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017-08-04 04:06梅忠生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7年15期
关键词:激发兴趣自主学习

梅忠生

摘 要 数学教育理应克服只见概念规律不见人的偏颇,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地、全面地看待学生,给予每个学生创造、表现、成长的机会,把人的持续发展作为课程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 激发兴趣 探究为主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5-0031-01

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醍、鼓舞。”兴趣是学习的不竭动力,是学习成功的秘诀。为了能给学生提供激发其思维兴趣的舞台,萌发积极主动探索新知的欲望,我十分重视每节课的导入,要求自己每节课都要在“求趣、求疑、求妙、求奇”上下功夫。

一、以“趣”导入,诱发学习兴趣

“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的材料的兴趣。”它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在新课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知识的内在因素,用一些与新课有关的“趣题”“趣事”引入,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索,为一堂课的成功铺下基石。例如,在教学《比例尺》时,我先播放“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升空时的壮观场面,并配上饱含深情的语言:“我们的神舟五号载着中华民族千年的梦想,在熊熊火焰的推动下,急速飞向太空。你们看,当飞船飞到第七圈时,杨利伟向全世界人民问好,并向全世界人民展示了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和一面联合国国旗。红色的五星红旗和蓝色的联合国国旗交相辉映,灿烂的金星映照着银白的橄榄枝,仿佛是一个形象的宣言——宇宙,中国为和平而来!世界,中国为和平而来!这面特制的五星红旗,长15厘米,宽10厘米。它和我们平时见到的国旗尺寸有什么不同吗?”从而引出课题——比例尺。教师营造诗一般的意境,精心设计的语言,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引起了情感上的共鸣,怀着兴趣和期待,进入新知的学习。

二、以“疑”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认为,疑最容易引发探究反射,积极探究即成兴趣。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精心润色内容,巧妙设疑,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心理,使学生怀着迫切求知的心理进入新课,实现“无疑——有疑——无疑”的认知过程。例如,教学《小数的性质》时,面对这一节比较单调乏味的概念课,如何激发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兴趣,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我一上课,就让学生观看多媒体动画《海尔奇遇》,并说道:“海尔兄弟在海上漂流了三天三夜,来到了一座孤岛上,他们发现了一座金库,金库里有许许多多金子,其中有三只箱子一模一样,上面写着:‘你可以选择带走一个箱子箱子上面分别写着0.1米的金条,0.10米的金条、0.100米的金条,海尔弟弟要选择0.100米的这个箱子,他说:‘这个箱子里的金条最长。可海尔哥哥不同意,他说:‘随便选择一个箱子,因为这三个箱子里的金条是一样的。于是兄弟俩争执起来……同学们,究竟谁的选择最明智呢?答案就在这节课里。”这样学生的“疑”就被激起来了,疑问萌发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急于要释疑,于是便跃跃欲试,开始了新知的探求。

三、以“妙”导入,调动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本身蕴藏着一定的吸引力,教師以学生熟悉的事物巧妙地组织教材,应用迁移的规律,能使学生不知不觉进入新的学习。例如,教学《循环小数》时,课一开始,我就说:“今天,我们先来做个游戏,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拍手的次数说出拍手的规律。”接着就按照“X、XX、X、XX”的规律拍手。我又问:“谁能说出拍手的规律?”生答:“1、2、1、2的拍。”“那么如果按照这一规律一直拍下去,谁能用数字表示出这一规律?”

四、以“奇”导入,增强学习兴趣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最容易被不寻常的现象或内容所吸引,这是一种好奇心理。教学中,教师应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借助CAI课件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最大地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有意注意,优化课堂教学。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我通过CAI课件,在轻快的音乐声中把学生带进了故事场面:小头儿子要逛公园,先坐正方形轮子的小车,小车动不了。接着改乘椭圆形轮子的小车,车开动了,但小头儿子忽上忽下,惊魂不定。最后,他坐上圆形轮子的小车,小车滚滚向前,小头儿子舒心惬意。那么圆形与学过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有什么不同?圆形轮子的小车开起来为什么平平稳稳呢……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既能激发兴趣,又能创设悬念,学生自觉地、迫不及待地投入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

猜你喜欢
激发兴趣自主学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趣味融入数学课堂教学
培育情感之花 铺就成功之路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