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的狂欢状态

2017-08-03 04:27黄一斐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极权狂欢节当代艺术

黄一斐

(四川美术学院,重庆 400053)

摘 要:“狂欢节”是作者对20世纪初的当代艺术现象的描述,而“灰色”则是作者对于这亦正亦邪,高潮退去的中国当代艺术“狂欢节”的描述。

关键词:当代艺术;商业

中图分类号:J12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8-0050-01

上个世纪末,中国当代艺术逐渐从极权政治、文化传统、西方冲击下初见雏形,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当代艺术一步步走向国际,在此不断与商业碰撞,并最终携手这“商业艳遇”共同见证了这场“灰色的狂欢节”。作者用一位对于当代艺术绝望的艺术家,即张盛泉的自缢以及世纪之交的充满残忍血腥意味的“暴力飓风”来开始他的叙述,去表现当代艺术圈此时所具有的绝望、恐慌和不安,这种弥漫在此时的末日气息,反映了当时艺术家对艺术的发展、特殊的社会制度、以及自我的救赎等方面出现的问题。随后而来的“狂欢节”现象代表了另一片艺术天地,这时期的艺术家或许不再像此前那么绝望,因为商业为其更多的机会,当然也有更多的问题。在这一时期,当代艺术的“合法化”,并且艺术家的生存以及相对自由的艺术创作氛围得意保障,艺术和艺术家都由于艺术品价格的不断走高赋予了高级地位,与此同时,如何在这金钱风暴中以自持是其中的首要问题,亦或说,其实有些问题从来就没有解决过,只是在金钱的魅惑下,这些问题已显得不那么重要,或是说根本就是被麻木的忽略了。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当代艺术也进入了飞速发展的状态,奥运周期成为了中国当代艺术与资本先结合的温床,中国当代艺术进入“狂欢节”,资本将中国当代艺术推向“合法化”,并推动了先锋艺术家的“身份逆转”,将他们的从波德莱尔笔下的“波西米亚人”推向了“明星”和在“资本家”。在这一过程中,有人“自律”的完成自己的艺术,有人却“牺牲”在艺术资本的海洋之中。

本书共分为六部分:在导论中,作者主要介绍了世纪之交的当代艺术中的“末日”現状,并通过阐述其“灰色狂欢节”书名的缘由,而诉说了商业与艺术碰撞时出现的现象;后面的部分,作者通过介绍大量的艺术家及其作品,去分别阐述四个主题内容:(1)意识形态的人质,系统的介绍了极权政治,在相对宽松的艺术背景下,艺术对政治的不同以往的表现;(2)形式的再发生,艺术发展的一条脉络是关注艺术的本体,探索艺术语言发展的可能性,但是、这种对于艺术本体关注的转变,是来自于对于极权高压政治的另一种反应,仍然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的烙印,毕竟极力的逃避也是一种态度,(3)“跨经验”:边界的扩展,是艺术各门类之间的借鉴融合,这也符合朱朱所说的“狂欢节”式艺术特征之一;(4)双重的他者,是对中国水墨,这本是传统艺术代表的艺术形式,这一形式在当代的发展,和其与“传统”一词关系的发展。书的主干主要是在作者所提出的2000年以来的艺术“狂欢节”式结构的艺术特征的意识形态、形式、艺术边界和中国水墨四个方面,以此来阐释这十年艺术的状况;最后余论中,“狂欢节”这一本是对于传统礼制反叛的形式,实际上却是具有悬置束缚这种功能的安全阀门,是加强权威束缚的帮凶。

“狂欢的高潮已经过去,卸下金色的商业光环之后,灰色的底调突然出现,在明显缺乏现代艺术启蒙教育的大众层面上,当代艺术又重新被怀疑了。”这是作者对对于他所提出的灰色的解释,但“灰色”在此并不是代表完全的贬义,是一个中性的概念,被认为这是一个相互融合相互转化的“中间地带”,它代表艺术发展的结果,即与商业的亲缘关系,这种关系亦正亦邪取决于艺术家自己的选择,艺术家的“自律”也成为作者的评判标准,在商业背景下,面对国内极权政治的遗风和国外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殖民”趣味,这对于艺术家来说充满着机会:商业可以让不再完全依附体制的自由创作;开放的步伐和国内外政策让中国艺术家能够亮相在国际艺术大展上,通过展览和“金钱”摇身变为明星;商业与科技的发展让艺术的传播和创作更为多元等,机会非常的多,但是自由创作带来的迷茫,国际大展带来的西方趣味在艺术创作中的植入,金钱对艺术的腐蚀等问题也许相对于此前中国极权政治或是中国传统的发展等相对单一的问题,解决起来更加的困难。

亦机遇亦挑战,科技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让艺术的传播更加的方便,艺术家“被”传播的机会更多,并且艺术的公共性由于公众的参与得以快速发展,但这对艺术家作品的质量是一个巨大的考验。花很美,但是当出现一大片或是每天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时候,其“美”度不止会减少甚至可能降为负值,这就像当下艺术发展的状况,由于商业和金钱提升起来的艺术地位,也许会被大量的艺术现象的充斥而降低,对于艺术家来说原本成为一朵花就可以获得青睐,但现在必须要成为“万花丛中的一点绿”才有可能。

参考文献:

[1]朱朱.灰色狂欢节——2000年以来的中国当代艺术[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极权狂欢节当代艺术
购物狂欢节
从苏绣能否成为当代艺术谈起
BIG HOUSE当代艺术中心
关于当代艺术市场的思考
1949—1979被妖魔化的红色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