷减肥班”挣钱,所谓的辟谷,就是几天不吃饭,同时通过呼吸,从宇宙中摄取能量,这些能量最后会以“气”的形式集聚在丹田中。辟谷虽然有古代典籍的支撑,但是所谓的运功办法,很明显受到金庸小说的影响。

金庸的价值,在于他创造了一个与现实世界平行的武侠世界。他对那些门派的描写与地理知识相结合,本来也是虚构的一种,但是最终却影响到了现实:有一些地方的好事之徒,完全是根据金庸的小说,来构建了最初并不存在的门派武功传承。这是虚拟世界影响现实世界的绝佳案例,如今,人们把少林武当是武林正宗当做了常识,但是这也是金庸创造出来的。

2.0时代

影视作品彻底普及武侠故事

要说对新时期中国武术的推动,1982年的电影《少林寺》应该记头功。

这部电影最初由香港导演陈文担任导演,拍摄季节是冬天,场景灰暗,陈文又启用了大量来自河南京剧团的演员进行拍摄,效果不佳。于是,请出张鑫炎来救场。此时《少林寺》的拍摄经费已经花掉了40万港元。

张鑫炎最大的改变,在于重新寻找演员,找一些真正会武术的人来演。1972年,张鑫炎在拍摄纪录片《万紫千红》时,认识了自幼习武的李连杰。1980年,17岁的李连杰得到张鑫炎的邀请,进入《少林寺》剧组。

在国家体协的帮助下,张鑫炎开始到处寻找武术精英,甚至让这部电影改变了一些人的命运。扮演师傅的于海在五十年代就是一名武术运动员;扮演秃鹰的计春华从浙江省武术队退役后,回队找队友之时,被前来选演员的张鑫炎看中。而扮演王仁则的于承惠在十九岁时获得青岛武术全能冠军,后在山东某机械厂担任起重工,凭借一套棍术被《少林寺》剧组看中,成为大反派王仁则的不二人选。

这部电影取得了空前的成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里面的武功一招一式看起来都很真实,可以说,这是改革开放之时,电影界所能展示的中国武术的精华了。《少林寺》之前的武术界,一片灰暗,而从这部电影开始,无数中国人又重新迷上了武术。《少林寺》不但让登封少林寺成为一个热门旅游景点,也催生了很多有志青年到少林寺学习武术,最终让塔沟这个贫穷的村庄,成为中国武术的一个基地。

《少林寺》里的情节,有浪漫故事的要素。它的核心故事,包含三个要素:爱国(帮助李世民)、复仇(小虎报父仇)以及爱情,这三种情感其实也是传统武侠故事的精髓。如今看来,这部电影的细节,很多都经不起推敲,但在当时,它确实开创了一个新时代,观众靠一毛钱一张的票价,贡献出了一个票房奇迹。

上世纪80年代,电影和电视开始普及。这让很多不识字的人也能通过荧屏和荧幕来观看武侠故事。1982年的《少林寺》和1983年香港拍的电视剧《射雕英雄传》,都是引领时代之作。尽管内地的观众要到1985年才看到《射雕英雄传》,但在人们的记忆中,“1983版射雕”最终成为了永恒的经典。

同样在上世纪80年代,金庸的武侠小说开始风靡大陆,很多人读的都是盗版,这让我们无法统计出一个详细的读者群,但是它的数量毫无疑问是惊人的。而电视的普及,又为金庸作品的普及加了一把火,你很难找到完全没看过金庸作品改编的电视剧的人了。从《射雕英雄传》开始,人们改编、拍摄了金庸每一部作品,其中一些重要的作品,则被翻拍好几次。

和小说相比,影视剧提供的形象更为直观。金庸小说中写的武功招式,必须通过可见的动作分解出来,这给演员带来了很大难题。但是,似乎很少有人会在意,降龙十八掌究竟是怎么打的?看小说的人不会有这个疑问,而电视剧观众则不同。影视作品中的内功,必须通过特效来展示,这是与文字所不同的浪漫化手段。

很少有人相信影视片里的武功是真的,观众都知道那是“演”,但是,也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武术最终成为人人皆知的流行文化。在人們的观念中,多少会残留一些影视作品的影响,人们对武术的看法,也开始改变。“观赏性”越来越重要,飞檐走壁,上天入地,有了各种特技,在逻辑上也不再有问题。

影视作品的功劳,在于彻底普及了武侠的世界观。它有几个核心的理念:善恶终有报,好人最终会战胜坏人;只要肯吃苦,就能练就上乘武功;有了武功,可能就拥有了一切,包括爱情。这些价值观,都来自传统章回体小说,但是到21世纪似乎也讲得过去。在现代法治社会,人们遇到问题不能再靠个人复仇,但是在影视中可以,虚构世界实际上为现实生活提供了一种替代性的满足。

3.0时代

武侠游戏,人人可为侠

当然,影视作品提供的满足还远远不够,人们只能看着别人成为大侠,到了电子游戏时代,人们终于可以进入武侠世界,自己过一遍大侠瘾。

最初的武侠游戏,和小说贴得都比较近。1996年发行的《金庸群侠传》,是一款角色扮演类游戏。角色扮演,就是让玩家化身为武侠世界的一个角色,这种体验,是观看影视剧所不能提供的。这个游戏把金庸先生“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等14部小说中一些脍炙人口的片段,如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冰火岛,英雄大会等融合在一起改编而成,具有14个支线任务。玩家可自由选择游戏路线,游戏的剧情是开放的,游戏地图也是开放的。有意思的是,你在游戏中如果行善做好事多,则玩家的品德属性值高,这样一些人物才愿意与你为伍。反之,如果杀戮过重,最后过关时将遇到正派大侠们联手攻击。

除了角色扮演,另一类比较常见的武侠游戏被称为“养成型”。在武侠小说中,一个大侠往往要经过非凡的历练,才能习得过人的武功。游戏中也一样,你选定一个角色,每天登录玩耍,就可以练功了。《武林群侠传》是早期的一部养成型武侠游戏,主角东方未明丝毫不懂武功,却一心想要成为天下第一的侠客。随着高度自由的故事进程,玩家可以训练各式各样的技能和武功,以创造出自己心目中的大侠。游戏中可培养的要素包括外功、内功、软硬功以及刀、剑、拳、脚各类武术之外,还有钓鱼、医术、棋艺、打猎、挖矿、茶艺等等各种生存技能,把武侠世界和现实世界做了更紧密的结合。

早期的游戏往往都是从武侠小说中寻找灵感,但是随着游戏行业的成熟,游戏甚至可以反哺影视业。像《仙剑奇侠传》,以武侠和仙侠为题材,从1995年推出初版,迄今已发行7代单机角色扮演游戏。该游戏于2004年和2008年被改编成电视剧。由于拥有了大量的游戏玩家,这也有助于提升电视剧的收视率。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游戏越来越普及,而武侠类游戏也出现了更多的变体,最终完全摆脱了武侠故事的设定。但是,所有的游戏都是建立在“角色扮演”这个基础上的,这让你在虚拟的世界里,变成郭靖或者张无忌。在武侠游戏中,人人都能获得成为侠客的机会。随着3D、VR等新技术在游戏中的应用,游戏给人的替代感越来越真实,人们在虚拟的世界中获得的体验,已经与现实世界所差无几。

从武侠小说到武侠游戏,人们一直在把想像力和武术结合起来,在浪漫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体验越来越真实,但是,人们也越来越难以搞清楚,真实的武术是什么样的?武术的极限在哪里?如果你是以这种文艺作品中的浪漫角度来看武侠,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你以这个角度来看武术,分不清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那就成为一种遗憾了。

猜你喜欢
少林寺武功武侠
宋 文彦博 楷书宿少林寺诗拓片
武侠风
嘿!这才是武侠
武侠影后郑佩佩
武侠教室
我要去少林寺
清凉寺与少林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